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风雨无阻,山村姑娘用生命之光点燃麻风患者心中希望

2016-06-01 12:21李保
农村青年 2016年5期
关键词:麻风病人麻风病麻风

李保

26年风雨无阻,山村姑娘用生命之光点燃麻风患者心中希望

李保

人们常将护士比喻为白衣天使,她们没有翅膀,却在爱的空中翱翔,她们手中无灯,却用心在爱的海中导航。我愿意做守护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做麻风病人心中永远的明灯!湖南省益阳市大福皮肤病防治所护士刘大飞就是这样一盏灯。

刘大飞推麻风病患者在户外活动

湘中边陲的安化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地处该县西南的古镇大福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隐居着这样一群人,他们都经历过肢体溃烂甚至消失的痛苦,承受过几十年的歧视折磨,他们就是麻风村里的麻风病人。一直以来,麻风病的畸形率与感染率让人们望而生畏,就连亲人也不敢也不愿意接触。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曾把麻风病患者称为“上帝的弃儿”。然而在位于大山深处的益阳市大福皮肤病防治所,有这样一个人,她年复一年地坚守在麻风村,与麻风患者生死相守不离不弃,她有一个信念——有我,你们就不会成为上帝的弃儿。她就是该所护士刘大飞,已在这里工作26年,即将退休。26年来,虽然其间许多同事因工作环境艰苦、业务病种单调、发展前途局限、收入效益低下、社会偏见歧视和婚姻家庭影响等种种原因相继离开了麻风诊疗护理岗位,但她依旧抱着既定的理想和信念,毫不动摇,坚守在心爱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用亲情温暖着麻风患者的心,得到了所有麻风患者的认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麻风患者的“贴心棉袄”。

刘大飞帮麻风病患者输液

刘大飞(左)在指导新护士配药

病人的“贴心棉袄”

上世纪70年代初,刘大飞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大福镇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父亲在乡卫生院当医生,母亲则在家里务农。刘大飞目睹了乡村的贫穷落后,自小就在心中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让贫困的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为此,她给自己的未来进行了精心设计:读书,进军城市,在都市文明的洪流中逐波击浪,铸就人生辉煌。

1983年,刘大飞的父亲调到安化县天罩坪防治站工作(益阳市大福皮肤病防治所前身)。这个机构在海拔1174米的天罩山上,山虽然不是特别高,但山上风大、雾大、气温低,一年中有6个月是雾雪天气。由于交通不便,所需的生活用品全部要站里的工作人员肩挑手提。

1987年6月,初中毕业后,刘大飞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益阳卫校。卫校三年中,刘大飞学习刻苦,事事争当优先,获得多项荣誉,掌握了深厚的护理专业知识。毕业前夕,益阳市中医院前来学校招聘医护人员,因专业技术过硬,刘大飞当场便被录用。当时,对于一个乡村姑娘来说,能留在城市大医院工作,是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当刘大飞回家把这一喜讯告诉父亲时,父亲的一番话让她改变了主意。“孩子,我们麻风村地处偏僻,条件恶劣,病人和医务人员都遭人歧视,医生都不愿意来这里工作,已经13年没进人了,我送你读卫校的目的就是希望你继承我的事业,回来给麻风患者服务……”听了父亲一席话,刘大飞毅然辞去了益阳的工作,回到了安化县大福防治站,也就是现在的益阳市大福皮肤病防治所——大福麻风村。

当时,麻风村有120多位现症麻风治疗病人与部分年迈严重畸残休养病人住院。麻风病病人往往因病致残、面容毁损,令人望而生畏,进而形成偏见、恐惧和歧视,甚至连从事该专业的医务人员和家属也会被社会另眼看待。面对一个个急需专业护理治疗的现症病人,一个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畸残年迈的休养病人,刘大飞既害怕又难受。但当她看到这么多病人需要照顾,特别是他们对新进护士所表露出的欣喜的神情和期待的目光,不禁令她想起老师们的教育:“护士的岗位是平凡的,但救死扶伤的事业是崇高的”。她认为作为一名护士,护理病人是她的天职,面对这些急需护理的麻风病人,正是她展现专业技能和人道救助精神的最好机会。在工作中接触的全是一些四肢残缺、容貌破损、肢体溃疡散发出阵阵异味的病人,他们中的很多病人因自卑心理而形成了比较孤僻的性格,不善于与人交流。年轻的她没有退缩,而是主动的手把手教病人自我护理的技能,帮助病人处理伤口和溃疡,无论寒冬酷暑,她任劳任怨,深入了解病人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进行功能性恢复锻炼,成了病人的朋友和贴心人。

周又初是刘大飞参加工作后接触的第一个病人,村里人都叫他大麻风,因为他是住院时间最长的一位老人,当时年纪比较大,手、足、脸都有畸残,特别是足底溃疡很厉害,一接近他,一股难闻的臭味扑鼻而来,让人感到恶心和恐惧。当时,周又初还患有前列腺增生,经常需要留置尿管。在刘大飞去之前,留置尿管的操作都是由手脚健全的康复者来完成的,根本达不到无菌的要求。周又初因为长期卧床,骶尾部已经出现了压疮,而且留置尿管又没有消毒擦洗,也出现了严重感染。

刘大飞为麻风患者讲解麻风病防治知识

那天,刘大飞去为周又初更换尿管,就在她准备常规消毒时候,周又初说什么也不同意。因为在他眼里,刘大飞就像大家的亲闺女一样,怎么能让一个小姑娘给糟老头子插尿管呢?刘大飞不急也不恼,语重心长的对周又初说:“周爹,我知道你们大家待我像亲人一样,但是你们要知道我首先是一名护士,护士的天职就是为患者解除病痛,为您插管导尿是我的职责所在,来不得半点马虎。”

在刘大飞的坚持下,无菌导尿管顺利地插上,潴留的尿液缓缓排出,周又初的痛苦解除了。老人含着泪,握着刘大飞的手,哽咽地说:“难为你了孩子,谢谢,谢谢啊!”周又初留置尿管的半个月时间,刘大飞定时为他做消毒擦洗,更换引流袋,每一天、每一次、每一个操作,她都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一丝不苟。8月的天气有些闷热,病房没有空调,她正弯腰做护理,额头、手臂全是密密的汗珠,后背也湿透了。忽然有一股凉风吹来,原来是周又初用他仅存的三个手指,紧紧地抠住蒲扇,费力地为她一扇又一扇,浑浊的眼眸,苍老的脸庞,流露出慈爱和感恩。那一刻,刘大飞泪眼朦胧:“是呀,多么可敬的老人呀,我愿意用我的护理技术,守护你们的身体健康!”

麻风病日常护理工作琐碎繁重,刘大飞真心付出,将住在麻风村里的120多个病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进麻风村26年,9000多个日日夜夜,她为病人们做的好事数也数不清。溃疡是麻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每天为患者护理患部,包扎伤口,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是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每天刘大飞都不厌其烦地给病人调配温水和消毒液,并结合溃疡情况教导患者预防溃疡的方法。使不少麻风患者足部情况得到改善,一些溃疡也逐渐愈合,不少患者免除了最终截肢的危险。来自安化县仙溪镇的病人史方庭小腿溃疡20多年了,在刘大飞日常护理及溃疡清洁下,溃疡终于愈合了,并在刘大飞的教导下养成了良好的生活护理习惯,溃疡已经三四年不再发生了,他逢人就说:“是刘护士把科学的知识教给了我,使我远离了溃疡这个恶魔!”

由于刘大飞工作出色,2007年被提拔为麻风住院部护士长。如何丰富麻风护理的内涵,使从事麻风护理的护士感到麻风护理的光荣,从而自觉地在这山沟里为麻风病人服务,又成了刘大飞萦绕在心中的课题。根据住院部的实际,刘大飞带领科室全体同仁大力倡导以"团结.奉献.敬业.创新"为核心的麻风防治精神,在住院部实行了24小时不间断医疗护理服务。为提高麻风护士的业务能力,刘大飞等和医生密切合作,对病人实施专科护理,发放防护鞋,指导进行功能训练,使病人眼手足继发性残疾的发生率下降了61.8%。

病人的“心理导师”

救治麻风患者本是一件好事。但26年来,刘大飞感受最多的却是“救治麻风患者是一件难事”。

麻风反应是麻风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神经炎不仅容易导致严重畸残,有时痛不欲生。2008年7月,来自南县的病人史某反复发生麻风反应伴有严重的神经疼痛,一度疗效不明显,对生活失去信心,一心寻死,拒绝治疗。“你说他咋就那么想不通呢?”刘大飞实在弄不明白,既然有寻死的勇气,为何没勇气好好活着,“好死不如赖活着,你说是不是?”

即便这样,刘大飞还是做不到见死不救。只是对于那些一心拒绝治疗想寻短见的人,刘大飞除了治病之外,还得“治心”。“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如此不值钱,不光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他家里人会是多么痛苦啊!当然一个人如果没有碰到很大的打击,他是不会轻易舍弃自己生命的,可是我觉得,他并非一定走投无路了,而是他的思想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很困惑,他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路了,思想进了死胡同,以为只有一死才能解决问题。实际上如果这时候有人及时开导、化解,或者有亲人安慰的话,他活下去的机会很大。”刘大飞对其开展心理护理与神经炎护理,耐心细致地做患者思想工作,与史某谈心、散步,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后,史某的病情达到控制和康复,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有一位康复者因为早年受过刺激,一直忧郁寡欢不合群,常年卧床不起,也不愿意配合治疗。一开始对刘大飞还有抵触情绪。刘大飞也不记得被老人骂了多少次,治疗被拒绝了多少回。刘大飞又气又急,气自己没用,急自己这么久想不出办法。但是她从未想过放弃。老人的这一生已经很不幸了,不能让他继续在孤独寂寞的阴霾中走向生命的尽头。

征求了所长的意见,刘大飞给他调整了宿舍,把他由最角落的旧屋迁到宿舍的中间,用其他人积极乐观的情绪来感染他。刘大飞帮他理发,知道他最爱山羊胡子,于是专门给他留个山羊胡子,帮他修剪指甲,打磨平平整整,他再也不会抓破皮肤。每天她都用轮椅推他到医院外的山林中走一走,趁此担起了心理疏导员的角色,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好言好语地劝慰患者,给他“洗脑”。“生和死就是一个瞬间,你看看你头上的太阳,这个世界真的就这么让你讨厌吗?”,刘大飞苦口婆心地开导他。

刘大飞在为麻风病人打针

终于有一天,老人指着桌面上的葡萄,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刘姑娘,吃葡萄”。那一刻对于刘大飞来说无法用言语形容自己的心情。从第一次见面,不让她给他打针,要用拐杖打她;不肯吃药,用水果皮扔她,到那天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老人的心结终于打开了。刘大飞心里的大石头才落了下来,“这才算是真正把他救治了”。

刘大飞不仅做好医院内麻风诊疗救治和护理康复工作,而且积极参与益阳地区麻风流行病学调查、宣传培训、麻风护理康复调研等防治相关工作,益阳市的各个区县(市)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城市流动人口中麻风病人的发现和管理是益阳地区防治工作新的特点。2013年的调查中发现一对李姓父子患有严重畸残和下肢溃疡,附近居民非常恐惧。由于病人早出晚归,刘大飞多次起早摸黑去家访却屡遭拒绝。她苦口婆心地劝其接受体检,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以真情实意的关爱赢得了他们的信任,父子二人最终确诊为瘤型麻风并伴有反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待病人病情稳定后,她积极联系病人原籍有关民政部门,帮助他们解决治疗和生活保障等问题,又亲自陪护患者回家,并一一落实有关具体事项,深受患者、家属及社会好评。

超越血缘的亲人

26年坚守麻风村,刘大飞把快乐送给麻风患者,成为他们的“孝顺女儿”,却亏欠了自己的亲人。刘大飞的家离麻风村只有五六里山路,但她每个月只回去两三次。每次回家,几乎都是吃了晚饭才动身,第二天一早又来上班。在担任麻风患者护理员的26年里,她先后送走23位老人。老人弥留之际,她守在身边;老人走后,她为他们操办丧事。但她却没能为自己的父亲送终。

贵州籍病人郭登州,1971年流浪到湖南,在麻风村一住就是40年。他是一名孤寡老人,出来40余年,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刘大飞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郭登州脾气古怪,经常与病友闹矛盾,因心脏功能差,一与别人争执就发病,有天夜里心脏病突发,刘大飞及时将他送往医院。住院期间,刘大飞一直守在老人旁边,为他煎汤熬药、端茶递水、清洗污物。2013年,郭登州老人再次心脏病发作,知道自己来日不多,心中一直有一个心愿,前往贵州寻亲。他将这一想法告诉刘大飞后,刘大飞立即与贵州有关方面及湖南卫视公共频道“帮女郎”栏目组联系。2013年3月,在刘大飞的多方努力下,郭登州老人终于到达贵州老家。然而,当地的村民得知郭登州回来了时,就像遇到了瘟疫一样,纷纷躲避,还有几个不明事理的人,拿来木棍、麻绳,把刘大飞绑了起来,欲往当地公安机关送。村民怒目而视,直言刘大飞不是好人,把麻风病人郭登州送回来,欲让村民们染上麻风病。刘大飞一时百口莫辩。直到当地在乡卫生院当医生的村主任的妹妹赶来说明治愈好了的麻风患者不会传染人,怒气冲冲的村民才放了刘大飞。

这一夜,刘大飞躺在床上,无法入眠,自己是否该离开这个受人歧视的工作岗位?

晚上,郭登州怕这件事影响到刘大飞,怕她离开麻风村,敲响了她的门,告诉她麻风村的病人离不开她……这件事给了刘大飞很大的震动,但她思前想后,是平时对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太少,自己不能离开,更应该留下来。

那段时间,刘大飞一边安慰郭登州,一边耐心细致地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她首先从麻风病的防治说起,消除郭登州家人的恐慌心理;然后苦口婆心,从郭登州的思乡之情一一说起,经过20余次的交谈、劝说,郭登州的兄弟姐妹和侄儿才接见了他。然而,刘大飞在贵州的这段日子,父亲突患重病,很想看一看女儿。因放心不下郭登州,她未能及时赶回家。一个星期后,父亲去世,刘大飞未能为父亲送上最后一程。

由于社会对麻风的恐惧和偏见,往往导致麻风治愈病人的工作、学习和婚姻等困难,刘大飞处理了许许多多分外事。原在大福纸厂工作的工人何某,将家里的100多公斤大米卖给厂里,卖了200多元。当厂里的同事事后得知何某是麻风病人时,连忙将大米退还何某,连已付的200多块钱也不要了。开始时,何某万念俱灭,在刘大飞的开导下,积极接受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治愈。出院后,何某要求复工,遭到了厂方的严辞拒绝。刘大飞多次与该厂有关领导沟通,要求恢复其工作。最后厂方的要求居然是:你能当我们工人代表的面,在饭厅与这个人合吃一盘菜,共喝一碗汤吗?刘大飞欣然同意,工人代表们围观她与患者共进午餐,亲眼目睹他们的餐盘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释然而去。事后刘大飞回忆说:“只要能让治愈麻风病人回归社会,我们所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她总是这样,一如既往地尽最大努力解决这一弱势群体的困难。

深山沟里的麻风病人生活很艰苦,每月200多元的生活费只能解决温饱,而麻风溃疡、麻风反应又不断消耗着病人机体。刘大飞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虽然工资不高,但在深山里工作,她养成了经常接济病人的习惯。自己平常烧点好吃的肉啊、鱼啊,也经常带给病人尝一尝,以爱心温暖患者的心。

湖南省麻风病护理界权威的她,曾受到多家医院的争相邀请,甚至为了调动她,那些医院还声称满足她的所有条件,但刘大飞依然不为所动。“和病村里的病人相处了那么久,有了很深的感情。麻风病人太不幸了,他们一生中最绚烂的时光被病魔偷走了。我的坚守,只为让他们更好的活着。”刘大飞动情的说。

刘大飞的事迹渐渐地从乡里传到了县城,传到了市里、省里。她的精神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刘大飞的艰辛付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与肯定,先后20余次被评为湖南省、益阳市优秀护士和优秀共产党员。周总理曾经说:搞麻风病这件事了不起,敢于为麻风病人治病,是集中了为人民健康献身的精神。26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那一群群麻风病患者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让他们看到了重新活下去的希望,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湖南省卫计委的领导对刘大飞的评价是:“星星和月亮在一起,刘大飞和麻风病人在一起。太阳和温暖在一起,刘大飞了不起!她的那种执着、清贫、坚守和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我们!”日前,笔者前往安化专程采访刘大飞,她告诉笔者:“只要麻风病人需要,她会一直在麻风护理岗位继续干下去,一直陪伴着这些弱势的残疾人直到慢慢老去……”

(责任编辑:伊川)

E-mail:sasayi1013@126.com

猜你喜欢
麻风病人麻风病麻风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国际麻风节
花溪区2016年麻风病治愈者生存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忘己爱苍生
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的流行特征与防治对策
麻风病人的守护神
贵阳市边远农村村民麻风健康知识调查与干预
甘肃省麻风受累者麻风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吴江市麻风病基本消灭前后病人发现方式调查分析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