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经济与“一带一路”战略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2016-04-11 14:38任丽囡
市场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青海一带一带一路

◇任丽囡

青海经济与“一带一路”战略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任丽囡

在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青海正在抢抓机遇,持续推进青海经济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融合。本文重在研究怎样将青海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以及如何运用自身优势推动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青海经济;发展;融合

10.13999/j.cnki.scyj.2016.12.017

在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青海所处的位置非常有利,从地理位置和在古丝绸之路中的地位来看,青海是贯穿南北丝绸之路大通道的桥梁和纽带,更是中国连通南亚国家的重要走廊和通道。“一带一路”战略对促进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边疆安全稳定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青海应努力与“一带一路”战略实现深度融合,紧抓“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使青海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腾飞。

一、青海融入“一带一路”的优势

1.民族和人文交流优势

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与中西方文化在青海相互交融,使青海的文化多样性特征非常突出,儒学、佛学以及伊斯兰教等文化享誉中外。青海整个区域内拥有超过100万的穆斯林民众,在宗教信仰、文化风俗等方面与一些中亚国家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所以青海与这些中亚国家之间更容易开展交流与合作,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往来更为容易。青海湖、三江源、可可西里等独特的旅游资源,为加强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青海可深入挖掘丝绸之路旅游的内涵,将它与唐蕃古道、茶马古道有机融合,利用高原自然生态、民俗风情、文化遗址、遗迹及古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重点开发观光、科考、探险等主题旅游项目,推动丝绸之路民族风情、寻根问祖、高原探险等特色旅游业发展。还可充分发挥青海回族、撒拉族善于经商、信仰伊斯兰教的文化特点,加强与中亚国家的人文交往。

2.地理和交通优势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部,与新疆、西藏、四川和甘肃等省、自治区毗邻,在地理位置、交通线路上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节点,是我国其他地区通往西藏和新疆的主要中转站。新疆处在我国的外沿区域,其靠近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1],而西藏靠近不丹、印度、尼泊尔、缅甸,青海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借道新疆、西藏来扩大与境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青海经济社会的又快又好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构想出来的。“青海道“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它途径现在的西宁、都兰、香日德、诺木洪,跨越阿尔金山就可以通向西域,这些地区的商贸等曾经非常繁华昌盛。现如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亚太各国与欧洲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所具有的功效远超古代丝绸之路,是当今世界普遍认可的最大的经济交流平台之一。当下,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基本覆盖了青海全省,通行较为便利。西宁是青海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也是省内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西宁是西部大开发规划中的节点之一,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中亚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中介,其也必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3.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

青海在生态资源方面优势显著,生态价值既是其独特的价值,又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领先全国。青海在矿产资源、盐湖、太阳能以及高原动植物等方面资源丰富、优质,西宁等城市围绕这些资源已经发展起了较为成熟的产业,在盐湖钾肥、光伏、有色金属、高原生态农畜物品加工等产业领域发展势头良好,其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也为国际市场所需,尤其是与之相距不远的中亚、南亚市场,彼此的合作前景极为广阔。同时,青海在特色药物资源方面也潜力巨大,形成产业后将成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青海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

青海在东西双向开放发展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在内外联动发展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任务。

1.青海是促进国内外共同前进的紧要区域

青海在推进国内外协调发展中效用显著,其处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区域,是实施该战略的重要通道,是整合国内外资源、形成双重辐射的重要枢纽。如果把青海、西藏、新疆等区域的资源合并起来,可以形成协同扩大效应。

2.青海是东西开放的节点

青海作为东西双方相互交流的关键区域,是“一带一路”中的主要节点之一,是与部分中亚国家协调合作的重要力量。

3.青海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要道

近年来青海的交通体系越来越完善,加强了青海与外界融合的效率与力度,使其逐渐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要道。

要想推进青海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中,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运用好青海的三大“财宝”:人文、资源和生态。

(1)人文。青海的穆斯林民众数量有百万之多,可以最大限度地借助他们与中亚、西亚地区在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共通,扩大青海与中亚、西亚地区在文化、教育、经贸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2)资源。在盐湖、矿产、太阳能、高原特色动植物、医药等资源的存量和开发方面,青海优势显著,比如,全国超过98%的镁盐、高于83%的锂矿和湖盐矿、超过66%的芒硝、近乎全部的钾盐、近一半的锶和石棉都来自柴达木盆地。

(3)生态。生态资源是青海的优势,青海是确保中国以及中亚地区生态平衡的关键。青海已经作出了“生态立省”的战略选择,将筑牢生态屏障视为首要任务。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探索资源富集、生态脆弱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是青海最重要的战略课题。

三、青海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基本原则

1.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

青海应把“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作为发展方向,形成辐射欧亚大陆的较强能力,推进对外交流。同时,可以借助青藏铁路等加强与南亚各国之间的合作,借道云南、四川强化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往来。

2.促进地区之间的协作

青海应释放区域优势,加强与新疆、西藏、四川和甘肃等省、自治区的协作,深化与其他省份的经济互补、人文互动,推进产能、互联互通等协作,借助外部资源优化本省的基础性建设。

3.重视和提升外事服务工作,持续实施对外开放

地方外事工作是我国总体外事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交流往来的基础性平台。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青海的地方外事工作也应优化工作模式,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

4.利用好平台

合理运用博览会、友好城市和地方间政府合作机制等平台,获取更多的发展资源、收获更优的发展效益。

四、青海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

1.硬件融入,促进基础设施全面提升

“要致富先修路”,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最基本条件,所以青海要加大力度完成干线铁路、机场支线、高速公路和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规划与落实,为各项交流得以顺利进行奠定硬件基础。

2.产业融入,利用好自身优势

新的发展环境下,产业不再过度关注“多”,而是把重点放在了“精”上。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有必要展开“青海精品”各项规划工作,不断加大藏毯、高原特色农畜产品、特色纺织品的营销,推动这些产品占领中亚市场。

3.文化融入,展现民族特色

青海是多元文化的集中地,将文化融入到经济合作项目中很有必要。促进青海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关联国家在文化方面的相互沟通,可以使人民之间更加和谐地相处。

4.规划融入,鼓励协同前进

要确保兰西经济一体化进程能够顺利开展,注重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改进,处理好物流服务的衔接等问题,促进资源整合,持续优化多元交通运输体系,推进综合保税区和电子口岸平台的构建与优化,加大航空方面的对外开放,从而确保青海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节点地区的能力。

5.理念融入,找准发展方向

要理清思路,找寻自身所具有的优势,理清“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各项关键指标,建立错位发展规划,用足用好国家优惠政策。

五、青海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路径

1.推进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合作示范区的设立

青海应按照“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双向开放理念,根据国家推出的“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设立,改进合作服务体系,建设产业合作基地,创新合作机制,促进共同发展”[2]的政策导向,主动、努力完成各种前期工作,积极加入到东、中、西地区协作的规划中,深化自身的协调、合作意识和能力,从而确保与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协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青海在对外协作中具有一定优势,东部沿海地区有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势,可通过产能合作等手段使彼此优势互补、共享发展。

2.搭建国际合作平台

21世纪是全球协调发展的世纪,人与人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国与国之间只有交流协作才能实现彼此利益最大化,建议青海设立高水准的国际合作平台,以便于自己因国际间的协调发展而收益。

3.加强信息交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深入人们生活的今天,青海要大力推进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完善,积极利用互联网建立服务平台和智慧园区,通过互联网来拓展合作方式,在推进线下丝绸之路规划的同时,做好“线上丝绸之路”的设计与建设工作。

4.建立与新疆口岸紧密联系的自贸区网络

自贸区是推动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我国的自贸区规划主要对象是周围以及“一带一路”附近的发展中国家。中长期目标是建成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辐射五大洲重要国家的全球自贸区网络[3]。青海可以通过在西宁建立“内陆港”,促使关口后移,把关口的功能扩至内地,施行进出口物品“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和“属地报关、属地验放”的直通式通关方式[4]。同时,在关口建设具备保税仓储、物流配送、商品展示、出口加工和商贸服务等功能的国际物流枢纽。

5.建设西宁新区,使其成为青海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地区

在“一带一路”发展规划中,西宁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因而非常有必要推进西宁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不断提升其城市化水平,增强其辐射、带动全省的能力。

6.把青海建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区域特色的经济区

文化、文明多元化的青海,在对外交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未来的发展应特别强调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规划和运用,通过文化的交流带动经济发展。

7.推进高原特色生态绿色基地的建设

生态资源与生态价值是青海价值链上最具优势的部分,青海应合理开发和利用高原珍稀生态资源,研制生物药品、健康保健食品,打造健康产业基地。

总之,青海经济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融合,需要秉持严谨认真的态度,认真审视青海及周边地区的资源和价值,科学规划和开发。同时,要坚守公正、公平、合作、共赢的原则,充分运用好丰富的矿产资源、畅达的交通网络,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重点区域、市场,循序渐进地推动深层次的融合。

[1]王兆宁.“青海省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层论坛”论点摘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2]李勇.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构想[J].青海社会科学,2014(05).

[3]张宏岩,吕亚丽,禹贺.推动西宁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思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

[4]孙发平,戴鹏,杨军.青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成效与对策[J].青海社会科学,2016(01).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青海一带一带一路
大美青海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闯关”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