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开国将帅的成长历程及其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2016-11-18 03:38史智鹏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将帅红安麻城

史智鹏

(黄冈市政协,湖北 黄冈 438000)



黄冈开国将帅的成长历程及其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史智鹏

(黄冈市政协,湖北 黄冈 438000)

1955年至1965年间共有131名黄冈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将领获得少将以上军衔,称之为黄冈开国将帅。黄冈开国将帅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发挥了开辟作用,他们在参加黄麻起义中崭露头角,在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成长壮大,在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中走向成熟。黄冈开国将帅在数支人民军队——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部队成长过程中发挥了创建作用。黄冈开国将帅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开创中显现军事才干,在红军长征中担任指挥员和开路先锋,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功,在解放战争中是解放全中国的中坚力量。

黄冈开国将帅;成长历程;历史贡献

在20世纪上半叶血与火的岁月里,黄冈革命斗争风起云涌,黄麻起义诞生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后来发展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其中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人数最多的队伍。黄冈为革命队伍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子弟兵,这些热血男儿为了寻求真理、实现理想,为了民族解放,为了缔造共和国而南征北战,浴血沙场,前赴后继,在枪林弹雨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可歌可泣的黄冈英雄群体。其中,有131名黄冈军事将领在1955年至1965年间授衔,称之为“黄冈开国将帅”。①这些黄冈开国将帅走过了艰难屈折的成长历程,经历了血与火的战争洗礼,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共和国的诞生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在鄂豫皖和川陕根据地建立中发挥了开辟作用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川陕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两大革命根据地,它是以黄冈开国将帅为代表的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拚搏而来的。土地革命时期是黄冈开国将帅的初始和发展期,黄冈开国将帅们参与或领导了两大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和反“围剿”,充分发挥了开辟作用。

(一)在参加黄麻起义中崭露头角 1927年11月爆发的黄麻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区领导的最早的也是规模最大的武装起义,它奠定了全国第二大苏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初始基础。据统计,在黄冈开国将帅中,有28人参加了黄麻起义,②具体情况见表一。

表一:

姓名出生时间参加起义时年龄解放后授予军衔籍贯备注王树声190621大将麻城许世友190621上将麻城今属河南新县周纯全190621上将红安王建安190720上将红安谢富治190918上将红安陈再道190918上将麻城王宏坤190918上将麻城刘飞190621中将红安詹才芳190720中将红安吴先恩190720中将黄安今属河南新县张仁初190918中将红安徐深吉191017中将红安张才千191116中将红安周希汉191314中将麻城秦基伟191413中将红安程儒珍190027少将红安韩卫民190324少将红安祝世凤190522少将麻城袁克服190720少将红安邹国厚190819少将红安丁先国190918少将麻城李世焱190918少将红安耿锡祥190918少将红安喻新华190918少将麻城程悦长191116少将红安吴世安191215少将黄安今属河南新县罗应怀191413少将红安汪运祖191512少将红安

分析这28位参加过黄麻起义的开国将军的情况,有以下几点十分明显。一是都非常年轻,年龄段在18岁至21岁之间的达17人,占60.7%,而18岁以下的8人,占28.5%,22岁以上的3人,占10.8%,几乎都处于人生最青春年少的时期。二是都没有进入黄麻起义的领导人、决策者之列,除麻城的王树声、许世友、陈再道率领麻城自卫军参战外,其余人员都只是普通参与者。三是大多数都没有军事知识和经验,只有许世友曾在北洋军阀吴佩孚的部队当过兵、王树声是麻城农民自卫军领导人,稍具军事知识。四是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多数只是在私塾念过几本书,粗具识文断字能力,学历最高的王树声毕业于麻城高等小学堂,后来又在乘马区初等小学当校长,算得上是农民中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中的农民。五是性格坚定,易于接受革命思想熏陶,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董必武的关怀下,黄安麻城革命形势轰轰烈烈,这些未来的开国将军们都经历了急风暴雨般的革命洗礼,大革命失败后,在潘忠汝、曹学楷、吴光浩等先辈带领下,他们迅速成长起来,并在参加黄麻起义中崭露头角,才干初现。

(二)在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成长壮大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创建的规模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作为全国第二大苏区,与中央革命根据地南北呼应,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黄冈开国将帅大多数都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

据《大别雄风——黄冈开国将帅》记载,在131名黄冈开国将帅中,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开国将军达126人,占黄冈开国将帅总数的96%,其中,开国大将1人:王树声;开国上将8人:谢富治、王建安、周纯全、韩先楚、王宏坤、陈再道、陈锡联、许世友;开国中将21人:张仁初、王近山、张天云、刘飞、李天焕、詹才芳、徐斌洲、秦基伟、胡奇才、刘昌毅、徐深吉、李成芳、鲍先志、王必成、周希汉、张才千、陈康、聂凤智、郑维山、张池明、吴先恩;开国少将96人:程悦长、程儒珍、卢燕秋、罗厚福、黎锡福、谢正荣、徐绍华、韩卫民、袁克服、张天恕、戴克明、江波、李定灼、甘思和、况玉纯、陈美藻、涂锡道、耿锡祥、李世焱、戴克林、赵鹤亭、郑国仲、周世忠、何德庆、刘福胜、胡正平、程启文、吴振挺、马忠全、陈炎清、熊应堂、邹国厚、金世柏、张竭诚、秦光远、闵学胜、詹少联、贺健、王诚汉、江腾蛟、罗应怀、殷国洪、汪运祖、张志勇、朱火华、祝世凤、赵炳伦、高志荣、周纯麟、张培荣、朱玉学、喻新华、肖永正、徐其孝、邓岳、丁先国、王政柱、李庆柳、冯仁恩、袁彬、张汉丞、江鸿海、查国桢、张春森、杜国平、蓝侨、陈金钰、周学义、赵正洪、胡大荣、李少元、刘何、吴林焕、姚运良、吴永光、吴世安、韩东山、黄立清、何辉燕、吴杰、肖志贤、严光、肖永银、伍瑞卿、张潮夫、周明国、高厚良、肖德明、刘华清、张吉厚、高立忠、余述生、朱致平、陈波、胡立声、佘积德。

这些黄冈开国将帅们在开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成长壮大,他们都经历了枪林弹雨中血与火的考验,都是在历次反围剿斗争中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他们大多数都是从士兵做起,按照班、排、连、营、团、师、军的军事职务,通过战斗磨砺,战火考验,一个军阶一个军阶地逐级提升的。③

(三)在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中走向成熟 1932年9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总部率主力两万余人实施战略转移,西征川陕,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疆域”。

随红四方面军西征的黄冈开国将帅,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时期多数都还只是红军中的中下级军官,但在川陕根据地南征北战,凭借着忠诚和勇敢,成长为红四方面军中独当一面的中高级将领,在枪林弹雨中走向辉煌。部分人员情况如下:

王树声 大将 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

周纯全 上将 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

陈再道 上将 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

王宏坤 上将 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

王建安 上将 红四方面军第四军政治委员

许世友 上将 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骑兵司令员

谢富治 上将 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

郭天民 上将 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参谋长

陈锡联 上将 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师长

韩先楚 上将 四方面军第七十八师师长

鲍先志 中将 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卫生部政治委员

王近山 中将 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师副师长

詹才芳 中将 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政治委员

李天焕 中将 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军政治部主任

陈 康 中将 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二七六团团长

聂凤智 中将 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团长

秦基伟 中将 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第二七四团团长

刘昌毅 中将 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团长

郑维山 中将 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第八十一团政治委员

徐斌洲 中将 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七师八○团政治委员

李成芳 中将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通信营政治委员

吴先恩 中将 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军需处处长

徐深吉 中将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

周希汉 中将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

张才千 中将 红四方面军参谋主任

胡奇才 中将 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政治委员

王必成 中将 红四方面军第八十九师副师长

刘 飞 中将 红四方面军独立师政治部主任

张仁初 中将 红四方面军保卫局通江分局保卫队队长

二、在数支人民军队成长过程中发挥了创建作用

在革命战争年代,从黄冈相继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新四军第四支队、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中原军区鄂东独立第二旅。其中,黄冈开国将帅在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部队成长过程中发挥了创建作用。

(一)军事生涯之始:从鄂东军到红四军、红二十五军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中诞生的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共300余人,是鄂豫皖地区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更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起点。王树声、詹才芳、王建安都是鄂东军战士,是最早走上革命军事生涯的黄冈开国将帅。其中,詹才芳是鄂东军第一路特务营营长,王树声是鄂东军第二路分队长。

黄麻起义失败后,鄂东军72勇士转战木兰山,詹才芳、陈再道是其中之一。1928年至1931年,鄂东军发展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红一军。1930年10月,由鄂东游击大队和红八军四、五纵队在黄梅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1931年1月,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在麻城福田河合编为红四军,此年10月,红二十五军成立。④

鄂豫皖红军发展过程中,经过以“扩红”方式招收红军战士,许多黄冈开国将帅在红军的扩红旗帜下,加入革命队伍,汇入革命洪流。在1928年冬至1929年春的扩红中,张仁初、张天云、陈锡联、江波、闵学胜、罗应怀、郑国仲、贺健、熊应堂等都参加了红军。在1930年的扩红中,胡奇才、卢燕秋、赵鹤亭参加红军,在1931年的扩红中,王诚汉、张志勇、张竭诚、陈美藻、耿锡祥、刘华清、詹少联参加了红军。

部分黄冈开国将帅在这一时期开始成为红军指挥人员,如王树声是红十一军三十一师第一大队党代表;王建安在红一军红一师中先后任班长、排长;秦基伟是红四军手枪营二连二排排长;张仁初是红四军二十八团排长;邹国厚是红四军红十一师第三十0三团五连连长。

(二)开国将帅的熔炉:红四方面军中迅速成长 1931年1l月7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县七里坪组成,下辖红四军、红二十五军,总兵力共约3万余人。红四方面军的成立,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鄂豫皖根据地革命武装斗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鄂豫皖红军日益强大和成熟,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黄冈开国将帅是在红四方面军中迅速成长,⑤兹举三位。

王树声是黄冈开国将帅在红四方面军中职位最高的领导人。他是麻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建了麻城县第一支农民武装。1927年黄麻起义时任麻城农民自卫军分队长。1928年后,历任鄂东军第二路分队长,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第一大队党代表,鄂豫游击区总预备队总指挥,红一军第一师一团团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红二十五军军长等职,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指挥并参加双桥镇战斗、黄安战役等战役,他英勇善战,战功显赫,对红四方面军组建和发展,创建和保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做出突出贡献。

陈再道于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并加入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后随部队赴黄陂木兰山区坚持游击斗争,任红军第十一军排长、连长,第四军十一师十二团营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主力由鄂豫皖边向川陕边转移,他任红十一师32团团长。

秦基伟在1927年11月参加了黄麻起义。1929年8月参加红军,先在红三十一师三团机枪连当战士,以战功升任红四军手枪营排长,黄安战役后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手枪营连长。

(三)前仆后继不胜不休:重建红二十五军和组建红二十八军 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之后,1932年11月和1933年1月,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分别重建,两个月后合编为新的红二十五军,共约1.3万人。

1933年10月,红二十五军一部与皖西的八十二师合编为新的红二十八军。1934年4月,红二十八军与吴焕先率领的红二十五军会合,合编为新的红二十五军,共3800余人。11月,红二十五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名义,离开鄂豫皖根据地,成为最早到达陕北的红军长征部队。

1935年2月,留在大别山区的红军和地方武装第三次组建红二十八军,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始终坚持战斗在鄂东及大别山区。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二十八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

一批黄冈开国将帅在重建红二十五军和组建红二十八军中涌现,⑥如韩先楚从1931年起,历任独立营、团长, 1933年4月后,他历任红二十五军二二四团(即手枪团)副连长、连长、营长,红二十五军与陕北红军组建红十五军团,他任二二四团团长。

三、在中国革命的数次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都可以看到黄冈开国将帅的身影,他们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井冈山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显现军事才干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早和最大的革命根据地,黄冈的林彪和红安的郭天民在此大显身手。⑦

林彪是黄冈县回龙山(今属团风县)人,1926年10月毕业于黄埔军校后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随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展现出军事才能, 1930年2月,23岁的林彪出任红四军军长,进入红军最高领导层,成长为中央红军著名战将。

郭天民是红安县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学习,是红安籍开国将领中唯一上过黄埔军校的将军。他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广州起义。1929年进入江西赣南根据地,任红九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和长征。

(二)红军长征中的指挥员和开路先锋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退出中央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中,林彪聂荣臻率领的一军团是红军的开路先锋,郭天民率领的九军团被周恩来称之为“红军战略轻骑”。

与此同时,红四方面军撤出川陕革命根据地,走上了长征之路,迎接中央红军。黄冈开国将帅在保证红一、四方面军会师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⑧王树声作为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一马当先;王建安是四方面军主力红四军的政委,率部参加嘉陵江战役,攻克雅江县城。王宏坤任红四军军长,军政治委员等职,参与指挥了数十次重要战斗。他们都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三)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功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黄冈开国将帅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中担任要职,成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中的领导者。此录八路军和新四军组建时部分黄冈开国将帅所在部队和担任职务情况。⑨

表二:

姓名籍贯部队职务解放后授予军衔备注林彪黄冈八路军115师师长元帅今属团风县韩先楚红安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上将王宏坤麻城129师385旅旅长上将陈锡联红安129师385旅769团团长上将丁先国麻城129师385旅769团政训处主任少将张才千红安129师385旅770团团长中将胡奇才红安129师385旅770团副团长中将陈再道麻城129师386旅副旅长上将徐深吉红安129师386旅771团团长中将韩东山黄安129师386旅771团副团长少将今属大悟县谢富治红安129师386旅772团政训处主任上将王近山红安129师386旅772团副团长中将刘少卿黄冈新四军第五师参谋长少将

黄冈开国将帅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功。如林彪指挥八路军一一五师获得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陈锡联率部夜袭阳明堡机场,消灭24架日军飞机;王近山率部在韩略村伏击日军,让不可一世的“皇军军官战地观战团”灰飞烟灭;秦基伟组建的八路军太行山区第一支游击武装 “秦赖支队”名震太行山区。

解放战争中解放全中国。黄冈开国将帅在解放战争期间,已成为独当一面的统军将帅,战功赫赫,威名远扬。兹录本人掌握的解放军四大野战军中部分黄冈籍将帅任职情况:

表三:

姓名籍贯职务解放后授予军衔备注第四野战军林彪黄冈司令员元帅周纯全红安后勤部部长上将韩先楚红安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四十军军长上将邓岳麻城第十二兵团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师长少将詹才芳红安第十二兵团第四十六军军长中将徐斌洲红安第十三兵团第四十九军政治委员中将李少元英山第十四兵团第三十九军第一一七师政治委员少将胡奇才红安第十四兵团第四十一军副军长中将卢燕秋红安第十四兵团第四十一军第一五四师师长少将祝世凤麻城第十五兵团第四十三军第一五六师政治委员少将第二野战军陈锡联红安第三兵团司令员上将谢富治红安第三兵团政治委员上将王近山红安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二军军长、政治委员中将马忠全红安第三兵团第十军第三十师师长少将鲍先志麻城第三兵团第十一军政治委员中将郑国仲红安第三兵团第十一军副军长少将刘华清红安第三兵团第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少将今属大悟县萧永银黄安第三兵团第十二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少将今属河南新县郭天民红安第四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上将周希汉麻城第四兵团第十三军军长中将陈康武穴第四兵团第十三军副军长中将周学义黄梅第四兵团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师长少将徐其孝麻城第四兵团第十三军第三十八师师长少将黎锡福红安第四兵团第十三军第三十九师师长少将李成芳麻城第四兵团第十四军军长中将秦基伟红安第四兵团第十五军军长中将刘昌毅红安第四兵团第十五军副军长中将况玉纯红安第五兵团第十七军第四十九师政治委员少将闵学胜红安第五兵团第十七军第五十一师师长少将李定灼红安第五兵团第十七军第一七三师师长少将第一野战军何辉燕黄安第一兵团第七军参谋长兼第十九师师长少将今属大悟程悦长红安第二兵团第六军第十七师师长少将黄立清黄安第二兵团第八军第二十二师政治委员少将今属大悟

续表三:

姓名籍贯职务解放后授予军衔备注第三野战军王建安红安第七兵团司令员代政治委员上将王必成麻城第七兵团副司令员中将周纯麟麻城第七兵团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二师师长少将周世忠红安第七兵团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二师政治委员少将胡大荣黄梅第七兵团第三十五军副军长少将王必成麻城第八兵团第二十四军军长中将熊应堂红安第八兵团第二十五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少将张仁初红安第八兵团第二十六军军长中将刘飞红安第九兵团第二十军军长中将聂凤智黄安第九兵团第二十七军军长中将今属大悟喻新华麻城第十兵团特种兵纵队(兼炮兵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少将

黄冈开国将帅在解放战争期间,指挥千军万马驰骋沙场,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解放战争各个著名战役中均可看到黄冈开国将帅身影。如林彪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率部从东北的白山黑水打到海南的天涯海角,军事指挥才能得到充分展现,赫赫战功为他赢得开国元帅和解放军军事家的殊荣。

四、在英雄群体形成中发挥了楷模魅力作用

在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里,黄冈产生了李先念、王树声、林彪3位人民解放军军事家,占人民解放军军事家总人数的8.3%,同时,从这里走出了131名黄冈籍开国将帅,其中,现仍为黄冈籍的开国将帅100名(元帅1名,大将1名,上将8名,中将17名,少将73名),占全国全部开国将帅总数(1614名)的6.26%。另外,有31名军事将领出生时的籍贯属麻城、红安或黄冈,后因行政区划变更,分别划属湖北大悟县、武汉市新洲区;河南省新县以及安徽省金寨县。

他们都是从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拼杀出来的。他们是革命战争的幸存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战争年代,他们东征西战,打遍全中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首脍炙人口的民谣让人感觉到革命先辈当年的风采。红安的红色历史和开国将军尤其令人注目,在1955年至1965年间,红安县正式授衔的开国将军达61名 (上将6名、中将11名、少将44名),占全国全部开国将帅总数的3.78%,是全国开国将帅授衔人数最多的县,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同时,在战争年代担任过正军级以上职务和建国后担任各省、市、自治区正省级及国家机关正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红安籍干部达162名之多,如果他们参与授衔的话,都符合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标准,加上61名正式授衔的将军,共计223名。因而,徐向前元帅慨然为红安题词:“二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⑩

表四:

县市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合计说明黄冈112麻城1251826红安6114461武穴145黄梅44英山11蕲春11总计1181773100原籍麻城、红安、黄冈,后因行政区划变更而划属湖北省大悟县、河南省新县、安徽省金寨县以及武汉市新洲区的31名将领,计麻城有上将1名,中将2名,少将7名;红安有中将2名,少将18名,黄冈有少将1名,未列入此表。

将星闪耀,是黄冈的骄傲,黄冈开国将帅令人肃然起敬。这些为理想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不甘屈服的血性男儿,在浴血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赢得崇高荣誉,如,“旋风将军”韩先楚、现代“赵子龙”陈锡联、“骁勇善战”陈再道、“华东之虎”王建安、“疯子战将”王近山、“必胜将军”王必成、“战术奇才”胡奇才、扬威上甘岭的秦基伟 、1308仗打出的王诚汉等等,比比皆是,展示出无穷魅力。他们作为缔造共和国的一代名将,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名垂青史的篇章,也为自己留下光彩照人的传奇名将形象。

注释:

①史智鹏:《大别雄风——黄冈开国将帅》,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第1—2页。

②据《红安县志》和《麻城县志》的“人物卷”。红安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红安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麻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麻城县志》,红旗出版社,1993.

③参见郭家齐主编:《红安革命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

④参见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89.

⑤参见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天地出版社:《湖北开国将帅画传》,《党史天地》2013年增刊.

⑥ 参见红安两百将领传编委会:《红安两百将领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⑦ 参见湖北省黄冈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黄冈市志》(人物卷),内部资料.

⑧参见徐向前:《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版社,1984.

⑨参见星火燎原编辑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名录》,解放军出版社.

⑩参见史智鹏:《大别雄风——黄冈开国将帅》序言,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张吉兵

2016-03-19

10.3969/j.issn.1003-8078.2016.04.19

史智鹏(1963-),男,湖北罗田人,黄冈市政协文史专员。

D231

A

1003-8078(2016)04-0073-06

猜你喜欢
将帅红安麻城
新疆天椒红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麻城上半年石材出口达1467万美元
湖北麻城石材税收达4.16亿
红安脱贫摘帽喜赋
绿色崛起中的麻城林业
红安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学习红安精神 提升教师素质
How to apply interactive teaching to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与众不同的老鼠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