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难,到底难在何处?

2016-09-10 06:10张威文彭程
工会博览 2016年24期
关键词:交友

□本刊记者 张威/文彭程/摄

择偶难,到底难在何处?

□本刊记者张威/文彭程/摄

经常听到身边不少青年人抱怨:工作太忙、交友圈窄,朋友多是同学和同事,工作后交的朋友越来越少,网络社交成了认识新朋友的重要途径。心情不好的时候,拿出手机,却不知道要打给谁;假日郊游,往往找不到伙伴;甚至有时候想出去搞个聚餐,都会为人选问题发愁。种种现象表明,当代青年交友难、婚恋难已是普遍现象。

最近,小袁的QQ签名改成了一句“到哪找个姑娘告别单身?”据说,这位80后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安排下,在很短时间内就进行了五次相亲。心急的家长,热情的亲友,轮轴转地串联着各种各样的相亲机缘,像小袁这样日程排得满满的,不是一个两个。而这场相亲大转盘中的核心,就是所有人对被称为独一代的“80后”婚恋问题的焦急心态:

——剩?还是不剩?这是个问题。

——剩我?还是剩他?这更是个问题。

当男男女女们徘徊在爱情的殿堂外,相亲这种古老、传统的恋爱方式,又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是此时的相亲却穿着时尚的霓裳,拉开了现代爱情新相亲时代的大幕。新形式的相亲会在“棍友”中大行其道,交友旅游、8分钟约会、N人晚餐、宠物联谊会、购物相亲、父母相亲大会等一一上演。

在新形式相亲被热捧的背后,映射的却是现在青年人择偶难的无奈。

都市生活中,另一半在哪里

小袁是某高校的教师,仪表堂堂。苦于自己的交往圈子比较小,他便勉强把寻找另一半的希望寄托在相亲上。听说儿子同意相亲,小袁的父母乐坏了。

第一次相亲在茶馆。当天,小袁在家拾掇了一番就出门了。可等进了茶馆,他觉得在七夕这天相亲可真不是时候。放眼望去,大束的鲜花比比皆是,茶馆里坐了不少成双结对的小情侣。两手空空地走到相亲的姑娘面前,姑娘明显面有不悦,第一次相亲,就这么不欢而散了。接下来的几场相亲,小袁不仅没遇到自己心仪的姑娘,钱包也瘪了不少。

直到小袁第五次相亲,考虑到此前撒网均未有收获,钱倒花了不少,这次,他便随意挑了间很普通的饭店,作为见面地点。哪知道,当女孩刚出现在眼前,他就懊恼选了这个随意的地方。这一次的相亲对象让小袁很有感觉。可最后当他向姑娘要联系方式时,却遭到婉拒。后来,介绍人传话,原本姑娘对小袁各方面的条件还算满意。可是却觉得选一个饭店作为约会地点,似乎品位不怎么样,就选择了放弃。

小袁的五次相亲均告失败,让他有点迷茫。“都说现在男孩子挺抢手,可我怎么就碰不上合适的呢?”

与小袁同样单着的小张,也很苦恼自己“单身贵族”的身份。

28岁的小张见了朋友,免不了被问孩子多大了。得知还独身着呢,朋友连称“还是你洒脱”的同时,少不了又要再追上问一句“为什么还不着急啊”。这样的问题往往让小张无言以对。最终干脆“洒脱”地套一句大话西游式的回答:“独身需要理由吗?需要吗?不需要吗?”

小张不是不急,而是有他的难处。小张来自农村,家里供他上大学已经花去了大部分积蓄,再也无力帮他在北京买房。好在小张有了自己的工作,不用家人顾虑他的日常生活。尽管如此,工作越来越繁忙,交际圈却越来越小,成了他寻找另一半的制约。

独身主义被炒作得沸沸扬扬,还被美其名曰“单身贵族”。在旁人眼中贵族式地生活,在小张看来,有时也是件让人烦恼无尽的事。

“往日的‘棍友’一个个都结婚了,留下自己一个人回到出租屋,冲上一杯咖啡,空落落的。”孤独感刚要侵袭,小张已经在一堆换下来好几天也没洗的衣物中,琢磨着该上哪位朋友家去蹭上一顿饭了。

为什么剩下的总是我

你认为:女性的最佳婚龄是几岁?男性的最佳婚龄又是几岁?

看似简单的问题,男、女的作答给出了令人诧异的答案。男性认为女性最佳婚龄是24岁,而女性认为自身的最佳婚龄是28岁;女性认为男性的最佳婚龄是32岁,男性认为自身的最佳婚龄是27岁。换句通俗的话说,当27岁的男孩子想结婚的时候,24岁的女孩子并不愿意迈入婚姻的殿堂,而当28岁女性着急嫁人之时,她们心中在年龄上的理想对象已然稀少,而他们可能依旧希望寻找24岁左右的小姑娘。这一差距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众多各方面条件都相当不错的青年女性的择偶之路越走越窄。

邓铭或许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月薪过万、中层骨干……邓铭的身上贴着不少让人羡慕的白领标签。每天穿着修身的职业装,踩着6、7公分高的高跟鞋,穿梭在写字楼高高的楼层之中,邓铭工作稳定而忙碌,一年前她还升任部门副主任。在许多人看来,30岁的她是个不折不扣的“胜女”,危机感应该很强。曾几何时,受到闺蜜幸福婚姻的影响,她也有着自己对于白马王子的“完美定义”,并严格按照这一标准寻找完美对象:年薪20万以上、本地户籍、备有婚房、年纪一定要比自己大三岁及以上。

前几年,邓铭身边给她介绍对象的人很多,可是左挑右选,邓铭始终未找到理想的白马王子。随着时光飞逝,给邓铭介绍对象的人渐渐减少,焦急的她开始适当放宽自己对于男性物质上的要求,却始终坚守“年纪一定要比自己大三岁及以上”这一标准。可谓宁愿蹉跎了岁月,也不愿意降低自己对年龄底线的坚守。“我不想找一个思想幼稚的小弟弟做自己的另外一半,也断然不能接受姐弟恋。”她坚信,只有年长的男性才可以带给她踏实和幸福。为何会有如此的坚持?邓铭说起了一段往事:“我的朋友曾经交往过一个比她小三岁的男友,从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她找的不是男友,而是儿子。那个男孩子思想不成熟,在一起常常吵架。最终,恋情无疾而终。”

然而,随着她年龄的增长,符合她年龄条件的单身男性也越来越少。在相亲中,邓铭也曾遇到过一个还不错的相亲对象。“他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我也挺中意他的,出去吃过几次饭,不过最终他拒绝了我。理由是,性格不是很合适。”邓铭说,当她接到介绍人的电话后,听到男方回绝她的理由时一度觉得很莫名,“我明明和他聊天聊得很开心,怎么就性格不合适了呢?”

直到过了一段时间,邓铭在介绍人的一次无心之语中发现了事件的真相。“他在与我相亲的过程中,也同时与一个刚走出校园没多久的小姑娘接触。最终,他选择了那个小姑娘。”说到此处,邓铭难掩失落。

独生子女的孤独在延续

黄欢常常抱怨父母没有给他生个弟弟或者妹妹,让他在没有伴儿的环境下生活了20多年。然而,结婚的年龄到了,黄欢还没有给自己找好伴儿。不是没找过,是找到后又吹了。

“什么都得听她的,逛商场、遛大街、买东西,下班后没别的事儿,全奉献给她了。”黄欢最终跟女友分手了,从此开始了单身生活。

对于黄欢这样的独生子女来说,单身不用迁就别人的生活习惯,不用跟人共享任何生活资本;不用缩手缩脚地过着“活儿全干,钱全交”的日子;不用听人抱怨“最爱的人不是我”……没有早请示、晚汇报的那份累;只剩下进门就睡、抬腿就走的潇洒,所有的一切都为自己而活。想想看,这省下了多少废话的气力,避开了多少吵架的机会。连一个人蹭饭都比两个人容易。即使月月花光,也依然可以寄居在父母家,省去电费、水费、饭费,还有人照顾饮食起居。

其实纵观相亲人群,大部分都是“80后”或“70末”。相比外地在京工作的单身青年,本地年轻人的朋友圈本应更广,但寻找另一半的难度往往却更大。看看媒体曾报道过的不少相亲会中,穿梭在人群中的,不是略带羞涩的年轻男女,更多的是年过半百的父母。他们拿着孩子照片、扎堆攀谈、互留电话,为子女的姻缘走上前台。

黄欢说,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因为“独一代”每天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一切被安排得井井有条,无论快乐、烦恼都由家人、朋友分担,所以他们不会感觉孤独,自身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就变得很差,一下班就想窝在家里,看看片子、上上网。长此以往,这部分年轻人与外界接触便会越来越少,成为严重依赖父母的宅男、宅女。

有心理专家就曾指出,长大成人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缺少玩伴的环境中长大,一个人的概念已经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默认值,突然有人走近,反而会觉得不自在。虽然第一批独生子女已经到了结婚年龄,但晚婚成了他们之间互相攀比的一种潮流,甚至资本。二十四五岁结婚就会被视为早婚,所以“耗着”的现在成了多数。

另外,在这条“大众化”的择偶道路上,沟通障碍似乎成为80后独生子女的一种通病,分别进入男、女受访者的单身三大主因行列。从大学实习开始算起,小惠在一家软件公司里已经待了8年了。29岁对于一个软件工程师来说,这是一个“黄金年龄”,不过对于一个出了校门就一次恋爱都没谈过的大姑娘来说,这又是一个让人着急的年纪。“我当然想谈恋爱,但不知道从何开始。”自称“沟通无力”小惠在经历了两次失败“相亲”的打击之后,自信心大受打击,而其原因就是:“两个人面对面坐在一张桌子前无话可说太尴尬了,我完全找不到互相沟通的突破口。”

用小惠父母的话说,女孩子到了25岁,就该嫁人了,她显然超过这条标准线有点远了。“我不擅于挖掘话题和引导谈话方向,一问一答是我最为经典的交流模式,好像编程当中的‘命令’与‘反馈’一样。”正如她自己所说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小惠做事干练、准确而有条不紊,不过“动嘴”似乎比“动手”要更难,除了和业务有关的工作讨论以及汇报之外,她甚至很少和同事们“闲扯八卦”,“不是不喜欢,只不过大家都不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开头了。”和熟人之间尚且如此,碰上陌生人小惠更是抹不开面子了。

“从小到大,父母的管教一直都很严格,读书时明令禁止谈恋爱,所以我和班上的男生也很少交流,到了大学人要求我以学业为重,谁知到了工作岗位,他们一下子急了起来,而此时的我,却发现自己已经不知道该怎么样和男孩子沟通了。”小惠苦笑着分析起了自己不会沟通的真正原因。而在相亲中,她也发现,不善言辞的她所遇到的对象不是老说错话就是沉默寡言。

宁做“剩女”也不愿“凑合”

年龄越大是不是在恋爱问题上越不讲究?在择偶标准上相当一部分女青年有着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只有少数人可能“会降低标准”。34岁的媒体人Emma就是一个典型的宁缺毋滥的代表。

男生为女生盖上了红盖头,女生为男生扎起了红领带。

不是什么外貌协会,也并非要大富大贵的生活,较之那些非要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在自行车后面笑的姑娘,Emma对于另一半的物质、收入方面的要求并不高,也没有啥硬性指标,但却格外讲究与相亲对象第一次见面的感觉。一句缘分未到没有遇到适合自己的人,也成了她解释自己单身的万金油。

眼看着年纪越来越大,她家的亲戚可谓全体总动员起来,给她安排了一场接一场的相亲活动。“家里催得紧,三姑六婆都在帮忙找,根据以往经验,我发现要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人才是王道。”她说,这点要求看似简单,但却很难,而难就难在她的心里并不知道要找什么样的人,我只知道我不要什么样的人。“有些人一见面就觉得不合适,感觉不对,就不想再接触下去。”

她说,可能现在是女的比男的表现得大方的缘故,互相交流的时候,总觉得他们还没有开窍似的,交流起来感觉就是不对。“比如以前我去无偿献血,当天有一个相亲对象在知道我去献血之后,还以自己早下班为由,要求跟我见面。照理说,应该是关心对方休息得好不好,而不是出来约会吧。还有一次,被约在火车站见面,这种嘈杂的环境真心不适合相亲啊,最后还约在一个快餐店,连两个人坐的位子都没有,我觉得情商有点低呢!”

“我要的不是一个白马王子,只希望能找到一个与我思想契合,能懂我的人。没有这样的人出现,我宁愿一直等下去。”Emma深信,只要等待,终有一天会有懂她的人走进她的生命中。

一些结下“眼缘”的俊男靓女们都添加了对方的联系方式。

“择偶难”缘何愈演愈烈

在相亲大军中,所谓的“剩女”绝对是个主力群体。她们往往事业有成,却在通往婚姻殿堂的星光大道上多有落寞。有人指出,剩女之所以被剩下,是因为太挑。其实,并不尽然。究其原因,男女择偶的结构错位必然导致有那么一部分条件不错的女孩找不到合适的对象。

步入31岁,柳勤勤知道自己早已成为人们眼中的剩女,可对此也只能感到无奈。从一所著名高校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一家外企工作。七八年间,她读了EMBA,升了职,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小金领。她一直有成家的愿望,可始终没能觅得意中人。在柳勤勤看来,当今剩女虽多,但中国其实还是剩男更多,只是应了剩女们的一句玩笑:男人都在做民工。

与柳勤勤相似的“剩女”所面临的困扰,是一个社会结构失衡的问题。受男强女弱思想的引导,优秀女孩挑选对象的范围自然相对狭窄些,所以如今的大龄剩女主要由条件不错的女白领们组成,也是很自然的了。

除此之外,“房子、相貌、家庭”正逐渐成为择偶的另一类束缚。

曾经热播的都市情感剧《双面胶》,对都市女人和“凤凰男”的婚姻生活刻画得入木三分。太过现实的表演让很多人对婚姻产生了迟疑和害怕。也许,一个肯定或否定的答案都过于片面,但《双面胶》客观描述的一切,却真正在我们身边上演着。

男女择偶要看看条件的习俗自古有之。在遵循媒妁之言的古代,讲究个门当户对。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和提升,一些约定俗成的婚嫁条件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二三十年前,电视机、缝纫机等五大件就能让新人感到面上有光,而如今女孩们的条件则早已飞跃到动辄百万元一套的房子。

刘女士从事婚介工作多年,作为一名见多识广的资深红娘,她认为,物质条件等外在因素已经成为不少青年男女择偶的首要条件。“无论是女方家长还是本人,最为关心的便是男方的工作以及收入情况,家境如何,有没有房子。其中,房子是近两年来征婚中大家最为关切的条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女孩子们围绕房子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大体分为五种类型。第一种,可以接受男方没有房子,愿意婚后一起通过奋斗购买自己的小家;第二种,能够接受和男方一起出钱买房,共同凑出房子的首付;第三种,要求男方有房子,或者可以拿出首付;第四种,要求男方有房子并且没有一分钱的贷款;第五种,要求男方以女方的名字买套房子。

虽然女孩在择偶时看重经济条件,男孩比较看重相貌也是个定律。不过,一些细微地改变也在影响着男孩的择偶标准,现在一些男孩也开始讲究起对方的实力和条件。有的男孩自己条件一般,却要求对方是公务员、收入好。

所有的一切都表明,在现代人婚恋观中,对物质条件的看重已经达到一个顶峰。但究竟该如何择偶?最终人们还是需要回归到精神的契合、心灵的相通,毕竟这才是爱情的本质。

相关链接

用新型恋爱方式寻找爱

当单身的你接到朋友的电话“今天,你相亲了吗”,千万不要吃惊,这就是新相亲时代的到来。

如果说从媒人相介到父母作主,是一种“被恋爱”,“自由恋爱”则为一种“主动恋爱”。当传统相亲以现代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个热心、诚心的“媒”时,马上就成了一种时尚。于是乎,以相亲交友为目的的各种主题会大兴其道,交友旅游、8分钟约会、N人晚餐、宠物联谊会、购物相亲、父母相亲大会……

相亲的流行,更应该是现代人对婚恋问题赋予自己全新理解的一种表现。尽管现代人的社交范围扩大了、但流通频率的加速,又在不自觉中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走多元恋爱方式之路,难道不是更容易发现“金子”吗?

新相亲时代之所以大行其道,是因为它的形式迎合了时尚单身男女的需求,既打着“相”的旗号,又不落入传统相亲的俗套,使相亲变成了一场集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于一体的交友party,一个主题、一个节日,无需任何理由便可加入到相亲交友会中,让单身不再遭遇节日的尴尬,时尚、自由是新相亲时代的标签。

旅游交友

单身的男男女女们共同上路,期待一场浪漫之旅。让陌生的男女通过旅游相识,在旅途中互相了解,旅途归来,彼此“相”中的男女可能成为了情侣,而更多的人成为了朋友。旅游交友既收获了美景与好心情,又收获了一帮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如果运气好,“相亲”成功,还能收获一份爱情。

8分钟约会

8男、8女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交流,但每对的交流时间只有8分钟,8分钟之后,依次换下一人。像工厂流水线的8分钟约会,提供了一种爱情速配的方式,但“只批发机会,不批发爱情”的8分钟约会暗合了现代都市男女的生活现实和情感态度。

父母相亲会

父母相亲会的方式多为父母把子女的年龄、身高、学历和个人简介等内容以“相亲牌”的形式挂出来,有相中的可与对方家长交谈,交换联系方式。如果双方父母均有意交往,老人们先自行摸摸对方的底,然后真正的“主人公”才正式登场。父母们“相”,子女们“谈”,新相亲时代的联合制造就这样诞生了。

N人晚餐

N人晚餐是组织者把希望扩大社交圈的都市白领按照各自兴趣、性格、职业等不同的要求排列组合,每次每组安排互不相识人数相等的男女在双休日会面于餐厅、茶坊等公共场所,让他们自由轻松地交流。

交友嘉年华

交友嘉年华像是一个时尚的大型party,集中了很多休闲活动,参加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活动,结识各种朋友,“来电”人士自然可谋得进一步发展。每一次的交友嘉年华都有不同的主题,娱乐、游戏、宠物、购物……在体验快乐的同时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各种名目的各色约会,调动着单身男女们的胃口,使他们成为新相亲时代的宠儿,他们既可尝试每一种相亲方式,又可以只对某一种情有独钟,寻寻觅觅中体验着新相亲时代的百态滋味。

猜你喜欢
交友
孔子论交友
00后交友到底有多“野”
好交友的广玉兰树
见财贪心起,交友要小心
闲谈“交友”
读书交友
动物交友有奇招
交友如择居
交友之道
“又”字交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