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生德育教育

2016-05-14 00:38杨雪萍
新一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问题

杨雪萍

摘 要: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书育人,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人才,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德育教育的接受直接影响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文化科目,在一定程度上德育教育处于被忽略状态。在倡导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仍然有部分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依然令人担忧,我认为应该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问题;对策

目前一些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发生倾斜,现状令人担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缺失,道德滑坡

诚信和道德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按常理说,社会越文明进步,人们的道德素质就越高。但在现实中,恰恰相反,在一部分同学身上依然存在不讲诚信的行为,向老师撒谎,说话办事不守信用。同学之间不讲信誉。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的感受。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懂得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爱心同情心淡薄,不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卫生;随意破坏公物等,缺乏基本的公德意识。

二、缺乏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

胸无大志、贪图享乐,不求上进是当代不少中学生的基本心态,没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的激励,价值观较为功利性。在学习上,缺乏兴趣和动力,一部分同学抱有读书无用论,幼稚的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课堂上心不在焉,甚至出现睡觉现象,生活追求时尚奢侈,对未来充满着幻想。据社会调查显示,将近有20%的学生不愿学习。

三、缺乏思想和耐挫能力

思想是人的灵魂,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我们用智慧去思考。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对未来生活的规划都会使我们不断充实自己,成就自己。但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根本不放在心上,只是完任务式的在校混日子。尤其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时,不能理性的处理,情绪不稳,意志消沉,甚至抑郁自残。心理障碍的出现极易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漠视,社会的仇视,很有可能引发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针对上述中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综合性的,社会、学校、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努力,具体需要应该从以下方面去做:

(一)社会需要创设良好氛围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转型时期,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德育有较大影响,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公平交易,平等竞争反映到学生道德上则表现为过分强调以我为中心;金钱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导致学生功利性强;再加上社会的丰富多彩隐藏着很多的诱惑。这些错误的认识都会影响到学生自己的独特个性和主体人格。笔者认为塑造一代有道德的人,从根本上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机制,这样整个社会道德现状就会处于良性的运行状态。所以社会应从以下方面去努力。第一:社会应为青少年学习成长提供一定的公共学习场所如:图书馆、科技展览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第二:努力出版、创作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学作品和报刊等。

(二)学校教育做到“德育”与“智育”相结合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强调德育教育,但脱离学生和社会实际,形式单一,方法刻板。教师教学大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德育教育,思想上轻视了对学生品德的教育。使学生缺乏辩证的思维去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良好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所以学校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视作品,深入开展“学雷锋为人民服务活动”等。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学校还需要积极宣传新人新貌,表扬好人好事,提倡文明礼仪,社会新风尚。教师需要提高师德修养,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应以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通过潜移默化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重视家庭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对学校教育以外不能涵盖的方面进行补充和完善。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是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而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家长过分依赖学校,重视成绩轻视道德,错误的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高,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还有个别家长的不诚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甚至一些投机违法犯罪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孩子良好人格的塑造。这一现象一定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家长需要重新树立教育子女“要成人,先做人”的正确思想,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重视家庭德育教育软环境的建设,培养孩子良好的家庭习惯,这一习惯养成必须要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起。另外,家长还需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创设优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如:规范自身的言行,通过言传身教,把一些做人的道德和社会准则在潜移默化中传给自己的孩子。

总之,思想道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情操,良好精神品质的标准。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细致的育人工作,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探讨,也需要全社会携手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快乐成长搭建牢固桥梁。

猜你喜欢
中学生德育问题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