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绽放

2016-05-14 00:38周宇
新一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乡土文化教育教学渗透

周宇

摘 要:乡土文化与语文教学天然地具有一种紧密的联系。它不仅蕴涵着丰富的语文知识、语文技能、民族智慧和民族情感,又兼具人文性、社会性、知识性和伦理性。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以及吸取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的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土文化;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渗透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人文性。语文学科饱含着浓郁的人文特色,积淀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乡土文化同样也极具人文性。它是本地区内人们成长的精神家园,对人的精神滋养和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通渭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境内曾多次发现“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明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两攻通渭县城,战事激烈;清乾隆年间发生过载入史册的“石峰堡事件”。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先后过境通渭,中共中央在榜罗镇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通渭县文庙街小学首次朗读了他的《七律·长征》诗。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到领导人长征和革命战争年代都到过通渭这片热土。通渭民间乡土文化艺术,品类繁、手法巧、不乏精品。

“通渭小曲戏”、皮影戏等8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乡土文化得以传承,语文课堂是最好不过的阵地。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乡土文化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本文就谈谈通渭乡土文化带给初中语文课堂的新鲜汁液。

一、乡土文化,让语文课堂清新而纯美

“陇中苦瘠甲天下”。通渭是甘肃中部有名的一个穷县。但近年来以“书画艺术之乡”“翰墨飘香之地”在全国出了名。这是语文教学的有利资源。课堂上我经常引用通渭书法家郑俊清、景晖、田应龙以及书法新秀王述贤等人刻苦练字最终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故事,在全国有名的书法童星——刘海课堂上精彩的现场书法表演,鼓励学生规范写字,端正学习态度,将来成为又一个通渭的骄傲,为通渭的文化建设增砖添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乡土文化的魅力也是无限的。自此,语文作业书写乱的现象大为改观。乡土文化如清新的春风,学生乐在其中,相互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享受沐浴的纯美。

二、乡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若在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乡土文化,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如教鲁迅的《社戏》,须深刻领悟孩提时代“迅哥儿”对未知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若一味地讲,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于是,我让同学们联系乡土文化谈谈自己喜欢的一种民间活动或看过的戏。结果,学生兴趣盎然,踊跃举手,积极发言,有喜欢看踩高跷的,有喜欢通渭剪纸的,有的因为受爷爷奶奶的熏陶影响,竟然喜欢听通渭小曲(2011年5月“通渭小曲戏”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更多的是喜欢逛庙会,饱尝通渭小吃——甜醅、凉粉、荞圈。清凉山、皇爷庙、凤凰山、堪龙观、太白庙……一年一度的庙会可谓场面盛大,热闹之极。畅所欲言中,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样,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很快打破了枯燥教学的僵局,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盘活了语文课堂。

三、乡土文化,可以拓宽语文教材的宽度与深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死的。适时挖掘当地乡土文化,作为语文教学资源,拓宽教材的宽度与深度。学习人教版八年级课文《吆喝》时,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老北京大街小巷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上课前,我让学生搜集通渭的各种叫卖声,结果十分满意。收啤酒瓶废纸的、买杂粮面的、买甜玉米煮洋芋的、买擀面皮的应有尽有,模仿也惟妙惟肖。将乡土文化引入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横向比较的同时,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切实感受到“大语文”的魅力之所在。

四、乡土文化,让学生作文鲜活而感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以本土文化为源泉,才能写出一篇篇鲜活感人的佳作。通渭皮影戏是陇中皮影戏的主要代表,其独特唱腔称“影子腔”,并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是反映人类文化艺术瑰宝的,上完《口技》后,我让学生走近通渭皮影戏,去采风,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然后把自己的见闻感受表达出来,写一篇《家乡的皮影戏》的作文。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写出来的作文篇篇言之有物,生动自然,真情涌现,并渗透着家乡自豪感。这就是乡土文化带给作文的新鲜血液。

总之,乡土文化蕴含丰富,包罗万象。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适当地渗透乡土文化,一定会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趣味,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领悟其中深厚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也一定会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丰厚的精神底子。

猜你喜欢
乡土文化教育教学渗透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借助乡土文化资源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乡土文化浅谈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