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2016-05-30 16:41尧必文
文化产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挑战对策

尧必文

摘 要:随着网络化社会的到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而分析了网络时代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挑战;对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很大的挑战。网络在带给我们便利和高效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一些意志薄弱的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高校大学生也深受影响。在网络的影响下,抵挡不住诱惑,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产生受到影响

网络技术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由于当前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大学生整天沉迷于网络中,不仅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节奏和交际能力,这是因为大学生都是通过网络与人进行交流,听不进别人的劝告和建议,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交流。

(二)网上各种不良信息导致大学生自我价值观迷失

网络的开放性也为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现在,网络上除了各种有益信息和教育资源之外,还充斥着大量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迷信反动等信息。大学生人生经验不足、阅历有限,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人行为规范、道德修养都还处于形成阶段,再加上他们好奇心强,警惕性和鉴别力不高,很多时候喜欢追求新鲜和刺激,因而在这些极富诱惑力和新鲜感的不良信息面前往往缺乏冷静的思考和理性的分析,致使其价值取向发生扭曲。

(三)网络的隐匿性导致大学生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网络具有隐匿性,网络空间中的人们通常不是以自己的真实面目出现,而是戴上各种各样的面具,以一个虚假的身份进行网络交往。因而,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就转变成了“人机交往”。“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不完美即有限性与自身欲求相对的无限性的冲突之中,这种冲突一旦失衡,就会转化为侵犯、破坏欲望”。在现实世界中,这种欲望受到法律、道德以及社会舆论的种种制约。但是在网络空间中,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人们可以不受现实生活中的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网上冲浪”,完全按照自己的欲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正是由于网络的这种特性,导致了网络管理的复杂性和难控性。大学生可以在网上肆意地发泄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心中的压抑,放纵自己的情感,获得暂时的心理慰藉和满足,从而导致自身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的淡薄,甚至道德人格和法律人格的缺失。

二、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贯彻“以学生为本”,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知识传输和技能教授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传统的“教师为主”转变为“学生为本”,明确学生之间有差别和不同,利用论坛、邮箱、微博等平台开展客观、公正、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征和特点,关心他们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从本质上服务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理上以及心理上的各种问题;通过在情感上与学生之间的渗入,能够培养起亲密的师生情感。教育内容现代化、多样化、真实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

(二)在网络平台上加强党的领导,丰富党建工作的网络内容

无论何时,我们都时刻要把握党务工作的网络主阵地,丝毫不能放松警惕掉入网络陷阱,同时要牢牢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的发挥。面对网络信息大潮的汹涌来袭,各高校党务工作者、宣传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开拓思路、丰富内容、改进方法、注重实践、加强监管,上下一心地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要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入手,结合网络平台的优势,加强青年学生特别是党员学生的党性学习,这样才能为党员在普通同学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师和家长“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家长也有参与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对于任课教师而言,他们在课堂上直接接触学生,学生日常的学习状态和精神状态,他们可以及时地掌握;而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寒暑假以及电话网络等方式密切关注到自家孩子的情况,毕竟他们对自己的子女了解的应该更深入一些。因此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建立起与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沟通机制,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学生的第一手材料,从而真正找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让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有针对性。

(四)创造良好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

和谐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蕴涵着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大学精神,它可以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而努力奋斗,可以使全体师生员工产生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增强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创建一个和谐、优美、宽松、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总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社会和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工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迫在眉睫。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建立新型的工作模式,这样才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从而真正实现高校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贾玥,赵世龙,董琳琳.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7.

[2]姜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03.

[3]缪文思.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4.

[4]朱健,周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3,05.

[5]周理平.网络时代“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分析[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2012,04.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挑战对策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网络时代
第52Q 迈向新挑战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