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的渗透

2016-05-14 00:38王洁
新一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

王洁

摘 要: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所在,具有独特性,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乡土资源,进行乡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既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的需要,更是唤醒和增强他们乡土人文情怀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乡土印记;本土文化;民俗民风

通渭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位于渭河北岸支流牛谷河中上游,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文化灿烂。通渭,是人文通渭,更是文化上的通渭。这里素有“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美誉,通渭人崇尚耕读,诗书传家的民风民俗孕育出了别具风姿、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我生于斯长于斯,深深扎根于这片黄土地,牛谷河潺潺声响永远回荡在我的耳畔,它承载着许多通渭人的成长印记。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从教18年,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通渭民俗民风更能激发学生对这片热土的厚爱于眷恋之情。在这块土地上,曾经留下秦嘉、徐淑等历代文人墨客的足迹,也因此濡养了一代又一代通渭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通渭诗文丰厚,秀慧多姿。五言诗代表秦嘉、徐淑互赠以其饱满相恋之苦、浓蕴相思之愁的凄美之作,成为千古爱情绝唱。南朝钟嵘《诗品》云:“事既可伤,文亦凄怨。”唐代史论家刘知己在《史通》中赞美徐淑:“动和礼义,言成规矩”,诗作被《艺文类聚》《古诗源》等诗选辑录。明清两代,王瓒的《中林集》《通渭八景诗》,牛作麟的《牛氏家言》,牛树梅的《省斋全集》,南炙曾的《承诒诗抄》,牛士颖的《陇上优伶志》,丁锡奎的《宜园诗稿》《宜园文集》等都写珠迸玉、闪耀着绚丽的光华。特别是李南晖的《慎思录》,以其独到的哲学眼光,为我们讲述了人生的智慧和为人之道,曾成为青峰书院的核心教材。扎根于民间的神话、传说、山歌、民谣等,或浪漫、或现实,不断诠释者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历史;小曲、皮影、社火、秦腔、武术、刺绣、剪纸、宗教、中医等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也在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通渭小曲戏”、“通渭皮影戏”分别被列入第三批、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元特殊的农业生产、制作技艺、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岁时节令、祭祀信仰、生活礼仪等方面的民俗风情,也不断演绎者历史进化、民族融合和生产发展的生动印迹。

通渭崇尚耕读,翰墨飘香。通渭人民自古酷爱艺术,特别是习字作画蔚然成风,“人人爱字画,个个练书法,家家挂字画”、“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是通渭的真实写照。全县专业和业余艺术创作人员1万多人,其中中书协会员37人、中美协会员5人、中国摄协会员2人、中国作协会员4人、中国民协会员2人,且近年呈加速发展之势,分别被文化部、中书协和中华诗词协会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华诗词之乡”。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对通渭书画文化进行采访报道:“位于中国西部的甘肃省通渭县,虽然经济上并不富裕,但精神生活一点也不贫乏。……我们随机走访了一个村庄,发现家家户户都挂着字画,在这些字画中,最珍贵的当属祖宗留下来丹青和墨宝。……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越是贫瘠的土地,越是需要文化的滋养,早干旱少雨的黄土高坡上,人们靠什么在这里生生不息?靠的就是耕读文化绵延不绝的传承。”在这种神秘魅力的感召下,几乎近一时期中国书画史上的精英,都在这里留下来足迹和墨宝。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在通渭采风时欣然题字留念;著名作家张贤亮即兴题写“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出通渭”;著名作家贾平凹多次来通渭采风,写下了散文名篇《通渭人家》;著名国画家范扬来通渭时感叹:“通渭耕读文化厚重,通渭人在骨子里渗透着对书画艺术的热爱,这种现象在全国都是少见的”。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和中书协副主席聂成文、吴东民、申万胜、吴善章、张改琴等270多位文学、书画界知名人士先后慕名来通渭采风交流、讲学献艺。县内书画创作人员也积极赴国内外进行书画交流,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独特景象。

总之,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所在,具有独特性,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乡土资源,进行乡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既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的需要,更是唤醒和增强他们乡土人文情怀的迫切需要。另外,乡土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不仅弥补了传统教材的不足,而且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贴近生活,学生找到了生活与书本知识的切合点,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成绩提高的同时也提升了人文素质。可以说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乡土资源是引领青少年探寻故土文化的金钥匙。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
用本土文化精髓助力传统媒体转型升级
基于本土化设计的逆本土化设计研究
基于公益讲座在本土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探析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于国内数字媒体交互设计的现状与思考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青田本土文化和中学篆刻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
润物细无声
活用教材,让学生成为本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