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让语文课“化蝶飞”

2016-10-21 10:08林芳妹
课外语文·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创设情境

林芳妹

【摘要】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特有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实施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更为充分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性,让语文课“化蝶飞”。

【关键词】创设情境;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生活是语文的源泉,文学作品是生活的艺术再现。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课文收录了各种类型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教好这类文章,让语文在中学课堂绽放异彩,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可谓任重而道远。教学实践表明,灵活多样的创设情境教学法不愧为语文教师的得力助手。

那么何为情境创设?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声像、模拟表演、再现生活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积极主动的精神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需要教师的启发和诱导,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如果教师善于创设情境,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境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特有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实施情境教学,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更为充分地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性,让语文课“化蝶飞”。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结合个人的感受和体会,谈谈自己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借助各种媒体进行情境创设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教材本身具有高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可以加强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如:在学习课文《山中访友》一课时,我们利用多媒体电脑播放出伴有音乐的一系列画面:瀑布、花草、鸟虫……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通过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学生的视、听等感官充分调动起来,怎能不激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新课标下的课文,如《安塞腰鼓》《云南的歌会》等,描写了许多动人、形象的画面,都蕴含在字里行间,用图画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课文中的生动形象一下子就更鲜明了;通过音乐渲染情境,更易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因为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强烈的刺激力和影响力,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课文《吆喝》《口技》等,音乐用它特有的感人语言,展现鲜明的形象,渲染广远的意境,更易使学生激起与课文相似的想象与联想,以至心驰神往。把音乐与课本中的文学作品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音乐、绘画等形式它具有比文学更强烈、更丰富的刺激力和影响力,展现更鲜明的形象,渲染更广远的意境,因而更易激起学生头脑与课文相似的想象与联想,以至心驰神往。

二、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情境创设

想象可以穿越时空,可以再现历史,甚至可以再造历史。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想象来弥补课堂教学时空限制的不足,来领略曾经的惊心动魄,感悟伟人的至情至性。如在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假如你是一位电视剧编剧(导演),打算写(导)一部有关杜甫的历史剧,结合此诗,你准备设计一些情节和画面,请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有关的画面描写出来,并适当加入主人公动作、神态的描写。”该作业为学生创造了感知的新情境,让学生的头脑充分动起来,打开了思维之门,锻炼了想象力,活化了所学的知识,起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科幻小说《喂——出来》一文时,我让学生设想一下:如果你发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你会想象出什么精彩的故事呢?这可让学生依情定势,合理想象,延伸情节。这样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进行延伸性想象的训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但训练了他们的想象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还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三、通过学生模拟表演进行情境创设

有的时候,利用课文本身具有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如《皇帝的新装》、《石壕吏》等。这类课文完全可以先让学生预习,再由學生组织排练,最后将课文以课本剧的形式演出来。学生排练的过程就是对课文熟悉的过程,理解的过程。而表演又是一个感染其他学生的过程,不管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八年级《核舟记》里多涉及空间位置,所以我让学生自习课文,把课文分成两个表演场景,一个是苏、黄、佛印神态,一个是两个舟子的神态,分成小组进行表演。学生们认真研究课文,相互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从错误的表演中认识自己理解的偏差,最终得到了正确的表演位置。

通过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然便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等课文均可采用这种表演形式,连续的动作、生动的语言、真实的表情,逼真的场景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异、真实的感受,由此创设的人际情境,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习情绪自然倍增。

四、联系生活,让课本走向生活的大舞台

中学课文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呢?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抱一种大语文观念跳出课堂,课文要与生活相联系,只有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以己之感悟彼之情,才能真正地去理解文章的主旨,领悟作者的情感。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一文,作者深切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可能是母爱无所不在吧,同学们往往容易忽略它,一提到“母亲”,大家总会用“啰唆”“唠叨”来形容她们,更多的是想到与母亲之间的代沟,因此对这类歌颂母爱的作品不以为然,很难真正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为了唤醒同学们对母爱的感念之情,我特地在班上发放了一份问卷调查表:“你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你为父母祝贺过生日吗?父母是否记得你的生日,他们是如何为你庆贺的?你生病的时候,父母是怎样照顾你的?父母生病时,你为他们做过什么?你的父母给过你什么影响吗?”……同学们的表情顿时变得若有所思……很多同学做完问卷调查,坦言对我说:“老师,我觉得很惭愧,我对父母做得那么少,而父母给予我的却是那么多,以后我要多理解父母……”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同学们对“母爱”有了更深切的理解,不仅理解了胡适母亲对儿子的爱,更能体谅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有的时候,要明白课文,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做人,跳出课文的同时也是在解决课文。我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情境教学法能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产生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联想与想象,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当学生读书浅尝辄止时、当学生思维受阻时、当学生听课松懈怠慢时,适时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口动、手动、脑动”,更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从而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有限的课文材料内容和课堂范围,创造出无限的学习成果。情境教学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让语文课堂变得鲜活、靓丽,生动有趣的语文知识有如一只只彩蝶翩翩飞进孩子们的心中。情境创设教学法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成为中学课堂一道绚丽的风景,让语文课“化蝶飞”!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创设情境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