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开展团前教育 有效促进队员成长

2016-06-29 09:47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大队辅导员何婷婷
少先队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团校入团积极分子

□ 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大队辅导员 何婷婷



规范开展团前教育有效促进队员成长

□ 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大队辅导员何婷婷

摘要:进入中学,少先队员开始接触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对于少先队员们来说,这个组织是榜样的代名词,组织中的成员是优秀的代表,因此在这一阶段做好团队衔接工作,规范、扎实开展团前教育,对有效促进队员树立正确世界观,从而健康成长为社会建设的栋梁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上海市第五十四中学一直以来都注重初中团前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初中团队衔接有效模式,以少先队活动课为载体,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形式,促进队员多方面能力培养,使共产主义先进思想在少先队员心中扎根。

关键词:初中团建;团队衔接;少年团校;学生团员辅导员为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增强广大少年儿童对共青团的认识,做好团队衔接工作,在初中七、八年级队员中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团的基本知识、团的光荣传统教育,帮助青少年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增强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感,以少先队活动课为平台,开展富有实效的团前教育工作,成为初中团队工作的重点。我校团委大队部一直秉持规范严谨的态度开展团前教育系列活动,扎实推进少先队员的政治进步和全面发展。

一、校内校外双课堂,为队员打造全方位成长平台

课堂是少先队活动课的主要阵地,是少先队员了解共青团、学习团知识的主渠道,重在讲解基本知识和理论。社会实践是理解和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采取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以及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坚持队活动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校内校外双课堂,打造全方位成长平台。

1.校内团校理论课程,让队员在知识学习中走近共青团

七、八年级的少先队员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有着显著的年龄特点,逐渐成熟的队员和尚不成熟的队员会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中队、同一个年级。针对这样的特点,我校大队部以少先队活动课为平台,设置有针对性、分层次的共青团理论知识学习课程,在七年级面向全体少先队员,开设以综合性团知识普及为内容的队活动课,并设置校本“青春风采章”,对全体队员提出学习要求,采用这一年龄段少年喜闻乐见的授课形式,深入浅出地向队员们介绍共青团基础知识,使他们对共青团这一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产生初步认识,从而形成进一步了解共青团、走近共青团的愿望,由此自然出现了一批对未来富有理想、充满信心、向往入团的积极分子,为八年级少年团校课程的开展,打下基础。当队员们进入八年级,即将符合入团年龄条件之时,学校将所有向往共青团的入团积极分子集中在一起,参加分课时、分主题的团知识理论学习,系统、深入了解团的历史、团的章程以及作为共青团员的使命职责等,不断端正入团动机,为成为一名真正的团员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理论准备。

2.校外实践走访,在活动中了解共青团

我国目前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社会实践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对当代中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将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也纳入少年团校的课程体系中,在只针对八年级入团积极分子开设的少年团校课程中,除了4课时理论学习外,还有4课时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队员们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走进社会,开展广泛的走访或志愿者服务活动。学校组织入团积极分子赴渔阳里团中央旧址纪念馆参观走访,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使参与活动的积极分子对共青团90多年的历史产生最直观的感受,队员们在参观过程中,近距离接触到共青团发展历程中涌现出的一代又一代先进青年的代表人物,在一篇篇人物事迹中体会中国青年在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参观后,积极分子还将参观体会带回自己的中队和年级,用同龄人的视角介绍共青团的历史,以及那些为队员所熟识的、有影响力的当代青年建设者的先进事迹,让普通队员感受到团组织离他们并不遥远。

二、教师学生双辅导,构建新型辅导模式

1.教师引领,指明前进方向

少先队员的政治成长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到学校各方面的关心。我校邀请校内外各级优秀教师参与学校团前教育工作,组成讲师团,为队员们的思想成长指明方向,其中包括学校党政领导、校关工委老师、校团队负责老师以及优秀毕业校友等,让更多热心于少年儿童发展的领导、老师们参与到少年团校的课堂中,担任辅导员,直接关心指导青少年成长,用他们专业的政治素养、扎实的理论功底,带领队员深入了解共青团。

2.学长陪伴,解惑成长烦恼

除此以外,同辈群体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在团前教育过程中,除了有教师辅导员对入团积极分子作思想上的引领外,每个中队还配备一位高中学生团员辅导员,采用大手牵小手互助成长的方式,让高年级团员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活力向队员们展示团员风采,讲述自己和共青团的故事,用同龄人的视角为队员解答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带领队员们开展活动。学生团员辅导员和队员们的年龄较为接近,兴趣爱好也有更多的共同点,因此以身边的学生团员作为榜样示范,更易获得队员们的认可,从而走进队员心灵;同时,对高中团员学生来说也是一种督促,对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次次大手牵小手的结对活动中,逐渐成长为有担当、重责任的优秀青年。

三、理论能力双育优,给队员更多脱颖而出的机会

1.参与团校学习,为入团做好思想准备

入团是庄严而又神圣的,队员们经过一系列团前教育学习,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理论到实践,逐渐了解中国共青团的辉煌历史和所取得的成就,明白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经过90多年艰苦卓绝的不懈斗争换来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成果。通过经验丰富的讲师团老师对于团章的深入介绍,队员们了解了团的使命以及自身责任;通过一系列参观红色场馆、与先进人物面对面访谈等活动,队员们获得了与先进人物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同时身边的辅导员老师、团员同学所展现出的严谨、认真的态度,又为队员们起到了榜样示范的作用,从而不断坚定自己加入共青团、向往成为优秀组织一员的信念,为最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2.规范审批标准,为入团做好能力准备

发展团员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必须认真执行团章的有关规定,做到推优入团。我校为初中入团积极分子每人准备了一本《团员成长记录》,队员从参与团前教育活动开始,直至最终被发展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被记入其中。对于入团积极分子来说,形式上的入团也许只是一时,但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团员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与考验。一本手册,将无形的入团要求转化为有形的文字记录,成为督促积极分子尽快成长的标尺,不断提升着队员的能力。曾有一位学生在参与各项团前教育活动后,决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为所在中队服务。她默默为班级准备必需用品,在被老师意外发现之后,她拒绝了老师要公开表扬她的好意,表示她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并且希望之后还能继续默默为班级、为他人服务,因此不希望老师公开宣传这件事。由此可见,向往优秀已成为我校入团积极分子的内心信念,当这些优秀的队员们最终如愿成为团组织的一员,这本成长记录册会继续鞭策他们保持优秀,始终无愧于团员身份,当他们毕业时,这本《团员成长记录》将会成为他们人生的一份美好而又珍贵的回忆。

少先队员是祖国未来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应该让更多人参与到促进少先队员政治成长的工作中来,把中学阶段团前教育工作当作学校重要工作来开展。团前教育是共青团教育的良好开端,是团带队的重要而具体的任务,以少先队活动课为载体,对中学少先队员开展切实有效的团前教育,有利于培养队员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助于提升队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充分显示中学阶段少先队工作的特色,应始终不渝地予以重视。

猜你喜欢
团校入团积极分子
基层党支部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实践
在少年团校里“实”践——上海市田林第三中学少年团校“居委挂职小干部”实践课程
中学团校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思考
确定发展对象必须听取哪些人的意见?
开办少年团校 做好推优入团工作——学习《少先队改革方案》(十)
入团理财需“审”“慎”
以“实践团”为平台拓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途径
将党的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作为团干培训主课的思考——兼议团校的教学改革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你合格吗?
入团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