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刘铭传在台期间加强海防思想及实践

2016-05-30 19:23李庆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摘要]刘铭传是台湾的第一任巡抚,深得大陆人民的支持。文章就刘铭传在台期间加强海防思想及实践展开探讨,阐述其在建设台湾防务等方面的积极贡献。

[关键词]刘铭传;在台期间;海防思想

引言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我国的领土之一。由于其作为悬于海上的孤岛,与中国大陆仅隔着台湾海峡,所以从十七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日本、荷兰以及西班牙等殖民主义者均从海上来犯,想要侵占我国的宝岛台湾。我国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台湾的安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国大陆,中国海防的重中之重就是台湾的防务。刘铭传将军就是这样一位具有非凡战略眼光的军事家。本文对刘铭传将军在台湾期间加强海防的思想和实践进行了论述,具体内容见下文所述:

一、人物介绍

刘铭传于1836年生于安徽合肥,字省三,好大潜山人,是清朝的著名将领之一,不仅是台湾的第一人巡抚,也是洋务派的核心骨干人物之一。

1864年,身为提督的刘铭传进行太平天国运动的镇压,在无锡大战中俘虏了忠王李秀成的部将黄子隆,以及两万太平军。之后在寿光和潍县等地大败东捻军。之后他向李鸿章出谋划策,将西捻军吸引至运河与黄河之间的狭长地区,在其被围之后发起猛攻,最終取得大胜,之后晋升为一等男。

1884年,刘铭传帶领少于敌军的部队,在淡水地区击败了法国军队的侵犯,其以少胜多的事迹让我国军心大震。同年六月,其奉命督办台湾军务,对台湾抗法斗争的事情进行相关筹划。1885年,刘铭传担任首位台湾巡抚。在任职期间,其对军队进行了整编,修建了多条铁路,开发了大量煤矿,创办了电子通讯设备。除此之外,他还对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如此一来,不仅促进了台湾的贸易和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海防力量也在日益得到巩固。刘铭传作为国家重臣,功不可没,为台湾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台湾洋务运动之父的称号。其1896年病故于安徽,谥壮肃。其生前著有《大潜山房诗稿》和《刘壮肃公奏议》等。

二、加强台湾防务的目的及意义

我国的领海面积广袤无垠,应当如何在沿海地区设置防御措施,这在清政府内部,是个长期以来都争执不下的问题。在与法国的马尾海战中,我国福建水师大败而归,从而引起了清政府内部,有关于海防的激烈讨论。在激烈的争论之中,李鸿章提出了他的意见,他觉得中国邻海七个省份的领海面积十分辽阔,北边需要巡护朝鲜国,南边又必须兼顾孤岛台湾,如果没有四支强有力的海上军队的话,是万万不够用的。这四支分别为南洋苏州、浙浙江合为支,北洋合东、直、奉为一支,闽、台合为一支,广东省独为一支。每支水师必须要具备两艘铁甲船,四艘快船,两艘捷报舸,两艘运兵轮船,二十只鱼雷舰,必须要在根基巩固之后,在谋求更大的发展。他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海防,我国的东南海域绝对是固若金汤,难以侵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由于塘沽失守,英法联军便很快入侵了北京,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再次发生,所以将北洋水师作为了海防的重点所在。李鸿章重点经营了山海关、津沾等渤海一代的港口,降噪了旅顺和威海等军港,且以此为根据加深了防御。清政府对北洋海军的建设给予了直接关心,所以发展速度快,装备实力也得到了飞速提升。直到1885年,其已经具备了七艘巡洋舰、六艘炮舰、两艘铁甲舰,此外加上练船、鱼雷艇以及运输船,总共达到了25艘之多,开始逐步成长为强实力的近代化海军,使得京津地区的防御空间得到了探索。但是后来,清政府开始安于现状,不寻求发展,随意挪用海军所需的军费,导致北洋海军的发展也完全陷入了胶着状态。而且李鸿章所采取的此类轻南重北的海军发展战略,让台湾陷入了险境之中。

而刘铭传认为,海防之事,台湾地区最为紧急,也最为重要。台湾岛孤立于大陆之外,一个弹丸之地一旦失去了大陆这个坚强的后盾,将会孤立无援,难以形成坚固的海防体系。中法战争时期,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了运输局以及军械粮饷总局,专门往台湾运输粮饷。这些援助有利缓解了台湾军民,在抵御法国侵略者中,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刘铭传将军知道,台湾海防如果没有大陆依托,特别是福建的支援,必然是无本之木,福建也难保,两省份唇亡齿寒。经过在台的几年努力,刘铭传建立起了陆地、海口相结合的防御体系。这使得台湾的防御层次更上了一层楼,防御的稳固性有了很大提升。这对巩固祖国疆土统一,维护国家统一有着非凡的意义。

三、刘铭传在台期间加强海防的思想

首先,刘铭传认为在中国海防战略地位中,台湾是南北洋的核心所在,也是东南七省的门户。倘若要保卫国家领土,必须要加强台湾海防。这不仅仅是刘铭传台湾防务思想的精华所在,也是刘铭传台湾防务思想的源头与根本出发点。

刘铭传之所以将台湾的战略地位比作是东南七省的门户,是因为他对以往的历史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并且深入分析了殖民主义的列强们的侵华本质,这也充分展现了刘铭传将军的爱国之心、独到的战略眼光以及常人所不具备的洞察能力。当时的清政府却将台湾省当做是南洋门户,显然是不明智的。刘铭传将军多次上表,但是他的思想却依然没有使当时“重北洋、轻南洋”的局面发生变化,但是好在这让清政府对台湾省在中国海防中的位置有了新的理解。

其次,刘铭传在台期间加强海防思想的重要内容还有,对台湾实施重点设防,并且兼顾台湾岛上的其他海口的防御,从而形成一个有主有次的、科学合理的体系。由于台湾省是一个岛屿,四面环海,海岸线极长。西部海岸都是平坦的沙滩。刘铭传初到台湾时,法国舰队来犯,其依据有利地形,开动脑筋,提出了“南澎北基,澎岛尤重”的设防主张。在中法战争之后,刘铭传开始解决台澎的善后事项。他根据台湾的不同海口之间地理环境的差异以及战略地位的不同,提出来防务重点在澎湖的思想。之后他上奏朝廷,请求拨款,并在此基础上筹借洋款,苦心经营着澎湖的防务。

最后,刘铭传还主张台湾的防务以大陆为依托,实行“台闽联防”,这也是台湾防务思想的核心所在。由于大陆与台湾之间存在着台湾海峡,狭处仅仅一百三十公里左右。南部的海峡与北部相比显得较宽,但是澎湖岛位于南部海峡中间,成为了两岸交往的天然跳板。由于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距离过近,这也让刘铭传将军认识到,台湾的海防需要将大陆作为依托。

四、刘铭传在台期间加强海防的具体实践措施

作为第一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充满了斗志与雄心。尽管台湾这个弹丸之地远离大陆与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防护实力较差,但是他觉得此地足以施展他的才华与抱负。他知道,清政府之所以设立台湾省,就是为了加强东南的海防实力,素以,刘铭传将开发建设台湾的核心内容放在了海防建设上。为了能够祖国东南的海上长城能够尽快实现,刘铭传在台湾海防方面制订了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措施。他特别注重于全面提高台湾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从本质上提升低于外强的实力。他在建设战略意义的交通、能源、通讯以及人才的培养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1)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治标也治本

在与西方列强的斗争中,刘铭传发现,西方国家之所以具有雄厚的军事实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拥有发达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如果丧失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仅仅依赖于从国外购买的军火器械是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的。所以近代的防务建设,从本质上而言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唯有标本兼治,才能建立极为稳固的防务体系。除此之外,刘铭传还考虑到,台湾这个孤岛一旦失去了大陆的庇佑,战争爆发时必然孤立无援,需要自行抵御外敌,所以在防务上更加需要加强。

铁路的建设在清政府内部引发了强烈争论,但是最终反对铁路建设的顽固派获得了胜利。不过刘铭传将军并没有摈弃自己的想法,而是自行将筑路理想付诸于实践之中。他想尽办法,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筹款,为了获得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他將建设铁路的详细计划进行了报告,强调了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是,在军事上,有利于提升军队的机动性。台湾四面环海,外地来犯,危险万分,若将铁路修通,则方便调兵遣将。何处出现紧急情况,便可以迅速发兵增员,不用害怕敌军从中路上岸。在经济发展上,铁路有助于繁荣市场经济,促使台湾岛成为一个真正的行省,减轻大陆的重担。除此之外,由于台湾的河流众多,大多数的桥梁都因为资金的不足,年久失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修建铁路不但可以节约这笔钱,还能够在此基础上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1888年5月,台湾修建铁路的计划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台湾铁路建设史由此开启了新篇章。

水路电报的设置也是刘铭传将军为国防事业做出的又一大贡献。福建省离京城路途遥远,而台湾与福建省之间又隔着茫茫大海,所以通常采用驿递和帆船进行信息传达。从北京发出的军令以及台湾上表的奏折,通常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到达。日本于1874年对台湾发起了进攻,清政府由于信息通讯的落后,吃了败仗。而且刘铭传将军在如法国舰队交战期间,也因为文报延迟而耽误了战机。在中法战争结束后,刘铭传将军立刻派人前往上海,和洋商进行了深入谈判,1887年,基隆到台北的电线顺利开工。次年3月,陆路电报线接通了,水陆设线总长达到了700多公里。台湾省电报的开通,推動--了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密切联系,在经济、政治以及军事上的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

(2)以抵御日本的侵略为主要目的

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迫切向外扩张。对于日本打开南洋通道的地理位置上来说,台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日本可以在攻陷台湾岛之后,凭借此地作为入侵我中华领土的基础,这也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基本国策

1874年,日本人以船民被高山人被杀害为借口,对我国台湾进行大规模进攻。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与其签订了《台事专条》。日本侵略者在获得了五十万两赔款之后,野心进一步扩大。与1874年将琉球更名为冲绳,将其完全吞并。此事刺激了刘铭传将军,以前他以为日本这个比台湾大不了多少的弹丸之地,侵略我中华简直是螳臂挡车,以卵击石,但现如今他开始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并且清楚地认识到了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于是,他聘请了一位日本名士作为自己的顾问,对日本的军事、经济以及政治进行了深入了解。

(3)大量发掘培养人才

刘铭传将军有着与那个时代的人截然不同的人才观念,他认为那些依靠读四书五经选拔上来的科举人员,在新时代下,基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官府在现阶段必须大力培养那些懂得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只要有一技之长,便不要去追问他的资历和科名。其次,他为了选拔人才甘愿冒险,他选拔了许多政府勒令永不录用的官员,并且委以重任,一视同仁。最后一点是敢于使用他国人才,例如外国籍的技术人员和教师,归国华侨以及饱学的知识分子。

五、结束语

在台湾的七年中,是刘铭传个人政治生涯最为辉煌的时期,他的名字与抗法保台永远的连在了一起。刘铭传将军对台湾的贡献,不仅增强了台湾岛的海防实力,还是台湾的近代化进程加快了。但是与别的历史人物一样,刘铭传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身处封建时代,他的很多举措都没用得到清政府的认可。

作者简介:李庆,1985年7月,男,汉族,安徽省阜阳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区域人口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