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航运业发展问题研究

2016-05-30 04:45刘文祥
文化产业 2016年1期

刘文祥

摘 要:国际航运中心不仅代表着现代港口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且也是国际航运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和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的主要动力。本文在梳理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现存的问题,并从全球供应链的视角来研究发展港口推进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合理协调中心港与直线港、喂给港之间的关系,协调港口与腹地的联系之间,加快腹地货源的快速通过,提出了四点对策建议,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全球供应链;第四代港口

全球经济贸易的蓬勃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大面积崛起促进中国的航运业的发展。国际航运中心是国际航运的重要节点、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的主要动力,代表着现代港口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关学者和实践者对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在大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并将其定位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希望借此为契机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自此以后,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选址、建设、发展问题成为辽宁省的重点研究问题。

一、相关文献研究

关于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研究。惠凯(2004)在分析了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意义和现实基础的基础上,指出要在大连国际航运中心腹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极大可能地发挥大连区域港口和岸线资源的优势,把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一个具有合理的结构、分明的层次、完善的功能现代化港口体系的国际航运中心。基于港城关系的视角狄乾斌、韩增林(2005)提出在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过程中需要打破行政界线。政府需要进一步积极推进港口改革,在发展新港区的同时也要推进老港区的改造问题,统筹发展建设港城一体化的新型港区。段志强(2006)从港口与腹地以及中心城市之间关系;国际航运中心模式分析,利用绩效评定比较相关环境建立生产及费用函数,为航运中心发展模式提供评价标准,剖析大连港优劣势,选择发展模式。宋晓春、黄庆波(2007)在阐述大连国际航运中心腹地型和中转型现实的定位依据的基础上,提出要建设发展复合型航运中心需要先发展港口腹地城市经济,降低重复建设率,着重建设临港工业带,与竞争港口形成优势互补关系,建设完善的集疏运体系,加强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等建议。裴松(2008)在分析了大连港国际航运中心主要特点及其定位功能的基础上,对大连港保税区的建设、内部资源整合问题、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问题、运输服务问题、环保与节能减排等问题分别进行了阐述。孟丽红(2008)对大连港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王子京(2012)分析了建立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对辽宁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

梳理相关的文献发现,相关学者对大连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大连港国际航运中心功能的定位、建设发展模式的选择、大连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将会面临的障碍瓶颈、竞争环境的分析以及相关对策、用SWOT方法分析大连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如何加快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脚步、如何解决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软环境建设问题、规模建设以及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协同发展问题、集疏运系统的优化和临港产业集群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作用等方面。目前将港口看做供应链重要节点进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行研究的,还是凤毛麟角。第四代港口要求港口改变过去“港中心”的观点,而是向“航中心”转变,强调的是其作为供应链上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实现共赢。

二、关于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整合辽宁省的港口资源,建设港口联盟

根据联合国对第四代港口的定义,第四代港口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港口联盟,第四代港口的代表有纽约—新泽西港口群、欧洲海港组织、日本东京湾港口群等[7]。因此,大连港应该借鉴纽约—新泽西港口群、欧洲海港组织等港口群的成功经验,加快推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步伐,可以通过参股或控股的方式与辽宁沿海腹地港口结成港口联盟,如:发展大连港与营口港“竞争—合作型”两阶段组合港、与丹东港、锦州港的紧密型组合港,同时大连市港区的组合港也需高度重视。这样有利于提升其主体功能,不仅实现整个区域内港口的合理分工,还可以有效避免港口之间同质化恶性竞争。在港口整合过程中,为避免港口整合的“形式主义”,以中心港口为主体的产权调整和重组是必要的,促进港口之间真正意义上的融合的实现。

(二)港口供应链的构建与协调

在全球供应链整合视角下研究大连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以往将港口作为一个单独的企业的观点不同,供应链视角下需要考虑港口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但不能强调是一个“中心”,这就要求在建设过程中合理协调港口与供应链节点上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

随着全球供应链体系的深度融合,物流航运供应链对现代港口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港口现在不仅仅要提供仓储保管、中转运输基础性的功能,而且逐渐成为集商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物流航运中心。将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成国际化、专业化与信息化的现代港口物流中心,为国际贸易、国际航运、国际金融等提供了增值服务,这将为其建设提供宽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为物流航运产业链上下游相关的企业融入到全球物流航运产业链竞争提供重要的支撑。我们将具备这些功能的港口供应链定义为港口服务型供应链,即:以港口服务商为核心,以物流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供应链整合,将航运物流企业、船舶制造企业以及其他客户资源等整合在一起,为客户提供柔性化、流程化物流需求服务。港口供应链的形成与外部航运市场变化、航运企业需求的精细化、港口之间竞争加剧等因素外部的压力有关系。国内的港口加快服务功能的提升甚至自身结构的转变与这些外部的压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港口供应链使国际航运中心成为现代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中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裴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2]惠凯.关于加快大连港口发展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几点思考.大连:2004年大连国际海事技术交流会,2004.6.

[3]狄乾斌,韩增林.从港城关系看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