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韩范儿”教育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2016年带队闵行区实验小学学生韩国行随感

2016-06-29 09:47闵行实验小学
少先队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韩国英语活动

□ 闵行实验小学 冯 洁



与“韩范儿”教育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2016年带队闵行区实验小学学生韩国行随感

□ 闵行实验小学冯 洁

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体验,近年来,闵行区实验小学于每年寒暑假均向学生推荐海外游学课程。2016 年1月29日,我作为带队老师与我校11位学生一起踏上了炫动韩国之旅。短短8天的游学活动中,我和学生们不仅体验到了异国文化,同时,作为一名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我也在有限的时间里领略到韩国作为我们的邻邦——一个同样源于汉儒文化的国度在教育方面一些不同的实践与探索。虽只是接触到冰山一角,却也带来许多思考和启发。

乐学英语村——多元实践课程浸润语言学习

8天时间里,我和孩子们主要在韩国杨平郡的英语村学习。这是一所由当地政府开设的国际公立学校,针对国内外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口语,开发了一系列培训课程,并聘请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外籍教师进行授课。虽然我并非英语老师,但是英语村丰富多元、注重学生实践体验的课程设计令我印象深刻。

我们常见的传统英语教学通常是在班级里,老师讲授,学生听讲,虽然也会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活动,但让学生在同一个空间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几项活动进行学习显得呆板而缺乏趣味,而课堂短暂的35分钟也很难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开口学习英语。

阳平英语村的口语教学却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中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进入英语村的第一天,学生们被安排到“边检处”进行模拟入境,由外教老师扮演出入境官员与学生进行英语会话,完成交流会话后才能拿到护照与签证。全仿真的环境布置以及金发碧眼的外教有传统课堂场景创设无法企及的真实感与代入感,这让之前还扭扭捏捏不敢开“金口”的中国孩子们一扫刚下飞机的疲惫,瞬间兴奋起来,对他们来说有场景有主题的英语会话比直接与陌生外国人攀谈要容易得多。而同一的场景与主题也让外教老师更好地对不同学情、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分组。

随后,我们11位学生被分到6个学情不同的班级进行学习,课程内容涵盖历史、地理、天文、生物、音乐、体育等多学科,学生们来回穿梭于不同教室和场地,在课堂中完成寻宝、任务竞赛、制作模型、烘焙蛋糕、腌制泡菜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过程中,他们被要求不能用中文,身边也只有外教能提供帮助,这意味着学生要完成任务就必须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问题,也必须从外教的语言和语境中去思考那些陌生单词的含义。做泡菜时知道了什么是kimchi(韩国泡菜),腌渍用英语怎么说;学做模型时明白了螺丝刀的发音……多元课堂带来丰富的体验,而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感官刺激也让学生对语言的记忆更牢固。这或许就是近年来非常推崇的在实践中摒除母语翻译、浸透式的语言学习。或许这样的课程设计并不全然符合我国公立小学的教学条件,却也启发了我作为一名大队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思考——要在队活动中尊重儿童的天性,创设精致有趣、基于队员成长需求的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带队员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让队员在亲身的体验实践中内化经验,得到成长。

中韩友谊赛——体能素质差异带来新思考

英语村的作息时间十分规律,每天学习到下午4点学生们就要集中到室内体育场进行类似团队拓展的游戏项目,其中碰碰球比赛深受孩子们的欢迎。中韩两国的参赛学生分成两队进行对抗,每个队员身体钻进一个塑料充气球里然后相互碰撞,摔倒在界线外的队员算出局,以此看最后剩下的队员是哪方的来决定胜负。

说实在的,一开始看到韩国的孩子们几乎个个比中国孩子高大威猛,我很是疑惑,这难道是初中生吗?问了以后才知道这群韩国孩子也都是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和我们的孩子差不多大。我顿感危机,果然在赛场上我们实小和明强小学的学生虽然拼尽了全力,坚持到了最后,却还是在韩国孩子压倒性的体能优势与精湛的竞技技巧下输了比赛。不过因为我们台上台下的孩子众志成城、团结一心,英语村还是给了我们团队奖。在为我们中国孩子面对强敌依然毫不畏惧英勇“奋战”的精神感到自豪与钦佩的同时,我也对同年龄段中韩孩子的体能竟有如此之大的差异而产生了好奇。

因此,我通过“采访”韩国老师平日对学生体能的培养,了解到一方面韩国的地理位置偏北,相比南方,北方人天生就比较高大,另一方面韩国人非常注重学生体能与生存技能的培训。从幼儿园到高中,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参与各种体能拓展活动。每到寒暑假,孩子们所参与的冬令营和夏令营通常都是真枪实弹地带着露营装备跟着专业老师,真正走近深山老林,幕天席地体验最原生态的野营生活。这种在野外生存的经历让韩国的孩子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独立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团队活动和竞技比赛中这种优势就更为明显。

听罢韩国老师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韩国学生所参与的假期活动更类似于童军组织的野外生存训练。反观如今的少先队活动,似乎限于种种主观和客观上的原因渐渐脱离了自然、脱离了“野味”,而如今城市中的孩子恰恰缺乏的就是这种有组织的体能与生存训练。少先队活动课程就是组织队员在活动实践中获得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经过这次韩国行,我深刻意识到更多地去开拓通过大自然带给孩子生命成长的途径,将会是未来我们组织队活动时重要的指导思想。

走访梨泰院小学——移动信息技术渗透交互课堂

带队韩国期间,我有幸与明强小学的老师们一起走访了韩国当地的一所公立小学——梨泰院小学,并听了一节融入SMART教育的自然科学课,感到耳目一新。

什么是SMART教育呢?经校方的介绍我了解到韩国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进的SMART教育中的五个字母分别包括Self-directed(自我导向)、Motivated(兴趣)、Aptitude(能力与水平)、Resource enriched(丰富的资源)和Technologyembedded(技术应用)五个方面。简单来说SMART教育就是旨在通过整合现代技术与资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梨泰院小学的朴老师用她的自然科学课向我们生动形象地展示了SMART教育在课堂中的运用成果。首先是智能的教学设备,她上课的教室四面墙上都覆盖着触控互动电子白板和高清液晶显示器,而朴老师和她的学生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台平板电脑。在上课的40分钟里,她通过巨大的电子触摸屏展示心脏的组成和功能,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而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每个人也通过平板电脑与朴老师进行交互。过程中,朴老师还创意地将手机与电子屏相连,与学生一起用手机中的app实时测试自己运动和静止状态下心脏跳动的变化。

在朴老师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动起来,从小组实验模拟心脏作为“水泵”吸收释放血液的过程;到用平板电脑记录数据,完成问答;再到同学们上蹿下跳测试自己运动时的心跳。虽然语言不通,但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韩国发达的电子技术有机地融入了课堂,信息技术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实践并解决问题的机会。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我们为朴老师极具拓展性和启发性的交互式课件(与教材完全相同,但点击各个内容会出现拓展式的交互资源)而感到叹为观止时,她却告诉我们准备这样一节课大概只需要两小时。原来为了全方面推进SMART教育,韩国的教育部门统一为每一本教材每一节课量身定做了课件,既有老师上课时展示引导使用的,也有学生课堂或回家学习复习使用的,真正做到了无纸化教学。

我想,梨泰院小学的SMART教育课堂不仅是信息化科技的全面渗透,更是对新教育工具的智慧运用的实践。一方面,学生通过SMART教育学会利用移动信息技术去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更好更有效地学习,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强烈的交互性质,也让课堂中生成资源的利用变得更加简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沟通协作的意识。如何有机有效地运用好新技术,使其在少先队活动中绽放独特的生命力?梨泰院小学的SMART教育课堂给了我们许多新思路、新智慧。

参观博物馆——社会资源课程化促学生成长

因为是学习之旅,所以此次韩国行安排我和孩子们参观了许多民俗、音乐、美术等不同领域的博物馆。在游览韩国名胜古迹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充分领略了韩国的文化。

而在参观各地博物馆期间,我们总是会看到很多韩国孩子也成群结队地前来参加博物馆开展的讲座与活动。在杨平县美术馆,我发现与国内美术馆不同的是,这所坐落在并不繁华的郊区的美术馆不仅布展人性化,设备先进,馆内还有很大一部分机动的场地,这些场地周围的展板上贴满了学生的绘画作品和活动照片。恰逢馆长前来迎接我们中国学生,在与馆长的详细交流后我发现,韩国小学与临近的博物馆、美术馆联系非常紧密。这些场馆会根据附近小学的学段与学情设计适应学生的体验课程,定期邀请附近的学校到美术馆进行学习实践活动。我有些“刁钻”地询问道:“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学期都能参加到这样的活动吗?这样的场馆活动是否课程化,并有明确的学段指向和每个学段的学习目标?”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馆长告诉我,几乎每个博物馆都有负责学校场馆体验学习的专业人士,确保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有机对接,将工作日乏人问津的博物馆资源最大化地利用了。

听了馆长的介绍后,我感到了我国教育在整合利用社会资源上的差距。虽然我们也会组织学生去参观博物馆进行各种体验的活动,而博物馆主动自发地去开发课程资源这样的探索在我国还非常少。但我们乐见的是博物馆课程的开发正在被包括我校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重视。我想带着在韩国博物馆中的所见所闻,我们在少先队活动课程的实践中也能够大胆地去融通整合社会与社区资源,并进行序列化、课程化的探索,夯实队活动在学生生命成长中的意义与内涵。

综上所述,8日的韩国之旅十分短暂,对韩国小学教育实践的见闻可以说是管中窥豹。虽然只是片面的观感,却让我作为一名教育者感受到了中韩教育的差异。由于客观条件和国情的不同,各国教育的发展之路必然是不能生搬硬套的,不能说韩国的优势就全然适合我们的学生活动,但韩国人对多元体验课程的实践、体能素质的重视、信息化课堂的探索与社会资源的课程化运用,可为我们今后少先队活动课程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开发与实践提供新视野和新模式。

(本栏责任编辑林 频)

科研动态

猜你喜欢
韩国英语活动
韩国“第一步”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聚焦韩国大选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在韩国走马观花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