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6-05-30 14:12于冉冉
文化产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措施

于冉冉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但是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学习日渐淡薄,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因此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优秀文化的直接途径,应更好得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高职语文教学;措施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是人类的瑰宝,是文化艺术宝库中辉煌的一笔,它是几千年来华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世界文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一个民族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

但是,目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进入了多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文化更是被置于文化的边缘,这种冲击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高职院校多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操作能力为主,忽略了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提升,再加之父母的宠爱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做的不尽如人意,他们的拜金主义思想严重,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主义思潮滋长等等。因此,作为传承中国文化最直接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加快改革的步伐,采取有效的教学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语文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具备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首先要悉心学习古典文化,另外对内容深浅的恰当把握。从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高度,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如选取经典的有价值的,对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帮助的素材,从《论语》中了解仁义至善的儒学文化;从屈原的《离骚》中了解伟大的爱国主义;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了解古代宁静淡泊的隐士情怀;要认真分析挖掘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接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更新教学方法,创设传统文化的语文情境

高职院校的学生早就讨厌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单纯的讲授只能使他们昏昏欲睡,结合他们本身好动,好奇心重的特点,语文教师要别出心裁地为学生的课堂营造传统文化学习的情境,如教师和学生可以打扮成古人的模样,穿越回古代,去体会人物的人格魅力,语言魅力,还可多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向学生播放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作者生平介绍,一些历史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线索,走进课文,走近作者,从而做到“以境育情”。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积累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

为了增强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增加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了解,激发他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开展多样性、广泛性的宣传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例如,古诗文知识比赛、“千古美文”朗读比赛、邀请文化名人开展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歌唱祖国”的演讲会等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热爱自己本民族文化。

四、加强诵读古典诗词,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古典诗词是文化艺术宝库中最辉煌的一笔,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时代的印迹,欣赏古诗文是弘扬传统文化的直接途径。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 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古典诗词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甚至能启发学生的思想。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反复吟诵,经典的简短的还应该背诵、熟记于心,我们的先人无论作诗还是作文均讲究音律,一方面通过语言所包涵的意义去影响读者的感情,一方面调动语言的声音效果去打动读者的心灵,因此读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古人摇头晃脑,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五、利用我国的民族传统节日,激发学习的热情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果,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情况,可以从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了解元宵节;从苏轼《水调歌头》中了解中秋节;从杜牧《清明》中了解清明节等。

教学的有效结合中国的传统节日众多,如果能够将这些节日有效利用,启发学生搜集并实践传统节日的传统庆祝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六、加强学生的书法训练

随着电脑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使用,学生只知道在电脑前打字,汉字写得一塌糊涂,都忽视了书法的训练。书法艺术是汉字魅力的完美展现,让学生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起源、流派、艺术风格,给人来的美的享受。通过临摹、赏析、欣赏书法艺术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自觉热爱书法艺术,热爱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整个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积累,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把传统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石、国家强盛的顶梁柱。在当代高职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把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来了解和把握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苏微微.浅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文学教育,2012(9).

[3]王伟萍.试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落实传统文化的传承功能[J].教育与科学研究,2009.

[4]董晓娟.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承传统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13.

[5]王晓婷.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在语文活动中弘扬传统文化[J].快乐阅读,2010,5.

[6]孔庆明,霍雨彬.语文教学应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承传[J].现代语文,2011(02).

[7]靳铮.中国传统文化与职业院校语文教学[J].新校园,2015(2).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浅谈中职英语的阅读教学
高职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高职语文教学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