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政务微博与政府深化信息公开

2016-05-05 06:59胡远珍徐皞亮
湖北社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政务微博信息公开湖北省

胡远珍,徐皞亮

(湖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湖北省政务微博与政府深化信息公开

胡远珍,徐皞亮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政务微博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新渠道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对2013至2015年湖北全省各地、各部门基于新浪微博平台开设的政务微博账号,及其公开政务信息方面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考察分析,旨在通过研究对政务微博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以期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不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内容,逐步提升信息公开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湖北省;政务微博;政府;信息公开

一、政务微博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微博与政务微博的概念。

微博(Weibo)是微型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包括标点符号)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关注机制分为可单向、可双向两种。

微博这一舶来品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07年5月,第一家带有微博色彩的是社交网络饭否网,而腾讯作为当时拥有4.1亿QQ用户的互联网公司,看到用户对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状态的强烈需求后,也开始进行类微博应用的尝试,于2007年8月13日出品了腾讯滔滔。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网络主流人群的视野。2014年3月27日,中国微博领域一枝独秀的新浪微博宣布更名为"微博",并推出了新的LOGO标识,新浪色彩逐步淡化。若没有特别说明,微博就是指新浪微博。

政务微博,是指代表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因公共事务而设的微博。用于收集意见、倾听民意、发布信息、服务大众的官方网络互动平台。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搭建一个社会化参政、议政、问政的网络交流模式与平台。

随着微博逐渐成为web2.0时代的互联网主流平台,以及伴生的微博传播效应,政府机关主导创建的政务微博应运而生。2009年下半年,湖南桃源县官方微博“桃源网”出炉,成为中国最早开通微博的政府部门。紧接着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官方微博“微博云南”面世。随后,以“平安肇庆”、“平安北京”为代表的全国各地公安微博,以及各级政府机构的微博如雨后春笋般开通。[1](p55-57)

2.全国政务微博的发展现状。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呈现出相当迅猛的发展态势,2013年微博已成为主流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6.68亿,网民使用率为48.8%,与去年底相比上升了1.04%。社交媒体与社交类沟通应用体现出不同的应用属性,微博作为社交媒体以快速的传播速度、广泛的传播范围,产生着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政务微博是以“网络问政”的方式在微博平台迅速发展后的产物。2009年网络问政在全国范围普及,2010年的“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使用新工具微博收集和听取民意,网络问政开始进入微博时代。2012年到2013年是政务微博频频出现、迅猛发展的两年。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全国政务微博不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影响力。[2](p69-73)根据人民日报和新浪微博联合发布的《2014年度政务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新浪政务微博总数为130103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94164个,公务人员微博35939个。

图1 2014年新浪政务微博开设数量地域分布情况

进入爆发式发展阶段的政务微博,已成为基层政府机关进行政务信息公开的主要渠道,而基层政务微博也是全国政务微博发展的主力军。2014年县处级以下政务微博达到111743个,占全国政务微博总量的85.59%。其中政务机构微博78448个,公务人员微博33295个。这充分说明基层政务微博是支撑全国政务微博发展的基石,是政务微博生态良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政宣传系统、团委系统、公安系统和司法系统是政务微博“第一梯队”,数量均过万。其中党政宣传系统微博数量达到29099个,团委系统微博有19052个,公安微博共有17025个,司法微博也有7611个。

“信息发布+政务服务”成为2015年政务微博的发展趋势。随着政务微博运营成熟,对突发热点事件的回应以及通过政务平台为老百姓解决实事,更成为基层政务微博运营水平的重要考量标准。已有部分基层职能“窗口”行业通过微博大胆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服务职能的升级。如“深圳交警”微博提供了违章行为举报、违章查询、事故处理、车管所导航和违法处理预约等服务,“北京地铁”则提供首末车时间、地铁线路图、地铁乘车路线以及地铁车站站点等查询,并多次私信推送故障信息,方便公众出行。

政务微博与媒体微博、名人微博、政务微信的“多微联动”,也成为移动政务的重要趋势。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期间,南京本地政务微博、媒体微博在国家公祭日当天将微博头像改为灰色,并对“国家公祭日”话题格外关注,提升了议程设置能力。“广东发布”则组织“粤来粤好”网友行走访东莞,通过网络名人的传播积极修复东莞城市形象。政务微信推动了移动政务功能的不断完善。

二、湖北省政务微博发展现状分析

1.湖北省政务微博与政府信息公开总体状况。

通过对2014年全国政务微博发展趋势的研究,不难发现湖北省政务微博在全国政务微博的实力排名中明显不占优势,在各大前十榜单中鲜有湖北政务微博的名字出现,说明整体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较显势弱。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实施后,湖北省政府部门开始着力打造出高效务实、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媒体政务信息平台,2015年,湖北省政府政务微博及政务信息公开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据2015年8月发布的《湖北省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统计,截至2015年6月30日,湖北省省辖市、自治州、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林区共开设认证政务微博账号1500余个,覆盖人数达8600万人。其中省直机关开设官方账号97个,地市州(包括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1个林区和3个省直管市)外宣部门开设官方账号31个,各区县外宣开设账号76个。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湖北省县以上单位政务微博总粉丝量约4300万人,总计发布新媒体稿件262101条,被转发647185次,被评论264046次;日均发布微博约1448条,被转发3576次,被评论1459次。总体上,湖北省各级单位政务新媒体整体运营表现呈稳中求进态势。湖北省各地区、各县市基本上实现了政务微博的全覆盖,无论从开通微博总数,还是运营质量较前三年,都有较为显著的提高。目前已开通微博的市、县在为公众提供服务、引导舆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图2 2015年1月-6月湖北省政务新媒体分布

湖北省下辖市级单位运营的政务微博中,武汉市、宜昌市和恩施州成为开通政务微博数量最多的三个城市,武汉市、宜昌市和荆州市综合影响力名列前茅。其中,武汉市外宣账号表现最为突出,其粉丝数、发布量、被评论量和被转发量四项指标均排名第一,综合指标居首,且内容量充实,与网友互动充分,活动组织成熟,注重联动发声,运营表现良好。

在省直机关政务单位中,“湖北省公安厅”、“共青团湖北省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湖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等单位排名前列。其中,“湖北省公安厅”在各微博平台共吸引粉丝达700万以上,是湖北省粉丝最多的政务微博账号,发布量、被转发量和被评论量在省直机关单位中均排名前列。目前,湖北省公安微博系统已经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集群效应,在维护社会稳定、案件侦破、改善警民关系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

2.本文所选取的具有代表性政务微博的考察分析。

本文经过有针对性地对湖北省政务微博的考察研究,发现尽管有大量政务微博持续运作和日常更新,成为网友了解政府信息的便捷之窗,活跃度高、关注量大,但也存在大量无所作为、单纯转发的“僵尸”微博。

图3 湖北省地市州政务新媒体综合得分TOP10

依据微博粉丝数量、发布微博数量、账号运营时长,以及《湖北省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中统计的互动、受众、传播等新媒体活跃指标,本文在众多湖北省政务微博中分别选取省直机关类和武汉市级政府部门中表现突出(3年发布微博数在五千条以上)、最受关注(粉丝数超过70万)、特点明显(新媒体综合得分72分以上)的三个政务微博进行分析。其中省一级的三个分别是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创设的“湖北发布”微博平台,代表湖北省公安厅的“平安荆楚”微博平台,以及湖北省人民检察院的官方微博。武汉市一级三个分别是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创设的“武汉发布”微博平台,代表武汉市公安局的“平安武汉”微博平台,以及武汉市环境保护局官方微博。

图4 湖北省直机关政务新媒体综合得分排名

(1)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微——“湖北发布”。

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新浪微博平台创立的“湖北发布”微博账号,始于2011年12 月14日。其第一条微博于2011年12 月26日发布,内容为原创信息:“冬至时节,湖北民生微博服务厅已经正式上线了啦!‘微民生、大温暖’,300多个政务微博将服务广大新浪微博用户,等您来围观!”

截至到2015年6月底,该微博账号拥有粉丝1775270个,发布微博5953条,3年6个月的运作时间,年均达到1700条微博,其中内容多为原创,部分新闻视频为转发,涵盖政治、经济、交通、社会民生、教育、就业等各大门类的话题。其微博互动指数为69.36,传播指为数75.35,内容指数为65.35,影响力综合指数为72.73,在省直机关政委微博排行榜中位列第三。“湖北发布”属于政务微博中综合类信息的发布平台,代表了湖北省级政务信息公开中最全面也是最高层次的新媒体发声,它在微博运营中也名副其实地履行了应有的职责,从各项新媒体指数来看,湖北省网友对其认可度比较高,在网络社会中也有着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2)湖北省公安厅官微——“平安荆楚”。

表1 2015年1月-6月湖北省直机关政务新媒体TOP10(微博)

表2 2015年1月-6月湖北省基层政务新媒体TOP10(市级及以下单位政务新媒体)(微博)

湖北省公安厅在新浪微博平台创立的“湖北发布”微博账号,始于2011年1月11日。其第一条微博于2011年2月22日发布,内容为原创信息:“各位网友,这里是湖北省公安厅‘平安荆楚’官方微博,在这里您可以了解到最新的警方资讯。欢迎您留意并给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谢谢支持!温馨提示:广大网友如遇紧急警情,请拨打当地110报警求助。”

截至到2015年6月底,该微博账号拥有粉丝6353752个,发布微博11543条,4年6个月的运作时间,年均达到2565条微博,其内容主要以公安信息为主,包括警讯快报、警方动态、安全科普、防骗知识等,原创内容较少,多转发下辖警区微博信息。其微博互动指数为80.43,传播指为数77.24,内容指数为60.08,影响力综合指数为76.83,在省直机关政委微博排行榜中高居榜首。“平安荆楚”属于湖北省地区公安系统类最高层次的政务信息公开的新媒体发声,尽管它在微博运营中多为转发类微博,但因其所转载的信息均与公共安全相关,其经常发布的警务讯息、消防安全、防骗防盗等公安科普信息也是网民关心程度非常高的内容,以拥有635万多的粉丝量,成为湖北省所有政务微博中的“状元”官微,它高度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3)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官微——“湖北省人民检察院”。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在新浪微博平台创立的“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微博账号,始于2010年7月9日。其第一条微博于2010年10月19日发布,内容为原创信息:“10月18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检察院常建国副检察长、农五师检察分院检察长周平等一行到湖北省检察院进行调研回访,双方就相互援助支持工作开展了调研座谈。”

截至到2015年6月底,该微博账号拥有粉丝736371个,发布微博6133条,5年的运作时间,年均达到1226条微博,其内容主要以司法、检察类为主,包括图说检察、以案说法、法律监督、反腐倡廉等,内容原创性较强,不过语言多比较严肃端正。截至到2015年上半年,其微博互动指数为71.1,传播指数为71.63,内容指数为70.01,影响力综合指数为71.34,在省直机关政委微博排行榜中排名前五。“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属于湖北省地区检察系统内最高层次的政务信息公开的新媒体发声,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公检法这样严肃的政府部门体系中原创度和活跃度都呈现较高的态势,它也是最早创设微博的省直机关部门,其在国家加大力度打击腐败问题之后,网民的关注度也随之提升。

(4)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微——“武汉发布”。

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新浪微博平台创立的“武汉发布”微博账号,始于2012年4月18日。其第一条微博于2013年7月5日发布,内容为原创信息:“#武汉发布开通#武汉来了!武汉市新闻发布官方微博正式开通啦!我们期待着您的关注,并将以实际行动赢得您的信任与支持,您可以通过我们的微博,及时了解武汉发生的重大新闻,感受武汉发展变化。”

截至到2015年6月底,该微博账号拥有粉丝1589563个,发布微博16714条,2年的运作时间,年均达到8357条微博,其中内容多为原创,分类明晰,涵盖本地新闻、科教文化、交通旅游、生活服务、公益活动等各大门类的话题。其微博互动指数为80.68,传播指为数79.98,内容指数为67.03,影响力综合指数为79.34,在湖北省城市政务新媒体榜单中排名第一。“武汉发布”属于政务微博中综合类信息的发布平台,代表了武汉市级政务信息公开中最全面也是最高层次的新媒体发声,它与“湖北发布”一样在微博运营中也履行了应有的职责,从各项新媒体指数来看,武汉市本地网民及湖北省内其他网民对其认可度相对较高,使其在众多市级政务微博享有相对较大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5)武汉市公安局官微——“平安武汉”。

武汉市公安局在新浪微博平台创立的“平安武汉”微博账号,始于2011年9月23日。其第一条微博于2011年9月23日发布,内容为原创信息:“开博了!撒花!”

截至到2015年6月底,该微博账号拥有粉丝1262633个,发布微博26138条,3年10个月的运作时间,年均达到6878条微博,其内容在公安警讯的基础上还发布了社会新闻、生活服务、心灵鸡汤等,主要有警方提示、防骗宣传、警讯新闻等,原创内容和转发量各参一半。其微博活跃度为210.75,传播度为20.69,综合影响力514.95,在湖北省公安系统中高居榜首。“平安武汉”属于武汉市地区公安系统类最高层次的政务信息公开的新媒体发声,由于它所发布或转载的信息均与公共安全相关,其微博内容与民众关心的日常话题契合度较高,且用语较诙谐、接地气,与网民互动较频繁,其26138条微博数量也使它成为湖北省所有政务微博中的“第一活跃”官微。

(6)武汉市环境保护局——“武汉环保”。

武汉市环境保护局在新浪微博平台创立的“武汉环保”微博账号,始于2012年3月10日。其第一条微博于2012年3月13日发布,内容为原创信息:“尊敬的网民朋友们,大家好!为了严查严处涉湖违法排污行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市主要湖泊的保护,武汉市环保局微博正式开通啦!我们将认真听取您的信息絮语,及时采纳您的甄言良策,依照我局相关职责,和大家一起解决湖泊污染问题、改善湖泊水质。”

截至到2015年6月底,该微博账号拥有粉丝406440个,发布微博16493条,3年4个月的运作时间,年均达到4953条微博,其内容主要以环境保护宣传为主,包括空气质量播报、环境新闻、环保知识、公益宣传等,内容以原创为主,设有不同分类消息。其微博互动指数为78.68,传播指为数83.39,内容指数为63.02,影响力综合指数为78.37,占据湖北基层单位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排行榜榜首。“武汉市环境保护局”属于武汉市地区环境保护方面政务信息公开的主要新媒体发声,它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微博这一新媒体提升了环保部门的知名度和关注度,它是活跃度较高、年均微博发布数量较多的官微之一,在国家出台新《环保法》,增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之后,其发声也更加频繁,更加积极所为,表现十分抢眼。

三、湖北省政府微博在信息公开中的优势和不足

1.政务微博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传播优势。

(1)及时发布政务信息,打造网民交互渠道,构建服务型政府。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设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核心就是政府自身治理的不断优化,通过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以“善政”达到“善治”,提高其对社会公共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实际上,面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目前已经形成了新型的治理格局,即国家治理体系正在由“全能型政府”向“一体多元”转变,形成了政府主导、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社会公共治理体系。这势必促使政府的权力由“政治场域”向“社会生活场域”下移,形成与社会各方力量通过“对话—协商”、平等合作、共同治理的机制。而政务信息公开,是发挥民众参政、议政、行使监督权,进行社会公共治理的前提。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和知识是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资源,而政府行政的各种信息是公众了解政府行为的直接途径,也是公众监督政府行为的重要依据。只有当民众真正有效地获取到政府信息,才能对现行的社会生活和政府行为进行监督,也才能更好地掌握信息话语资源,行使参政、议政的权力,有序扩大政治参与、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而政府也有义务利用多种信息平台,特别是互联网传播平台,及时公开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政务信息,使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不断深化,从而更好地满足群众知情权、参与权,保障政府依法行政、民主行政、阳光行政。[3](p34-39)

按照国务院公布的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规定,以及“统筹规划、资源共享、面向公众、保障安全”的要求,湖北省政府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构建网上信息公开平台等方面做了多年探索。从政府门户网站到政务微博、微信,不断加快推进和深化政务信息公开的步伐。由于微博不仅具有大众媒体的新闻发布功能,同时还可以进行强时效性的交流和互动,它在作为特“政务微博”时,就更能发挥推进政民网络互动的渠道作用。随着政务微博的试运营到全方位普及,政府部门通过微博和民众交流互动,促进政府和民众之间的沟通已逐步成为常态。

湖北省政务微博中的机构微博已经成为继省政府网站之外公开信息和发布新闻的主打平台。2015年1月底到2月初的“湖北两会”和“武汉两会”期间,湖北省政府和武汉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的“湖北发布”、“武汉发布”两个官微从1月27日起在微博平台上,均从不同角度直播“湖北两会”现场,第一时间向湖北省广大网民报道两会进展。湖北政务微博除了对政府事务进行日常的新闻报道和宣传活动,针对重大突发事件,也起着舆情先锋队的作用。2015年6月2日,针对监利特大沉船事故,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通过省级外宣官微平台“湖北发布”,及时发布重大沉船事故情况通报,回应群众关切,体现职能作用。另外,政务微博平台用于信息公开并受到关注始于对省内“两会”的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更为方便、高效的渠道,政务微博不断活跃在信息公开和网络问政的舞台,并已经为政府机构所广泛采用。

政务微博的一系列特点决定了它在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是及时性,政务微博的及时性特点使得新闻公告、政府信息能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政府也能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回复网民的质疑,及时疏通民意;其次是互动性,微博平台是一个充分保证言论自由的平台,网民能在其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政府机构和官员则可通过政务微博很好地与广大网民沟通,听取他们的呼声,有助于推动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利用政务微博加强与公众互动方面,湖北省内公安系统堪称表率。2015年1月底,武汉市公安局下设的官方微博“平安武汉”入选全国十大公安系统微博,“平安武汉”作为年均微博发布数量最多的"第一活跃"政务微博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虚心倾听社情民意,其亲民力、服务力得到了网民的认可和信赖。

(2)政务微博处理突发事件及时,较好地实现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引导。

政务微博开通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和运用网络社交媒体的优势,形成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与服务的多平台、一体化,使政府和网民的沟通互动成为常态。通过听民声、顺民意、汇民情、纳民智,可以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特别是在处置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问题时,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官方微博澄清事实,答疑解惑,情绪疏导,化解矛盾,更好地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地监控和引导,避免谣言扩散,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4](p9-13)

基于政务微博的及时性和即时性的两大优势,湖北省政府部门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第一时间表明态度、澄清谣言并持续关注事态的发展。在近两年发生的多起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政务微博作用突出。如2014年5月发生的“江汉路夜市砍人事件”,武汉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武汉”在事发后一个小时后在微博上发声辟谣:“经走访夜市摊主、路人,并四处搜查,未发现凶器、伤者或血迹。”并追踪调查得知“晚8点50分许,2名路过男子因碰撞纠纷发生扭打,有围观者喊‘砍人了’,引起周边人群四散奔逃。”在此谣言事件中,广大网友通过微博对事件的真相有了清晰的认识,并进行评论转发,而武汉公安局实地调查,及时公开相关信息,制止了谣言的扩散,赢得了网友的信任,得到了普遍赞誉。

此外,在“6·1”监利沉船事故中,微博平台也成为报道事故始末、动员抢救、寻亲救援过程中的主力媒介,成为舆论传播的中心。以“湖北发布”和“平安荆楚”为代表的湖北政务微博群,在这一救援过程中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平安荆楚”在微博上开设“长江沉船事故救援进行时”专栏后,继而推出系列长微博,实时报道救援进行情况。与此同时,新媒体专班人员深入一线、随警作战、深度挖掘,掌握了大量一手图文素材,其长微博作品先后被“中国警察网”、“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等知名微博以及全国众多网络大V推荐转发,十几天时间里面总的浏览量达到1000多万,转发评论有3000多条。政务微博群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依托新媒体平台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使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把广大网民的力量和关注点汇聚在政务微博平台之上,使得事故处理过程中的信息传播畅通,极大彰显了政务微博的舆论引领功能。

(3)政务微博有利于加强政府执政能力,推动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和社会综合治理。

政务微博的兴起和发展,实际上体现了政府在执政能力上的创新和进步。互联网时代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一方面提高了政府行政和政府治理的难度,倒逼政府不断进行行政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政府充分利用自身强大的资源调度与整合的能力,抓住互联网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机遇,突破既有的行政思维和观念,转变行政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和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政务微博的建立,给民众传递出了一个积极、主动的、有为的服务型政府形象。在政务微博的运用和管理过程中,不仅加强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也拉近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距离,民众不再认为政府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及时为民众排忧解难的服务者。通过政务微博提供的交流平台,民众可以更加方便地参与到政府的社会公共治理中,对于政府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社会生活的管理细则,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得政府能够吸纳民意民智,更好地进行科学决策,使依法行政、民主行政落到实处,有利于加强和提高政府执政能力。

以湖北省武汉市公安系统的政务微博为例,武汉市江岸区公安分局设立的官方微博“平安江岸”,其发布的微博信息均具有较强的服务性,体现了政府亲民、惠民务实的新气象。武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开通微博账号“武汉出入境”,不仅每天提供各个办证大厅实时情况,方便居民选择办证人数较少、效率较高的地点及时的进行业务办理;同时,以政务微博为平台对居民办证的相关疑问进行实时解答。江岸区公安分局和武汉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根据民众关心的问题,主动设置话题,为民众实时咨询,这种主动作为显示出其行政作风的转变,彰显了人性化、高效率、重务实的服务型政府特点,树立了亲民的公安形象,为今后公安部门动用民众力量,更好地进行社会治理,保障社会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者,通过运用政务微博,湖北省政府部门提升了自身的服务意识,主动参与到“微博问政”的过程中,积极与网民互动,倾听和解决民众的诉求,促进官民沟通,有助于达成共识。社会治理是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政府部门应当有效地建立民主协商机制,运用新技术、新媒体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例如“湖北发布”和“武汉发布”,作为省级和市级政务公开的综合平台,主动与网民对话征求意见,了解社情民意,汇聚民智、民力,建立与民众沟通协调、科学决策新机制,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2015年是湖北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编制之年,“湖北发布”在2015年7月14日公开发文,广泛汇集社会各界智慧,凝聚发展共识,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使“十三五”规划更加体现民意、贴近民生。为此特别组织开展"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共同谋划湖北未来发展。这是湖北省政府部门自实施政务信息公开以来,首次在发展战略层面向社会大众公开征集意见,这一巨大的进步意味着政务微博在科学决策、社会治理方面已经成为主要平台。

2.政务微博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不足。

(1)筑防本位观念对政务微博发展的制约。

筑防本位观念不仅是网络环境下政府信息公开的阻碍,也制约了微博平台的发展,限制了微博新媒体在公开政府信息时优势的发挥。长期以来,中国政治传统强化了政府本位的观念,政府的意志成为主宰社会发展的“独大力量”。而政府信息公开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性改革,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政府机关积重、保守、封闭的筑防本位观念,大部分的政府官员和行政人员只是被动地履行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并没有从思想根源上真正认同从而积极倡导和实践政府信息公开的各种措施。就湖北省而言,尽管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政务微博已经成为政府部门运用网络新媒体进行政策宣传、信息交流的主力平台,但活跃度高、美誉度高的政务微博毕竟是少数,许多如“湖北工商”、“湖北省文化厅”、“武汉质检”、“武汉民政”这样的微博账号仍处于“清水衙门”的状态,“湖北工商”官微不论是粉丝量还是微博数都是湖北省政府部门微博中排名不高的。对不少政府机构和官员来说,一方面,他们不愿接触和使用新媒体;另一方面,缺乏媒介传播素养,忽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政务工作的推动。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政务微博已全面覆盖全省15个地市州行政区,而真正起到沟通信息、服务公众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政务微博所占比重不大。有些县市单位应对突发事件才设立的微博,对事件往往反应和发布滞后,开通后一段时间便陷入沉寂,成为"僵尸微博"。由此可见,政务微博的使用虽是大势所趋,但如果不破除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便无法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公开的进一步深化,也就无法实现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2)政务微博传播力的不平衡性阻塞了政府信息的交互渠道。

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的《湖北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指出,政府信息公开的对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确定了政府信息公开广泛的权利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仍然存在着大量无法获取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和行使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群体。其中既有政府机构本身信息公开不足的原因,也牵涉到具体公民个人的情况。从政务微博渠道来看,根据2015年湖北省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显示,从数量上看,省会城市及经济体量较大城市发展政务微博的意识比较强,开通数量超过75个的地市行政单位分别是武汉、宜昌、恩施、黄冈、襄阳、荆州;从新媒体综合得分上来看,排名前三的是武汉、宜昌、荆州,所以在这些政务微博活跃地区中除恩施外,其他都是省内经济强市。从职能部门来看,司法公安体系类微博所占比例最高,占比超过六成,其次分别为共青团(17%)、外宣(9%)、旅游(4%)、环保(3%)和,而其他部门加起来不足比重的一半。在省直机关微博中,综合影响力排名前三的是“湖北省公安厅”、“共青团湖北省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微博账号,政务传播资源较为集中在以上掌握宣传口径较大的高层单位。从行政级别来看,公务人员微博的分布呈金字塔形,县处级以下的公务人员微博规模最大,但高层官员的微博更具关注度和影响力。由此可见,政务微博的发展和当地的经济状况、政治地位、宣传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政府信息公开在地域、职权、政治地位上的不平衡性。从政务微博平台的关注者和使用者来看,以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和信息素养的中青年为主,一些经济困难、文化水平低下、不具备互联网使用能力的群体则被隔离在微博平台之外,也享受不到政务微博在行使信息公开义务时的权利。

四、湖北省政务微博的发展及其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前景

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务微博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优势。

虽然《湖北省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颁布为推进湖北省政府信息公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立法和制度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从目前湖北省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围绕《规定》的实施细则和解释将逐步出台,相关的配套制度将逐步建立,从而实现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5](p29-33)微博平台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个渠道,应当与政府网站、政府微信等形成信息公开的集群联动效应,也应当基于微博平台在民意互动上的突出优势,与商业部门、网络运营商、新闻媒体共同合作,搭建能满足多方利益诉求的集成化平台,构建网上“微博政府”。[6](p131-132)例如,湖北公安系统以省厅的“平安荆楚”为龙头,地市州为主干、省市县三级相互呼应,机构和个人微博互为补充的网站群、微博群、微信群,实现了新媒体对市州县、警种部门、基层所队和民警的全覆盖,仅全省认证公安微博就有1000多个,总粉丝达到2000万。这种“公安微博群”发挥“集群化”的效应,大大方便了辖区内市民的使用,成为湖北公安一张靓丽的名片。另外,政府部门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务微博等新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和舆情应对中的优势和作用。在工作实践中,加强与社会新媒体的沟通与合作,通过社会新媒体多说、早说、主动说,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

2.转变观念,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的新媒体素养。

政府要从权威管理型的政府模式向服务型的政府模式转变,充分认识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和自身的义务,树立服务观念,保障广大民众的各种权益。只有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才能切实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不断深化,使公民的知情权得以实现。公务人员要转变思想,摈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在日常行政工作中以服务理念为先,通过各种渠道满足公民的信息需求。在网络环境下,随着电子政务的逐步成熟,网络工具的使用已经普及到政府机构的日常工作之中。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触网”已经成为普遍的趋势。对于习惯于传统封闭工作方式的人员而言,必须对其加强培训,提高新媒体素养,倡导他们积极关注微博、社交网络、即时通信、移动互联网等网络工具的发展,并有选择地在工作中加以利用。网络是倡导言论自由、平等交流思想的场所,是信息共享的平台,官员在工作中定时通过网络工具与网民进行交流,保持一种平等、亲和的态度,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起到意见领袖的作用,从而掌握和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

3.制定微博平台使用指南,建立日常运营和反馈机制。

目前国外已有政府部门对微博平台使用进行规范的实践案例,如2009年英国政府发布了《政府部门Twitter使用指南》,对发布内容的多样化、人性化、频率、时效性、可信度等作出相关规定,供各级政府部门参考,此指南仅用于指导使用,不具有强制性。在中国,针对政务微博发展现状,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一份关于中国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的发展报告中,对党政机构和官员使用微博提出了七点建议:一要坦诚面对网民的质疑和批评;二要慎重处理网民对现实问题的诉求;三要积极面对网络举报;四要提升与网友沟通的技巧;五要在突发事件中用好微博;六要处理好个人和公职身份的角色定位;七要对微博“关注”、访问和维护。从中可以看出管理部门对于微博平台使用的谨慎态度,以期对其使用规范化,从而推动政民互动、信息发布、倾听民声等目标的实现。据此,湖北省政府有必要出台一个针对所辖各级行政单位、政府机构、不同政府部门的地方性《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平台使用指南》,更为深入、细致地对政务微博的使用进行规范。对机构微博而言,有必要把网络发言人制度引入到微博平台中,设立相应的职位由具备新媒体素养的专业人员负责,建立日常运营机制,与网民进行实时互动,加强沟通和反馈,把微博平台真正打造成一个集政府信息发布、网民意见反馈、在线民生服务的便捷窗口;对于公务人员微博而言,要掌握好个人身份和公职身份之间的区别,摆脱官方话语体系,以平等、真诚、亲和的态度和网友交流,把微博平台建立成良好的沟通桥梁,切实解决民众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

参考文献:

[1]刘佳.新媒体时代政务微博对舆情管理的作用[J].传媒评论,2014,(6).

[2]梁丽.政务微博助力推进政府信息深入公开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4,(5).

[3]张志安,贾佳.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11,(6).

[4]陈显中.政务微博引导网络舆情的机制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2,(3).

[5]周毅.政府信息开放与开发的社会化和商业化:趋势、领域与问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6).

[6]刘小梅.集群化背景下提升湖北政务微博影响力的路径探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3,(4).

责任编辑周刚

基金项目: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软科学项目资助“媒介融合语境下湖北省政务公开的对策研究”(2015BDF04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胡远珍(1962—),女,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徐皞亮(1990—),男,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6)03-0057-10

猜你喜欢
政务微博信息公开湖北省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政务微博参与公共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加快建立上海市固体废物全产业链信息化监管机制的措施与建议
巧用政务微博,回应民众关切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