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5-30 10:48万文娟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摘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和教学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对独立学院发展内外环境及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特色进行了定位,给出了独立学院教学培养方式的有益探索,并对培养独立学院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和改革措施的深化完善,产生了由普通高校创办的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对保证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一些独立学院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不足,重视不够,因此,需要大力探索、研究和改革教学方式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实践教学方式以供借鉴。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

1.1獨立学院的办学资源优势

独立学院兼有公办高校规范性和民办高校灵活性的双重优势:一方面,独立学院充分享受国家民办教育政策,利用社会资金建立优质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独立学院有公办高校母体的强大支持,可以依托母体办学,借用公办高校母体的优势,在师资、管理、设施、教学和品牌等方面与母体共享资源。

1.2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在培养较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创新型人才方面比不上研究型大学有优势,其本科层次教育也使得其不同于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通过独立学院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比较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分析,独立学院应瞄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侧重培养应用性、复合性和创新性的人才,培养能把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灵活的知识运用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1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模式含义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具体培养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应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应加强和市场接轨,加强对人才市场需求研究,强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2)国内人才培养模式

在1999年11月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高教司司长钟秉林总结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六个特征(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3)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4)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

2.2独立学院人才教学模式探索

差异化培养模式。现代大学生个性发展呈现差异化和兴趣多样化的特点,对其培养也要采取特殊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对于有特长的学生,可以提供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和多种方式培养学习兴趣,走特色人才培养道路;加强对低年级学生情况摸底,了解学生的特长和学习兴趣,通过教研室、班主任和学生本人三方协商制定培养方案:树立培养对社会有用人才的观念。

实践培养方式。(1)创造与企业接触的途径;(2)加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3)加强课程教学实践性探索。

课程质量监控。为保证强教育教学质量,主要基础课可以聘请课程负责人,专业课可以实行教研室主任负责,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既有以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主的教学督导组的评估活动,也有以学生为主体的学风督察组和评教活动。

三、獨立学院的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独立学院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障,必须建立一支专业水平高、相对稳定的、专兼结合及以专为主的师资队伍。

四、结论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最终需要企业检验,脱离企业实际状况培养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浪费了教育资源,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在与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比较研究中,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及人才需求分析,独立学院应着重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万文娟,江西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