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编程课程中的应用

2016-05-30 06:27骆起朝都永雷
文化产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数控编程理实一体化教学

骆起朝 都永雷

摘 要:中职院校的数控编程教学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高级技能人才,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过硬的技能操作,现有的教学手段对数控人才的培养已经跟不上社会需求了, 中职数控编程作为数控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数控编程教学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就先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数控编程教学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数控编程;理实一体化;教学

中职学校是数控技术教学和推广的阵地,如何高质高效地培养优秀的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等,是广大教师们一直要探索的问题。理论结合实践的一体化教学,重视学生的全程参与,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以任务和目标驱动各个教学环节,以工艺过程为切入点,将数控系统指令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交替进行,将抽象编程和实践操作交错学练,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数控编程的适应性,从而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数控编程一体化教学的含义

一体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之间的一体化、教材与就业要求的一体化、理论与实际的一体化。学生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自己动手实践、验证书本的理论知识;然后用理论知识为导向,进一步指导实践操作,掌握工艺步骤和注意事项。

高校扩招导致中职生的质量锐减,面对要求较高的数控专业,很多学生可能会力不从心。数控编程一体化教学中练习-理论-再联系的教学模式,针对中职生的素质特点,实施“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教中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与训练,从而满足了满足不同层次能力学生的需求,这样培养出来的中职生,其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才能达到相关企业的要求。

二、数控数控编程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在《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遵循理论浅化、技能实用化,在方法上、过程上严格按照企业需求,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在学生的实际练习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在确保安全操作的环境下进行,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

首先,结合《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内容,我们有目的、有步骤地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多渠道强化数控编程与操作技能培养,适当加大实训教学时间比例。其次,在理论教学中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活动:1、在课堂上将数控编程原理的理论知识进行仔细的讲解,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编程中需要的理性知识。2、由教师通过示范性的实验,或者演示教学模型或是仿真软件使学生在直观上的有较深的感性认识。2、对学生进行分组,在教师的引导下马上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加深认识理解,理论实践相互渗透,使学生融会贯通的熟练掌握技能。

三、具体教学实施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以实际案例为线索,结合各个单元设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逐一点拨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成实效性的数控编程知识学习。

例如在学习“螺纹类零件的编程与加工”这一课题时,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完成:1、在一体化教室里,让学生了解本课题所要学习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熟悉工艺分析、程序编制、机床操作的整个过程,通过播放学生的实训和企业生产的视频,让学生对本课题有一个深刻认识。2、讲授螺纹类零件编程过程所应用的各项指令,首先利用动画演示该指令的动作过程、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这些指令进行编程训练,并将这些所编写程序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检查,以检验是否准确。3、将检验合格的程序输入数控机床,加工出符合课程要求的工件,真正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四、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

兼于机床数量有限、型号单一的特点,学校要加大资金购置高质量的数控仿真软件。教师引导学生用仿真软件从不同角度对数控机床结构进行深入观察,熟知机床各个部位的工作原理,结合理论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仿真软件的运用,学生们没有安全威胁的隐患,能够大胆的进行数控操作,而且仿真软件还能够实现加工过程中的诊断和模拟演示,既可以自动检测数控编程,还能够指出编程中出错的原因。仿真软件能够实现三维测量功能,这在设备上是不能够实现的。仿真机床种类也较多,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立式和卧式加工中心,可提高学生对不同数控系统及不同数控机床的适应能力。

五、开展多个数控系统对比教学

教师在数控编程的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对多品牌、不同类型数控系统指令的认知度,提升学生编程的适应性和运用能力,使学生面对不同系统的数控系统,只需有操作说明书就可以操作。目前,多数中职学校仅围绕教材所呈现的某一品牌数控系统指令组织数控编程的教学,使得学生的编程适应能力普遍低下,一旦遇到其他品牌的数控系统则无法进行数控程序的编制。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FANUC、SIEMENS 和广州数控系统指令进行“任务比较学习”,先由教师给出既定的目标任务及所需知识点,再分别针对三个数控系统引入实现该目标任务的数控系统指令并进行对照讲解,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类数控系统指令在相同工艺情况下实现目标任务的效果。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对数控系统指令功能的理解不断深入,编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大幅提升。

六、实现工学结合

在《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在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穿插进行一些课题。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在学习、实践中增加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加快实现从学生到企业生产者的角色转换。

七、总结

尽管不同的学校,硬件设备不同,系统软件不同,师资力量不同,但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教师在一体化教学中必须合理高效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精心讲授、耐心辅导,培养出优秀的能熟练操作数控设备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立即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过硬的才能。

参考文献:

[1]赵美林.数控加工理实一体化项目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与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11.

[2]谢艳艳.对“数控编程与操作”的教学探索[J].成功(教育),2011.

[3]侯益波.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在数控编程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职业教育,2011.

猜你喜欢
数控编程理实一体化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探讨径向槽数控车削编程指令的区别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电子商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