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视觉素养标准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促进与借鉴

2016-06-17 08:24蓝玉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520
图书馆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图书馆图像

蓝玉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520)



国外视觉素养标准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促进与借鉴

蓝玉娟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520)

[摘要]大数据时代,视觉信息无处不在,视觉素养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美国《高等教育视觉素养能力标准》是美国高校视觉素养教育方面最新的教学设计指南及教学评价依据,这些标准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以新标准为参考,利用DRAS数字资源分析系统,结合国外实践经验,归纳国内高校图书馆视觉素养教育现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视觉素养教育中新的功能以及可提供的新服务和特色活动,以期对我国高校图书馆视觉素养教育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视觉素养教育高校图书馆

视觉素养概念起源于欧洲,如Rudolf Arnheim的“视知觉理论”;昌于北美(以实证研究和系统化研究为主),早在1970年,美国就成立了国际视觉素养协会(IVLA),并出版官方刊物《视觉素养杂志》(Journal of Visual Literacy)。之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逐渐将视觉素养作为课程和专业进行研究。至2003年,美国NCREL已有相关研究报告“面向21世纪学习者的21世纪能力:数字时代的基本素养”。在该报告中,视觉素养被作为21世纪高校学生的基本素养,和信息素养、科学素养等并驾齐驱[1]。2010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简称ACRL,在当时的多学科和新技术背景下对视觉素养进行了重新定义,强调对学习者综合素质的影响[2]。可见,国外发达国家的视觉素养教育具有起步早、重视深、研究对象层次多样、开设课程及时丰富的特点。

反观我国,缺乏融合新时代和新技术要求的视觉素养专业课程和内容。目前我国比较重视视觉素养培养的地方是台湾,其不仅通过“教育部”颁布相关的课程规划纲要,更结合新的信息技术,建立专门的学术交流平台“视觉素养学习网”。近年来,我国有关视觉素养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以中国知网为例,从2002年3月至2015年8月,定位篇名关键词为“视觉素养”,共检索到期刊论文196篇。如张倩苇(2002)《视觉素养教育:一个亟待开拓的领域》,申灵灵(2012)《澳大利亚的“Show Me”视觉素养评价框架述评》,宫承波(2015)《新媒介人视域下的多维审视》等。在我国,被誉为视觉“王国”先行者的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育学家张舒予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是较早具有重要贡献的学术专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丰富成果。例如,2005年《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素养培养(上、下)》、2008年《视觉素养培养与民族文化传承》、2012年《论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的视觉素养教育实践与启示》等。同时开设了配套的专业课程和学习交流平台——视觉文化网站。

虽然研究成果颇为喜人,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断变革的技术背景需要更多、更及时的实践经验作为高校教育的启发,笔者尝试借鉴美国《高等教育视觉素养能力标准》,为国内图书馆提供参考。

1 视觉素养

1.1视觉素养概念

视觉素养(Visual Literacy)概念已然不新,2011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出台了《高等教育视觉素养能力标准》(以下简称为视觉素养标准),这一标准实际上是对多年来各国概念的归纳和延展:视觉素养是一组能力,具有视觉素养的人能够有效地发现、阐释、评价、使用并创建图像与视觉媒体。视觉素养技能让学习者在制作与使用视觉材料时,具有理解和分析语境、文化、道德、审美与智力等元素的技术能力。具有视觉素养的人既是视觉媒体的批判性使用者,也是可共享的知识和文化整体的合格的贡献者[3]。

随着信息素养和视觉素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专家和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它们虽有本质区别,却又不是完全独立存在,模糊的边界使他们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视觉素养在资源的定位、获取、评价、体悟、整合、运用、创作和信息共享等方面都和信息素养存在共同元素。但在实践中研究人员和图书馆员也发现,很少有高校学生具备视觉信息处理能力。Barbara Maria Stafford认为,“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集各类海量技术和服务的巨大宝库,图书馆员和信息专业人员就是理想的合作伙伴。通过他们之间的合作创新,可以合理发展信息素养和视觉素养[4]。

1.2视觉素养的内容

ACRL公布的《高等教育视觉素养能力标准》共包含7大标准,细分为24种表现形式[3]。7大标准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高等教育视觉素养能力标准

1.3视觉素养教育的意义

①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国心理生物学家Dr R. W. Sperry认为右脑具有对形象、空间、经验、整体等方面的认识[5],符合创造性思维的条件要求。视觉素养教育对高校学生的右脑开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视觉思维、视觉交流等课程训练,区别于传统课程,全方位促进学生大脑的思维成长,有效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②是新时代高校学生不可或缺的教育基础。伴随网络的迅猛发展,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大数据时代,人们怎样才能更高效地捕捉视觉资源?怎样批判地分析、辩证地思考、合理地提取图像需求?而培养视觉素养能够帮助高校学生学会充分利用视觉资源,拓宽信息获取途径。

③是提高高校学生艺术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今,高校学生可以通过对摄影、摄像等数字技术的学习,有效提高个人的艺术鉴赏能力,因为它不仅考验摄影者对图像的观察力和判断力,锻炼他们对视觉艺术的领悟力和创造力,更强化其艺术修养。而这些视觉艺术作品便是视觉素养教育的成果。

④培养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磨练其人文精神。视觉作品不只是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我国高校在培养学生视觉素养的过程中,可对其人文内涵进行深层次挖掘,结合社会背景等多重因素加以升华,进而达到对高校学生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目的。

2 视觉素养教育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可行性

在各种文献中,视觉素养被看作信息素养的一部分,其焦点定位在图像评价和图像资源选择、使用和引用上[6]。美国的图书馆员已经发现了视觉素养技能和信息素养所要求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之间的相似之处。并提出,《信息素养标准》能够作为研究和理解视觉材料的依据[7]。Robert Schroed⁃er和Ellysa Stern Cahoy“将信息素养看作一个集成的素养”[8],这包括视觉和其他素养。新扩展的概念化信息素养,使拓宽图书馆参与视觉素养教育成为可能。

在实践中,美国高校馆员已经探索出融合视觉素养和信息素养目标的成功教学案例[9]。James Marcum也认同这个馆员的新领域:“它是进入一个新世界的必然之举……馆员必须具备多元化素养”,同时,图书馆要“接受多元文化重塑信息素养模式”[10]。这些素养将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员和教师以及其他学术专家们的合作提供新的机遇。

3 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视觉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美国《视觉素养标准》为视觉素养技能教学提供框架。其包含针对图像的7大技能范畴(表1)。该标准的目标人群定位在美国高等教育对象,但该标准的核心概念仍然是针对视觉素养教育,而这些基础性概念在一个学科的学科领域中,往往是相通的。目前,我国视觉素养方面尚未有公认且及时更新的视觉素养标准体系,我国学者可以根据学生、教师和馆员的需要,对视觉素养标准进行全部或局部的参考、采纳,并将其应用到学期的系列课程、班级独立活动、一对一咨询、远程学习和在线教学资源中,以提升学生在数字时代的批判性思维和协作能力。作者对美国ACRL视觉素养标准、信息素养标准、Bamford视觉素养白皮书(视觉素养的若干特殊能力要求)、NCREL和Metiri Group“21世纪技能框架”(视觉素养学生特点)以及Spalter and van Dam“数字视觉素养”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具有共同之处,如表2所示。但ACRL视觉素养标准是第一个全面表达视觉素养标准性能指标和学习结果的研究成果。作者结合以下对比,针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的作用和方式逐一进行讨论。

表2 视觉素养能力对比[3,11-14]

①标准1:具有视觉素养的学生决定所需要视觉材料的性质和程度

标准1为学生展开形象思维奠定了一定基础,Head和 Eisenberg认为,“学生在上下文检索时,开始进行课程相关的研究活动,这就需要为解释和定义信息的需求而获取信息”[15]。图书馆,作为信息搜索过程的一部分,历来是以向学生介绍各种资源的类型和来源的方式参与进来的。因此,图书馆员能够满足标准一的培养需求,并利用它帮助学生在开发图像研究背景方面提供新的机会,以便学生将其和视觉材料相互关联。进而把图像有目的地融入他们的学术研究活动之中。

②标准2:具有视觉素养的学生能够高效地发现和获取所需要的图像和视觉媒体

标准2培养的能力对我国高校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具有实践意义。我国高校图书馆历来支持多种形式的信息搜索和检索,笔者发现,在这方面,美国视觉素养标准和信息素养标准讨论的一样。图书馆可以开发图像收藏和订阅图像数据库,同时,馆员负责定期协助用户发现并获取图像。许多美国高校馆都开发网上图像搜索指南。Choi也认为,“学生们希望图书馆能为他们所做的任务提供相关的图像资源及其指导”[16]。而查找和获取图像应该是我国高校馆和馆员比较熟悉的工作。

③标准3:具有视觉素养的学生能够阐释、理解和分析图像和视觉媒体的意义

图像解译和分析是研究和选择过程的一个关键部分,图书馆员可以在该方面为学生提供重要帮助;特别是在参考文献、教学环境上,图书馆拥有和学生一起合作开发相关线索的特殊机会。他们可以利用这些线索来解释视觉材料,如附带的信息、历史背景和审美习惯等。如今,中国学生日益将视觉材料作为他们创作的主要来源、依据和沟通工具。我国当代图书馆员应该主动与教师和其他学术专业人员合作,协助学生在学术环境下正确解读和分析图像。

④标准4:具有视觉素养的学生能够评估图像及其来源

标准4中包含的那些特殊的图像技能是指我国馆员所熟悉的基于文本的评价。这些技能对视觉材料的综合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国图书馆员应帮助学生发展这些可用于判断视觉材料价值的技能。如Benjamin R. Harris所言,“教授信息素养的教师和支持者日益发现,当学生们学习定位、评估和使用图像时,需要他们在相关的文字资源上提供帮助”[17]。我国高校馆员能够帮助学生咨询多方面的必要问题,以达到评估图像和图像来源的目的。

⑤标准5:具有视觉素养的学生能更有效地运用图像及视觉媒体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概念进行交流

美国的许多图书馆员都能够积极地帮助学生在学术研究中运用视觉媒体,甚至直接和教师、技术人员以及其他学术专家合作。如馆员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数字图像[18]等。为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我国高校图书馆员也应该吸取美国高校馆的一些经验,有效地帮助教师培养学生。我国馆员还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公共计算服务和学生工作空间以及那些具备所有信息格式的综合设施,为学生营造理想的研究环境。

⑥标准6:具有视觉素养的学生能够设计与创作有意义的图像与视觉媒体

美国视觉素养标准与信息素养标准的不同在于创新组件的加入。笔者提出了我国高校馆作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所拓展的新作用。Joan K. Lippincott主张图书馆员和其他信息专家和教师共同合作,“帮助学生培养相关技能,协助参与作业的设计并将这些技能的教学融入课程之中”[19],我国高校馆员和其他信息专家可以做到上述建议。同时,图书馆也可以借此找到一些新的直接与学生合作的机会[20]。这些都为我国高校馆在视觉素养教育中的作用提供启示。另外,这也是一个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做宣传的好机会,馆员们可以借此向读者展示专业技能和资源,重申并巩固他们在学术界的地位,强调其实用性特点。

⑦标准7:学生能在围绕创作和使用相应的图像及视觉媒体、访问及使用视觉材料的基础上,了解相关的道德、法律、社会、经济等问题,优化视觉资源的获取与应用

美国信息素养标准能够彻底解决道德和法律上的顾虑,值得我国借鉴、参考。在与教师和文字中心合作时,我国高校馆应该能引导学生了解和图像以及视觉媒体有关的版权问题。如Metros所说,学生应该“注意礼节和合法的所有权,包括如何正确地引用作者和来源”[21]。我国高校馆应该帮助学生识别和利用可重复使用的内容(如公共领域和创意共享图像),以消除版权和许可规定之间的问题。标准七补充了信息素养标准,突出了和图像相关的特定道德和法律问题,可见,我国高校馆在培养学生运用视觉材料的能力上可以发挥关键作用。

4 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视觉素养教育的建议

视觉素养已成为我国高校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领域。我国高校馆可以利用美国视觉素养标准,为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提供引导、教育和支持。图书馆可以利用本馆空间、数字馆藏、在线资源、指导和合作,扩大他们目前支持的视觉素养学习工作。我国高校图书馆联盟需要共享成功经验和有效的视觉素养教学服务策略,并支持学生、教师、图书馆、学术专业人士等在视觉素养方面的合作模式。此外,图书馆必须参与讨论,包括跨学科评估视觉素养的有效方法在内,来促进学生视觉材料的学习。综上所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相关组织机构的合作、组织资源的利用

一些高校图书馆、高等教育和专业组织积极主办视觉素养会议的规划、出版物、白皮书和编辑报表资料。这些组织可以成为图书馆员的有效资源,方便他们参与并推进学生视觉素养培养过程,以及寻求与其他学术人员合作。美国的图像资源整合机构(IRIG)[22]就赞助了视觉素养标准的发展,并为那些有兴趣学习更多视觉素养方面内容的图书馆员们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持。IRIG同时开发项目并为关于在ALA和ACRL会议上的视觉素养演讲提供规划和论坛讨论。西方的经验和资源,为我国高校馆在视觉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相关机构组织和开发活动方面提供更多方向。目前,国内已有少量相关平台资源,可以继续搭建或利用类似平台,在实践中分门别类,开设多种社区模块和相关服务,具体深入地组织、引导学者们进行创造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将有价值的资源滚动起来,让资源带动人才,形成良性循环。

4.2整合、嵌入图书馆视觉文化鉴赏类课程

欧洲作为视觉素养概念的主要起源地,将视觉素养嵌入其他学科课程中,如将其与语言甚至听力等课程整合;学生结合图像资源从新角度思考,效果显著。目前,将视觉素养作为单一教学目标的课程安排在其他国家的图书馆中相对少见,但借鉴欧洲经验,取其一部分教学目标和专业系列课程以及信息素养课程培养相结合,已被逐渐接受[23]。同时,为满足学生更深的学习需求,高校馆还可以开设在线课堂,提供嵌入课程的同步延展和内容深化。

4.3馆员实训,跟踪培养

如今视觉资源极大丰富,但教师和学生的检索、应用能力仍存在问题。图书馆员可针对不同专业的师生进行分组培训,定时定向开设“学生实践专区”,并安排专人指导实践,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能力;同时培训学院辅导员,一方面可协作学生指导、随时跟踪培养,另一方面可随时满足教师科研相关的技术培养需求,避免集中培训和教师业务时间上的冲突,做到授人以渔,为普及和提高师生视觉素养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4.4开发图像资源的检索服务

如今,像Thieme彩图电子图书、Primal Pictures 3D人体解剖模型库等系列图像数据库,EBSCO Animals等部分全文数据库日渐丰硕。相应的专业检索、获取图像信息的能力也很重要,它是支撑学生进行视觉创作的基础。国外图书馆网站普遍配有自制的视觉素养教育模块,其中本馆图像数据库和信息资源的导航和检索服务占据大量篇幅。西方经验已经证明,图像检索技能是视觉素养教育中的重点,我国也可加以借鉴,丰富图像资源、加强图像检索技术训练,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和对此服务相对熟悉的馆员技术优势开展系统的深层次检索服务,并广泛推广。

4.5高校图书馆开展丰富的学术性文化交流活动

不同于艺术领域,视觉素养领域中的图像信息创作更倾向于利用视觉材料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因此,要培养学生较好的视觉素养除开设相关课程,更要创设视觉情境,帮助学生强化表达能力。在欧洲,许多高校馆就利用自身的空间、资源等物理优势进行拓展活动,渗透一些相关的文化活动,在课余时间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视觉素养的培养,如学科笔记艺术设计、摄影作品展览或创意设计比赛等,学术海报展示就是他们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也是科技工作者进行学术交流的必备技能。参考上述经验,我国高校也可针对本校学生的学科和层次分布,组织校团委、学院以及图书馆员合作,定期、定向开展和视觉文化相关的学术文化节、学术性文化竞赛、前沿讲座、论坛交流、素质拓展等各种各样的学术性文化交流活动。

文化的丢失是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无法承受的失败[24],我们不能在参考西方教育经验时迷失自己。这要求教育人员本着取其精华的原则,结合中国实际国情,梳理古今视觉文化中的共同隐含元素,找到视觉素养教育的核心切入点[25],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兼具传统和个性的多元文化之路,真正实现从眼睛到心灵的教育效果。

5 结语

如今,高校学生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研究和创造视觉信息所具有的实用性和现实价值,看到其对个人前途、未来的影响,这就更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样的良性循环使高校馆不仅有机会提升自身价值,更将他们的活动带入新的领域。美国最新出台的视觉素养标准是西方学术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几经锤炼的最新成果,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视觉素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符号学[EB/0L].[2015-08-15].http://baike.baidu. com/view/72633.htm.

[2]黄宁宁.澳大利亚中学视觉素养教育的特色分析与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10):88-90.

[3]ACRL visual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EB/OL].[2015-08-16].http: //www.ala.org/acrl/standards/visualliteracy.

[4]Stafford B.M. Good Looking: Essays on the Virtue of Images [M].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96.

[5]查晶晶,王清.“恶搞”文化与青少年视觉素养培养问题的探析[J].东南传播,2009(10):90-91.

[6]Benjamin R. Harris. Image-Inclusive Instruction[J].College & Undergraduate Libraries,2007(2):65-75.

[7]Barbara Rockenbach,Carole Ann Fabian. Visual Literacy in the Age of Participation[J].Art Documentation: Journal of the Art Libraries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2008(2): 27-29.

[8]Robert Schroeder,Ellysa Stern Cahoy. Valu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Affective Learning and the ACRL Standards[J]. 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2010(2): 210.

[9]Douglas Cook,Natasha Cooper . 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to Social Sciences Students and Practitioners: A Casebook of Applications[M].Chicago: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2007:369-370.

[10]James W. Marcum. Beyond Visual Culture: The Challenge of Visual Ecology[J]. 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2002 (2):197-202.

[11]ACRL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EB/OL].[2015-09-10].http://www.ala.o rg/acrl/standards/ 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y/.

[12]Anne Bamford. The Visual Literacy White Paper[R].

(2003)[2015-09-10].http://wwwimages.adobe.com/cont

ent/dam/Adobe/en/education/pdfs/visual-literacy-wp.pdf

[13]NCREL and the Metiri Group. EnGauge 21st Century Skills:Literacy in the Digital Age[R].the North Central Re⁃gional Educational Laboratory and the Metiri Group,2003: 24.

[14]A. M. Spalter and A. van Dam. Digital Visual Literacy[J]. Theory Into Practice,2008(2):93-101.

[15]Alison J.Head,Michael B.Eisenberg. Truth be Told: How College Students Evaluate and Use Information in the Digi⁃tal Age[R].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Information School,2010.

[16]Youngok Choi. Effects of Contextual Factors on Image Searching on the Web[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10):2014.

[17]Benjamin R. Harris. Blurring Borders,Visualizing Connec⁃tions: Aligning Information and Visual Literacy Learning Outcomes[J].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10(4):525-526.

[18]Kelly Czamecki. Library Technology Reports[R].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2009.

[19]Joan K. Lippincott. Student Content Creators: Convergence of Literacies[J],EDUCAUSE Review,2007(6):16-17.

[20]Margeaux Johnson et al.Building a Participatory Culture: Collaborating with Student Organizations for Twenty-first Century Library Instruction[J].Collaborative Librarian⁃ship,2011(1):2-15.

[21]Susan E. Metros. The Educator’s Role in Preparing Visual⁃ly Literate Learners[J].Theory into Practice,2008(2):107.

[22]Image Resources Interest Group.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EB/OL].[2015-10-20].http://www. ala.org/acrl/aboutacrl/directoryofleadership/interestgroups/ acr-igir.

[23]Purdue University for applicants[EB/OL].[2015- 10- 28]. http://www.clir.org/fellowships/postdoc/appli- cants/Purdue%20University.

[24]中国文化是否淹没在数字鸿沟[N/OL].中国经营报,2001-05-22(5)[2015-11-02].http://tech.sina.com.cn/it/e/ 67836.shtml.

[25]张舒予,王帆.视觉素养培养与民族文化传承[J].新闻传播研究,2008(4):28.

蓝玉娟女,1982年生。本科学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知识服务。

[分类号]285.6

收稿日期:(2015-12-23;责编:姚雪梅。)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图书馆图像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近二十年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以心理资本的视角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有趣的图像诗
图书馆
Wiz云笔记在图书馆员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案例研究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去图书馆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
趣味数独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