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教学理念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调查研究
——以鞍山师范学院为例

2016-11-18 03:38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设置阶段

李红梅

(鞍山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5 )



ESP教学理念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调查研究
——以鞍山师范学院为例

李红梅

(鞍山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5 )

笔者对所任教的鞍山师范学院不同专业的大二学生进行的大学英语课程问卷调查显示,当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需要适度调整,将英语学习同未来就业结合起来。为此提出了“通用英语—拓展英语—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设置建议,以确保四、六级后大学英语教学不断线,满足学习者和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

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需求;课程设置

一、ESP理论的起源及发展

早在1964年,Halliday在与McIntosh 和Strevens 合著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一书中就提出ESP 的概念: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 for policemen; for officials of the law; for doctors and nurses; 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 for engineers and fitters。[1]此后,ESP的定义不断充实和发展。1988年,Strevens在更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ESP的定义。他认为ESP具有四个根本特征,即:为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求而设计;在内容上(即主题或话题)ESP涉及到专门的学科、职业和活动;在词汇、句法、语篇、语义以及篇章分析上,重点必须放在那些与特定专业、职业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与通用英语相对。[2]之后,英国学者Robinson、Dudley-Evans、St.John等都对ESP的定义和特征作了论述。20世纪70年代末,ESP引入我国以来,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借鉴ESP研究成果,联系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我认为,首先,我们必须对其有明确的定位。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如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新闻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论文写作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3]可见,ESP教学是建立在学习者的需求分析之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来决定。它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语言或教学法,也不只包括某一种特定的教材。事实上,它是一种教学途径、一种教学方针或教学理念。其次,ESP的研究应结合具体实际,不应照搬照抄。ESP教学模式未必适应所有高校。再次,ESP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不应一步到位,需循序渐进,有序进行。ESP 与EGP并不是相对立的两个部分,而是紧密联系的。EGP 是ESP的基础,ESP是EGP的扩展和延续。两者在时间上有先有后,但在内容上却是相辅相成的。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将ESP教学主要定位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上。但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仅仅是ESP学习者的一小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队伍更加庞大。 在大学英语教学领域,ESP一般尚在探讨、论证和尝试阶段,以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为主,尝试建立“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笔者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立足本校实际,尝试探讨ESP教学理念指导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可行性,并提出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

二、研究设计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大学英语课程根据教学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英语三个类别。不同层次高校各个类别的课程所占比例应有不同,并依此设计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块。作为一所师范类地方院校,鞍山师范学院有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但不能照搬照抄其课程设置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只有从实际出发,考虑本校实际情况、专业特点、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就业去向、地方需求等多方因素,才能使课程设置趋于合理化,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体现本校特有的大学英语教学特色。

ESP教学的首要特征是满足特定学习者的需求。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中,学生的需求必须予以重视并慎重考虑。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大学生需求展开调查,以此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提供参考。此次问卷调查针对2013级非英语专业学生,问卷对象涵盖中文、数学、物理、化学、财经、政史、学前教育等不同专业。调查主要采用网上问卷的形式,共获得有效问卷216份。问卷共包括八个问题,主要了解学生对现行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和对后续教学的期望。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满意度

表1 你认为大学英语阶段的学习目的是?(多选)

图1 通过两年大学英语的学习,你的收获如何?

选项课时少,内容多实用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人数471759574

从表1可知,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目的定位明确且比较集中,那就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和四、六级考试,同时,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通过近两年的学习,48.2%的学生觉得收获不大或没有收获(见图1)。相信没有哪位大学英语老师兢兢业业地付出之后,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那么,学生的不满意集中在哪里呢?

从表2可以看出,超过80%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学实用性不强。这是因为长久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以通过CET4和CET6 为指挥棒,过级率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结果导致了日常教学只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后果就是,四、六级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内容掌握了,英语考试技巧提高了,但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读写能力、翻译能力、交际能力等并没有什么显著提高。而且大学两年之后,英语不再是必修课,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基本没有规律性的英语学习。结果,过了四、六级的学生英语水平不断下降。如何改变这样的尴尬局面,是现有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四级后续阶段的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提出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大学英语四、六级只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后面还有应用提高阶段。四年不断线有利于巩固基础阶段的教学成果,有利于学生打下较为扎实的语言基础。而后续阶段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将英语和本专业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使其成为一种实用工具。

表3 你认为四级后续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该侧重哪些方面?(多选)

表4 对于四级后续阶段的英语教学,你希望开设下面

216名受访者中,有195人认为后续阶段英语教学应侧重实用性,比例超过了90%。91人觉得应试能力仍是教学的重点,看来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仍是为了考试,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可见一斑(见表3)。就具体开设什么课程,大家的选择主要集中在职场英语、英语视听说、跨文化交际、影视赏析、六级辅导、考研英语和翻译等方面(见表4)。可见,大学生首要关注的是英语在今后工作中的工具性,其次是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

英语学习作为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应当贯穿大学的始终。结合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针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由EGP逐渐过渡到ESP,并将重点放到ESP上,因为ESP教学是连接英语学习与专业实践之间的纽带。ESP教学搞好了,英语才能真正发挥工具的作用,而不仅仅作为一门考试科目。但是,一般院校很难找到既精通某种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英语的“全科教师”。 懂英语的没有专业知识,有专业知识的英语水平又低,很难进行语言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所以,ESP师资选择陷入了两难境地。[4]

本校目前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这一现状。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建立起能胜任ESP教学的师资队伍之前,本校的ESP教学应主要采用选修课模式,由一些对ESP教学感兴趣,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大学英语教师,或英语底子好的专业教师开设具有实用性的ESP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就目前情况来看,本校开设的英语选修课数量相当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文化和语言技能训练方面。比如:跨文化交际与多元文化思辨、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媒体英语视听说、圣经文化、实用英文写作、 电影音乐赏析、英美概况等等。这些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联系不大。所以,通识课的多样性和针对性亟待提高。等待各方面条件日趋成熟,本校可以逐步加强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的合作教学,甚至组建跨专业的ESP教研室,实现各学科优势互补。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适合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以下是笔者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初步构想(见表5)。

表5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EGP阶段(通用英语阶段):这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阶段,教学内容为通用英语。这个阶段的学习主要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进入ESP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从第1学期开始,至第4学期结束。

EDP阶段(拓展英语阶段):这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过渡阶段。旨在通过具有深度和广度的英语课程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做好EGP向ESP过渡,教学内容不应过难,要循序渐进,逐步进入规范化的ESP教学。课时涵盖第4至第5学期。

ESP阶段(专门用途英语阶段):这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提升阶段,教学内容为专门用途英语。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在专业环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语言知识输入与专业交际技能提高的平衡。课时涉及第5、6两个学期。

就学分问题,大学英语共12学分, 涵盖EGP、EDP和ESP课程。学生要在1-6个学期中完成所要求的12学分。学生在完成前一阶段课程要求的学分后,方可开始下一阶段课程的学习。根据英语基础、学习能力和个人规划的不同,学生可自行选择学习拓展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学期。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改变单一外语专业和单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是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立足国情,根据学习者和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构建科学、多元、多层次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大学生专业学习、考研深造、工作就业和个人兴趣与发展等多种需要。

[1]Halliday, M. A. K. , Meintosh, A. & Strevens, P.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Longman, 1964:190.

[2]卢桂荣.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基于ESP理论与实践[M].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9.

[3]蔡基刚. 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 外语界,2004(2)23.

[4]陈冰冰. 关于建立ESP 教师教育模式的思考[J]. 外语教学,2005(26)76.

责任编辑 付友华

G642.3

A

1003-8078(2016)04-0111-03

2016-02-20

10.3969/j.issn.1003-8078.2016.04.29

李红梅(1977-),女,辽宁鞍山人,鞍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设置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船舶防火结构及设置的缺陷与整改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