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学生情感教育的意义和实施策略

2016-05-30 10:48冯瑞侠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实施策略情感教育

[摘要]本文针对大学生情感教育现状,重点分析了大学生情感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知行合一、激发使命感责任感、建立和谐人际发挥的重要意义,并从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情感共鸣、情感支持系统、情感认知等方面探讨了高校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情感教育;情感体验;实施策略

列寧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大学生正处于即将步入社会的人生过渡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当前人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经济社会转型成为时代大背景,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纷繁复杂的人生选择,大学生知识储备及专业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立足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而言,如何把握时机,争取个人展现的舞台;如何勇于创新,适应瞬息万变的现实;如何融于社会,实现有意义的人生价值?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首先涉及要做一个有情感的人。因此,高校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应该成为一个不断深入探讨并切实实践的全新课题。

一、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高校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显现出较大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行为表现:

1、学习内动力普遍不足。由于受中学阶段教育弊病的影响,大学生仍旧将学习视为追求外在奖赏和认可的途径,唯考试及格论,唯奖学金论,唯毕业学位论,唯就业工作论,缺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感动力,对终身学习的理念理解不深。学习上甘于满足现状,遇到困难挑战容易放弃,学习一味追求兴趣新奇,浅尝辄止,较少深入探究钻研,学习内动力的普遍缺乏不仅制约着大学生学习的高度和深度,而且会迁延到今后工作生活的其他方面,影响深远。

2、独立思考和选择能力缺失。目前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情感教育的欠缺导致大学生缺乏情感体验,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选择的能力,对人生目标缺乏规划和展望,对个人价值缺乏把握和自信,感到迷茫,依赖心理严重,甚至出现啃老族。

3、社会人际观念淡漠。大学生人生经验不足,情感教育的缺乏没有唤醒和培育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很多大学生的社会人际观念淡漠,不懂得主动营造真诚友好的人际互动,在爱情、友情、亲情等人际交往方面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交往中过于苛责他人,缺少尊重理解共存的情感处理能力和沟通技巧。如复旦学生宿舍的投毒事件。

二、大学生情感教育的意义

1、培养大学生成为知情合一的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杰斯指出,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即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合一体,也就是知情合一的人。高校在传统的重视学生智能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情感教育,进一步丰富充实大学生的精神情感世界,使大学生达成知情一体性,通过情感引导认知的方向和深度,培养独立意志并能做出自我选择,发挥人性的优势和美德,开发个体潜能,形成追求自我实现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流价值观,这也是高校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真正以学生为本的具体体现。

2、激发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情感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将这种稳固的情感转化为巨大的行为动机,敢于担当,着眼于更广阔的视野来规划学习生活,增强学习内动力,坚定理想信念,积极主动促进自身的成长进步。

3、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社会交往能力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现实的必要能力,情感因素是和谐人际建立的首要影响因素。高校的情感教育,能够从三方面去提升大学生和谐人际的建立。首先教育学生学会自我认同,能够接纳自我的优点和不足,坚持自我选择,拥有青年人的朝气和热情,呈现良好的个性及精神风貌;其次引导学生学会管理调控自己的情绪;最后通过拓展大学生的情志培养,使其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和多样性,增强人际间的包容理解,能够求同存异,尊重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交往中保持良好的情感溝通。

三、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1、创设多种现实场景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本身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真实经历的情感体验才能深刻持久,激发巨大的行为动机,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是高校情感教育的重要基础环节。高校一方面要重视专业班级建设。另一方面要大力倡导组建各层级的社团组织及协会,拓展第二课堂,让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分担工作,分享志趣爱好,增进沟通交流,产生人际自信及成功体验。高校也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实习活动,使学生有机会体验真实工作场景下的社会人际互动,主动参与适应,促进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高校的情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激励每名大学生大学期间至少参加一个团体,每学期最少认真投入一次活动,每年起码参加一次实践实习活动。

2、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陶冶大学生情操。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培育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肥沃土壤。校园优美和谐的自然景观令人赏心悦目,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可贵,由衷升华为对生命的珍爱与敬畏。任课教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学中于细微处展现出别具匠心的创想创意,严格的课堂管理,与学生的真诚互动及信任期待,言传身教唤醒学生求真求知的热情,是润物细无声的品德人性教育。校园管理坚持以学生为本,全体教职员工将主动贴心热情服务精神融于工作,通过宿舍、饭堂等校园生活区的具体细节传递爱的语言。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邀请名家开展讲座、打造品牌学术活动、举办高雅艺术作品展览,在交流活动中启迪智慧、激发创想,培育学生成为懂得品鉴美、创造美,具有独立思辨精神和选择能力的理智之人。

3、重视重大节庆纪念日的节点教育唤醒情感意识。当前,我国重新调整节假日放假办法,旨在强调重大节庆纪念日情感教育的重大意义,高校要充分挖掘如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五四青年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庆纪念日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将此作为情感教育的重要节点,开展节日纪念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特定仪式提高学生情感聚焦度,引发情感共鸣,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增强家校互动形成情感教育合力。大学生处于情感发展成熟的过渡期,较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学校和家庭要加强互动,联合形成大学生稳定的情感支持系统。尤其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业情感受挫,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等特殊学生群体,高校要充分与家长沟通,共同寻找解决他们现实问题的途径方法,从不同角度和立场开展有针对性地情感帮助和疏导。

5、开设大学生情感教育课程提升情感认知。弗罗姆认为“爱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需要学习的艺术”。这种看法同样可以扩展到高校的情感教育,高校要开发涵盖诸如生命、爱、挫折、幸福、美学等情感教育主题的课程,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调控、自我激励,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及情感体验能力,建立稳定的情感价值体系。

总之,高校要通过大学生情感教育,培育大学生形成丰富的精神世界,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人际和谐的高素质人才,能迅速适应并融入这个变革的时代。

作者简介:冯瑞侠,1976年10月,女,陕西扶风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从事高校学生管理教育。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实施策略情感教育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