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谈小学数学复习课

2016-05-30 09:58廖翠芳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除数题目知识点

廖翠芳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某一阶段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视,薄弱环节得以巩固,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形成知识网络和“板块”. 为使小学数学复习课能够有效地发挥高度概括、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学生记忆、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克服时间短、内容多等因素,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加强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一、复习课教学的性质和类型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 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复习课的类型包括专题(专项)复习课、单元复习课、期末总复习课等.

二、复习课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重点、难点与知识的关系

复习无疑应抓重点、突破难点. 复习中只注意“点”而不注意“面”,是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全面掌握的,特别是新教材、新课标. 考试题对知识的覆盖面大大提高,试题越来越活,这就对我们的复习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我们首先要在单元复习前,将课标要求明确告诉学生,使学生了解该章的重点知识和考试方向:其次要注意复习时的广度,对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一一过堂,再次注意例题,练习题的覆盖面,尽可能涉及各个知识点,最后在每一单元复习结束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用列表或图示的方法列出该章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复习进度的快慢关系

复习进度的快慢应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进度过快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巩固,进度过慢则不利于有效地利用复习时间,同样会影响复习效果. 我们可根据各单元在数学教学中所占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安排复习课,突出重点、难点章节,不平均花费复习时间;然后,通过课堂练习反馈教学信息,检查复习效果,并经常征求学生的意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及时调整复习进度.

(三)讲、练、评的关系

讲、练、评是复习教学中的三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 复习中要避免“讲课过多”和“练习超量”等毛病,这样做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调动其复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练不评,也不利于掌握学生復习质量的反馈和复习教学的及时调整. 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在讲基础知识时以老师启发讲解为主,适当穿插提问和短小练习,每单元结束后安排一次课堂练习;第二,在综合复习阶段要精讲精练,加强普及提高,加强典型训练.

(四)课堂复习与个别辅导的关系

课堂复习只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而根据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实行因材施教,还要以个别辅导的形式类弥补. 具体的做法是:第一,以中下等学生的水平作为课堂复习的起点组织教学,并注意内容由易到难有一定的梯度,以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第二,自习课时教师定时坐班答疑,解决学生自习中遇到的问题;第三,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指导他们选读或做综合性更强、难度更大的复习材料或练习,第四,对于课堂练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督促其及时订正,并给予个别辅导和作业面批的机会.

三、复习课教学

(一)复习课采取的形式

复习课与新授课不同,复习课上的内容和练习往往都是学生已经见过和练习过的,因此,往往缺乏新意. 在帮助学生整理与复习时,如果只是安排一些题目给学生做,学生往往提不起精神,感到没有兴趣. 那么,在复习课上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才能让复习课也上出精彩. 首先,我认为复习课内容的组织形式并没有一种规定性,它需要根据复习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确定. 有些知识点的内容适合安排情境串的形式,有些内容则适合题材变式的形式,这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条件来确定. 其次,无论形式怎样,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也是为了吸引学生,除了平时常用的讲练结合的形式,也可精心设计或收集一些蕴含需复习的内容精髓的信息或问题作引子,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主动参与;还可以组织如头脑风暴会、单元学习心得会、数学手抄报、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展示会、主题内容童话导游会、主题辩论会等活动. 总之,哪种形式学生感兴趣、高效,就采取哪种形式开展活动.

(二)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促进知识系统化

我们一直说复习课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将平时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网络的结构. 但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怎样帮助他们形成一个网络的知识结构,很多教师都感到十分困难.

新授课与复习课进行比较,前者重点是理解这一知识产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这一知识,而后者则是梳理这一知识之间的联系,即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因此,在复习课目标的制定上,教师需要有十分清晰的教学目标指向. 至于具体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如何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的网络,这也需要根据复习的年级与复习的内容来确定.

例如,我现在所教的四年级,在学习小数的除法后,我在组织复习时,就有两个方面的目标需要考虑:一是众多的小数除法计算题计算方法思路的整理;二是各种计算中常见的错误的提示. 根据这一目标的确定,这一节复习课我安排了四个主要环节:1. 出示一组小数除法的计算题,如23.4 ÷ 3、23.4 ÷ 0.3、24 ÷ 48、24 ÷ 0.48等题目,学生在练习后师生进行核对;2. 对题目进行分类,根据除数的特点,这些题目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另一类除数是小数的除法;3. 讨论两类题目的联系,从而得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仍然按整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而除数是小数的需要先将除数转化为整数,然后再进行计算;4. 讨论除数转化中的常见错误,罗列各种具体的实例,师生共同说一说形成错误的原因.

这样安排复习课,是针对某一个单元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设计的. 当然,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到了高年级后,需要系统地整理与复习,那么也可以通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图的形成安排复习.

(三)复习课的习题设计

对于复习课上的具体题目设计,我相信也是一個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如果安排一些学生已经做过的题目进行复习,学生上课时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说,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让每名学生积极地投入复习,习题呈现方式的设计十分关键.

首先,习题的呈现方式要趣味性,即学生感到有趣.

其次,在复习课的呈现上除了考虑趣味性,更应考虑学生思维的发展性,这是数学学科的任务所决定的.

最后,在复习课上,也应该注意学生纠错的习题安排. 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的认知过程仍然会出现缺陷,及时将这种缺陷进行弥补,则能扫除他们认知上的一些障碍. 因此,在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恰如其分地安排一些学生容易产生认识混淆的题目作为练习的重点,通过安排一些“形似而神不似”的对比性题目,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

(四)复习课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新授课上,现在有很多学习方式,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独立探索学习以及教师引导下的学习等,但在复习课上,是否也应该采用上述的一些学习方式?如果采用这些方式,那么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呢?

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言,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没有统一的学习方式,这主要是根据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也没有学习方式高级与低级之分. 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复习时,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而不是仅凭教师安排的被动学习者.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我觉得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预习法. 预习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复习,因为复习课讲的内容基本上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布置学生预习,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学生通过预习,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整理归纳法. 整理归纳法是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把学过的知识按一定的模式予以分类、整理,以求系统连贯,便于学生的复习与提高.

3. 比较法. 比较是重要的也是常用的思维方法. 在数学复习课中利用比较法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分清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便于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4. 讨论法. 讨论法便于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复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复习效果. 同时,也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复习过程的反馈信息,以便有效地进行下一步复习.

5. 变题法. 变题是加深对应用题理解的良好训练方法. 利用变题法复习有两个好处:一是进一步深化对应用题的理解,掌握解题规律;二是加强对不同类型应用题的比较,防止知识负迁移.

6. 补缺法. 平时学习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漏. 教师要通过课堂练习、课外作业等,掌握这方面的情况,有的错误和缺点,教师虽然作了纠正,但不一定能完全解决. 因此,对于教材上那些容易混淆和学生在练习时容易出差错的地方,要通过复习课来补缺.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无论是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学年复习,还是学段复习,教师要力图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唤醒学生回忆,引导学生梳理,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复习时,教师要把握复习课的特点,选择好复习策略,应用好教学媒体.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夯实小学生终身学习之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把好复习这一关.

猜你喜欢
除数题目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除法中的简便计算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你会算吗——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为例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关于题目的要求
余数比除数小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