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夏天都有哪些解暑神器?

2016-09-10 06:10
工会博览 2016年24期
关键词:古代人石臼凉茶

古代人夏天都有哪些解暑神器?

现代人面对炎热的气候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解暑,例如风扇空调,海滩冰点。但是在古代,这些解暑神器严重缺乏,哪怕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朝代清朝,皇帝与官员想要消夏还要依赖特权,老百姓想要熬过夏天也需要土法上马。下面让我们看看古人消暑有哪些“土方法”。

大臣们的“草帽”

对于清代的皇帝和官员来说,无论冬服夏服,都很适合各自的节气时令,其中夏季的帽子都有着众多的变化。例如清代皇帝与官员的朝冠,就有冬朝冠和夏朝冠之分。清代的夏朝冠,也称为凉帽,是由一种盛产于东北地区的,满语称为得勒苏的草杆编成,带上这种帽子,会有一种草帽的感觉,清凉透气,成为了清代一景。

古人的冷饮

说起饮料,古代人最常喝的就是酒和茶了,茶文化在清代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清代的市井街巷,酒楼茶肆不计其数,茶馆都是将茶叶与水分别计价,品次高低各有不同。说到饮茶消暑的历史,绝不能略过的就是广府地区最著名的凉茶,这种凉茶自清道光年间开始流行,成为了清中后期风靡南方乃至南洋地区的饮料,直至今天,相关品牌的凉茶还活跃在食品零售业之中。

食物防腐方法

蜀中三大才子之一的李调元在清代提出了食品防腐与食品保鲜的思想。这是具有比较开创性的意义的。在他的父亲李化楠的作品《醒园路》中,有很多的防腐方法。例如千里醋法,“乌梅去核一斤,以酽醋五升,浸一伏时,晒干,再浸再晒,以醋取尽为度。醋浸蒸饼,和之为丸,如芡实大。欲食时,投一二丸于水中,即成好醋矣”。这种方法能让醋长久保存,延长醋的保存时间。再如“耐饥丸”,是取半锅糯米,并将其炒到发黄,再倒入石臼里备用。取半锅红枣,蒸熟后,去皮去核,也倒入石臼中。然后用大杵使劲捣,把石臼里的糯米和红枣捣烂捣匀,捣成糊状,再挖出来,团成鸡蛋大的丸子,铺在苇叶上晒干。这种“耐饥丸”热量很高,且能保存较长时间,一度在民间流传开来,而李化楠和李调元父子,更是凭借美食家的身份得以青史扬名。

住房讲求防暑降温

从古代皇帝的角度来说,通常会在郊区设有很多的离宫别苑,在清代前中期,皇帝直接远离京师数百里,将整个夏季的办公场所都搬到了今天的承德避暑山庄,皇帝能在避暑山庄里面过上凉爽的夏季。

而平民百姓可以将自己的小屋造成“冬暖夏凉”。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陕北地区的窑洞。清代的窑洞大致上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土窑,另外一种是石窑,土窑就是在窑洞的出口砌上一层石块,而里面则是土制的房间。这种窑洞的好处就是冬季非常保暖,但要是讲究夏天凉爽的话,成本稍高的石窑是陕北地区百姓更好的选择。石窑洞全部由石块砌成,石块这种建筑材质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凉爽效果,加上窑洞的高举架,让夏季的石窑洞变得非常清爽。

总之,清代的社会各阶层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追求清热消暑的目的,虽然看起来颇有意趣,但是这背后还是体现出了触目惊心的阶层差异。在达官显贵们品尝着冷饮鲜果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因为中暑而倒毙路边呢?今天我们在空调房里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又会作何感想呢?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猜你喜欢
古代人石臼凉茶
礼节感满满的古代人
盘点古代人的“劳动节”
惜物即惜福
惜物即惜福
惜物即惜福
凉茶降火要先辨“虚实”
神奇的鼠尾
暑天上火,自制金银花凉茶
古代人的冰窖
爱“晒”的古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