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常规干预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39例*

2016-10-18 03:07宋柏奇
中医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补阳气虚

齐 锋,宋柏奇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中心,吉林 长春 130000; 2.长春市二道区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临床研究·

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常规干预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39例*

齐锋1,宋柏奇2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中心,吉林 长春 130000; 2.长春市二道区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常规干预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尾、地龙、桃仁、红花、降香、延胡索)新绿药中药颗粒。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1例因出现急性胃肠炎退出治疗,对照组有1例因家中突发情况于治疗3 d 后退出治疗。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 25例,无效3例,加重1例,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显效 3例,有效19例,无效12例,加重5例,有效率为56.41%。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电图踏车负荷运动试验疗效方面,治疗组显效8例,有效24例,无效6例,加重1例,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7例,无效16例,加重4例,有效率为48.72%。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常规干预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有较好疗效,可改善中医症状和心电图踏车负荷运动试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活动耐量。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药疗法;气虚血瘀型;补阳还五汤/治疗应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可逆转为稳定性心绞痛,也可迅速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或猝死。目前,国内外不稳定性心绞痛生理、病理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于内皮损伤与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以及纤溶系统失调造成的高凝状态和斑块周围炎症3个方面[1]。目前治疗该病的西药均为单靶点,干预不稳定性心绞痛通过多种药物联合长时间运用,临床费用高,治疗时间长,且仍可发生心肌梗死。既往对中医药干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较为多见,如刘秀娟等[2]采用通心络胶囊干预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但干预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相关文献并不多见。2015年1月—2015年6月,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常规干预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39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住院的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6~74岁,平均(56.01±14.06)岁;病程5个月~18 a,平均(7.28±3.54) a。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5~76岁,平均(60.69±12.38)岁;病程10个月~20 a,平均(8.28±4.72) a。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试验病例标准

2.1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3]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经检查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卒心痛的诊断标准,辨证为气虚血瘀型;③年龄40~80岁;④自愿参加本研究,依从性好,可随访者。

2.2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病例标准者;②有严重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妊娠和哺乳期妇女;④精神病患者;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史<1个月;⑥同时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照《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学会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9]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给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由赛诺菲安万特(北京)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30801,每支0.4 mL],每次0.4 mL,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用1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由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56410,每片75 mg],每次75 mg,每日1次,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批号A20070002,每片100 mg),每次100 mg,每日1次,口服;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给予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降脂药,适当加用钙拮抗剂、降糖药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药物组成:黄芪30 g,赤芍15 g,川芎15 g,当归尾10 g,地龙10 g,桃仁10 g,红花10 g,降香10 g,延胡索10 g。以上药物均采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室提供的新绿药中药颗粒,每日1剂,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后判定疗效。

4 观测指标

4.1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

西雅图心绞痛量表[5]包括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5个方面,对5项内容逐步评分,再按照如下公式进行评分。标准积分=(实际得分-该方面最低得分)/(该方面最高得分-该方面最低得分)×100。患者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越好。

4.2中医证候计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导原则》[4]标准。主症:①胸部刺痛、绞痛,固定不移,痛引肩背及臂内侧;②气短,神倦乏力。次症:①心悸;②唇色紫暗。舌、脉象:舌淡暗或有瘀斑、斑点,脉弱而涩。主症每项符合各计4分,次症每项符合各计2分,舌、脉象符合各计1分。

5 疗效判定标准

5.1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导原则》[4]标准。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增加≥30%。

5.2心电图踏车负荷运动试验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6]标准。显效:次级限量运动试验由阳性转阴性,或运动耐量上升2级。有效:次级限量运动试心电图检查提示缺血性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1.5 mm以上,但未正常;或主要导联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或运动耐量上升1级。无效:次级限量运动试验心电图无改变。加重:次级限量运动试心电图检查提示缺血性ST段下降>50%,主要导联T波加深达50%以上;或直立T波较为平坦,或平坦T波变倒置;或运动耐量下降1级。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治疗组有1例因出现急性胃肠炎退出治疗,对照组有1例因家中突发情况于治疗3 d后退出治疗。

7.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3.47,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7.2两组心电图踏车负荷运动试验疗效对比

见表2。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3.31,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心电图踏车负荷运动试验疗效对比

7.3两组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对比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对比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P<0.01。

8 讨 论

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推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手段之一。有研究[7]表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组随访4 a后,近40%的患者存在心绞痛症状,5 a后比例增加至50%,与药物对照组的心绞痛症状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因此,越来越需要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来干预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可归为中医学“卒心痛”范畴。 卒心痛是指突然发作的心痛,多由脏腑虚弱、冷热风邪侵袭手少阴经所致,症见卒然心痛、痛不得息。《素问·刺热篇》曰:“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太平圣惠方》曰:“夫卒心痛者,由脏腑虚弱,风邪冷热之气客于手少阴之络,正气不足,邪气胜盛,邪正相击,上冲于心,心如寒状,痛不得息,故云卒心痛也。”目前,多数医家认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病机为虚实夹杂;但气虚血瘀是该病的主要证型,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8]。补阳还五汤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脾胃中气,使气旺血行,祛瘀而不伤正,为君药;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化瘀而不伤血,为臣药;佐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疏通经络;地龙性善走窜,长于通络,与生黄芪配合,可增强补气通络之力,使药力能周行全身;降香、延胡索联用可加强止痛作用。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则瘀消脉通。有实验[10]表明:黄芪和当归联合运用,在体内外对正常人体及大鼠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地抑制作用。现代药理研究[11]表明:桃仁、红花对药具有抑制血栓的作用。金利荣等[12]研究发现:地龙中的主要成分蚓激酶具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常规干预治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有较好疗效,可改善中医症状和心电图踏车负荷运动试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活动耐量。

[1]张卫江.不稳定性心绞痛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8,4(2):482-484.

[2]刘秀娟,王丽华.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J].国民康医学,2006,18(8):701-702.

[3]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WHO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1):75-76.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5]刘呈宇,董博.西雅图量表评价中药复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4):514-5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9.

[7]HENDERSON RA,POCOCK SJ,CLAYTON TC,et al.Seven-year outcome in the RITA-2 trial: Coronary angioplasty versus medical therapy[J].J Am Coll Cardio1,2003,42(7):1161-1170.

[8]李彬,毕颖斐,赵志强,等.PCI与CABG术后中医证候特征的专家凋查[J].天津中医药,2013,30(8):503-505.

[9]马礼坤.美国心脏病学院和美国心脏学会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12):808-810.

[10]许俊杰.当归补血汤对人及大鼠血小板的聚集性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0,6(5):40-41.

[11]肖红彬,赵艳明,王海,等.桃仁、红花配伍对慢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流变学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2005,22(4):57.

[12]金利荣,徐桂芝.脑梗死的凝血纤维状态和蚓激酶的作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9,18(1):48.

(编辑颜冬)

1001-6910(2016)09-0013-03

R541.4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09.07

宋柏奇,主治医师,songbaiqi007@163.com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课题(JDZX2012067)

2016-04-20;

2016-07-05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补阳气虚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养心通络方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MMP-9、HCY、PAPP-A水平的影响
补阳还五汤水提工艺的优化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8例临床疗效观察
The Impact of RMB R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对光和热的不稳定性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