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煜词中的生命体验

2016-05-30 12:29王晓霞王新娟
文化产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命体验共鸣

王晓霞 王新娟

摘 要:南唐后主李煜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一生,他由皇子、皇帝沦为阶下囚的特殊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特殊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成就了他词的创作。他把人生真挚的情感倾注到一首首作品中,而作品中体现的情感就是其长恨人生的真实体验,这种体验具有人类的普遍性,极具概括性。李煜词中的那种强烈的情感有摄人心魄、令人荡气回肠的强大力量,千百年来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我们将要探讨的是李煜的词包含的生命体验以及这些生命体验为何能引起读者共鸣。

关键词:李煜词;生命体验;共鸣

李煜,充满悲剧性一生的南唐末代皇帝。一方面生于帝王之家却对帝王之位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洞晓韵律,诗词文章样样精通。他热爱艺术,但命运无常,历史把不是皇帝料的李煜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这种阴差阳错的安排使李煜的悲剧具有必然性。人生诸多不幸所感发出来的体验恰恰成为了他创作词的催化剂。李煜在他的必然性的悲剧人生中,体会到的是“人生愁恨何能免”的深沉感悟。而他自身所具有的多愁善感的心理气质,使得他对自己的生命现象产生了一种更为沉痛的体验,我们可以从李煜的词中来分析他的生命体验。

一、身世无奈忧愁之体验

虽出身皇宫,但皇宫中的尔虞我诈、争权夺势,使李煜自小就体会到了命运的无常与人世的可怕。虽贵为皇子,但李煜的人生理想并不是要做一个英明威武的帝王,即使他心里曾有过这种念头,但个人的性格与气质决定了他做一个自由主义者更加合适。然而现实的环境不允许李煜摆脱皇宫的约束,他也不可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出身帝王之家的束缚与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产生激烈的矛盾,李煜内心自然会滋生出诸多无奈与忧愁的人生体验。我们可以从他前期的词中来感受这种体验,他前期的词虽内容描写各不相同,但其词的内在涵义中均带有伤春悲秋或是孤独无聊或是忧郁苦闷的生命体验。词一: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蝶恋花》

这是一首描写女主人公怀春伤春的词作。上片从听觉与视觉两方面描写女子月夜“闲信步”的情景,从景中表达出淡淡的伤感情绪。下片写女子春日活动的情态,体现的虽有片刻的欢愉,但表达的则是无人陪伴、黯然伤神的孤独与忧愁。最后两句突出主题:内心无限的心绪,宇宙无限之大,竟没有一个容身的地方。词中从怀春女子的伤春之情自然过渡到后主“伤已”的情怀,表达的是后主对现实情景的无奈与忧伤之情。

再看词二: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珠箔,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临江仙》

这首词据说是作于金陵被宋围攻之时,整首词情绪低沉而茫然。上片写春天将要过去的景象,既写了美好的春天给人带来的愉快,又写了暮春时节孤独惆怅的心情。下片写女子独守闺房,回首往事心怀愁恨的心情,最后一句“回首恨依依”点出主题。词中后主以女子自比,对所在处境感到无望与凄凉,词中没有说哀,但实际上哀哀欲绝。

《渔父词》二首:

阆苑有情千里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快活如侬有几人。

——《渔父词》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渔父词》

这两首词有着同样的旨趣,描写的都是渔父闲适的生活状态与情景。但后主写景寄情、借景抒情,表达的是作者疲于帝王之家,希望远离宫廷明争暗斗,远离世俗羁绊束缚,向往大自然逍遥自由生活的愿望。但这种隐逸生活对于身世特殊的李煜来说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无奈、哀愁、茫然、惆怅的感悟自然而生。

二、亲人离别思念之体验

李煜的一生经历过兄弟离别、子夭妻亡的感情创伤,失去挚爱亲人的李煜在词中抒发了对亲人离别的深深思念之情。尽管是一国之主的皇帝,却也难逃“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的劫数,因离别而忧伤、思念的体验在词中表达至深。这可以通过两首词来感情一下后主的这种情感体验。词一: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讯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清平乐》

这是一首诉说离别与思念之情的词。据说是为思念七弟从善而作。上片借女子思念远方的人,道出后主离愁别恨之苦。由于分离引起女子的离愁别绪,思念就像飘落的梅花一样,拂去一身却又沾满一身,表明思念之深。下片写离家在外的男子,远离家乡与亲人,音信全无,日夜思念回归,但回家的梦却难以实现,离别的愁绪就像春草生长一样绵绵无尽、遥遥无期。后主用落梅、春草这些具体形象之物来比喻抽象难言之情,表达出的是思念离别愁绪之深之长。词二: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谢新恩》

这首词是为怀念大周后所作。上片后主借萧史和弄玉的爱情典故,怀念他和昭惠皇后的美好生活,写出良辰美景由于爱人不在身边的凄凉心境,表达的是人去楼空、思念不已的情感。下片后主表达的是梦忆往事,往事却不堪回首。梦中暂时相见,醒后却得恨何长。“懒”不是真正的懒,而是极度相思、无比怀念爱人的表现。

三、国亡哀痛悔恨之体验

在李煜的词作中,亡国之后那些饱含血和泪的词最能震撼读者的心灵。亡国之后,李煜渡过了三年的囚徒生活,这位才子皇帝一朝沦为阶下囚,其物质与精神生活都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饱受物质与精神生活折磨的李后主唯一的乐趣就只剩下写词,他把思国之情、亡国之恨、错杀忠良之悔全部倾注到词的创作中,用一首首血泪之词来抒发他内心无限的悲痛与愁恨,用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恨与悔、哀与痛倾泻到作品中,因此这一时期的词也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成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中的千古绝唱。我们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词来体味一下后主亡国之后的生命体验。词一: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千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

这是李煜被俘入宋后在宋都汴京所写,词中诉说的是对故国山河的怀念,抒发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悔恨。上片写祖辈辛苦创立的家国大业毁于一旦,几千里地山河落入他人之手,字里行间蕴含着后主痛彻的感慨和复杂的心理,既有对以往帝王生活的留恋,又有痛失故国、无限悔恨的感慨。下片与上片相对比,一旦亡国,就只能过悲凉的囚徒生活。而最痛苦的还是那仓皇辞庙之时,告别祖宗创业、祭祀之地,这于南唐是国家的悲剧,而于李煜则是个人的悲剧。祖宗基业,毁于己手,一朝被俘,愧对祖宗。而教坊弹奏的别离歌,让他更加痛苦,他还能做什么呢?只能与宫娥垂泪相对……

再看一首被后人称为绝笔的《虞美人》,这首词是李煜四十二岁时借生日之机所作的,以表达对故国的怀念和哀伤悲痛之情。词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词中作者对故土的怀念首先通过不忍见春花秋月来表现,因为这些都无不引起他往事不堪回首的悲痛之情。南唐美好生活的回忆与现实凄惨的囚徒生活强烈对比,这是后主亡国后内心矛盾交织的真切反映。下片用“应”“犹”两个带有想象意义的词,表达故国已不复存在感情。最后两句自我设问“问君能有几多愁”,问的是无限沉痛和悲愤;又自我作答“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答的是这“愁”“恨”不是点滴片断的愁恨,而是无比深长的,这愁恨无法表达,只能用无边无际的春水来形容它的深长和永无尽头了。可见李煜亡国后的生命体验并不是平常人能体会到的,只有遭受巨大不幸的李后主才能有此深刻的感悟。

四、人生长恨的生命体验

李煜对生命现象产生的沉痛的悲剧性体验,让李煜对人生有一种特殊的感悟。这位绝代词人对人生的看法与对其生命的体验是一致的,他认为人生就是充满孤独、离别、悔恨的,他把这些具体的忧患意识用词这种特别适宜抒情的形式表达出来。然而他对生命的体验过于悲观了,以至于他只能将人生归结为一场梦,在“梦”中来感情人生、表达情感,如: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梦里浮生”。

——《乌夜啼》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子夜歌》

“琼窗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谢新恩》

在李煜看来,人生的本质离不开愁恨和痛苦,而作为一个曾生于帝王之家,享受过荣华富贵,拥有过江山美人与琼楼玉殿的皇帝来说,却又始终不能忘却过去,因此他在愁恨痛苦与昔日拥有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那就是把人生看作一场梦以此来摆脱痛苦。可是,用一个“梦”字又怎能解释得了人生呢?这种平衡不能真正帮后主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痛苦与不幸,因此他只能“愁恨年年长相似”、“新愁往恨何穷”、“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位多愁善感的李后主在愁与恨的感情纠缠中不能自拔,直到走到生命的尽头他也没有找到摆脱痛苦的途径。

总结起来,“李煜对于生命的痛苦体验,只达到了能入而不能出的境地;而只有到了苏轼,虽然他也同样感叹于“人生如梦”,但却能用旷达的胸怀和老庄的哲学,将自己从人生的烦恼中返身跳出。”①

一位亡国之君所作的词为何深受读者喜爱呢?他的词经久不衰的魅力究竟在哪?人生并非全部由苦难组成,但无数读者却为何都被那些包含血泪的词深深震撼呢?首先,通过读李煜的词作我们不难发现,他对人生的悲剧性体验虽然只是其个人的感悟,但这种感悟具有普遍性与概括性。他用词人深遂的灵魂和独特的视角集中体现了人生中的悲、痛、哀、恨,写尽了人类在面对不幸时的忧患与恐惧,他表现的是整个人类真实的内心世界。读者欣赏李煜的词时自然会生发出与他同病相怜的心情,震撼出与他相似的感情。也就是说,人类所共有的忧患意识,“无论是亡国的、贬官的、离乡的、与亲人离别的”②,都是通过李煜的词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他的词所表达的情感负担的不仅是自己的痛苦,更是整个人类的痛苦。其次,李煜词中所特有的艺术风格也是读者喜爱他的词的一个原因。词中那种率真、不加雕饰、自然流露的真挚情感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灵;词中运用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对比反衬等各种艺术表现手法使读者读他的词时能产生一种耐人寻味、回味无穷的感觉,增强审美感,给读者极大的阅读与想象空间。最后,李煜词中富有魅力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种概括性的文学语言有助于读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词中,能使读者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与作者共同的心理状态与感悟。因此具备了上面三个条件,李煜的词能引起读者共鸣就是必然的了。

李煜作为一国之君,他的政治生涯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而作为艺术家,他在文学方面却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词。李煜的词在中国词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以率真的自我抒写将词的内容扩大至家国之痛、人生长恨和生命短促的题材,跨越了词为艳科的瓶颈,为宋代豪放派词人奠下了基石。而李煜词中叙说的生命体验,却是他血泪人生最真实的感悟!

参考文献:

[1]邓绍基主编、张西平选注《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李煜卷〔M〕,大连出版社,1998.

[2]杨海明著《唐宋词与人生》〔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生命体验共鸣
如何写出点真情真事
《九辩》中的时空意识探析
文本解读教学需要生命在场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区别与联系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情感味道:闽南话对台湾广播的独特功能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梦想斑驳照进现实
浅谈合唱与独唱声音训练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