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2016-05-14 00:11邓小军
新一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历史素养课堂教学

邓小军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应坚持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以现代意识和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最高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一、高中学生应具备的历史学科素养

(一)学科基础知识。虽然高考试题远高于历史教材,但源于历史教材,学生学科素养的根本源于学科基础知识,因而,熟练掌握和运用学科基础知识是历史学科学习的基本素养。

(二)学科思维。历史学科问题的认识往往需要科学思维,掌握科学的学科思维遇到问题就有了解决的思路。其中最基本的是哲学的思维、历史的思维。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必然性与偶然性、内因与外因、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认识等。

(三)学科能力。依据考纲要求和题目考查实际,学生需具备阅读、理解、概括、归纳、分析、判断、比较、说明、论证、评价等基本能力。具体体现为《考试大纲》的四个能力目标与要求:获取和调动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四)多元科学史观。多元科学史观是指导学生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是目前高考考点考查的学生基本素养之一。多元科学史观包括唯物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科学运用多元史观是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依据和出发点。要求学生掌握多元科学史观的基本内涵,并能对其准确熟练地运用,科学地认识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

(五)关注现实,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历史学科的目的在于“以古知今”“以古鉴今”,关注现实是高考历史命题的方向之一。因此,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有关注现实、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做到古今对比,古今贯通,以古知今,以古鉴今。

(六)广博的知识储备。高考历史试题素材来源广泛,形式多样,除历史学科本身直接相关的材料,往往还涉及文学、政治、艺术、科学和现实社会生活,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储备扎实的历史基本知识,而且储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只有储备广博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解决才会得心应手。

(七)较强的持久学习潜力。历史教学重在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发展学习潜能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高考担负着选拔人才的重任,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考查也成为高考能力立意的目标之一,较强的持久学习潜力是学生,尤其是优秀学生的基本素养。

二、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以本为本,扎实掌握和熟练运用教材基础知识。目前高中历史教材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作为教学的第一手材料、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来源,素材形式多样,信息量较大。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首先要紧扣课本,用好课本,扎实落实基础知识,布点连线,构建起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达到对基本历史知识扎实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是平台。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基本平台。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优化结构,整合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尤其要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变为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自觉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包括基本知识传授、学科思维、观点、方法与能力的培养。

(三)技巧与方法是关键。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技巧与方法是关键,这也是目前高考考查的重点目标。对老师而言,即怎样实施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老师有科学的计划、引领、点拨。对学生而言,即重在体验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过程,掌握科学方法,总结一般性规律。具体表现如下;

1.选择题:

(1)体现性原则:指A、B、C、D四个选项中,那一个选项表达的内容能较明显、全面地体现题目(材料)的内容,该题的答案就是它了。

(2)理由法:指你排除每一个选项,一定要有理由。如本义错误,不体现材料内容、太绝对化等。

(3)代入法:主要针对因果型选择题,即把A、B、C、D四个选项分别代入材料(题目)中仔细体会、感觉。

(4)选项特征法:指A、B、C、D四个选项中,看那一个的语言科学、严谨、逻辑性强,不易出错。

2.非选择题

(1)量分答题法:指通过看题目上所标出的分数,揣猜该问答案要点、数量的办法。近年来高考答案,每个要点2分,如12分的题,一定要组织出6个答案要点。

(2)圆圈圈住法:指破题,审题时,要用圆圈圈中心,设问词,仔细分析题意的办法。

(3)成熟化思考法:指把某一问的答案全部思考出之后,再往答题卡上写,不要边想办写,以防答错。

(4)条理化,规范化:指答案的书写要条理化,语言要有规范性,呈现学科中本色。

3.材料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1)抓关键词:如材料中的人名、事件各地名、时间等。(2)抓关键句:如材料中的导入语、首句、尾句或者省略号后面的“第一句”。(3)抓标题:材料中的标题,一般出现在特殊材料中,如表格、曲线图、漫画等材料。标题反映的信息很重要。(4)抓材料的出处:指看清、利用好题目材料出自于什么“地方”。(5)抓“注释”、“注解”部分:指一定要抓住材料中的注释或注解部分。如材料中加上括号的地方,如果没有它,材料意思就不清楚,或读不懂了。

总之,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应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水平和能力、提高高考成绩的重要途径,但这一工作是艰难复杂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教师转变观念,科学探索,积极实施,坚持不懈,稳步推进,教学质量和高考成绩才会得到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历史素养课堂教学
注重引导,有效培养初中生历史“问题意识”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鼓励创新思维, 关注学科素养
课堂内外提高学生历史素养能力的三种途径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培养当前初中生历史素养的研究
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