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羽毛球专项竞技的未来展望

2016-11-18 07:38侍锁成闫晶晶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10期
关键词:羽联巡回赛奖牌

侍锁成,闫晶晶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48)

世界羽毛球专项竞技的未来展望

侍锁成,闫晶晶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4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世界竞技羽毛球未来发展,通过深入了解羽毛球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过程,展望未来羽毛球专项竞技的发展趋势。

1 借鉴网球项目的发展经验

1.1成年与青少年赛事之间的链接模式

网球发展形成了以ITF青少年巡回赛为基础—ITF巡回赛为过渡—ATP/WTA世界巡回赛事为提升—Grand Slams为顶峰的运行模式。青少年巡回赛主要是14岁以下的运动员参加,ITF巡回赛中,以女子巡回赛为例,当球员在14~18岁之间时,每年参加ITF女子巡回赛和WTA赛事的数量都要受到严格地控制,18岁及以上时,没有相关限制,但是球员必须满足一定的WTA积分要求以及通过相关测试才可能进入WTA职业赛。如果球员竞技能力欠缺,即使满足18岁年龄,也需要在ITF巡回赛中历练,获得足够的积分以及一定的赛事经验积累,为进入WTA职业赛做充分地准备。

世界羽联的比赛主要以19岁及以下的7个赛事级别的青少年比赛以及19岁以上的8个赛事级别。当球员超过19岁时,无论水平如何,都不可以参加青少年赛事,必须参加19岁以上赛事。虽然世界羽联的每一年龄阶段的具体分工都很明确,但是这种以年龄为分界线决定球员参加比赛的做法未免有些牵强。对于那些大器晚成,仍然需要更多机会锻炼的运动员来说,过早进入职业赛场无异于拔苗助长。

世界羽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效仿网球ITF巡回赛的连接模式,将它作为青少年运动员进入职业赛事的一个过渡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给即使达到一定年龄但是竞技实力仍欠缺的球员以继续磨炼的机会,不用年龄而用竞技实力决定球员是否具备进入职业赛事的能力。

1.2竞赛规则演变对比赛的影响

网球规则演变对相持阶段战术具有一定的影响,网球的赛制和计分方法决定了比赛的时间。由于网球每一局的每1分都有可能决定比赛的胜负,这就激发了运动员在场上每分必争的斗志,同时加快了比赛的节奏,增加了比赛的连贯性,最大限度地展示了比赛强烈的竞争性和精彩性。羽毛球每1局冗长的时间使得双方竞技对抗的激烈性远不及网球,双方相持的控制有反控制,往往会持续几十拍,使比赛的观赏性大打折扣,每局中若非关键时刻的失分,对于运动员来说似乎没有那么重要,与网球的每分必争相差甚远。因此应当借鉴网球的竞赛规则丰富和完善羽毛球的竞赛规则,通过规则的改变为竞技羽毛球的发展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

2 世界竞技格局趋于相对均衡

世界羽联为推动羽毛球运动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一方面,会通过不断变革竞赛规则来促使不同地域的竞技实力分布趋于均衡;另一方面,随着羽毛球竞赛体系的不断完善,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参加不同级别的比赛去不断积累自己的积分,提高世界排名。运动员会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到高水平的世界羽毛球比赛中,打破目前被亚欧主导的竞技格局。

2.1各国竞技实力势均力敌

目前世界羽坛的竞技格局已经充分表明中国队已经不是不可战胜的神话,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技战术的创新研究,逐步缩小与强国之间的差距。纵观近几年的世界羽联系列赛,决赛圈不再是中国队的内战。羽毛球各国纷纷崛起,西班牙的马琳、泰国的因达农、日本的奥原希望、丹麦的安赛龙和约根森、印尼的阿山·亨德拉、阿迈德·纳西尔、韩国的李龙大、柳延星等一批羽坛中间力量的崛起正暗示着世界各国竞技实力已明显提高,与中国差距在一步步缩小,甚至在各个方面都有赶超中国羽毛球队的能力,未来世界羽坛各国的竞技实力将在伯仲之间。

2.2重大比赛的奖牌分布趋于均衡

选取2012年奥运会、2013—2015年世锦赛的奖牌分布情况得知∶2012年奥运会共15枚奖牌被7个国家选手分别获得;2013年世锦赛共20枚奖牌被9个国家选手分别获得;2014年世锦赛共20枚奖牌被9个国家选手分别获得;2015年世锦赛20枚奖牌被8个国家选手分别获得。

从图1可以看出,羽毛球世界大赛的奖牌获得国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这表明世界各国开始注重羽毛球的发展,各国的竞技实力也在稳步前进中提高。因此,未来世界羽毛球大赛的奖牌将分布在更多的国家,各国对于羽毛球项目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3 羽毛球竞赛规则未来演变趋势

3.1规则中保持攻防平衡的可能性改革

3.1.1提高网高 如今羽毛球优秀运动员的身高普遍呈上升趋势,在关于运动员选材方面,对于技战术打法相对均衡的选手,挑选身高臂展相对占优的运动员似乎已成为一种趋势。尽管对于这种选择不同的专家各执一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身高臂展相对占优的运动员在发接阶段更加出色,同时在后场进攻中占据一定的高空优势。身高臂展占优的运动员发球时能更合理地利用规则,发出更加威胁的球,接发球时能够更快地抢到高点,形成推扑下压,每一球几乎打几个回合就早早结束,大大降低了羽毛球的观赏性。提高羽毛球网高度能够延长“活球期”的时间,因为羽毛球发球允许运行轨迹呈抛物线,当球到达最高点降落,延长了下落时间,相对减慢了初期节奏,进而增加了回合的次数,有利于羽毛球各项技战术的施展。

3.1.2发球线后移 羽毛球网高度的提升要求运动员在发球时加大拍面的仰角,如果发球线不变,当发球员刚发出球,接发球运动员就可以一个蹬跨步扑死刚刚飞跃过网正在下落的球。因此,要根据适当的距离合理后移前发球线。如果是双打项目,后发球线也应该根据对应的要求做出适当调整。

3.2赛间间歇进一步推动羽毛球商业化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成功的商业操作筹集了资金,挽救了夏季奥运会的危机,而且还使人们充分地认识到各个项目的商业价值,隔网类竞技项目也不例外。隔网类竞技项目都是用得分作为评定胜负的标准,竞赛规则的修改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缩短了比赛的时间,合理安排了比赛的中断,加快了比赛的节奏,增加了比赛的连贯性。比赛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赞助商涌入,提升赛事影响力。如今21分制的羽毛球除了每1局比赛的2min间歇,还有每局达到11分时的1min间歇,如果比赛过早结束,仅仅有4min的时间,不利于招募大量的广告赞助。因此,可以借鉴网球的局-盘-场的竞赛设置,每2局间可以设置间歇,每盘之间可以设置间歇,这样就可以拥有相对富裕的时间用来吸引赞助商植入广告,赋予羽毛球项目更大的商业价值。

图1 2012—2015年世界羽毛球奖牌获得国家数量变化

4 专项竞赛的重组

4.1以首要超级赛和超级赛事为圆心的辐射效应

网球比赛主要以四大满贯赛事为圆心,以系列赛方式带动该赛事之前的多项赛事。羽毛球可以效仿网球的运营模式,如以中国公开赛和香港公开赛这2项比赛为“圆心”,辐射低级别赛事,给年轻选手更多机会,形成以首要超级赛和超级赛系列赛为主导,在时空与地域上增设梯队级别比赛,以增强赛事的吸引力。

借鉴国际网球职业赛的良性循环的运行模式∶赞助商试探性地赞助比赛-奖金提高-吸引参赛选手竞相角逐-提高整体水平-媒体传播-吸引更多人关注-赞助商的付出得到回报-吸引更多的赞助商赞助。世界羽联和政府应当各司其职,共同致力于羽毛球赛事的运营管理,实现最大化的互惠共赢。

4.2全明星赛

世界羽联每年都会安排密集的赛事,分布世界各地,运动员为了参加比赛获得积分和排名,需要长期奔波世界各地。如此循环往复,难免会使运动员感到身心俱疲,同时赛事的举办没有推陈出新,使得观众也会感到枯燥无味。NBA当年为了扭转赛场萧条的状况,博取社会大众的关注度,便尝试性地推出全明星比赛。世界羽联同样可以效仿NBA全明星赛的模式,主办羽毛球全明星比赛,由全球的羽毛球爱好者投票选择自己钟爱的球员参加比赛。每个单项获得球迷票选前2名的球员参加比赛,组成2个团体进行对抗。全明星比赛还可以设置更多的表演、娱乐性对抗,如“三打三”比赛等。全明星赛可以设置在赛季中期,这样不但可以使运动员获得短暂的调整,愉悦身心,同样可以借助全明星赛在全球范围推广羽毛球运动,提升羽毛球项目的发展空间和影响力。

[ 1 ]徐祥峰.ITF、ATP、WTA赛事体系与中国职业网球赛事发展战略思考[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2(48):74.

[ 2 ]陈博.网球竞赛规则的演变及对网球技战术的影响[ D ].开封:河南师范大学,2013.

G847

A

1674-151X(2016)10-016-03

2016-08-19

侍锁成(1992~),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

猜你喜欢
羽联巡回赛奖牌
首枚奖牌!
赵芸蕾入选世界羽联名人堂
顶级男子高尔夫巡回赛数据统计的比较、运用及变化趋势研究
世界羽联为何要力推11分制
那枚来之不易的奖牌
林丹李宗伟带头造反令羽联尴尬
羽联新规惹恼林丹李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