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的中学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2016-10-12 03:51吕殿青
地理教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沙尘暴气温案例

肖 磊 吕殿青

(湖南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基于MOOC的中学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肖 磊 吕殿青

(湖南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选取两个MOOC教学案例,将之与相对应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及教与学时间五方面的对比分析,得出基于MOOC的中学地理教学应该是MOOC教学与传统教学优质整合的结论。

MOOC;中学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以下案例分别以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的“中国的气温”与“多特殊天气”内容为例,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三个部分展开。

一、MOOC教学案例1—“中国的气温”的教学

1.教学目标:能说出我国冬、夏季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通过阅读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图,能说出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了解不同区域气温差异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图,学生能说出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3.教学过程(见表1)

表1 MOOC教学案例——“中国的气温”的教学

二、MOOC教学案例2—“多特殊天气”的教学

1.教学目标:了解台风、寒潮、沙尘暴及雾霾的概念及发生时间与地区;能说出台风、寒潮、沙尘暴、雾霾的天气特征及其危害;正确认识台风、寒潮、沙尘暴、雾霾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2.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台风、寒潮、沙尘暴的天气特征及其危害;正确认识台风、寒潮、沙尘暴的影响,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3.教学过程(见表2)

表2 MOOC教学案例——“多特殊天气”的教学

三、与传统教学的对比分析

1.教学设计理念

MOOC教学案例体现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如案例1中教师将内容问题化,而学生则是根据教师的引导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案例2中以学生为主体主要体现在,所有的学习都是学生个人或小组自行完成的,教师则在一旁引导。这两个案例都体现了教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和逻辑思维发展特点制作教学微视频,突出知识重点,其中还会设置相应的合作探究和个别辅导的环节。但若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往往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被忽视,也容易使实际的教学偏离其目标要求。

相对应的传统教学的设计理念主要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这种设计理念,在较短的时间内能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学科知识,但重教轻学,使学生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不会思考,缺乏批判精神和质疑能力。

2.教学手段

MOOC教学案例中,课前教师要通过录屏软件或PPT课件制作微课,需要通过网络环境查找和筛选相关课前和课中检测习题;学生需要通过电脑、iPad或手机等电子设备对微课进行自学,课堂上将教师的多媒体教学与学生人手一台iPad电子设备的学习结合。教学内容丰富,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但当教师准备不足时,容易出现一些难以控制的局面。

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利用粉笔、黑板、教科书等授课,虽也使用PPT课件,但还是以教师的讲述为主。以这种形式进行授课,具有易懂、直观的特点,可以增加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互动。但由于以讲述为主,课堂氛围不够活跃,缺乏趣味性,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教学方法

案例1中学生通过课前微课预习后,将教学内容以五个大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而每个问题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由学生个体或小组主动发现、主动探讨出来。如在探究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因素时,教师主要是通过播放在强冷空气的影响下,中国南方和北方各地气温度数差异及当地人们穿着厚度对比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探究其影响因素。案例2将教学内容通过学生课前微课的预习后,由四个小组分别合作探讨出来,再派代表上讲台在课堂上讲解。上述案例主要是以现代教学方法为主,在课中强调学生的发现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这种教学方法提倡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倡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可以吸引学生兴趣,也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对应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PPT课件+粉笔”,学生是“聆听+练习”,以“传递—接受”为特征。这对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作为一个知识宝库,学生的学习活动受制于教师的权威,忽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4.师生角色

MOOC教学案例1中,教师充当解决问题的引路人,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案例2中,教师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代表台风、雾霾、寒潮、沙尘暴相应知识点的小分队,让学生独自和以团队的形式主动挖掘知识、主动探究知识,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教师在地理课中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理念,将课堂上的线下教育与课堂外的线上教育紧密结合。但制作MOOC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相当于传统教学的十倍、甚至更多的备课量,对教师的要求提高;而且以学生为主,对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学习的自主性等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传统地理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的教对整堂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是被动者,被动地接受和学习知识。教师作为知识的来源和权威,控制学习空间、学生学习质量的话语权、教学内容[1]。比如对近几年多发的雾霾相关知识不予补充,教材上有什么,教师就教什么。

5.教与学的时间

MOOC条件下,案例1中教师只是提出相应的问题,抛砖引玉,主要是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案例2教师把学生分成了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四种天气,由小组派代表给大家介绍,最后每组学生共同讨论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并派代表发言。

相对应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偶尔回答几个问题、参与讨论或做课堂笔记,甚至整整一节课可能都是教师在讲述。两种教学方式在教与学方面的具体时间如表3所示。

表3 MOOC地理教学与传统地理教学时间对比情况

在MOOC地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只占小部分的时间,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不超过15分钟,而学生的学一般都超过30分钟,教师自始至终都只是在旁边引导学生,对学生的表述进行补充和说明,以及增加相应的习题来巩固课堂,学生都很积极,小组配合也比较好,课堂氛围较为活跃。现阶段,学生在众多科目都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情况下,会加重学习负担,进而影响学习效率。不过课上教师可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少数学生,为因材施教提供机会;课时的延长可改变往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材料[2]。

传统课堂中,整节课内教师在教上花的时间远远多于学生学的时间,在这样的时间分配下学生可充分对该节内容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但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忽视了学生对知识自主构建的过程,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结论

本文选取了两种不同形式的MOOC教学案例,并将之与相对应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五方面的对比。对比结果为:教学设计理念上,基于MOOC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的“学”出发,更能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教学手段上,基于MOOC的教学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为主,使课堂形象生动;教学方法上,基于MOOC的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合作的学习,利于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师生角色上,基于MOOC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教与学的时间上,基于MOOC的教学将知识的吸收时间放在课前,节省学生课上问题探究的时间,从而延长学习时间。

综上所述,就地理学科而言,尽管依托现代教育技术的MOOC教学有着很多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优势,也比较适合当前课改背景下对地理学科教学的要求,但MOOC教学并不能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现阶段也不能大规模的推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在发挥传统教育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促进二者的优质整合。

[1] 张丹.略论慕课对教师角色的深层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4(13)∶45-46.

[2] 方慧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沙尘暴气温案例
沙尘暴让火星车差点丧命?
定格在时光中的沙尘暴
基于FY-3D和FY-4A的气温时空融合
可怕的沙尘暴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深冬气温多变 蔬菜管理要随机应变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天外来客:火星沙尘暴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