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洪堡“精英教育”理念的启示

2016-05-30 13:03刘润晴
文化产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启示德国

刘润晴

摘 要:洪堡教育改革是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基石,其核心内容是培养精英人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完全不受社会因素影响的高等教育理念面临挑战。大学教育是偏重于学术研究,还是应该跟进社会需求偏重于培养职业技能,是德国乃至世界高教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中国大学生生活普遍过于散漫,往往是既没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也没培养成具备职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通过对德国洪堡精英教育的分析研究,对我国的大学教育有很大启示。

关键词:德国;精英教育;启示

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精英教育”是德国红堡传统的理念,这一理念为德国教育改革创造了辉煌的成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精英教育”也面临着质疑与挑战。通过对该理念的研究,来探求将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一、德国洪堡教育改革

德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源于19世纪初,1806年普鲁士战败于拿破仑,国家百废待兴,哈勒、哥根廷等大学随之关闭,这使得普鲁士国家开始进行广泛而深远的大学改革。洪堡在《柏林高等学术设施的内部与外部组织理念》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德国近代大学的办学方针和理念。他认为大学兼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二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所谓科学是纯科学、思辨的哲学,纯科学只进行纯知识、纯学理的探求,不追求任何自身之外的目标;所谓修养,是一种道德和人格上的境界,与专门的能力和技艺无关。“由科学而达至修养”正体现大学的双重任务。

正是这种不受社会因素干扰的纯学术理念,使得“寂寞”和“自由”成为大学的基本组织原则。此处的“寂寞”包含三层意思:大学应是“独立于一切国家的组织形式”,受国家保护的同时享有完全自主的地位;大学应独立于社会经济生活,大学的任务在于探求真理、追求纯粹的学问,不需要满足实际的社会需要;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应甘于寂寞,完全沉潜于科学,不为任何俗物所干扰。这里“自由”也包含三层意思:自由是针对国家而言,注重大学的权利与国家的职责;自由是研究与教学的自由;自由是学生学习的自由。洪堡的大学理念是注重学术的绝对自由和追求“纯粹知识”,赋予大学研究的职能,反对教育的职业化和实用性。这一理念即是德国大学传统的精髓。

二、“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

(一)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的概念是指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下者称为精英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上至45%以下者称为大众化教育。精英教育是选拔方式。精英教育特别强调受教育者的智力、强调基础,有机会接受所谓精英教育的人占同龄人的比例很小;精英教育不是指单纯通过考试分数来培养“考试型”人才,而是以综合素质提高来衡量学生的培养目标。这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公认标准。当然这与洪堡传统所宣扬的精英教育有所差异,所谓“精英教育”更强调对知识的追求与探索,即求知欲的强大。

(二)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的概念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根据社会需求应运而生的,工业化的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职业技术学校也大量涌现。

(三)德国“精英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创造了“经济奇迹”,经济的高速增长使社会迫切需要对技术型人才的培养。60年代末开始,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如果说六七十年代德国高等教育目标是通过教育上的更大投资来促进学术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以确保每一个公民享有高等教育权力的话,那么80年代德国高校所面临的难题就是如何在入学压力和经费紧缩的条件下,寻求提高教学和科研质量的新途径。在不抛弃自身传统的前提下进行某些适应社会的变革,是这一时期德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政策。可以说,战后的德国高等教育改革走的是一条充满自相矛盾的道路:一方面,采用实用主义原则,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走大众化的道路;另一方面,又固守传统的大学理念,不希望精英教育被职业性专门教育所取代。

我们应当看到,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张和普及,固守洪堡式的“贵族教育”传统已不再可能。在高等教育大肆扩张的前提下,这一传统所依据的社会现实已经消亡,高等教育必须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在新的环境下扮演职业教育的角色。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在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表象下,仍存有洪堡精神的本质。只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这种传统有了新的表现形式。

三、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现在我国大学招生人数逐年扩张,高等教育改革也正经历着一个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教育应注重培养什么型人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今许多高校将就业率作为大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很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也是跟将来工作挂钩,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我国的大学还普遍存在着过度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的现象,更不重视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出现这种现象是与教育行政密切相关,以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来为标准来对大学进行排序。这与德国红堡传统理念“自由”相悖。我们学习洪堡的教育思想就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变那些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达到发展人的目的。

在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我们应当把握好必要的限度。高等教育的首要目的应当是职业教育,即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劳动者。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平衡必然要求大学之间以及大学各专业之间的分化,各个学校或专业都应当有其自身的侧重点。如此大学理想与社会现实才能真正的并行不悖。大学间区分的标准应是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方向,只有立足于这两种教育,才有可能引发大学真正的合乎社会需要的改革。当下我国的教育决策者似乎意识到了一些问题,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手段,例如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等,至于这些方法是否能取得预料中的效果,我们只能等待时间的检验了。

参考文献:

[1]毕瑞.20世纪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当代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2]李爱萍,杨梅.20世纪德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的演进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4,11.

猜你喜欢
启示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德国调解制度
德国绿色增长何以持续
德国弃煤的烦恼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开始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