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图书馆采编工作探讨

2016-05-30 12:50苏玫
文化产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采编读者服务图书馆

苏玫

摘 要:本文简要阐述信息化对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新要求,分析了我国图书馆采编工作的现状,并就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为读者服务、采访原则及人员素质四个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采编;读者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掀起了一股信息化浪潮。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图书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部门,尤其是图书馆采编部,以其巨大的信息蕴藏量和吞吐量,连接着图书馆、教学、科研和技术部门,成为信息集中、处理、创新的中心和高度发达的信息集散地,图书馆必然将朝着“数字化图书馆”的方向发展。推进图书馆采编部的信息化建设,成为一项重大课题。

一、信息化对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新要求

信息化的特点在于信息不仅仅是一种为个人或个别部门提供服务的知识要素,更能使整个社会能得以快捷,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民生活。信息化这一特点对图书馆采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图书馆采编部是书刊信息集中之地,成为图书信息资源存储、加工、组织、交流的主要承担者,在传统的图书采编和分编工作中,采编质量和效率不高,不利于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优化。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图书的采编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其次,信息化要求图书馆采编部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员。图书馆采编部每天面对极其巨大的信息资源,如何筛选、甄别各种信息为我所有,成为采编人员一大难题。采编人员的知识素养、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在此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再次,信息化要求图书馆采编工作人员实现角色的转变 ,采编工作人员传统的文献采集角色将逐步弱化,文献分类者和目录编制者的角色也将进一步萎缩。所以图书馆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资源的共享。

二、当前图书馆采编工作的基本现状

(一)工作内容的变化。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订购形式逐步从图书、期刊等印刷型、独立化、固定型资料向数字化、多媒体、网络化和分布的电子信息资源形式过渡,对这些新的信息资源的描述和组织已经成为图书馆编目人员新的工作内容。同时,在此过程中,编目人员还要参与分编规则与技术服务规则的制定、修改和完善、网络信息的采集与评价、联机数据库的建设等工作。

(二)服务方式的变化。在保持原有特色、功能与服务的基础上,图书馆编目人员将更紧密地与各种网络标准相结合,挖掘出更适于网络环境的,更能发挥网络优势的新功能,开拓网络环境下高水平的图书馆服务。当前图书馆目录常与数据库领域融合在一起,借助于网络,编目人员可以利用客户编成联机公共查询目录向更多的读者提供更广泛的网络资源,对这些网络资源进行搜集、整理、组织并以网页或其它用户界面形式提供给读者,将成为图书馆编目人员新的服务内容与方式。

(三)职能的变化。随着编目工作内容和方式的变化,编目人员的职能也发生了变化。对网络资源组织利用工作的参与,使专业编目人员不仅仅局限于分编图书、指定图书去向、维护书目数据的传统职能,他们还将被看作管理者、规则制订者与数据库维护者。随着高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及信息处理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图书馆等国家级权威信息机构的书目供应中心,不断推出中、西文书目数据库、专业图书数据库等,各图书馆使用这些图书编目记录,使图书到馆后的加工任务大幅降低,只要按本馆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适用性加工便可很快投入和利用。

三、加强图书馆采编工作创新,迎接信息化挑战

(一)实现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1、规范编目数据来源。国家图书馆和CALIS是国内两大联合编目中心,所编数据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两大编目中心虽然都采用相同格式,但是在很多细节上还存在较大的差异。编目数据的明显差异和多种著录规则的并存,给编目工作带来很多困惑。如果标准化的著录不能获得标准化的结果,不仅会造成浪费,也会在编目界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最终难以达到共享书目数据的目的。所以,规范编目数据来源势在必行。2、深化印刷型文献的编目,建立规范记录库。规范记录能够保证图书馆书目数据库检索目的的一致性,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随着CALIS规范记录库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采编部将开始对本馆的书目记录做规范控制。3、针对光盘、磁盘增多的情况,编目中也应加以著录。按照《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要求对光盘和磁盘作详尽著录,同时根据各馆实际,对这些光盘等随书出版物加以处理归置,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

(二)分析读者需要,及时提供服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由于群体专业不同、层次各异、爱好众多不同,对图书和信息的需求可谓不一而足。读者对文献的采访是最有发言权的,最能代表广大读者的阅读倾向。采访人员要深入基层图书馆,向读者发放“图书采购调查表”和提供《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和各地出版的征订书目等,或者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向读者推荐各种新书,读者最需要的,就是采访工作的努力方向。为此,图书馆采编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分析众多读者需要,从中找出普遍的、有代表性的需求,及时提供资料和信息。对个别需求,在条件允许下,也应当酌情考虑。

(三)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全民族文明素质是整个民族生命力的象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图书馆的发展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图书馆的根本作用在于传承和传播文化,目标是提升社会的文化氛围及个体的文化素养。文化贯穿于整个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之中,图书馆的产生也始于文化的发展,并推动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不断提升。作为一个民族整体生存、发展及竞争能力的体现,充分认识和把握民族文明素质的科学内涵及其时代价值,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对于我们在“十二五”时期,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使命都与文化的“存”与“传”密不可分,也与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奠定与夯实紧密相关。因此,图书馆对先进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弘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图书馆担负着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学习型社会重要阵地、弘扬中华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文化使命。

参考文献:

[1]霍国庆.21世纪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J].图书馆,2010(1).

[2]谢小梅.信息时代采编工作的革新[J].政治学刊,2014(4).

[3]赵德春.图书馆图书采访新举措[J].现代情报,2012(4).

猜你喜欢
采编读者服务图书馆
图书馆
报纸新闻采编技巧分析
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变革
图书馆如何注重服务细节 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探讨
主流媒体:如何以采编经营“两分开”实现“两加强”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