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润物无声

2016-05-30 12:50鱼璐
文化产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师爱实施功能

鱼璐

摘 要:师爱是教师身上的一种积极力量,它使学生体验到来自他者的关怀、信任和理解,是情感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法宝。辅导员工作要运用师爱的杠杆走进学生内心,爱之有道、爱之有度,充分发挥师爱的作用,从而创建和谐向上的班集体。

关键词:师爱;功能;实施

“没有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爱”源于高尚的师德,德是人的素质的核心,也是人健康成长的一个动力。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职责,既要爱又要善爱。对学生的爱要以理解和尊重为基础,要持之以恒,更要一视同仁。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爱,然而师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天然之爱,也不同于朋友之间友爱,更不同于男女之间的情爱。师爱中蕴藏着更多的社会内容,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职业情操。陶行知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内心深处”。师爱所散发出的魅力,在教育活动中举足轻重。

—、师爱的功能

(一)师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和认同的出发点就是主体企图与榜样一致。榜样不仅仅是行为规范的倡导者,更是行为规范的践行者,主体有具体仰慕的对象,就会产生对它追求的意识。辅导员更大程度上承担了这种榜样的角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要教育学生,就必须建立爱的关系。

(二)师爱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心理基础。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教育关系、道德关心和心理关系。教育关系、道德关系和心理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其中心理关系是它们各种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始终存在心理交流和沟通,通过这种心理交流和沟通,师生之间经过接触—亲近—共鸣—依赖、最终建立起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良好关系。

(三)师爱是教育教学进程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众所周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而学生的基本职责是学。教与学的过程本身是一种精神活动现象,师生之间的感情心理状态影响着教育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关系融洽,教学效果好,关系敌对,课堂效果差。托尔斯蒙曾说:“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师事业,那么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种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热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所以,爱生尊师是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四)师爱是学生智力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是与情感发展相伴始终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爱是学生智力发展和知识掌握的动力机制。美国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为师爱的核心是关心、尊重和爱护学生,这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人格培养,如自信、自尊、自强不息,这些心理因素都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心理条件,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因素。

二、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实施

对于教师而言,爱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教师只有以责任为支点,通过爱的杠杆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去撬动学生进步的车轮,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才是目的。而杠杆的撬动是需要智慧的,师爱的智慧在于如何去爱,如何把握爱。而如果一味的如父母般溺爱,或者一味批评教育,就不能够起到师爱的全面作用。

(一)爱生如人。学生是具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个体,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其成熟懂事的过程。作为学生管理者,应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差异,因材施教,不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个学生好坏,善于发现个人特长,发挥其长处并加以肯定和表扬,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要尊重其身上的亮点,通过这些亮点来建立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

在我所带的学生中,有的平时寡言少语,很少与他人交流沟通,相反,有的学生性格外向,非常热情,能言善辩,这两种极端性格的学生同在一个班集体中,就会各自看不惯对方。尤其是同一个宿舍里,发生了矛盾甚至动手打架的事情。此时,作为老师,除过处理打架事宜之外,要认真做学生思想工作,全面地看待学生,不能一味的要求不爱说话的学生多和他人说话,而是发现其爱静不爱动,爱钻研文学知识的特长加以表扬。外向的同学除里肯定她的热情大方之外,要看到其缺点,就是过多的张扬自己忽略他人的感受。因此,这样来讲,学生容易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诲。

学生就是他自己,有自身独特的生命内涵和成长过程,是一个值得敬畏的独特生命个体。以师爱为杠杆,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充分的体现每个人的个性,同时让学生也认识到不足。通过老师的教诲,让学生懂得与他人更好的和谐相处,要做社会的人。让学生懂得凡事要为他人考虑,不能一味强调自我,使学生“学会做人”!

(二)爱生如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教育不要“凌节而施”,不要“埋怨学生的无知”,更不要抱怨“学生的犯错”。因为“未完成性”和“不确定性”是未成年人最大的特质。而我们的教师经常会抱怨学生笨,学不会,讲了几遍都不会,学生底子太差等。要知道,学生是未成年人,从小到大接触到社会的教育少,各个家长的教育方式和能力也有限,不犯错误就不能学会成长。我自己也犯过如此类的错误。有次,我的一个班长来给我交学生信息统计表,其中一栏要求填写毕业学校,自然是要求填写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学校,可是她却都填写为现所在学校,我就责怪她笨。其实学生有时候不会考虑很多,只是初略的认识到这个信息是熟悉的就写上去,返回头思考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作为“先知先觉”的教师,应视学生的“无知”为自然,正确理解“犯错也是学生成长的一种方式”,以爱为杠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学习”!

(三)爱生如子。“生存”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对孩子的第一企望,每一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他们首先关心的决不是孩子的学习,而是健康。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立和自理能力。尤其是离开父母独自住校,很多学生在生活中还没能学会自理,不会洗衣服、叠被子的大有人在。对此,辅导员老师应该用慈爱的心态去关心和教育,帮助其学会生活自理。要不怕脏不怕乱,帮助学生整理内务,决不要以“学习”为借口去伤害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要以爱为杠杆,严慈相济,精心呵护,把生活的技能和常识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生存”。

爱生如子,是教学的巨大推动力和感染力。所有父母都盼望孩子能有良好的学习成绩。我经常在学生自习课上翻看学生课本,发现两个问题,一是有人从来不做笔记,课本非常新,很少翻动;二是课本上出现流行歌词一类的话。如果作为家长发现学生是这样上课的话,必定会很生气。作为辅导员,不能意气用事,要站在家长的立场和学生讲道理,通感情,使学生明白课本是学习的第一工具,要严肃对待课本,认真对待课堂。从而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在关爱自己,重新树立对学习的自觉性。

(四)爱生如友。把学生当朋友,就不要处处时时“师道尊严”,不要“规训”学生,更不要“命令”。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独立人格,甚至有自己的秘密。如果他能受到尊重,便能懂得自尊,也会懂得怎样去尊重别人。你不信任他,不尊重他,他同样不信任你,不尊重你。爱学生,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我们的学生往往缺乏交流与沟通,与家长缺少情感交流,在班级朋友少,人缘不好。以我的管理经验来说,一般学习不太好的学生都不喜欢与老师沟通,认为老师只会要求他们学习。其实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付出最多教育的就是差生。有次下午我去饭堂吃饭,有个学习不好的学生老远看见我就躲,这时我主动叫住她,坐下来一起吃饭,寻找共同话题,而不是批评她们为什么看见老师就躲闪。学生逐渐没有了害怕的情绪,和我谈论电视节目,显得很愉快。此后,学生很主动的找我谈话,聊天,经常性的问候让我注意身体。这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逐渐从班级的第30名考到了15名。因此,我们需要秉持教育就是“合作”的理念,教师承载“伙伴”的功能,要以爱为杠杆,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体谅、相互支持的合作精神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共处”。

(五)爱生如己。把他人当自己,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把学生当自己,就会理解学生的“自利性”,尊重成长中的个人意愿与主观能动性。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我们经常说请你换位思考一下,是的,不能一味的以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学生应该怎么样,而是用学生的观念考虑在某件事上他应该会怎么做,为什么会这样做,找出存在的因果关系,事情发展的必然性和联系性,从而更好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否则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就是白费口舌,不能使学生信服,也不能使学生在心里上真正接受老师的教育。当我们把学生当自己来关心时,就会发现一个人是在不断变化的,每个人都是在成长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犯错,不断纠正的过程,也就会对自己有了足够的信心,对下一个出现的奇迹满怀期待。

作为“重要他人”的教师,要爱岗敬业,以身示范,“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凡事只有身体力行,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往往要求学生不能这样,不允许那样,可是老师自身却以实际行动破坏了自己的说法。因此,凡事给学生树立榜样,从行动上使他们“学会做事”!

“春雨润物细无声”。对学生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多一点信任少一点失望,多一点关切少一点冷漠,尤其尊重和关爱后进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积极与他们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受到学生的喜欢,才能感化每位学生,学生就会信服于你的道理,学生才能在爱的海洋里吸取更丰富的知识。爱生如人、爱生如生、爱生如子、爱生如友、爱生如己,这些师爱的内容诠释更加形象的说明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要用爱心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成长为一个懂得付出爱、懂得感恩的人。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1992(10).

[2]金大陆.爱的反思[J].读书,1987(9).

[3]颜苏勤.中职生心理健康[J].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师爱实施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以师爱诠释教育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