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陌生人社会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2016-05-30 19:02郝世超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摘要]当前,我国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一系列社会问题开始凸显,其中一个就是道德的滑坡。对青年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改变当前社会的道德滑坡、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人社会;道德滑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道德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已经进入了“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少关怀,关系越来越冰冷。如何让“陌生人社会”中的人不陌生越来越成为社会道德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陌生人社会的形成及特征

陌生人社会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由“熟人社会”转化而来的。这个转型的内在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必然结果”。“熟人社会”的特征可概括为“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与人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由每一个点连成一个线,构成一张张关系网”。人们活动的范围和依据即是在这一张张“关系网”。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失去了传统宗教的精神关怀、丧失了‘田园诗般的小农生活气息”,取而代之的是人们为了追逐各自的利益而形成的人际之间冷漠、陌生的关系。“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几乎被陌生人所充斥,而使得它看起来像是一个普遍的陌生世界。我们生活在陌生人之中,而我们本身也是陌生人”。

二、陌生人社会对青年的影响及其成因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陌生人社会有许多特点,这些特点突出体现在对青年独有的影响上。“‘相互不相识决定了陌生人社会中的人们的行动逻辑、心理基础和利益考量方式呈现其独特之处”。陌生人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的冰冷与陌生在提高青年理性意识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青年的道德滑坡,而且表现的越来越明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飞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兴的伦理道德正在形成,但市场的负面效应引起了道德滑坡”。“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这里的“生产物质条件”即可以理解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

第一,个性越来越大于共性,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倾向愈加明显,在价值选择上,功利主义越来越占主导地位。青年在价值关注上更多地开始关注个性而非共性的发展,更多地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就导致了青年在价值取向上集体意识的愈加淡薄和个人主义的愈加盛行,使其越来越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奉献精神,对社会及自己以外的其他事物都持冷漠的态度。

第二,陌生人社会中的青年由于受到一些不良的價值观念的影响,道德修养出现缺位,精神文明素质出现了下滑。究其根源,就是陌生人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的陌生,利益至上原则充斥着人们的头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盛行。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代青年中所显现出的诚信危机。晋文公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在陌生人社会青年中,诚信问题越来越显著。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青年之间、青年对于社会和社会对于青年的不信任感在增加,整个社会在应对诚信问题上的成本在急剧增加。

当然,在看到陌生人社会对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不利影响时,也应看到其积极的一面。“陌生人社会就是我们想要追求的简单的社会、契约的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和信任依靠的是契约和制度,从而将原有的亲缘、血缘和地缘斩断,人们能够更理性的去对待自己的权利,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权利的意识”。陌生人社会的某些特征可以被利用来加强社会的法制建设,更有利于发挥制度优势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探讨基于陌生人社会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时,应对陌生人社会对青年的影响做全面的考察,从而利用其有利的影响,摒弃其不利的影响,探索出适合于社会大环境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而对青年起到真正的积极引导作用。

三、在陌生人社会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策略

在对陌生人社会中的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把握几个方面:第一,深入分析并深刻认识青年这个群体所处的特定的社会环境及其特点。第二,选取适合社会要求及青年群体特点的思想观念并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探索、挖掘新的思想资源。第三,形成符合实际情况和社会要求的价值评价体系。

关于第一个方面,在前面的论述中已多有涉及,在此不再赘述。

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应是社会责任感和基本道德的认知和培养。对其教育的内容应该更多地侧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掘教育资源,摒弃陌生人社会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包括青年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应该遵循的价值规范和道德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本质,决定并引导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基本特征和方向”。以这些为内容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青年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克服陌生和恐惧心理,并且能够增强其集体主义观念,使其更好地明荣辱、知廉耻,有利于使其恢复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从而使陌生人社會中的青年之间的关系“不陌生”。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发展史,历来就不缺少思想,特别是优秀的思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思想在青年思想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应当成为陌生人社会中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人之性情之真的流露,只需其合礼,即是至好”,“礼”的思想也是古代教化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注意从中汲取理论营养。儒家思想的社会根源是熟人社会,主要方面是“仁”和“孝”,“仁爱”的伦理体系是其思想核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似乎正是青年道德中所缺少的关键部分。

对于教育的方法必须坚持灌输教育与启发教育、早期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的原则,不可偏废其一,否则将形成教育的死角和空白,造成青年教育的缺失,最终将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作者简介:郝世超,1988年12月,男,河北石家庄人,哲学硕士,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政研中心助教。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