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的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例

2016-10-12 03:52
地理教学 2016年17期
关键词:季风生活化核心

杨 周

(无锡市第一中学, 江苏 无锡 214031)

基于生活化的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例

杨 周

(无锡市第一中学, 江苏 无锡 214031)

一、背景依据

1.借鉴专家的经验之谈

美国教育家杜威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分别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和“生活即教育”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教学回归生活,为生活服务,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素养是学习者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通过训练和实践,形成比较稳定的、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和地理情感[1]。地理核心素养是个体在社会中生活与生存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地理素养,包括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和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地理观念[2]。通过紧密联系学生身边富有时代气息的生活化情境,组织学生学习并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核心素养,是专家学者对教育者提出的基本要求。

2.个人的从教经验

高中人文地理和生活、时代联系更紧密,教师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创设富有地理味的生活情境,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降低知识难度,润物细无声中提高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人地观念等地理核心素养。

二、研读新课标,构建基于生活化的地理核心素养体系

本节课重点是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特点,难点是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但是教材中并没有提供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案例,对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也只是简单几张地图和文字概括。如果单纯地按照课本来进行课堂教学,就容易出现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的知识点,课堂比较枯燥乏味,达不到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笔者构建基于生活化的地理核心素养体系。

1.结合生活化的微信朋友圈故事,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和主要农作物。

2.以无锡田美同学家乡季风水田农业和美国约翰家庭农场商品谷物农业现状的对比故事,分析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生产特点和发展方向,注重学生区域认知、地图技能、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等地理核心能力的培养。

3.结合热点问题,如粮食危机等,帮助学生树立节约粮食的意识,增强学生爱家爱国情感和因地制宜的人地观念,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聚焦课堂,实现基于生活化的地理核心素养

活动:(展示微信图片)说说看到微信,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比如秀幸福、做微商、朋友圈、晒美景和美食、2016江苏地理小高考神题等。

教师总结: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来自无锡郊区今年上高二的田美同学通过微信认识了远在美国中部平原堪萨斯州大农场主约翰,我们一起来通过朋友圈“品尝”美食、“欣赏”农业景观图(见图1),田美家乡和约翰家农场景观为什么会这样呢?

意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地理知识十分重要;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外界刺激引起内部反应的过程,生活化情境对学习建构知识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瞄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联络点,以此诱发学生已有的真切体验,感受其境,提高学习兴趣。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微信朋友圈美食和农场景观,配上生活化和时代气息的幽默语言,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和平等融洽的氛围,学生很容易说出两地农业景观差异和区位有关。

探究一 师生合作学习季风水田农业

材料:田美,女,今年上高二,喜欢在微信里晒美景和美食,尤其对寿司情有独钟,家住无锡郊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全家五口人只有二亩水稻田,父亲高中毕业就务农,主要凭经验生产。所在的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但季风不稳定,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经济损害很大,田家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建设,受社会经济水平的制约,总体上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机械化水平较低。这里河网密布、耕地分割得支离破碎,生产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大部分留作自用,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很有限,但家人在稻田精耕细作,平均亩产600多公斤。田美家稻田状况只是中国南方乃至亚洲季风区季风水田农业的缩影。

图1 田美和约翰微信朋友圈日记

问题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主要农作物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结合材料和地图得出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对应气候类型主要是季风气候,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教师针对学生认为季风水田农业只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世界其他地区没有种植,因此点明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世界其他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问题2.概括季风水田农业主要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分析材料和农业景观图,从农业经营规模、水利工程量、单位面积产量、科技水平、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方面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得知这些主要特点相互联系,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特点是相对的、发展变化的,与所在地区位条件密切相关,并为下面的问题做铺垫。

问题3.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学生讨论回答。(略)

意义: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开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农业生产直接体验较少,教师创设能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地理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田美家乡农业材料和景观图,提高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区域认知、地图技能、综合思维和实践力等地理核心能力培养。

探究二 学生自主探究商品谷物农业

材料:约翰,美国中部大平原堪萨斯州大农场主,喜爱吃面包牛排,农场面积约两万亩。约翰家农场产的小麦主要出口世界各地,生产模式正在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从播种、到施肥、再到收割,大多采用机械化、高科技、智能化自动管理。

最好的帮手是农场里的那几台农业机械,这些机器很高大,一台喷药机完全张开“臂膀”,翼展达36米,这些“大家伙”还很有“头脑”——驾驶室里配备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约翰坐在驾驶座上,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用平板电脑浏览新闻,机器会按照设定的路线工作,施肥、打药完全自动化,遍布田间的传感器用于测量土壤和周围空气的温度与湿度,卫星图像和无人机会被用来拍摄田地的照片,随着时间的推移,图像会显示作物成熟,加上对未来48小时的精准天气预测模型,就可以建立模型并进行模拟,通过全流程的精打细算,精准农业可以极大地节约化肥、水、农药等投入。约翰还在农场里兴修水利,实行休耕和轮作,保证土地肥力和作物稳高产,约翰农场状况是美国农业现代化的缩影。

问题1.概括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特点及形成该特点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看图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看材料约翰家农场两万亩,所以生产规模大;约翰农场里那么多机器们在一起愉快地工作着,机械化水平高;看材料,约翰家农场农产品主要出口世界各地,看出来商品率高;还有头脑的大家伙呢,装备GPS、遥感、自动驾驶系统的精准农业,科技水平高。

问题2.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把探究的结果写在表1中。

表1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教师总结,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特点形成和区位条件关系密切,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

意义: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充分提高情境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认为,在轻松的环境中,可以活跃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人们的学习效果比较好。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师生共同分析后,学生再分组自主探究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和主要特点就比较容易,学生在热烈地探究讨论、思维在碰撞,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愉快轻松、激情。

探究三 对世界粮食问题的探究

材料: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出现粮食供应危机、国际粮价上涨,越南、泰国、印度等世界多个主要大米出口国纷纷出台限制大米出口的措施,以首先保证满足国内需求。2014年中国粮食自给率跌至87% ,2015无锡粮食自给率只有30%,中国粮食自给率逐年下滑。

问题:面对世界范围内出现的粮食供应危机,你觉得中国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学生讨论回答。从土地流转、商品粮基地、规模经营、机械化和科技水平、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人口数量、国家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表见解。

教师在评价完学生回答后,顺势点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出现的粮食供应危机和我国粮食安全形式严峻,请同学们爱惜我们的粮食,杜绝浪费,课堂在最后上升到人地观念的地理核心素养高度。

意义: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正确看待人地关系、形成人地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对未来公民至关重要。教师问题的设计对学生应该有思考的力度和含金量,步步深入、深入浅出。课堂最后增加倡导自然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活化情境,注重学生树立节约粮食和人地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因地制宜提出方案。

四、评价与反思

地理核心知识层面:生活化情境教学的知识体系主要以生活中的案例为载体,以层层递进的提问组成问题链条,这些问题链成为驱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学习线索,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相互合作、讨论的形式,一一击破各个知识点,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课本知识得到迁移、拓展以及整合,将重点知识强化,难点知识简化,向短暂的课堂要更高的效率,并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地理核心能力层面:生活化情境教学的能力培养更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学生区域认知、地图技能、综合思维和实践力等地理核心能力的培养。地理对于学生的独特价值体现在地理是一种教养、一种气质,高质量的地理教育可以给学生一种特殊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和创造素质,使他们学会用地理的眼光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地理核心观念层面:基于生活化情境的人地观念教育,通过导入学生熟悉的身边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为人类谋福利。

但是,在生活化情境的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的组织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①生活化情境的科学性容易出现瑕疵,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规律和自然社会科学的情境。②很多生活化情境课堂导入很精彩,学生兴趣高涨,课堂中场和结尾则比较乏味。因此教师设计生活化情境应是贯穿整个学习过程,逐步地扩展、深入,不断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③生活化情境的地理味不足,地理课堂容易变成语文阅读理解分析。因此打动人心的地理味故事,需要教师以心验之、以脑思之。

[1] 曹东.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0)∶14-15.

[2] 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4)∶4-6.

猜你喜欢
季风生活化核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绿水青山图——海洋季风的赞歌
户撒刀
万马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