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间歇训练法在高校乒乓球训练课中的应用

2016-11-18 07:38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10期
关键词:训练课间歇心率

孔 源

(山东体育学院日照校, 山东 日照 276800)

简谈间歇训练法在高校乒乓球训练课中的应用

孔 源

(山东体育学院日照校, 山东 日照 276800)

顾名思义,间歇训练法重点在于“间歇”,是利用“间歇”来提高训练能力的方法。间歇训练法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具有严格的要求,目的是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的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间歇训练法包括高强性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法。三种不同的间歇训练法有各自的应用特点,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练习的持续时间、运动强度以及主要的供能方式不同。

1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间歇训练法(高强性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法),研究该方法在乒乓球训练中的作用,以为乒乓球训练提供更多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帮助体育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高乒乓球技术水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间歇训练法在高校乒乓球训练课中的应用。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上查阅相关文献,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2.2.2实验法 以山东体育学院2015级体育教育专业60名男生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

3 运用间歇训练法应遵循的原则

3.1设计训练内容的个体化原则

设计训练内容的个体化原则在训练实践中,运动员个体之间在身体机能、素质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同样是发展耐力或者速度,不同运动员所出现的具体问题可能不同。运动员的个体特殊性决定了不可能设计一种可以用以发展任何运动员的训练内容。尤其是在运用间歇训练法的过程中,对间歇的时间具有严格的控制,而间歇时间则取决于个体的心率。因此,运用间歇训练法时,设计训练内容要有个体化的要求。

3.2控制间歇时间与方式的有效性原则

科学地控制训练过程中的间歇时间是体现间歇训练法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心率降低到120~140次/分时,必须及时地让运动员进入第2次练习,否则就成为重复训练法了。所以,间歇时间直接影响着负荷强度、负荷量以及练习组数的安排,同时也影响练习的效果。间歇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必须采用积极性的休息方式,如简单正反手挥拍练习等。

3.3安排运动负荷的合理化原则

一般来说,间歇训练法的练习强度应以提高密度强度和平均强度为前提,不宜过大或过小;练习持续时间取决于练习强度,不宜过长。因此,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合理安排练习的负荷量与强度应是间歇训练法的关键。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航空航天、精密加工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领域对传动机构的定位精度、响应速度、输出力和控制特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新型高精度驱动器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压电驱动器主要利用压电元件的逆压电效应实现致动输出,具有位移精度高、响应速度快、控制特性好、尺寸小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持续关注。

3.4调整训练方案的及时性原则

每种间歇训练方案实施之后,运动员在不断地调整,直至最后适应,再通过变换各因素参数,制订新的间歇方案。在制订新方案之前,一定要对运动员目前竞技能力的现状加以调查,在此基础之上,再制订出符合运动员实际情况的,更加合理、科学的新方案。

3.5加强医务监督的必要性原则

间歇训练法对运动员机体刺激较大,因而有利于增强运动员的机能储备。但此方法对运动员机体承受负荷强度的能力要求较高,对有一定训练基础的运动员方可适用,但对儿童少年运动员不宜过多使用。特别强调,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加强医务监督,以确保运动员机体的健康。

4 结果与分析

学生4min全台3个点连续并步拉冲起始成绩见表1。以60名男生连续并步拉冲平均成绩为起始点,作为训练前后成绩变化的依据。

(1)高强性间歇训练法在乒乓球中的应用。学生在3个月内每周第1次课安排3个4min,都以心率降到120次/分左右为下一次练习起始点。(表2)在4min的高强性间歇训练中,间歇时间较短,基本为2min左右,主要以心率降到120次/分左右为第2个练习的依据。在间歇期主要拉伸放松的小强度为主,为提高技术做准备。同时引导学生要加大深呼吸,补充机体所消耗的氧气。

(2)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在乒乓球中的应用。学生在3个月内每周第2次课安排2个8min全台并步拉冲练习,都以心率降到120次/分左右为下一次练习起始点。(表3)在8min的强化性间歇训练中,练习的强度稍低于高强性间歇训练法,练习的时间长于高强性间歇训练法,仍然以心率降至120次/分左右为第2个练习的出发点。同时在间歇期进行200m的慢走小轻度放松练习。为了利于机体快速地恢复和偿还氧债。同时小强度的慢走利于乳酸初步消除,为糖原的恢复奠定基础。

(3)发展性间歇训练法在乒乓球中的应用。学生在3个月内每周第3次课安排2个10min,都以心率降到120次/分左右为下1次练习起始点。(表4)在发展性间歇训练中,练习的强度稍小于强化性间歇训练,练习时间较长在10min左右。间歇时间稍长,心率控制在160次/分左右且仍然以心率降至120次/分左右为第2个练习的出发点。间歇期还是以小强度慢走练习为促进恢复的手段。

表1 学生4min全台3个点连续并步拉冲起始成绩

5 结论与建议

5.1结 论

5.1.1通过3个月的间歇训练,严格地控制间歇时间和间歇方式,学生的4min连续并步拉冲成绩平均每人提高20板,(表5)可以说利用好间歇训练法是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成绩的,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在比赛中连续进攻能力,提高比赛成绩。

5.1.2通过认真地执行间歇训练法,可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无氧和有氧混合代谢系统供能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连续进攻中的动作稳定程度,进一步

表2 学生3个月内每周第1次课安排3个4min练习

表3 学生3个月内每周第2次课安排2个8min练习

表4 学生3个月内每周第3次课安排2个10min练习

提高乒乓球成绩。

5.2建 议

5.2.1由于间歇训练要求学生在不完全恢复的状态下进行高强度而练习,对学生的准备活动、心血管系统机能状态以及学生的意志品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在训练前和训练中,随时给学生讲解练习的原理和方法及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顺利完成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5.2.2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还要及时把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对于身体出现极不适应的学生要及时调整负荷量和负荷强度,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和方案。

5.2.3间歇训练法应该在学生体能较好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对于出现过度疲劳和伤病的学生要及时安排恢复性训练和休息。

5.2.4在隔天一节课的训练中,要在训练课结束后及时进行恢复练习,力求学生在下次训练课时能够在超量恢复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成绩。

表5 学生成绩对比

5.2.5训练课前的准备活动要适量,充分调动好机体的机能状态,不能在学生还未活动开的时候进行大强度训练,以免出现由于负荷量和强度突然加大造成的身体不适。

5.2.6由于间歇训练是以糖的无氧酵解提供能量为主,所以运动前补糖和训练课前食用淀粉类食物是保证糖原储备充分的重要条件。

[ 1 ]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 2 ]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艺术体操[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 3 ]吴贻刚.训练方法的本质、结构及发展特征研究[ J ].中国体育科技,2001(2).

G846

A

1674-151X(2016)10-031-03

2016-08-29

孔源(1959~),副教授。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训练课间歇心率
高强度间歇运动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心率多少才健康
离心率
单节幼儿跆拳道训练课教学方法研究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被偷听的训练课
训练课时间负荷量理想模式的建立
让训练课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