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2016-05-30 19:02张士军王晓娟刘铂李锐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风学业大学生

张士军 王晓娟 刘铂 李锐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总量逐年增大,当前国内大学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问题逐渐凸显。良好学风的养成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减少就业压力,增加大学生的就业率。本文主要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学生为对象,探究以多举措加强学风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学风建设;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是老生常谈,是国家社会人民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国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各地用人单位在“双向选择”的背景下会更加挑剔的招聘毕业生。大学生就业难反映出了多方面问题,重点是高校中的学风建设问题。学风问题不仅是行为素质问题,也是心理问题,其结果就反映在就业上。良好的学风是成为一个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基本条件,更是获得综合能力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的保障。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当前大学毕业的学生总量逐年增加,就业困难就成为高校就业部门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据相关统计显示:2003年是高校擴招以后的首届毕业生就业年,就业率为83%;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280多万人,较2003年增加68万人,增加了32%,截止2004年9月1日统计,平均就业率为73%。然而就近两年来看,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65%左右,社会需要的人才和逐年的毕业生人数明显的不对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迫在眉睫。

二、各地高校学风培养建设的现状和展望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国家对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越来越多,同学们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提高,这本应有利于同学们更好的进步成才,但是有些高校的部分学生过于注重身体上的享受而忽视了自我良好学风的培养。不过从总体上讲,全国各大高校的学风良好,大多数学生积极刻苦、努力学习,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忽视这种现象的产生,大学生这个还在不断成长完善自我品格的群体,容易受到外界多种环境的影响,导致某些学生的学风面貌不是很理想,这些不良现象追其根本还是学风问题基本教育问题,这些现象所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更是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以期找到解决的办法。现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学生调查结果进行简单说明。

(一)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精力分散

就动物科技学院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刚入学的新生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有排斥心理的占到40%,大部分属于服从调剂才选择的专业,心里很委屈但又暂时无法改变事实,说明大一新生现实理想和存在的矛盾,而这种结果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对所学专业有偏见,甚至自暴自弃沉迷游戏等。而另一部分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过程中,由于刚刚结束散漫的高考结束期,学习心态浮躁,不能专心听讲,上课期间逃课行为时有发生,还有部分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睡觉、听音乐,没有集中精力听课,以至于在期末考试中作弊抄袭。不能脚踏实地的学习。

(二)日趋明显的功利化学习动机

在国家日益强盛和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一些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以享乐主义为主,缺少了刻苦求是的精神,认为下一个一夜暴富的就是自己,因此更多会去关注人际关系,社会交往,希望通过其他途径在毕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非刻苦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自己定制的目标与理想。因此,出现轻视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培养重视社交人际,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变得功利化的现象。

(三)主动学习的能力不足

良好学习品质应该是德智体美劳的共同发展,人格和性格的逐步健全。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只占70%;能在课下与任课教师主动交流沟通获取学习信息的只占30%;部分同学逃课、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时有发生;以上数据说明:部分同学思想态度不端正,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没有很好的形成,對如何学习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存在误区,更多的大学生抱着随波逐流的态度,没有个人计划和个人目标理想,缺乏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思辨性。

(四)学习氛围不浓厚和学习成绩两极分化

据一项调查显示,院校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学风好的仅占30%左右,对所在学校学习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满意和很满意的不到一半,这说明学生这个主体是可以意识到自己所处环境学风的优劣。林静华先生在《高校学风状况调查与思考》一文中指出: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逐步的大众化,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风逐渐呈现出二元化状态,受此影响,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出现两极分化的状况。由此可见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建设优良学风的必要性。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为例,阐述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为营造优良学风氛围,加强学院学风建设,我院以学业指导工作委员会为抓手,推进开展四个层面优良学风培养建设,来进一步提高学风水平。

(1)抓好新生入学教育,把学生领进门

新生初入大学,面临着对新环境、新目标、新方法的适应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时期。为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更好的投入学习,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学院精心策划组织开展各项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带领新生“游校园,听校史”,熟悉大学的环境,了解学校历史和学校历史,感受学校人文底蕴,尽快适应大学学习;与院领导面对面,了解学院发展历程及方向,展望所在专业未来,共谈规划悟成长;开展新生研讨课与本专业专家教授近距离交流,深入了解专业前景,稳固专业思想,提升专业兴趣;走进教学及科研实验室,与博士研究生面对面交流,参观实验设备,感受科研魅力;邀请企业高管进班级,了解相关专业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要,知行业、明目标、找方向;优秀学长学姐经验交流,分享大学生活,明确学习目标,传授学习经验,增加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抓好学生日常管理,使学生严于己

面对一些学生自我管理约束能力较差问题,我院强化学生日常纪律,实施多方面管理措施。开通“家长俱乐部”直通车,将家校联系做细做精,加强学院与家长的互动交流,及时反馈学生信息并分享学校动态,家长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适时给予鼓励:实行“晚点评”及班长支书“周例会”制度,做到每周至少见一次全体学生,听取学生反映问题并总结本周学生情况并布置下周工作计划,从班长支书那里了解更多班级的细致问题,便于及时处理;设置学风整顿周,院领导、辅导员及学生干部加强上课、晚自习考勤,设置奖惩措施,督促学生独立认真完成作业,严肃纪律。

(3)抓好特殊群体帮扶,将学生置于心

针对学业特殊群体学生,学院多方面实施管理与帮扶,严格开展学业预警工作,于家长寄送学业预警通知单,让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做好预警学生的批评教育、心理疏导、正向激励“三步走”工作,鼓励学生在今后学习中迎难赶上,并利用党团活动室平台,对学业困难学生开展党员“1+1”帮扶,既提高党员同学的党性,又使学业困难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完成学业;关注少数民族学生,做好思想引领,帮助其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其与同学们的融洽相处,解决生活及学业上存在的问题搭建帮扶互助新平台,打造“朋辈辅导微课堂”,吸引各年级各专业优秀学生加入“讲师团”,利用同龄人之间较易交往和心理认同的优势,针对各类不同学生需求,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针对性专项辅导,互动交流,从各个方面入手,帮助解決学业困惑,营造“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的良好院风,实现全员协作育人。

(4)抓好学业分类指导,助学生学于精

學校基础教育资源为学生敲开一扇门,而学院则通过整合身边资源对学生进行课外学业辅导,为学生又打开一扇窗,双管齐下助力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业水平。组织开展“学业导师制”工作,帮助学生规划学业生涯,培养学习及科研兴趣,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学业辅导名师课堂”的开展,邀请学校知名专业课教师走进学生班级,梳理知识结构,传授解题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坚持组织学生期末模拟考试、举办各类学科知识竞赛活动,积极引导学生“以考固学”“以赛促学”的学习模式:引进Hill、Martin、Roger等外籍教授走进本科学生课堂,创办英语学习俱乐部,拓展国际化视野,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母语环境,提升英语水平。

四、结语

本着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理念,教育便是兴国强国之本,大学教育更是根本。因此全国各大高校肩负着培养优秀人才,建设合格接班人的重任,此路任重而道远,其基础就是学风建设,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良好学风从而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我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是应该结合各个学院专业的特点,积极的去解决存在的学风问题,从而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求实创新的精神,使得我校毕业生在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张士军,1991年,男,汉族,吉林扶余人,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

猜你喜欢
学风学业大学生
艰苦的学业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35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