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文化建设与新农民培养

2016-05-30 04:45黄维锋
文化产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文化新农村建设

黄维锋

摘 要:新农村需要新农民,新农民需要新文化,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农民的全面发展是以农村文化的进步为基本条件的,农村新文化建设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更是农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文化建设仍相当落后,农民的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当务之急应是加强农村新文化建设,培育新农民。

关键词:新农民;新文化;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各地政府在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确立与建设和谐新农村相一致的思想、文化理念,大力加强农村文化环境建设,抓住影响新农村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探索农村新文化在新农民培养中的途径,努力培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新文化在新农村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实现小康社会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强大精神支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让农民有安全感、身心愉快、人文关怀,让农民的素质得到提升和文化底蕴得到弘扬。农村社会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是否有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撑——共同的理想信念。而农村新文化建设就是培养新型农民确立共同的理想信念,联系各种社会群体、使之超越具体利益关系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抓住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村为关键培育新农民,提高新农民文化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以政府为主导,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和积极性,发挥较好的作用。

抵御腐朽落后文化是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手段。老百姓需要具有思想文化的东西,如果不去普及健康的文化意识,那么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就会产生。如占卦算命、看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聚众赌博违法乱纪事件等。农村文化的落后均会影响到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实现,影响到新农民的培养。

农民有了新文化才能视野开阔。农村在向城镇化方向过渡中,不以建有多少新村,多少公路为硬性标准,而以提供给农民科学文化知识多少,培养农民好的生活理念、习惯,提高人的精神品质为最终目的。比如组织“文化下乡”,利用农村文化节开展传统的农村文艺和新颖的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抵御腐朽落后文化,造就一代新型农民奠定了基础。

文化阵地和活动是重要载体和标志。文化设施是开展农村新文化活动的载体,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文化村抓住村文化楼、文化广场这些新农村基层重要的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文化活动,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引导、扶持和组织区域性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对农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特色文化进农村,可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建设特色文化村,可以让村民成为知书、识礼和诚信的新一代农民。有些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好文化阵地,引导农民追求文明健康的文化生活,并在村里开展农民文化节,进行篮球、乒乓球、拨河、棋艺、广场舞等五大比赛和花卉盆景、庭院建设、书法等三大展示;举办农民运动会,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娱生活,这些活动不仅陶冶了农民的情操,也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在典型带动下,各村都想方设法来搞好新农村文化,现在农民不出村就能享受“文化大餐”。

二、农村新文化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途径

加强农村新文化建设,繁荣新农村文化事业,丰富新农民文化生活,是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农村文化建设领域涉及面广泛,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社会文化事业也将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加强农村新文化建设任重道远。

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为进行文娱活动创造条件。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要继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传播先进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活跃农村文化市场,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

开发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培养新农民的关键。目前文化产业处于刚起步阶段,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更为薄弱。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要开发利用农村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积极培育和完善农村文化市场,使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激活农民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行为,根据农村市场的季节性、喜庆性、地域性、流动性的特点,坚持“扫黄打非”,把重点整治与日常整治相结合起来。拓展农村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积极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培养新农民的制度保证。实现新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调动农民自身积极性,文化建设必须与农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可做到如下几点:

1、将农村文化工作重点下移,立足圩镇,深入农户。因地制宜建设起一批规模适当、设施良好的村级农民文化公园;培育省级、市级特色文化村和示范村。发挥圩镇文化中心的导向作用,辐谢、带动、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普及、完善、提高,使新文化成为农民的自觉需求。

2、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增强农村文化机构和队伍建设。一方面切实加强村文化中心等的定性、定向、定员工作,落实工作人员的待遇问题,关心、帮助和解决村文化中心工作人员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农村文化骨干培训网络,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

3、贴近农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村文化活动。服务农民,着力推进村镇文化建设,满足农民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在实践过程中,注重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教育、与丰富农民日常生活、与提高农民素质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提高村镇的知名度和竞争能力及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

三、总结

时代的发展为社会文化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设农村新文化,培育有作为新农民,不可避免会有各种困难和问题,也会面临机遇和挑战。以繁荣和发展为中心,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着眼于人的素质提高,不断改善农民的文化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通过新文化建设培养新型农民,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新文化新农村建设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新文化购买PDAL40%股权
《家》中的两种文化冲突
新文化等级化·传承与创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与挑战以及韩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的角色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
小城远教“新文化”
新课程中如何实施英语课堂新文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