真实心理体验在直肠癌行肠造口患者围术期应用研究

2016-04-04 21:38于秀娟张玲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22期
关键词:质性造口围术

徐 慧, 于秀娟, 张玲玲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 普外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真实心理体验在直肠癌行肠造口患者围术期应用研究

徐 慧, 于秀娟, 张玲玲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 普外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 围术期; 心理体验; 质性研究

直肠癌是消化道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 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已经成为治疗直肠癌的首选方法[2]。由于患者需做永久性造口,手术改变了患者原有的排便方式和习惯,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3-4]。因此了解直肠癌行肠造口的患者围术期真实心理体验,采取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半结构的深入访谈,探讨直肠癌围术期情感真实体验,为临床实施合适的护理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在本院住院,经病理确诊为直肠癌行结肠造口术有代表性的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样本量按照资料饱和原则确定,即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时不在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5]。纳入标准:诊断直肠癌并住院接受治疗;自愿配合参加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听、读、说、写能力,可对问卷正确理解和回答问题者;病理报告为直肠癌,均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及永久性乙状结肠造口术。排除标准:既往有严重精神疾病的病例;存在严重沟通障碍,不能对问卷正确理解和回答者;癌症有其他器官转移、合并其他严重的躯体疾病(如心功能衰竭、脑卒中等)的患者;拒绝合作或实验中途退出者。

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受访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5~69岁,中位年龄57.8岁;婚姻状况:已婚8例,离异1例,丧偶1例;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中2例,高中3例,大学1例;职业:工人2例,经商1例,农民4例,退休1例,教师1例,干部1例;居住方式: 10位患者均和家人居住;家庭收入:月收入<2000元2人,3000元2人,4000元2人,5000元2人,6000元1人,10000元1人;医保付费比例:医保5人,居民医保1人,农保4人。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6]。选取直肠癌行结肠造口术有代表性的10例患者,以面对面、半结构性、深度访谈方式收集资料,通过交谈、观察、深入病房的生活情景方式了解患者围术期的真实体验。访谈前,将访谈内容设计为提纲,避免因遗漏而影响资料收集的完整性[7]。访谈内容分别采用自己记录和录音笔录音两种方式,以便更好地对访谈资料进行纠正、核对、分析。进行3次访谈,第1次访谈为术前第2天,深入了解此时此刻患者的内心世界感受和应对方式,通过倾听、看观察患者的神态、动作等,会谈中语速缓慢、温柔、具有亲和力,对患者的感受给予同情理解,经常与患者互动。每例个案访谈时间控制在40~50 min, 采用面对面的形式,只限患者1人在场,保证环境不受干扰,并在访谈结束时指导患者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第2次访谈时间为术后1周,第3次访谈时间为患者出院前1天。每次将前1次访谈整理后的资料返回研究对象处,核对资料的真实性或发现新的问题。经常返回病房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1.2.2 资料整理与分析:访谈者在另一研究人员的监督下,于访谈结束24 h内反复播放录音,将所有录音内容与现场记录进行反复阅读、核对、分析、反思、分类、编码,最后提炼处主题,输入计算机并打印,再仔细阅读转录所形成的文字资料,以确保访谈资料记录的正确性。转录过程中以编码代替患者真实姓名,以保护隐私。

2 结 果

研究发现由于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情况以及以往生活经历,直肠癌围术期的患者心理体验存在差异,但也有相同之处,经过对资料的反复阅读、分析、整理,提炼出自身心理障碍、经济压力大和自我价值降低等3个主题。

2.1 自身心理障碍

自我形象缺失:部分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存在侥幸的心理,出现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对疾病预后的恐惧:多数患者在谈到该话题时,情绪很低落。对术后疾病变化的趋势不能确定。不确定感:不可预测的手术风险,改道手术患者有超乎寻常的恐惧。

2.2 经济压力大

患者担心增加家庭经济负担,手术治疗一大笔费用,再加术后一直要使用造口袋,担心家里承受不起,心里就一直放不下。

2.3 自我价值降低

患者生病后,原来的工作生活方式被打乱,自己从以前的独立状态到依赖别人,使患者自我价值感降低。

3 讨 论

直肠癌行肠造口围术期患者在诊疗期间经历了艰难的心理历程,患者在自己知道患有直肠癌且需要造口时,常常表现出怀疑、恐惧、焦虑、抑郁、不知所措的负性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患者能平静理性接受。研究[8]显示,人们从事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角色转变成患者角色时,在角色的适应方面经常出现许多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本讲究中受试者大多数表现为恐惧、不知所措,担心自我形象的改变、对预后的恐惧、对疾病的不确定感,精神创伤大。因此,医护人员、家庭成员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情感支持,使患者能尽快地适应角色。李月玲等[9]研究表明,向患者提供和解答疾病治疗和康复的有关信息,给予情感支持,可以降低疾病的不确定感。医护人员应详细告知病情,使患者熟悉将要发生的事情,帮助其明确疾病发展,熟悉治疗进程,经历与疾病一致的体验,以降低疾病的不确定感。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针对患者身体及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其疾病给予合理、适当的解释,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充分得到患者的信任,从而在访谈过程中不且能获得大量真实、有效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才能帮助患者更好的应对自身心理障碍。

访谈中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都希望能从外界获得更多的经济帮助,那些不发达及收入低的地区需求更为强烈。恶性肿瘤患者的经济问题不仅需要来自家庭和亲属的帮助,而且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10]。随着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渐覆盖与完善,国家承担医疗费用的比例将会逐渐加大,这对癌症患者来说无疑是福音。在访谈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沟通,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可以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协助医生制定最经济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案,指导患者寻求有效的社会经济支持及媒体支持,从而减轻患者因经济原因造成的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1] 李乐之, 路潜. 外科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463.

[2] Pickles T, Keyes M, Morris W J. Brachytherapy or conformal external radiotherapy for prostate cancer: a single institution matched-pair analysis[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0, 76(1): 43-49.

[3] 徐勤, 程芳, 戴晓冬, 等. 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社会心理适应及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10): 883-885.

[4] 施缝, 罗比町, 刘琳, 等. 护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10): 1143-1145.

[5] 蒋丽, 蒋维连, 赵子献. 影响无剖宫产指征初产妇选择剖宫产的质性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17): 20-22, 38.

[6] 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11.

[7] 曾丽, 周兰姝. 老年人家庭照顾者支持性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J]. 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4): 325-328.

[8] 谢丽霞, 蒋维连. 住院患者对护理操作告知需求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2, 27(20): 22-24.

[9] 李月玲, 文国英, 蒋维连. 治疗性沟通系统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当代护士, 2014, 20(12): 1-4.

[10] 周金波, 王德斌, 李惠萍, 等. 恶性肿瘤患者诊疗过程中心理体验及应对方式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1, 26(3): 6-8.

2016-03-15

江苏省连云港市卫生局医学科研课题(2014-局1419)

R 473.6

A

1672-2353(2016)22-184-02

10.7619/jcmp.201622065

猜你喜欢
质性造口围术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从量化机制到质性建构——情绪话语分析刍议
AIDS患者内心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维医治疗涩味黏液质性风湿性关节炎85例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结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