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分层作业研究*

2016-10-12 03:51王万里
地理教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研究性课题分层

王万里

(广州市第六中学, 广东 广州 510300)

高中地理分层作业研究*

王万里

(广州市第六中学, 广东 广州 510300)

高中地理分层作业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这个目标由低级到高级分为不同层次:下位目标是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位目标是掌握地理原理和地理思维方法,上位目标是培养地理素养。由此,地理作业需要构建完整而又复杂的系统,分为基础性、拓展性和研究性三个层次。

高中地理;分层作业;教学目标

一、课题背景

1.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基于减负的社会要求、基于有效教学的发展、基于课程改革的需要。自2004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在地理研究性学习、地理实践活动、地理学力评价以及校本课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本阶段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构建完整的高中地理作业系统这个角度进行研究,围绕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方法、培养地理素养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将地理作业分为基础性、拓展性和研究性三个层次。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核心概念界定

根据《教育大辞典》,作业泛指为完成某种学习任务而布置的各类练习。[1]本课题所研究的分层作业是基于地理素养培养的复杂作业系统,对比传统的地理作业有三个特点:层次性、过程性和选择性。

(2)研究目标

①根据教学目标分类学,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等,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梯度性的作业。

②针对学习过程中课前、课堂、课后不同的环节设计过程性的作业。

③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水平差异分层,设计可选择性的作业。

(3)理论依据

依据的理论主要是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包括六个步骤:教学目标分析 ——情境创设——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强化练习设计。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为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和分层作业设计提供新思路。

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课题自2012年到2016年,分为三个阶段。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和实证研究等(见图1)。

图1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二、研究内容

1.高中地理作业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以来,地理课程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许多环节都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但是作业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多数教师没有习惯,或者说没有时间和精力自编作业,大多采用市面购买的教辅材料和练习册,这些资料鱼龙混杂,多针对高考,题量多、难度大,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难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当前高中地理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有:①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②作业内容狭窄,与生活联系不紧密;③作业目标偏离,忽视过程和方法的训练,更缺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④作业设计简单,缺乏层次性;⑤作业过程机械,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2.新课程改革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作业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堂教学结构决定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目标决定作业的类型和质量。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提倡自主学习、教师引导,许多学校将教案和作业融合在一起,推出导学案,实际上是将教学设计、课堂笔记和作业融为一体,以作业为载体,将课前、课堂、课后的学习过程贯穿起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高效课堂”。笔者详细研究当前国内各种“高效课堂”,对比分析不同教学模式的课堂结构和作业差异,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见表1)。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前不同教学模式体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结构有差异,但设计的作业形式相似,多运用导学案辅助课堂教学。不同模式的作业结构和内容差异很大。按照“同课异构”的形式,以同样的教学内容“农业区位选择”一课为例,比较三所不同学校设计的作业,包括基于“高效课堂”导学案、基于“三元整合”的导学案、基于反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对比分析不同模式作业设计的优点和缺点,进而深入研究分层作业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表1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

3.高中地理分层作业设计的理念、目标和原则

设计优质、高效的地理作业的关键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同样的教学目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地理教学的目标是掌握课本知识,于是就要求学生围绕课本去勾书、标注,理解课本中阐述的基本原理,做大量的基础性训练题;有的人认为地理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高考,为了得高分就需要反复训练,提升解题技能,这是当前多数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目前所看到的作业大多数都是围绕考点而设计的训练题。这说明当前普遍存在的作业负担过重不是课程本身的需要,更不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主要是因为教师错误的教育价值观所导致。

高中地理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地理素养,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个目标由近及远、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对于不同层次的目标可以设计不同的训练作业(见图2)。

图2 地理分层作业的目标

(1)下位目标:学习地理知识

作业设计的下位目标是掌握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每节课围绕课程标准设计分层教学目标,按照识记-理解-掌握-应用-评价-创造六个层次来设计教学过程,再根据学生的基础,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由浅入深推动学生逐步发展。基于下位目标的高中地理作业以基础性训练为主。

(2)中位目标:掌握地理方法

作业设计的中位目标是掌握地理原理和地理方法。高中地理分为三个模块,各个模块强调的学习方法不一样。自然地理主要说明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的学习方法有:运用地理图表分析地理问题;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文地理从区域的角度研究社会现象,主要学习方法有:人口、城市等地理问题的数据调查和分析;生产活动的区位分析和评价;案例分析方法。区域地理以区域为研究对象,主要学习方法有:区域空间定位、地理图像的分析和判读、区域地理特征的综合分析和区域发展评价。

基于掌握地理方法的作业体现为拓展性作业。例如,“宇宙环境”设计的拓展性作业有:设计月球基地;设计实验证明地转偏向力;设计实验测量当地的经纬度等。针对“人口变化”设计的拓展性作业有:选择熟悉的一个生活小区,调查当地的人口构成及增长状况,绘制图表分析当地的人口模式及变化特点,并预测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调查广州的农民工来源,分析他们迁移的原因,分析民工潮的利弊。针对“农业区位选择”,设计的拓展性作业是:调查你家的菜篮子,了解你家的大米、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产地,分析各地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3)上位目标:培养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在生活中具有地理素养的人能够欣赏自然之美,能理解衣食住行等民俗风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还能合理安排旅行的线路和游玩的时机。他们能够根据自然灾害判断财产的损失,能够根据气候波动判断农产品的期货行情,可以正确评价商品房的价格与区位条件的关系,能够关注社会热点,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预测行业的未来发展,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职业,并根据社会的发展调整人生目标和生活规划。

地理核心素养应该是在地理素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技术素养三大类型,还包括六大技能——地图技能、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国际理解、全球意识、人地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这些素养需要通过深度的研究性学习来培养。例如,“探究商业大厦的垂直分布规律”这个课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学生自由组合,实地考察了广州几个著名的商业大厦,调查分析不同楼层经营的产品和营销情况,然后从区位因素的角度总结商业大厦的分布规律,并阐释原因,对一些营销不善的商业大厦提出自己的建议。显然这样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研究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地理技能,又将区位分析的观念内化为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分层作业要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分层作业设计要符合七个原则:主体性、过程性、探究性、情境性、层次性、选择性、适量性。

4.高中各阶段地理学情调查和学生隐性差异调查分析

为了设计适合、适度、适量的作业,研究中根据认知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个性品质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隐性调研,将学生群体分为A、B、C三个层次。调查结果不公布,只由教师掌握,针对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发展目标,采用分层辅导和作业面批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差异性发展(见表2)。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分层发展目标制定和分层作业选择要以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前提。

表2 学生隐性差异分层及发展目标

5.高中地理分层作业设计

按照地理能力的发展要求,分层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开发一系列作业案例,包括基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训练的导学案、基于问题探究的教学设计、基于地理能力培养的拓展性作业、基于地理素养培养的研究性作业。地理实践活动包括高一的基于城市化问题的环境地图实践活动、高一的天文观测活动、高二文科班的地理课前小演讲活动等。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共设计了13个案例。

6.分层作业设计的技术和方法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中地理作业以导学案为主,设计的重点在于围绕教学流程确定作业的结构和层次。基本结构分为学习目标、知识体系、知识归纳、典型例题、课后练习和学习反思,每个章节按教学目标分层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针对每个层次设计对应的练习。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导学案适合在高二、高三年级文科班使用,因为笔记多、练习分层,针对高考,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过度使用导学案容易增添课业负担,抑制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高一年级适宜多设计一些拓展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7.分层作业评价

针对基础性、拓展性和研究性三个层次的作业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法来分析导学案的使用效果,针对学生的拓展性和研究性作业设计开放性评价量表,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综合评分。

三、课题结论

1.研究成果

本课题研究成果丰富,参与编著《基于城市化问题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和《地理试题编制原理和技术》,主编出版练习册《南方新课堂 · 2014广东高考分类训练》,发表论文6篇,设计教学和作业案例13份,相关研究报告5份。教师的课件和教学设计多次获奖,学生参加天文竞赛和科技创新大赛也多次获奖。

2.重要观点

本课题依据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和教育目标分类学,设计从三个维度进行分层的高中地理分层作业(见图3)。

图3 高中地理分层作业结构

第一,按照能力培养目标分为基础性、拓展性和研究性三个层次。

第二,按照学习过程进行分层,关注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练习的学习方法,将教学设计和作业训练结合起来设计导学案。

第三,按照学习目标分层,在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构思教学过程,按照识记-理解-掌握-应用-评价-创造六个层次设计分层练习,让学生在作业训练和考试检测之中循序渐进,达到掌握基础、提升能力、培养地理素养的目标。

3.课题创新

本课题研究过程严谨、程序规范,成果丰富,内容详实,有四点创新:①研究目标分层递进,注重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②研究思路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注重理论联系实际;③研究过程广泛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博采众家之长;④研究方法注重实证研究和行动研究,可操作性强。

四、应用推广

本课题依托王万里名师工作室培训省市级骨干教师30多名,并开设相关的广东省继续教育网络培训课程,通过专题讲座、同课异构、习题编制、送教下乡等活动多次推广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根据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论进行,研究成果丰富了分层教学理论的内涵、目标、方法和途径,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为教育专家提供案例,课题研究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启示,分层作业为广大教师改进作业设计,减轻课业负担,培养地理素养提供一定的操作指引。

五、存在不足

第一,课题研究的科学性有待提高。本课题在实践中探索,没有控制自变量和因变量,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不足,难以量化说明实验的效果。

第二,基础性作业训练偏多,拓展性和研究性作业较少。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针对高层次培养目标的拓展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更重要。

第三,课题研究的特色挖掘不够。实验的样本选取数量不足。

[1] 顾明远. 教育大辞典·增定合编本(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洛林.W.安德森,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 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 吴岱峰.地理学科能力的划分与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培养[J].地理教学,2013(10)∶20-24.

[5] 王向东,袁孝亭.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64-67.

[6] 赵留英.基于探究性理念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建设的探讨[J].基础教育研究,2014(10)∶45-46.

本课题属于广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1D046)。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课题分层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