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让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有生活中提高

2016-05-14 00:11包林强
新一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活化创设情境

包林强

摘 要: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数学是“取之生活,用之生活”的科学,可以说是生活百科中一枚的“处世金针”。潮惠三说:“数学是宇宙语言。”说明数学是生活中的通用知识,那么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应该从一开始普及数学源于生活的概念,让小学生去“经历”、“体验”、“探索”,在实践中感悟真知的同时,也将抽象“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所存在的“四重四轻”现状(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轻实践、重技能轻应用)引发了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期对这种现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改观政策,并从根本上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一切科学都是用来解释生活和改善生活的,作为古代六艺之一的数学也是如此。所以,最好的数学课堂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学、工程、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经济学、语言学都在应用数学,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无不充斥着数学的印迹。有人说,在懂得生活之前,你应该了解数学。成功的教学是不需要去强制的,对于数学教学何尝不是如此。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和领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新课标》也给我们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抓住小学生主观能动这个特点,引导其主动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思考身边的事物,努力追寻、大胆尝试,分析生活与数学的交汇点,用所学知识解释分析,在切近生活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对学科的实际应用能力。特此,本文列举了以下几种效应,以期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教学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的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

二、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一)例题效应。虽然提倡“实践教学”,但是任何科学都是离不开理论的支撑的。理论是实践应用的根本,所以教师应该明确课堂才是教学的“主战场”和“根据地”。数学课堂做题当然是不可避免的,每一章节的“大后方”都有与之相关的例题作为驾驶理论知识的后盾,我们可以在教材中适当添加贯穿一些生活化的例题。有心的老师还会将学生所感兴趣的活动穿插于例题之间,让数学“娱乐化”,这样,就能够形成一种趣味横生的氛围,致数学学习于生活之中,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枯燥乏味之感,学生亦会更加投入,数学教学困惑消失于无形之中。

(二)数字效应。数学,顾名思义,就是“数+学”,在数学学习中,无处不充斥着数字。在这个信息数字化的时代,几乎一切领域都是以数字作为衡量标准的,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去生活中发现动态的数字,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是应用于生活的。教师可以尝试做一次“生活中的数字”调查表,让小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统计,这远比普通的数学课后作业形式有效。年历、月历、十二生肖、人民币、生日、利息、保险、税金、物体的面积、周长、表面积测量等等,都是需要小学生动手搜集的。此类活动的频繁多样化开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是几种常见做法:

(一)运用实例创设情境。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

(二)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圆的认识”教学,可这样引入: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不喜欢)?为什么(虽漂亮但踩不动)?老师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不喜欢,因为骑这样自行车在平坦大路上都会像踩在颠簸不平的路上一样)?教师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才满意。

(三)动手操作创设情境。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通过旋转平移方法把两个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学生操作、观察、思考、概括而来,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此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传递数学的历史,给小学生普及数学发展史上有趣的故事和人物,让其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会”中发现数学的美。荷兰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新课标》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接近、观察、分析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创设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