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舞蹈元数据研究*

2016-06-17 08:24赵海英贾耕云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100876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移动媒体与文化计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101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图书馆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木卡姆舞蹈数字化

赵海英 贾耕云 陈 洪(1.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100876)2.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移动媒体与文化计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101)3.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舞蹈元数据研究*

赵海英1,2贾耕云1陈洪2,3
(1.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北京100876)2.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移动媒体与文化计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101)3.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舞蹈数字化的研究工作,从木卡姆舞蹈的特点与研究重点入手,设计了木卡姆舞蹈的描述性、管理性、结构性元数据,通过案例进行示范应用,并对后续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木卡姆舞蹈元数据

1 引言

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新疆地区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流布于全疆各地的维吾尔木卡姆是一个统一的艺术家族,同时由于各类木卡姆的生态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木卡姆,包括有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和哈密木卡姆4种类型[1]。木卡姆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维吾尔族居民的理想、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

木卡姆艺术是一种大型的歌舞表演艺术形式,以音乐和舞蹈为主。它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美学特征,形成了新疆各民族音乐舞蹈独特的民族性,其形式与隋唐乐舞类似,隋唐乐舞等古乐舞到元朝之后逐渐衰落下来,迄今已难觅踪迹,而木卡姆则仍牢固地保持着自己的传统和在新疆各民族艺术形式中的统治地位,因而成为我国最珍贵的艺术宝库之一[2]。

目前,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已经在国家的重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元数据标准的设计和应用是重要的一环。元数据能够很好地定义资源结构及其语义,为各种形态的数字化信息单元和资源集合提供规范、普遍的描述方法和检索工具。同时,有针对性的元数据设计可以对木卡姆舞蹈知识进行有组织的精炼与提取,为相关的文化研究提供便利,从而能够借助计算机领域的相关工具与知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木卡姆舞蹈知识图谱构建与新知识和应用的发现,促进木卡姆舞蹈的传播、研究与创新。因此,笔者针对木卡姆艺术的舞蹈进行了元数据设计。

2 相关工作

传统民族文化的数字化研究已经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网络文化安全及民族文化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中,相关的各研究机构与专家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数字化做了系统的研究与有益的尝试[3]。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本等国,相关的研究则开展得更早,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2.1国内外民俗舞蹈的元数据研究

世界各国各类相关元数据标准制定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来展示、推广其丰富的文化收藏,例如应用最为广泛的都柏林核心(DC)元数据标准[4]。DC标准格式简单、易于使用,并且还能维持较强的可扩展与共享能力,可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因而研究人员常以DC为标准进行基于特定文化遗产的元数据应用。

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的Noriko Kando教授以日本文化遗产在线保护工程为例,设计了一种可以应用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异构资源多维度整合的元数据方案,从而实现对各级各类文化遗产的无缝搜索和整合[5]。四川文理学院胡滨馆员通过对舞蹈本体、舞蹈图像资源和动作资源的元数据设计探讨舞蹈信息资源的计算机管理,其中主要借鉴复用了DC元数据标准[6]。华中师范大学的孙传明博士则在其论文中系统探讨了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技术,并对不同的民俗舞蹈数字化介质分别设计了数字化采集与元数据规范,包括模型、动作、声音和视频4类[7]。

2.2国内外民俗舞蹈的其他研究

舞蹈艺术是动态的,强调通过人的直观感受来体会舞蹈动作的美学内涵,学习舞蹈的动作特征,这些媒介实际上具有某些不可替代性,因此,民俗舞蹈的数字化研究也关注到动态动作的获取与展示上。在这些研究中,动作捕捉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人机交互技术等得到充分关注与应用。

Jacky C.P.等提出一种基于运动捕捉和虚拟现实技术的舞蹈教学系统,它可以捕捉和分析学员的舞蹈动作,然后给出应改进的动作指导,促进舞蹈的学习[8]。Tosa Naoko等提出利用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技术,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并分析在此过程中的人类情感感知等[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洋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运动捕捉技术的智能舞蹈教学系统,可以提供基于虚拟现实的两阶段学习过程以帮助舞蹈学习[10]。浙江大学借助了三维扫描、动作捕获等技术手段,研究了传统文化活动及其空间的数字化保护技术,实现了具有楚文化特征的人物舞蹈活动场景的虚拟仿真[11]。

3 木卡姆舞蹈元数据分析

木卡姆舞蹈信息资源采集包括文字、图像与视频信息。从本质上说,图像视频等提供的信息有很多可以通过文字来描述,虽然在视听效果、传播与教育意义上有本质的区别,但对基本结构、特征、内涵等的表述是可以通过元数据来完成的。这也正是元数据所得以应用的基本功能。实际上就目前而言,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处理图像与视频的检索、分析、研究时难度不小,特别是对这两种媒介的语义理解与知识发掘仍有不少困难。因此,借助元数据这种机器容易进行辨析、分解、提取和分析归纳的信息组织体系,可以相对容易地实现上述功能。

就木卡姆乐舞本身来说,四种木卡姆乐舞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十二木卡姆作为木卡姆艺术的典型代表,具有较深的宫廷艺术底蕴,高贵而典雅,在表演上比较强调“照本宣科”式的规范。而其他的地区木卡姆,则相对而言有更多的松散性、随意性和即兴性,带有民间艺术的特点[1]。

采用描述性、结构性、管理性三层元数据描述。第一、二层是通过提取木卡姆舞蹈资源的本体属性特征,制定其核心元数据。第三层则是对木卡姆舞蹈数字资源载体的描述。本元数据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对各木卡姆舞蹈的关联关系、形式变化等进行挖掘与知识发现,因此舞蹈本体的特征是核心与关键,对其数字化介质的描述就相对简单,不对载体的形式特点做深入分析。另一方面,木卡姆艺术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舞蹈艺术是与音乐、习俗、歌曲艺术紧密结合的,因此元数据中将添加指向特定的与之搭配的其他艺术形式的元素。同时历史、分布、传承、现状等描述是针对以音乐为主体的木卡姆艺术本身的,他们被放在木卡姆音乐的描述中,在舞蹈元数据中不再赘述。元数据的设计主要借鉴DC标准。

4 木卡姆舞蹈元数据设计

表1、表2、表3分别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舞蹈的描述性、结构性与管理性元数据。

表1 描述性元数据

表2 结构性元数据

表3 管理性元数据

元数据元素的详细说明如下。

①描述性元数据

名称:舞蹈名称。

主题:舞蹈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或内容等。

背景:对舞蹈场地、环境、名目等的描述。

描述:包括6个限定词,主要对舞蹈的动作进行说明。动作特点概括舞蹈动作的主要特点;肢体动作描述胳膊、腿、身子等身体部位的舞蹈动作;场地动作描述舞蹈时在场地上的移动特点;合作动作描述两个及两个以上人物的动作搭配;阶段描述对舞蹈动作的时序步骤进行概括;其他特点则对以上未涉及的特点进行补充。

参与者:包括两个限定词。人员特点介绍舞蹈参与者特点,如有无领舞,或只有女性等;着装特点介绍舞蹈参与者的服装要求或习惯。

来源:舞蹈动作的产生渊源,如产生于某种集体活动,或传承自哪种文化。

②结构性元数据

结构性元数据包括两项元素及其限定词。用于对木卡姆舞蹈的一些结构性、关系性信息进行描述。

结构:描述木卡姆舞蹈的结构性组成。

关系:木卡姆是综合性艺术,包含乐、舞、歌、习俗等,且以音乐为中心。该项简要描述与舞蹈搭配的其他艺术形式。包括对音乐、歌曲(含歌词)、民俗(指与木卡姆舞蹈活动相伴的一些习俗性活动)。

③管理性元数据

管理性元数据包括4项元素及其限定词,主要包括木卡姆数字资源的简单描述。

存储:对木卡姆数字资源存储的描述,包括5项限定词。类型描述该资源载体的种类,如图像、视频、模型等;路径描述木卡姆舞蹈在资源库中的存储路径;格式描述木卡姆舞蹈的存储格式;度量描述木卡姆舞蹈资源的度量信息,包括资源大小等;技术处理描述在数字存储的过程中的一些处理步骤。

标识符:分配给木卡姆舞蹈数字资源的唯一标识符。

权限:木卡姆舞蹈资源的权限信息。

版本说明:木卡姆舞蹈的版本。

5 木卡姆舞蹈元数据描述案例

表4参照《喀什麦盖提县原生态刀郎木卡姆(舞蹈)》填写的麦盖提县刀郎木卡姆的舞蹈元数据描述,其中管理性元数据暂不填写。

表4 麦盖提县刀郎木卡姆元数据

6 结语

木卡姆舞蹈艺术元数据的设计描述与应用,有两个层面的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利于木卡姆舞蹈艺术的存储、检索、管理等,能对木卡姆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进行简单直观的描述。其次,与木卡姆音乐元数据以及歌曲、民俗的描述结合,能够整体上把握木卡姆艺术的基本特点。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规范化的表征,能够在对木卡姆核心内涵与艺术特征的直观描述的基础上,对在新疆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木卡姆舞蹈的关联关系进行定量的、标准化的建模分析,如建立时空——特征关联网络进行分析,研究木卡姆舞蹈的变迁,挖掘内在联系,构建知识图谱。这些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木卡姆艺术研究的智能化方法,对木卡姆艺术的传承保护、科学研究、发展创新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学俊,韩芸霞.维吾尔四种木卡姆生态背景之比较[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0(1):14-20.

[2]刘魁立,郎英.维吾尔木卡姆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162

[3]“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网络文化安全及民族文化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通过验收[EB/OL]. [2015-11-09].http://www.most.gov.cn/kjbgz/201106/t20110 601_87259.htm.

[4]DCMIUsageBoard.propertiesinthe/elements/1.1/namespace [EB/OL].(2012-06-14)[2015-11-09]. http:// dublincore. org/ documents/ dcmi-terms/.

[5]Noriko Kando,Jun Adachi. Cultural Heritage Online:Infor⁃mation Access across Heterogeneous Cultural Heritage in Japan[C/OL].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igital Libraries and Knowledge Communities in Net⁃worked Information Society DLKC’04:March 2-5 2004,Tsukuba,Japan,http://www.kc.tsukuba.ac.jp/dlkc/ e- pro⁃ceedings/ papers/dlkc04pp 136.pdf.

[6]胡滨.舞蹈信息资源的计算机管理[J].图书馆论坛,2007 (4):88-90.

[7]孙传明.民俗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8]Jacky C.R Chan,Howard Leung,Jeff K.T. Tang,et al. A Virtual Reality Dance Traning System Using Motion Cap⁃ture Technology[J].IEEE Transactions on learing technolo⁃gies. 2011(2):187-195.

[9]Naoko Tosa,Seigow Matsuoka,Brad Ellis,Hirotada Ueda,Ryohei Nakatsu.Cultural Computing with Context- Aware Application:ZENetic Computer[A].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ntertainment Computing.LNCS 3711,pp.13 -23.

[10]杨洋.三维人体动作分析及其在智能舞蹈教学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11]杨程,孙守迁,苏焕.楚文化保护中编钟乐舞的复原与展示[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06(10):1474-1479.

[12]喀什麦盖提县原生态刀郎木卡姆(舞蹈)[DB/OL].[2015-11-08].http://www.56.com/u53/v_MTM4NzQxNDU4.html.

赵海英女,1972年生。博士,副教授,移动媒体与文化计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文化计算与媒体数据挖掘。

贾耕云男,1992年生。学士,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洪男,1976年生。博士,副教授。

[分类号]G250.74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民族文化内涵的新疆织物图案风格化建模与绘制”(项目编号:61163044);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卡姆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2AZD120);北京市科委项目“传统文化图案特征提取与服饰设计应用”(项目编号:Z141100001914035)之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5-12-02;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木卡姆舞蹈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浅谈木卡姆艺术与民间艺人
——以新疆莎车县为例
舞蹈课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从乐律学特征谈维吾尔木卡姆的文化属性
吾铁库尔先生和维吾尔木卡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