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傣医学对脏腑认识的比较研究*

2016-04-10 03:16周红黎陈清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生理功能学说五脏

周红黎,陈清华,陈 普

(云南中医学院,昆明 650500)

中、傣医学对脏腑认识的比较研究*

周红黎,陈清华,陈 普△

(云南中医学院,昆明 650500)

中医学、傣医学同为传统医学,对脏腑的认识多从整体、功能态的角度。然而由于植根于不同的传统文化,存在着不同之处。中医学运用“司外揣内、以表知里、以象测脏”的方法,从整体观的角度来诠释脏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学说;而傣医学对脏腑的认识建立在动物的实体解剖基础上,因而在以四塔五蕴理论为核心内容,以整体观、系统论为主导思想的傣医学理论中,脏腑只是四塔的派生物及四塔互相作用的场所。

中医学;傣医学;脏腑

中医学、傣医学都有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均为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对人体多从整体、功能态的角度加以认识。然而由于植根于不同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形成背景以及相异的理论体系,二者对于脏腑的认识有着不同的阐释。

1 认识脏腑的哲学基础比较

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也是中医理论的方法论。精气学说认为,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人体五脏六腑等生理功能的运行都要依赖气的推动作用。阴阳学说认为,气分阴阳、阴阳交感而化生万物,人体是阴阳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人生有形,不离阴阳”[1]。并确定了人体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如“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1]。同时认为体内阴阳间的消长平衡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五行学说从整体联系的辩证思维角度认为,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平衡协调关系,从而揭示了人体内部之间的有机联系,如五脏之间存在“肝生心,心生脾”“肾克心,心克肺”的相互滋生、制约关系。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生命认识的特色理论——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

四塔五蕴理论是傣医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也是傣医学的核心理论和哲学基础。四塔即风、火、水、土,风(气)代表人体的机能活动,火代表热量(能量),水(血)代表人体的物质储藏,土代表机体脏腑组织,五蕴(色、识、受、想、行)代表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四塔先生和五蕴后长,二者共同构成人这个有机的整体。四塔五蕴理论阐述了人体生命的来源、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阐释了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应具备的条件,即维持四塔五蕴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2 认识脏腑的方法论比较

认识人体主要有两种方法,从人体内部研究的白箱方法和从人体外部研究的黑箱方法[2]。中医学就是把人体理解为一个黑箱,撇开人体内部结构的内容,着重从人的整体水平考察和把握其功能变化的性态和规律[3]。因此中医对于藏象的认识是以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侧重于对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间的关系加以认识,其方法论特点是藏居于内、形见于外[4]。

傣医学最初对人体的认识是建立在动物实体解剖基础之上的,即白箱方法,因此在古代就有颇为精准的胚胎学、骨骼系统、脏腑组织认识。在《嘎牙山哈雅》(人体解说)中详细描述了胎儿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并认为“人体是由300块骨,50根筋……体内的脏器、七官九窍等构成”[5]。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傣医无法打开人体,对脏腑组织进行更为精确的研究。因此,又运用黑箱的方法从整体动态观察、分析人体内部表现于外的生命现象,将人体结构归为风、火、水、土4个系统,认为每个系统拥有着各自的生理特点和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核心理论即四塔理论。四塔理论就是傣医解释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的工具,而建立在动物实体解剖基础上的脏腑认识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四塔理论的衍生物。

2 中、傣医学对于脏腑认识的比较

表1、2显示,中医学对于脏腑的认识,始载于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成书于公元6世纪前后),该书对于脏腑有相当多的描述和认识,并初步形成了藏象学说。傣医学对于脏腑的认识,最早见于傣医现存最早的经典著作《嘎牙山哈雅》(成书于公元前924年前后),该书详细描述了傣医对于脏腑的解剖、生理功能等方面的认识。此两书是对脏腑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的认识。

表1 五脏解剖形态认识

表2 脏腑生理功能认识

中、傣医学对五脏的解剖位置认识基本相同,对形态的描述存在着一些差异,对脏腑生理功能的认识存在着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具体表现如下。

2.1 功能与实体的对应性

傣医学对脏腑的认识侧重于实体解剖的运用,因而对五脏的认识更为注重实体和功能的对应,如肾脏有主水和排水的功能,是一个水液代谢的通道,没有中医讲的肾藏精、主生殖及纳气之功。

中医学对于五脏解剖形态结构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但在具体应用时却忽略了解剖实体,多运用“司外揣内、以表知里、以象测脏”的方法,从整体观的角度来诠释五脏。因此,五脏虽与现代解剖学之五脏同名,然不可与之等同。其五脏多为功能脏,与实体有着一定的不对应性。如中医学并没有胰腺之脏器,将其助消化之功统归于脾脏,而傣医学则将此分别归属于脾脏和胰腺。

2.2 五脏之间的关系

傣医学将脏腑统一于土塔,并从整体观的角度认为五脏是以心脏为中心,在心识的统领和支配下,在结构上相互结合构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以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因此,五脏之间有着相互依止的关系,然而对五脏之间具体关系并未进行详述。

相较之下,中医学运用五行学说,提出了五脏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关系,解释了五脏生理特性和疾病传变规律。另外,五脏之间还存在着超越五行生克的相互为用、相互依赖的关系,如心是五脏的大主,主宰着五脏正常生理功能,肾阴、肾阳是五脏的根本,决定着五脏阴阳的盛衰,而脾胃是五脏气血生化之源,决定着五脏气血的盈亏等。

2.3 脏与腑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脏腑之间存在着阴阳之表里关系,脏为阳,腑为阴,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如心与小肠、肝与胆等。相表里的脏腑之间功能上相互协调,并有经脉相互络属。然而,傣医学多从整体上认为脏腑为统一的整体,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对于脏与腑关系还未查证到有类似于中医学具体上的认识。

2.4 五脏与精神活动之关系

傣医学认为,人体的精神活动与五脏密切相关。心是一切精神活动的主体,其他脏腑生理功能正常是精神活动的保障和基础。对此中医学也有类似的观点,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1]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然而对于情志活动,中医学还认为其与五脏有一一对应性,如“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及“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对此,傣医学却没有相关的论述。

综上所述,中、傣医学对于脏腑的认识存在着一些相似和相同之处,也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别。这种差别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脏腑理论在两种医学上的地位和应用的不同。众所皆之,传统医学是从整体联系、宏观的角度,采用系统论的方法对生命加以认识的,其临床运用也是以此为基础。而傣医学对于脏腑的认识较侧重于现代医学之注重功能与实体的对应,虽在古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有着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特色,然相较于现代医学对人体的精确认识却显得粗糙,而相较于中医学对于脏腑功能全面的解析又显得不足。因而,在以四塔五蕴理论为核心内容,以整体观、系统论为主导思想的傣医学理论中,脏腑只是四塔的派生物及四塔互相作用的场所[6]。而以五脏为中心,从系统整体的观点来把握人体的中医藏象学说顺应传统医学发展模式和规范,成为其理论体系之核心,广泛应用于生理、病理、诊疗、预防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1]黄帝内经素问校注[M].田代华,整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4-15.

[2]祝世讷,孙桂莲.中医系统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194-195.

[3]陈小野.中医学理论研究[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1.

[4]黄建平.中医学方法论(修订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81.

[5]嘎牙山哈雅[M].林艳芳,译.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88:4.

[6]张超.傣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9.

A Comparis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Dai Medicine for Viscera Theory

ZHOU Hong-li,CHEN Qing-hua,CHEN Pu△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00500,China)

As traditional medicine,TCM and Traditional Dai Medicine know the visc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and function.However,with different traditional cultures,they are different.TCM interpret viscera by the method of“understanding the internal from external”,developing the five internal organs as the center of viscera theory on this basis.Traditional Dai Medicine understand viscera on the basis of the Animal anatomy,so with four elements and skandhas as the core and the system theory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raditional Dai Medicine,viscera is only the derivatives of four elements and the place of four elements interaction.

TCM;Traditional Dai Medicine;Viscera

R241.6

A

1006-3250(2016)11-1440-02

2016-05-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60555)-傣医解药“雅解沙把”解“食物毒”、“药物毒”的作用机制研究

周红黎(1981-),女,四川双流人,馆员,医学硕士,从事民族医学研究。

△通讯作者:陈 普(1978-),男,云南宣威人,副教授,医学学士,从事民族医学研究,Tel:13808791143,E-mail: 290335772@qq.com。

猜你喜欢
生理功能学说五脏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牛磺酸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慢性瘙痒患者生活行为方式与皮肤生理功能的相关性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
漫画
土家族三元学说与中医学三焦学说之异同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