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模式研究

2016-06-17 08:24杨佐志孙玲玲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北承德067000
图书馆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入馆互动式体验式

杨佐志 孙玲玲(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北承德067000)



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模式研究

杨佐志孙玲玲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在阐述入馆教育新模式的理论依据基础上,构建了以体验式、互动式为主的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新模式,介绍了其特点与内容。对该模式的实施思路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模式体验式互动式

入馆教育也可称为馆前教育,是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大学新生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过程。入馆教育是向大学新生传授信息利用技能,帮助他们培养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的教育。入馆教育是图书馆常规性的服务工作,同时也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模式主要有编制图书馆读者指南,发放给新生自学;组织新生集体观看图书馆短片;馆员带领新生实地参观图书馆各部门;以馆员为主讲的专题培训、辅导讲座等。随着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的不断应用及大学生个性化特点日益突出,高校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模式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模式单一,内容枯燥,缺乏交流、体验与互动;后续跟踪工作缺乏,导致前期教育工作成效大打折扣;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传统模式占主流,实际效果不理想等。传统的入馆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大学生的需求,面临着创新与改革。

笔者认为,新生入馆教育新模式首先要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形成一系列的教育方法,再配以各种符合当代大学生需求的有针对性的内容,应该成为一种完善的教育模式,起到良好的实施效果。笔者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本馆的工作实际,构建了一种以体验式、互动式为主体的新的入馆教育模式,希望能够为入馆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与内容。

1 体验式、互动式入馆教育新模式的理论依据

1.1历奇教育理念

历奇教育是体验教育的一种。历奇教育具有4个特点:①它是一种以亲身体验为基础的持续教育过程。②它是一个建构和积累知识的过程。③它重视过程而非结果。④它是一种适应环境、获得技能的交流[1]。

上世纪60年代,美国人Jerry Pieh将外展教育理念带入学校,并与传统课程相结合。“历奇计划”(Project Adventure)始于1971年,由Jerry Pieh创建,其父亲Bob Pieh是明尼苏达外展训练学校的始创者。Jerry深受外展教育的影响,又十分认同这种教育模式,所以将外展教育理念带到传统学校中,取名“历奇计划”[2]。6年后,历奇教育已经在美国400多所学校应用。

2002年初,历奇教育理念从香港推广到广州。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历奇教育已经在全国各地传播与应用。无论是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教育系统还是大型活动都在广泛地运用历奇教育。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众多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升旗仪式上,都会看到历奇教育的元素[3]。中国“历奇教育第一人”杨成教授认为:“历奇教育是指在合作、互动、有趣的氛围下,以自主参与、经历体验为基础,在分享中生成、探究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教学新模式、学习新方法”[4]。

以亲身体验为主,重视互动交流的历奇教育理念,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图书馆的入馆教育模式中,解决目前传统入馆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2体验式学习理念

体验式学习,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5]。即在参与中学习。体验式学习的核心内容即“体验”,“实践”是体验获得的途径。

世界最知名的体验培训机构Outward Bound的创始人科翰早在1934年就采用“做中学”的模式来训练海员,明显提高了海员的生存率[6]。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教授B·约瑟夫·派恩曾指出:“阅读资讯,我们可以学习到10%的知识;听到资讯,能从中获得15%的知识;但是,我们亲身体验过的事,却能从中学习到80%”[7]。可见“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

体验式学习具有行动性、情境性、反思性与主动性四大特点。它特别注重亲身体验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实践而获得具体经验,然后加以反思与创造,最终又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知识[8]。在具体的课题教学或培训讲座中,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体验式学习形式。比如课堂讨论、游戏比赛、任务引导、案例研究等都属于体验式学习的范畴。显而易见,体验式学习与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会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将体验式学习理念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的入馆教育工作中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基于互动与体验的学习理念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入馆教育模式中的“缺乏互动、交流与体验,培训效果不理想”的现状。第二,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相比,体验式的学习活动更为愉悦、轻松,寓教于乐,能够充分调动新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参与热情。经过亲身参与实践,互动与交流,他们获得主动学习的方法,掌握的利用图书馆的知识会更加深刻。

2 体验式、互动式入馆教育模式的构建

根据历奇教育、体验式学习理念的方法,结合现代网络环境的发展及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笔者构建出了以体验式、互动式为主体的入馆教育新模式。具体如图1。

图1 体验式、互动式入馆教育新模式

体验式、互动式的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模式可分4个阶段,每个阶段包括不同的教育内容,安排体验式、互动式的学习任务。大学新生读者在专业馆员的引导下轻松、愉悦地完成入馆教育培训任务。

(1)基础体验阶段:教育内容以图书馆的基本知识为主,是接受入馆教育的第一项内容。专业馆员与学生志愿者分批次带领小班学生体验式、互动式实地参观图书馆。在此过程中布置新的利用图书馆的学习任务,亲身体验图书馆使用过程,实现与新生的互动交流。

(2)稳步提高阶段:在接受实地参观图书馆,完成互动学习任务后的一至两个星期内,登录“新生专题网站”完成入馆教育测试,开通借阅权限。

(3)应用巩固阶段:组织互动式“利用图书馆有奖知识竞赛”,有针对性地举办多次专题讲座、开设信息检索课程,深化入馆教育内容。该阶段在提高阶段教育活动后,一般在新生第一学期的中期阶段进行。

(4)后续跟进阶段:建立新生共享互动平台,调查跟踪前期入馆教育效果,反馈信息,提供后续的补充及拓展性培训、教育。让新生持续地提高信息获取与利用信息的能力。一般在新生第一学期的后半阶段进行,一直持续到第二学期。

体验式、互动式入馆教育模式具有体验、交流、互动、引导、实践等特点,让大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接受入馆教育的内容,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图2 体验式、互动式入馆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内容

3 体验式、互动式入馆教育模式的实施思路

切实有效的图书馆入馆教育过程,不应是短时的单向的,而应是持续的双向互动体验过程。该模式引入历奇教育理念与体验式学习理念,注重让大学生亲身体验培训过程,在趣味及娱乐中掌握利用图书馆的技能与方法。整个教育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注重大学生接受知识的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从而达到入馆教育的目标。其具体实施思路如下:

3.1基础体验阶段

3.1.1自学《读者指南》

图书馆编印包含有图书馆概况、资源分布、功能布局、服务内容、借阅步骤、规章制度等内容的《读者指南》。在入馆教育的第一个环节发放给每位新生读者。也可以事先与学校招生管理部门协商将《读者指南》与录取通知书一起寄发给新生,这样可以保证新生在入学前自学图书馆知识,对图书馆有个初步了解。同时图书馆还要提供网上“新生专栏”中《读者指南》电子版内容的查阅及下载服务,让新生通过网络自学其内容。

3.1.2体验虚拟图书馆趣味系统

当代大学生比较热衷于网络虚拟游戏,比如QQ开心农场、开心牧场等,让他们爱不释手。高校图书馆可以针对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借鉴开心农场、Second Life等网络游戏的开发原理,自主设计体验式的虚拟图书馆模拟系统,注入趣味性的环节,放在图书馆大厅或网站上醒目的位置。在入馆教育过程中,让大学生亲自点击该系统,模拟利用图书馆的各种活动,亲身体验在图书馆借还书的流程,如何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等。这样新生读者在好奇的情景中学到了利用图书馆的各种技能,在趣味中加深了对图书馆的认识,培养了信息意识。目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通过网站开通了虚拟校园漫游系统[8],通过该系统大学生能远程漫游整个校园。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这一创新思路,使入馆教育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趣味无穷。

3.1.3体验式、互动式实地参观图书馆

体验了虚拟图书馆趣味系统后,馆员及学生志愿者带领新生分小组、分班级实地参观图书馆,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布置体验式的利用图书馆的学习任务。首先带领新生到各个部门参观、浏览,熟悉图书馆楼层布局、资源分布、服务内容等。然后根据培训内容,重点到某一部室,为各小组分配体验式学习任务,并规定完成时间。具体任务以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案例为主,比如通过检索系统查找规定的图书;如何尽快在书库中找到所需图书;如何利用数据库完成某一检索任务;如何下载打开数字资源内容等。让小组成员集体讨论交流,实地体验,探索解决任务的途径。最后馆员对各小组完成的任务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对他们体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纠正解决。这样就实现了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引导学生掌握图书馆使用技能的目的。适当时还可以为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或参与的成员颁发奖品,以资鼓励。

3.2稳步提高阶段

在基础体验阶段结束后,为保证新生学习与掌握图书馆知识的效果,图书馆应开发自测系统,利用图书馆网站让新生进行效果测验。该系统可分为注册、视频观看、在线答题等模块,待每位新生将所有要求都完成,测试合格后,该系统自动将学生信息传递到图书馆借还系统,立即为他们开通借阅权限。然后他们就可以随时到图书馆完成借还及阅览任务。新生不必到图书馆办理任何手续就能轻松完成整个流程,从而激发了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热情[9]。

在自测阶段,图书馆要为新生提供上网方便,专门为他们提供上机时间,为他们开通借阅权限提供便利条件。目前清华大学图书馆已经开通了新生自测服务。中山大学东校区图书馆也开展了对超期读者进行教育的自测系统[10]。

3.3应用巩固阶段

3.3.1举办图书馆利用知识、信息检索技能大赛

为巩固入馆教育前期过程新生掌握图书馆知识的效果,在稳步提高阶段结束后,即新生第一学期的中期阶段,图书馆要开展多种多样的读者活动。比如举办利用图书馆有奖知识问答竞赛及检索技能大赛。具体内容涉及借还图书流程、图书馆资源布局、资源分类与组织、图书馆规章制度、数字资源利用、网络信息检索等。新生读者通过抢答、实际上机检索比赛等环节的锻炼,达到对图书馆知识的应用与巩固,从而使他们掌握牢固的利用图书馆的知识及检索信息的技能。为激发新生的参与热情,图书馆要给予优秀者一定奖励,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笔者所在的图书馆曾开展了多次信息检索技能大赛,学生们积极参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3.2举办专题讲座,开设信息检索课程

图书馆要定期举办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以让各种专业的新生更好更全面地掌握利用图书馆的技巧,达到巩固前期培训效果的目的。也可以请一些权威数据库培训师,为新生提供专业培训。比如为每个系不同专业的新生开展讲座,针对他们的需求及问题为他们提供解决的途径。讲座内容以基础内容为主,比如数据库的使用、文献的下载与复制、网络信息的检索技巧等。讲座要选择在电子阅览室进行,让学生边听边实践,当场体验使用效果,解决各种疑问。不仅要专门针对学生举办讲座,还要举办多场针对教师的讲座培训,解答教师在科研教学过程中利用图书馆及检索文献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图书馆要积极向学校教务部门申请,安排有经验的专业馆员为全校学生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让学生通过课堂系统掌握利用图书馆的技能,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3.4后续跟进阶段

图书馆要重视入馆教育的后续跟进,通过提供各种服务了解新生接受入馆教育后利用图书馆的情况及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对入馆教育的效果做出客观评价。通过查缺补漏,为下次入馆教育提供经验及改进依据。此阶段提供的服务主要有:

3.4.1图书馆网站建立“新生专栏”

在图书馆网站的醒目位置开设“新生专栏”,通过网络与新生读者保持持久联系,为他们提供后续跟进服务。其内容有:《读者指南》在线下载阅读、新生利用图书馆自测系统、在线参考咨询、新书推荐、常见问题解答、图书馆资源使用流程、读者信箱等。新生读者随时可以在线与馆员进行交流、互动,咨询各种问题,了解图书馆的各种服务等。“新生专栏”使新生入馆教育从一种短时间的突击性教育变成了持续性教育,实现了后续跟踪服务的目的。

3.4.2手机移动图书馆服务

图书馆可以与数据库商携手,开通手机移动图书馆服务。读者可以通过手机平台在校园中访问图书馆,享受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大学生可以随时浏览图书馆网站,获得最新资讯;可以随时进入数据库检索文献资源;可以通过OPAC检索图书信息,办理预约与续借手续;可以获得新书推荐、个性化定制等各种服务。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拿起手机上网给图书馆发送咨询请求,随时获得解答。并可以在线与馆员交流互动。手机移动图书馆跟踪服务保证了入馆教育工作的持续性,是对传统参考咨询服务服务模式的有效补充。

3.4.3创建读者博客、共享平台等,实现在线互动交流

图书馆可以利用维基平台、Web2.0等大众软件创建与读者共享信息、交流互动的平台,建立QQ群,实现与新生读者的双向交流。为新生与图书馆提供知识共享的互动空间,打破时空地域的限制。在实现与馆员在线沟通交流的同时,读者还可以参与反馈评价。比如图书馆通过发帖,将最新资讯、读书活动、书目推荐、宣传短片等音频视频文件上传博客,实现与新生读者的互动、讨论、交流,共享体会等。图书馆博客、QQ群等共享平台的开通使入馆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内容更加生动全面,更富有现代气息,能够引起新生的极大兴趣,从而保证入馆教育的长效性与持续性。

4 结语

入馆教育是展示图书馆形象、宣传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入馆教育模式能够成为读者的第一个美好记忆,无论是教育方法、培训内容还是服务手段,图书馆都要不断地改革、创新,探索适应大学生需求的新方式。笔者提出了以体验式、互动式为主的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新模式,期望能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读者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当然,入馆教育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高校图书馆对入馆教育工作都有一个系统规划与预期目标,因此要根据本校教育目标及本馆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探索与构建入馆教育新模式。以体验式、互动式为主的新生入馆教育新模式已在笔者所在图书馆进行初步尝试与实践。虽然有些思路尚待完善,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还需要及时解决与纠正,但其对新生入馆教育工作本身的完善、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全面推进无疑是有效的,值得长期坚持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唐彩虹.谈基于历奇教育的西藏班学生入馆教育模式[J].河北科技图苑,2013(4):38-40.

[2]中国历奇教育网[EB/OL].[2014-03-03].http://www.chi⁃naabc.org/cn/index.aspx.

[3]杨成.中国历奇教育的发展轨迹及思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22(74):20-25.

[4]杨成.历奇教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1-25.

[5]陆小娅.从说教到体验[N].中国青年报,2002-08-29.

[6]汪洋.体验式培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D].北京:对外贸易大学,2004:5.

[7]王国强.体验式学习理论及其对成人教育的启示[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3):1-7.

[8]吴惠茹.基于体验式学习的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新方式[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2):74-78.

[9]高鹏飞.网络环境下“90后”读者入馆教育多元化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8):34-35.

[10]中山大学东校区图书馆超期读者教育自测[EB/OL]. [2014-02-25].http://202.116.65.77:8001/sysulib.

杨佐志男,1975年生。硕士,馆员,副馆长。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与服务。

孙玲玲女,1983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服务、读者管理与培训。

[分类号]G258.6

收稿日期:(2016-01-16;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入馆互动式体验式
阅读推广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研究
河南一高校学生排千米长队进图书馆
初中美术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小学生体验式写作教学策略探讨
Prezi云存储互动式《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