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6年西藏高考汉语文试卷综述暨2017年命题预测

2016-12-10 08:31奚家福
西藏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病句命题作文段落

◆奚家福

2005—2016年西藏高考汉语文试卷综述暨2017年命题预测

◆奚家福

2004年—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汉语文试卷结构及分值统计

一、试卷结构形式十二年不变

自2005年开始,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汉语文试卷继续保持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三大板块,满分150分。但三大板块分数略有变化,“阅读”和“作文”板块分数增加,尤其是加大了作文在高考中的比重,作文分与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其他全国卷保持一致。而且这种试卷结构形式直至2016年,保持十二年不变。

因此,本文以2005—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汉语文试卷为研究对象,对十二年来的汉语文试卷进行综合分析,为2017年高考汉语文复习提供实证支持,避免广大师生走弯路。

二、“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十二年不变

自2005年开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汉语文)》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汉语文)》一直没有改变。只要“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没有改变,西藏2017年高考汉语文考试的内容和范围、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就不应该改变。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汉语文试卷在题型、题量、分值分配以及考查点、难易度等方面与近几年高考汉语文试卷相比,不会有大的变化。我们预测,2017年高考内容上仍以考查汉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为主,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限定为150分钟。试卷包括Ⅰ、Ⅱ两卷,第Ⅰ卷基础知识为单项选择题,16小题,计48分。第Ⅱ卷包括阅读、作文两部分,阅读部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等题型,共计14小题,42分;作文部分60分,作文题型以命题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为主要形式。试卷仍分为三个大题板块。

三、2017年预测

(一)基础知识

综观十二年的高考汉语文试卷,从16道单项选择题的考点分布来看,“汉语基础知识及运用”部分的8个考点和“文学常识与文体常识”部分的3个考点,在每年的试卷中都有涉及。下面以“病句的辨识与修改”考点为例作一分析。

虽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汉语文)》没有像《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那样详细地列出病句考查的主要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但通过对2005—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汉语文试卷分析,十二年的辨识病句的试题(共计12题36个病句)在病句错误类型上也是集中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三方面,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也有所涉及,考查次数分别为5次、13次、7次、4次、2次、5次。“病句的识别与修改”每年都出了一道辨识题,在文字表述上,除2005年表述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其他年份(2006—2016年)均表述为“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而且只有对病句的辨识,没有出过病句修改的题型。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两个类型是考查的重点,这两类病句之所以出现频率高,是因为其包括的错误分类比较多。拿“搭配不当”来说,它分为主谓、动宾、主宾、定语、状语、中心语、关联词等搭配不当,每一种句法成分都有可能出现语病,只要将相近句法成分的搭配交换设题,或者从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错误搭配中选材,便能轻易设计试题,也非常容易埋藏考点。例如2010年汉语文试卷第12题D项:“我们一进球场就看到许多面国旗和一片欢呼声。”“看到”与“一片欢呼声”不搭配,这是单个谓语与多个宾语搭配不当。2016年第12题B项:“与会者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是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就是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主语“与会者”和宾语中心语“学术会议”在句子的两端,考生容易在阅读时产生距离感而忽视搭配问题,考点埋藏得非常隐蔽,可以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语言敏感度。语序不当和结构混乱重点考查语法的正确使用,这是从单独的成分上升到整体的考量。例如2007年汉语文试卷第15题C项:“他当面还是第一次听到老师的表扬。”就是语序不当,“当面”应移到“第一次”后面,这是多项状语排列顺序不当造成的。2014年第14题B项:“玄武岩的主要成分是由二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等组成的,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45%。”就是结构混乱,“玄武岩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等”与“玄武岩是由二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等组成的”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同其他类型相比,语序不当难度较低,学生可以通过语感较轻易地解决问题,而结构混乱相对较难,涉及到了更多的语法知识,因此,在偏易和偏难的病句类型上,偏易的语序不当的病句题出现的频率比偏难的结构混乱相对多一些。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两类病句涉及语用层面不合理使用的问题,是指句子本身句法语法结构正确,但不符合语用原则,造成语用失误。例如2015年第14题D项:“由于坚持植树造林,这一带基本上彻底消除了风沙灾害。”这句中,“基本上”与“彻底”在语义上是矛盾的,在语用上是不合理的,不合逻辑。

我们从历年的汉语文考试分析和学生得分点统计来看,在“基础知识”客观题板块,学生的得分率不是太高,而且区分度很大。这说明民族地区考生学习汉语文基础知识有一定的障碍和困难,在中学汉语文教学中要花大力气解决学生的第二语言学习难题。尤其要从小学抓起,重在平时积累。仅仅靠高三复习是不够的。从区分度大这个角度来说,采取客观题考查汉语基础知识是比较符合民族地区考生实际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汉语文考试试卷一直保持48分的16道客观题题量十二年不变的原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是要严格控制客观题题量和分值的,以主观题考查为主,而我们民族地区高考汉语文试卷在阅读部分还有一定数量的客观题。为此,我们民族地区汉语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大力加强,高考复习也要“咬定”11个考点不放松,重在语用训练。

(二)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的测试集阅读、分析、表达能力的考查于一体,兼容语言文字、文章内容和形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等多方面的测试,最能体现学生汉语文的素养。

2005—2016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考查了三次,2005年《一个牧羊人的奇迹》(17—30题,每小题3分,共42分),2010年《罗丹给我的启示》(17—24题,每小题3分,共24分),2011年《高山流水》(17—30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总计36题。考点包括:1.解释关键词、理解文中重点词的含义、关键词指代内容、理解阐述文中重点词语的丰富内涵;2.辨识成语、理解文中成语、概括成语意义;3.摘取关键语句、分析关键句子含义、理解文中诗句含义;4.理解、筛选信息、理解段落内容,分析段落含义;5.理解文章内容、插入文中句子、表述作者观点;6.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层意、理解段落含义;7.划分全文层次、概括文意、总结概括全文内容;8.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及作用;9.记叙的要素、记叙顺序;10.作方法:前后呼应、正侧映衬、叙议结合,场景描写、人物描写方法;11.拟定文章标题。

说明文考查了三次,2007年《紫砂艺术的神韵》(27—30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009年《黄金》(26—30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010年《剪纸》(25—30题,每小题3分,共18分)。考点包括:1.说明对象;2.填写句子顺序;3.句子对应说明内容;4.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5.全文的说明顺序及内容概括;6.划分全文层次、概括文章内容;7.划分段落层次、理解段落内容;8.关键句子前后照应;9.说明方法。没有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考查了一次,2008年王力《谈语言》(17—30题,每小题3分,共42分)。考点包括:1.重点词语的含义;2.摘取中心句、段落中代词指代;3.理解段落中成语并造句;4.论述对象;5.第一段在文中地位作用;6.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分析概括段落含义;7.修辞手法作用;8.论证方法;9.语言准确性;10.表达方式。没有考查论据、论证、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等。

散文考查了8次。2006年《雨和瓦》(17—30题),2007年《一棵树 三堂课》(17—26题),2009年宗璞《丁香结》(17—25题),2012年张抗抗《瞬息与永恒的舞蹈》(17—30题),2013年厉行濂《人,总要仰望点儿什么》(17—30题),2014年魏荣冰《欲笺心事》(17—30题),2015年沈从文《跑龙套》(17—30题),2016年周华诚《口哨》(17—30题),共计103题。考点包括:1.重点词语的含义;2.选择动词、选词填空;3.段中代词指代、短语指代内容、重要词语内容指代、短语内容指代;4.摘取心理体验词语、找出表示焦虑的词;5.解释成语含义、依据解释在文中找成语、依据解释找出相应的成语;6.句子含义判断、句子思想感情、理解句子含义、关键句子感情表达;7.记叙的顺序、观察的顺序;8.故事在文中作用,句子在文中或段中的作用;9.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理解分析段落内容;10.分析概括段落含义、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11.段落文意判断、理解;12.划分文章层次、理解全文内容;13.文章主旨填空、文本相关内容分析判断;14.作者态度判断、作者思想倾向、人生感悟;15.概括人物性格、人物心理变化、人物品质分析概括;16.描写方法;17.修辞手法及作用;18.句子与句子照应、句子与段落照应、句子前后呼应;19.写作方法;20.表达方式判断辨识;21.文体判断辨识;22.拟定文章标题。

综观十二年高考汉语文试卷,就高考阅读文体考查对象而言,共考查15篇。散文8篇,占总量的53.33%;说明文3篇,占总量的20.00%;记叙文3篇,占总量的20.00%;议论文1篇,占总量的6.67%。由此可见,散文的考查频率最高,将来考查的可能性仍然很大;十二年来,小说未考查,故不排除2017年高考汉语文试卷阅读部分考查小说的可能。即便2017年不考查小说,但作为一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会广泛接触的一种文学样式,也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因此在2017年高考复习中也不可掉以轻心。十二年来记叙文、说明文的考查频率较高,将来考查的可能性较大。议论文自2008年考查之后,已经有八年(20092016年)没有考查了;而作为文学体裁的散文已经连续考查了五年(20122016年)。

综上分析,散文、记叙文考查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小说考查也可能取得突破,但根据我们的预测,2017年考查议论文、说明文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议论文、说明文的命题相对散文来说更加平稳,试题答案更具客观性和公平性,不容易出现差错或偏差,可以有效提高高考汉语文试卷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甚至可以减少高考汉语文阅卷的难度和误差。再从题量上考虑,甚至会同时出现散文、说明文两种文体的考查,或者是考查记叙文、议论文两个阅读,抑或是小说、议论文两个阅读。毕竟从2011年开始,已经有六年在汉语文试卷上只考一道阅读题了,就是从避免猜题押题的角度,避免教师对其他文体教学的忽视和师生散文阅读的疲劳来看,回归教学本位,树立高中汉语文教学的正确导向,有效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能量,也是应该考查两道阅读题了。

(三)作文

20052016年高考汉语文试卷作文分值均为60分,占据试卷总分的40%,是考生重要的得分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字数上一直要求不得少于600字。在命题形式上,材料作文考查7次(2007、2010、2011、2012、2014、2015、2016),占考查总量的58.33%;命题半命题作文考查4次(2005、2008、2009,2006),占考查总量的33.33%;话题作文考查1次(2013),占考查总量的8.33%。

2017年高考作文有可能采用命题半命题作文形式,但延续材料作文的可能性更大。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出现的可能性相对小一些。

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思想迅速集中,在短时间内朝着一个目标思考;有利于密切配合阅读,巩固和发展阅读收获。

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水》(2005年)《肩膀》《尝试》。

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我多想……》(2006年)《奥运的企盼》(2008年)《学会欣赏身边的景色》(2009年)。

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奥运圣火在珠峰点燃有感》(2008年)《自我教育很重要》(2009年)《我想握住你的手》。

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如2005年作文题目:水。要求:(1)文体不限。(2)不得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2006年作文题目:我多想……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得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2009年作文题目:(1)自我教育很重要?(2)学会欣赏身边的景色。要求:①在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②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等。④不得少于600字。

2.材料式命题作文。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1)奥运的企盼(2)奥运圣火在珠峰点燃有感。资料:①第29届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开幕。②2008年5月9日上午9时16分,藏族女登山队员次仁旺姆在海拔8844.43米处高高擎起燃烧的祥云火炬,标志着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登山队员在峰顶展示了中国国旗、奥运五环旗和北京奥运会会徽旗。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奥运圣火送达世界最高峰。这一壮举为现代奥林匹克的历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实现了北京申办奥运会时的庄严承诺。

要求:①在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③不得少于600字。

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自我教育很重要》(2009年)《快乐是一粒种子》《人生处处是考场》。

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磋。如《幸福》《谈挫折》《论意志力》。

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中国梦》《成功的阶梯》。

材料作文需要学生根据材料引发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形成观点或主题,进而完成作文,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概括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汉语文)》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指出:“作文题型以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为主要形式。”《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汉语文)》在“参考试卷”之“作文”部分的“样题”也是给材料作文。2016高考作文也的确是给材料作文。因此,2017年高考沿用材料作文的可能性很大。

鉴于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将作为作文命题首选,我们有必要分析总结十二年中7次材料作文考查的得失,就材料作文的审题、拟题、立意和构思进行深入分析与点拨。限于篇幅,将另文专述。

作者单位:西藏山南市教育局教研室

责任编辑:张暇

猜你喜欢
病句命题作文段落
趣味•读写练 答案
命题作文怎样确定立意
师生讨论改病句
“对症下药”——和病句说“再见”——小学高年级作文“病句”现象对策研究
【短文篇】
半命题作文“难忘那次__”构思指导
命题作文“闯关”大法
心理小测试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高考病句辨识的两大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