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航海技术专业教学研究

2016-05-30 19:02胡燕红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模式

[摘要]互联网+是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从航海技术专业课程和航运从业人员职务升迁特点阐述了互联网+航海技术教学的可行性,分析了为了适应互联网+教学模式应该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最后指出要实现互联网+教学还必须克服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航海技术专业教学;互联网+教学模式;互联网+化

一、概述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宽带从有线到无线、从单一平台到各种平台融合、从几十Kbps到上千Mbps。普通光纤接入的家庭和移动4G用户都能达到8M以上的网速。时下国家推行互联网+战略,网费越来越便宜。这就为航海技术课程走向网络打下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知识的日新月异,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会越来越被淡化,足不出户进行学习、利用点滴闲暇时间进行学习是未来对教与学的客观要求,互联网+教学模式必将会成为教学的主角。

二、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要互联网+化的原因分析

航海技术专业是为了培养和培训符合世界航运标准的航运从业人员,和陆地上培养汽车驾驶员有某些相似之处,只不过航运从业人员需要学习的内容更多,需要满足的适任证书更多。航运从业人员在海上的生活非常辛苦,每个从业人员从水手到船长的职务成长过程中,需要经过航海技术专业相关的学校或培训机构进行多次脱产学习和培训,通过分析航海技术课程和航运从业人员职务升迁特点,它特别适合互联网+教学模式。

2.1航海技术课程对学习者的文化基础要求不高,整个课程体系都比较浅显易懂,没有复杂公式推理和深奥难懂的理论,对学习者的文化基础的广度和深度要求相对比较低,學习者具有高中甚至初中文化程度就能满足学习要求。

2.2航运从业人员从水手、三副、二副到大副、船长的晋升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或是更新。然而,一个客观事实是航运从业人员在海上辛辛苦苦八九个月后,为了职务的晋升或相关规则的更改需要在学校里进行为期几个月到几年的学习或培训,这给航运从业人员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不利于心理和生理的调整,容易导致家庭问题、心理问题,不利于航运人才的长远发展。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航运人员在海上值班之余和靠码头之后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因此,如果将学习内容移植到互联网上,航运从业人员就可以在工作之余、在休假间隙、在停靠码头期间、在任何其他的闲暇时间都能依托有线和无线网络平台:电脑、平板、手机等进行学习,从而大大节约学习和培训的时间、金钱和家庭成本,促进航运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2.3与航运有关的规则、标准和要求是国际统一的,培训课程和内容也是全球一致的,如果将航海技术课程移植到互联网,那么各国对航海从业人员的教学和培训的方法、手段和内容全球可以共享,大大提高互联网+航海技术教学内容的利用率,从而有利于各国航运人才教育、培训的交流和探讨,提高航运人才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促进对现有规则和教学培训内容的改进,最终提高全世界航运效率、水平和安全。

2.4航海技术有很多与设备相关的实训课程,这些设备完全可以通过软件将其虚拟化,变成能在电脑上运行的虚拟现实设备,这些虚拟现实设备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模式让学习者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进行远程实际训练和操作。由于航海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设备的更新也非常快,而通过虚拟技术对设备进行更新是非常容易的,只需要对相关软件代码局部进行修改就可以实现,因此,采用互联网+模式能大量节省为更新设备所需开资,并且大大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且不会对设备造成磨损和物理损坏。

2.5现有的航海从业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必须到相关的航海类院校去,而不管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区,这类学校基本都集中在沿海地区,内陆基本没有。而内陆地区往往是航运人才输出的主力。因此,这些内陆地区的学生就得千里迢迢赶到沿海地区进行学习,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给内陆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采用互联网+模式就能让这些地区的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从而更有利于航运人才的良性发展。

三、互联网+航海技术教学实现的方法和手段

虽然航海技术课程客观上适合互联网+教学模式,然而航海技术涉及到大量的理论、实训课程以及学完之后大量的考试和评估,如果不能很好进行规划、优化,选择适当的形式,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其结果只能是导致教学成本更加高昂、效率比现有模式还要低下。

3.1要采用合适的形式将理论,实操课程优化到网络上去。传统“满堂灌”的形式很难适应网络教学要求,单一PPT翻页形式教学也很难有让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要破除一堂课45分钟或者50分钟的传统,要根据内容不同和难易程度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形式。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宜于采用以下形式和方法。

3.1.1对于理论教学内容,应该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全列出来,以每个知识点为设计对象,对于比较复杂的知识点,还需要将知识点分成多个侧面,分别以每个侧面作为设计对象。利用flash、短视频、微课等形式将知识点讲解清楚。简单的知识点完全可以用一个例题加以讲解。而对于比较复杂的理论可以利用动画、短视频等形式加以讲解,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最短可以1分钟甚至几十秒,复杂的也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因为越短越能抓住学习者的注意力,同时,微小的课件才能在任何平台上顺畅传递和播放。此外,还要给每一知識点配置典型的题目,学生看完知识点的讲解后能马上用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从而在教学练的模式中快速掌握相关内容。

3.1.2实训内容的网络化比理论部分就复杂多了,应该根据具体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①航海技术专业的实训课程有涉及到资料的查询。对于图书部分,我们完全可以将书本和图形扫描成电子版的,在线就可以翻阅,或者下载。而对查询方法的讲解,可以采用微课的方式就某一个部分进行教学练;也可以将其融合到一个教学项目里面进行讲解,例如,《航路指南》的查询方法就可以放到航线设计这个项目中进行。

②对于诸如《航线设计》、《海图作业》这之类的实训项目,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ECDIS平台,开发出可以移植到每个电脑平台的简洁版电子海图系统,学生可以在家里像玩游戏一样在电脑上进行《航线设计》和《海图作业》,对于这些内容的讲解,可以采用菜单链接视频、动画、PPT或微课的形式进行。

③对于航海仪器的操作和使用就复杂多了。要实现航海仪器的网络教学和网络实际操作,就需要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现实的仪器做成全真的三维图形,对仪器的各个部件要分别能三维完全重现,并且通过鼠标点击、滚动和移动,手的触摸,多屏互动,蓝牙等实现对图形的旋转、细节放大和调出相关教学菜单;能通过鼠标、手和语音等媒介对相应的开关、旋钮和按键等进行和与操作现实设备无差别的操作,虚拟设备能对相应的操作作出和实际完全一样的虚拟响应,如指针偏转、灯光闪烁、机械转动、温度升高、发出声响等;能对误操作发出冒烟、报警和破坏性效果。能通过动画、视频、PPT、微课等对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并能通过简单操作就能调出这些内容。总之,学生通过对网络虚拟设备的操作要能完全掌握对现实设备的正确操作以及能深刻理解对设备不正确操作会导致的严重后果。

3.1.3对于互联网+不能解决的一些项目,例如:游泳、划舢板和精通急救等必须现场操作的项目还是要采用互联网+与现场操作相结合,学生可在网络上先将这些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要领进行预先学习,从而增加现场操作的针对性,提高现场操作的效率。

3.2采取与互联网相适应的教学互动机制。学生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地方,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学后答疑解惑機制。可以通过固定和移动平台为在线学生进行解答。这种解答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是学习者之间互相讨论,也可以是有时间的刚好在线的老師或其他专业人士进行解答。这种非常自由的解惑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和老师的闲暇时间。然而,它也有它的不足,就是某些时候在学生需要时可能根本找不到在线的老师或专业人士,因此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以保证在某相应的时间段内任何时候在学生有需要时都能够得到很好地解答。

3.3要建立与互联网+相适应的考核机制。要尽量让学生通过在线就能进行考试,尤其对于理论部分的考试更是如此,因为现在的理论考试已经实现了无纸化,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将考题嵌入海事部门相关网站接入外网就可以实现。并且要逐渐建立起全球化的题库中心,题目可以以全世界通用的几种语言表示,让船员在世界各地都可以进行相关的考试。在理论部分上线的同时,也要加大力度尽量将能上线的实训评估部分也网络化。当然这确实有很大的难度,但我们可以将有条件的先上线,在摸索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最终实现最大程度上线。例如,海图作业和航线设计的评估考核完全可以用现有的电子海图系统进行在线考试。

四、实现互联网+与航海技术教学还存在的问题

尽管互联网+航海技术教学是教学的发展方向,也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极大方便航运从业人员学习和培训,然而要实现起来却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4.1要将航海技术相关的教学和培训内容实现网络化,这是一项繁琐的工程,这需要集合全国甚至全球所有航海类院校的教学成果,集思广益用最简单明了、浅显易懂的表现手法将航海技术专业相关教学和培训内容表达出来,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学习很快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很快适应海上工作。将书本知识和实训实物虚拟到网络中需要有深厚的航海技术理论基础、丰富的海上工作经验、资深的航海技术专业教学经历以及良好的网络编程水平。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人才,需要多部门合作,甚至是国际合作才能完成。

4.2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条件下很难完全满足将航海技术课程互联网+化,对于理论部分尤其是采取微课形式进行表现时现有有线和无线网络都基本能满足要求,但是对于大多数实训内容可能就捉襟见肘了,尤其对于虚拟仿真仪器设备大量的2D、3D图形,视频和动画,以及对3D图形进行合成、拆解、旋转以及其它方面的操作,现在的网速肯定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因此,这部分内容的网络化需要对现在的有线和无线网络进行升级。

4.3如果将航海技术专业课程网络化之后,现有大量以培训航运从业人员为目的的航海类院校的生存和转型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量的教辅人员和设备又如何安置都是值得探讨和深思的。或者转变现有航海类院校,使之适应互联网+模式;或者将一部分教师转变为专职的网上答疑解惑人员:或者将一部分院校转变成专门研究相关网络教学模式和表现形式的改进和革新、研究最新航运动态不断更新考核方式和考核题库;或者将一部分院校转变成专门从事航海技术革新以及相关法规改进等进行研究的院校。

4.4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实现上线,有些内容,特别是一些实训内容还不能完全网络化,还必须借助场地进行现场训练。借助陆地上考核车辆驾驶证的经验,实现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之后,可以到任何一个离自己最近的场地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并考核。这就要求合理规划和协调现有的资源,并适当增加相应的资源,且对所有场地进行标准化改造。

4.5采用互联网考核方式后,理论上,学生可以在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方进行考试,学生在考试时如何对他们进行监控、如何防止作弊;如何保证网络安全,防止考题泄漏;如何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具有法律效果的保存和评价等。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建立一套与互联网+模式相适应的考核机制。

4.6要转变现有教育培训机制、转变海事部门相关的职能。要改变现有必须脱产进行院校学习的模式,要建立与互联网+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航海从业人员教育和培训机制和制度。海事部门要从原来对相关院校和培训机构的管理转变到对互联网的维护、监督和对学生相关的服务上来,转变到对新的制度和机制的监管和执行上来。海事部门如何迅速转变身份,迅速提高自己监督和服务水平是关系到互联网+能否健康运行的重要一环。

五、结语

互联网+与航海技术教学与考核现在看起来有些天方夜谭,但是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互联网在多种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也必将在教育领域掀起一场改革大潮,教育的大众化、教育的便利化、教育的移动化越来越成为时代的主角,传统的教室将会逐渐被移动课堂、口袋课堂、虚拟课堂、家庭课堂所取代。而航运人才培养和考核的方式也必将随着固定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革新。

作者简介:胡燕红(1974-),男,汉,湖南衡阳人,研究生学历,讲师,主要从事航海技术教学和研究。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