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考阅卷反观写作教学

2016-12-10 08:31李繁贵
西藏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评卷中考作文

◆李繁贵

从中考阅卷反观写作教学

◆李繁贵

2016年我区中考阅卷工作已经顺利结束了,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召开的中考网上评卷座谈会也颇为成功,反响很好。笔者有幸参加了去年和今年的中考作文阅卷,并在今年中考网上评卷座谈会上代表语文组作了发言。现根据会议精神和普布次仁书记的指示,笔者将发言稿加以整理与扩充,及时向广大一线教师反馈,以期对进一步改善网上阅卷工作和日常写作教学有所帮助。

一、今年中考作文的基本情况

今年中考作文题为两类题型,一个是给定三则材料,围绕“成长的滋味”这一话题作文,另一个是以“我的梦”为题的半命题作文,要求考生任选其一。题比较灵活,难度不大,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考生应该有话可写。所以出现了不少佳作。相当一部分作文审题准确,观点明确。比如写1号题目的,不少考生写到难忘成长的历程,要回报父母;不忘老师的教导与关心,要回报社会;难忘朋友情谊;不少考生注重观察社会,难忘陌生人的善举等等。写2号题目的考生,大多写到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梦想,论及如何实现梦想的心态和方法;还有一些考生在作文中思考环境问题、社会公德问题、诚信问题等。大部分考生写出了真情实感,有些写得很细腻,有感染力。少量作文引经据典,可见考生见多识广,有些考生语言精彩,文采飞扬。

但是,今年的作文仍然有部分考生出现偏题现象。如,本来要写“成长的滋味”,却写成了“成功的滋味”;本来要写“我的教师梦”,却写成了“我的老师们”。写2号题目的作文时有出现“假大空”、“文艺腔”、“名人堂”等现象。举一个例子,现实社会中,教师的地位不见得有多高,许多学生也不见得多么想当老师,但是在考场里写“我的教师梦”的考生出奇地多。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是真的想当老师吗?还是苦于选材的无奈选择?还是博取评卷员的同情?部分考生书写极不规范,字迹潦草。有极少数学生态度不端正,作文一字不写,或者字数不够,也有考生抄袭作文题目隔得材料。这些现象,反映出部分考生对作文不够重视或作文能力差的情况。

二、阅卷工作总结

整体上来看,今年中考作文阅卷是公平、公正的,但这不是说我们的工作是完美无缺的。这两年我在阅卷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波折。去年我改到一篇作文,觉得写得很棒,前后读了好几遍,最后决定给满分。由于二评只给了28分,分差太大,所以三评介入。三评只给了31分,最后该生只得29.5分。事后两天我终于鼓起勇气找到组长唐京川老师反映该问题。唐老师抽时间把这篇作文调出来反复品读了多遍,并找来我说这篇作文的确很好,最后给了39分。他当时还给我讲了《儒林外史》里的一则典故,我至今记忆犹新。话说范进刚递上考卷,考官周进拿来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却不知所云,直摇头叹气道:“这样的文字,说的都是甚么话,怪不得连连不进学!”遂丢到一边了。一日,风雨如晦,雨打芭蕉,周进闲来无事,于是随手拿来案边的考卷翻看,读一遍过后,觉得有点意思,再读一遍,直叹妙极,字字珠玑,真乃天地间之至文。而这考卷正是原来范进那份。今年我同样遇到了一遍特别优秀的作文,想给满分,几番踌躇之下,最后给了39分,谁想还是遇到了跟去年一样的情况。不同的是,副组长第一时间就注意到了巨大的分差,并及时把分值调上去了。

趋中率高,高分极少。网上作文阅卷规定两位评卷员分差若是超过4分则是无效阅卷,这本来是为了保证公平,但是评卷员在阅卷过程中无形之中受到了制约。如果要单纯追求阅卷数量,又要保证较低的无效阅卷率,作文评卷员势必会将他的给分区域“安全”地限定在平均值(28分)左右。这就造成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说的那样:据北京、福建等多个省市调查,近四、五年来,二等作文卷占75-80%,一等占8-10%,满分作文凤毛麟角,35分以下的三、四等也不到20%。其他省市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二等分占比重如此大,即“趋中率”畸高,考得再好也很难企及高分,稍有准备就可以拿40分上下,再差也不至于落入三、四等。”[1]

“趋中率”畸高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机制下的阅卷“对考生是很不公平的”[2],它不利于选拔真正优秀的人才,模糊了地区和民族学情差异(见图1),

图1 西藏各区市2016年中考语文写作题得分情况

西格办、民大附中两地参考人数过少(据笔者所知,民大附中只有一位藏族考生)数据代表性不强。拉萨、日喀则、那曲、阿里、林芝地区藏族考生的语文作文均分超过汉族考生,其余两地相差无几。西藏中考语文作文各地区均分(不分民族)差距不超过2分。

三、写作教学建议

(一)学校加强常规管理,组织教师认真上好公开课、听评课、研究课及示范课,认真扎实地开展写作课题研究,研发校本课程,促进课本区域化建设。笔者在自习课辅导藏族学生学习《观沧海》的时候,一些学生问我:“老师,松赞干布和曹操哪个更伟大?”这样的提问启示我们在面对西藏的孩子时,要有一种比较思维,写作课题研究、校本课程、课本区域化建设都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去前进。要关注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只有创新作文才有亮点。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倡语言个性化。西藏的学生尤其是藏族学生大多能歌善舞,他们富有文艺天赋,其散文和诗歌创作潜能是很大的。当下高考、中考作文还不允许创作诗歌,但这种现状不会一直维持下去。近年来,上海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已经增加了现代诗歌的比重,并在教学设计上有许多新的尝试。中学语文教学界也发起了“中考作文,诗歌该不该‘除外’”的讨论。[3][4]西藏语文教育决不能忽略诗歌阅读与写作,甚至还应该走在各省市的前面。

(二)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注重知识的积累,夯实基础。引导学生注意从文字学的角度去识记汉字,养成查工具书的好习惯。日常学习中注重积累和运用好词好句,特别要注意辨析易混淆的熟语和成语,了解成语的出处。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书写训练,强调书写要规范。

(三)提高作文评改质量与效率。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与阅读,努力提升文学欣赏水平,加强中西文艺理论修养。教研组可以开展每学期“共读一本书”活动,学期末交流读书心得。在阅卷过程中应有一颗诗心,做到与学生心有灵犀;应怀有伯乐的情怀。在评阅一般的作文时要“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遇行”,注意发现闪光点,尊重学生的创作。

(四)注意研究学生的日常习作和中考作文。在此过程中,宜应用校对学原则,尊重作者,多就少改,有理有据提出批评与修改意见,尽量避免师心自我、添改不当或过度拔高的情况。兹引一篇作文来说明这个问题,括号里是编者所添加文字或修改意见。[5]

炽烈

杨愉君

(传说神鸟)凤凰每五百年自燃其身,化作虚烬,于九天业火中一度湮灭,一度重生,承浴火之刑,涅槃而起(改作而得涅槃),如(改作以)此可得永生,(此所谓)不死不灭。

(悲哉壮哉!)它(改作凤凰)活得那样炽烈,即便死于浴火,也不枉(了)五百年。

大千幻化,万象丛生,真是本(改作原本)该简单而轰烈。生命的色泽承载万代赤与白,一个通(改作朝)向生,一个去往死,而其温度应(删去)如九重天上不灭的业火,可以焚尽(改作燃烧身外)八荒。只为心中那一刹不变的渴望。

我一直执拗的认为,凡成大事者,他(删去)人生的背景色都该是赤色,那是火的颜色,(伴)有火的的温度与火的信仰。英雄或是阶下囚从来(删去)没有那样明确的界限,但凡心怀一撮不灭之火,便都(改作都足以)证明他曾炽烈地活过,他(删去)可以在作古前坦然地笑,坦然地说(改作坦然言笑),我(删去)从不枉此生。

(在人类历史上,)历史的传承,朝代的更迭,从来就(改作似乎)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其中的流转需要历史性的代价。)而当乱世一夜之间到来,有多少人(改作志士仁人)心中所埋藏的那一把火顷刻即燃?无论那心是雄心还是野心(出于雄心还是野心),他们(删去)都誓(言)在这一方乱世中留下自己的温度与色彩。三十六路诸侯,七十二抹烽烟,一时风(改作迭)起,(历史的天空)波云诡谲。那是火树银花的时代,所有人都不惜焚尽自身,为的就是今日的轰轰烈烈,明日的现世安稳(改作:狼烟四起的时代,胸怀鸿鹄之志的人们,不惜粉身碎骨,为的是舍得一身剐,换取万民安)。每当(删去)最后一抹赤色燃尽时,那就昭示着一场乱世消弭(之日),鲜血(改作血色)与白骨相掩,生命的色泽就这么猝不及防地呈现在眼前,蒙住你的呼吸。而活下来的人,所祈求的,不过是四野间的一坛酒,再静静地吟一句,今夕与汝一坛酒,他生蒿草已披离(改作:乱世与治世相交换。两段历史的衔接处,正是无数先烈精神炼狱处。当然,活下来的人所祈求的,不过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按:原文标点错误,句号应置后引号外面〉就这么平常而简单的日子,也需要一代英烈付出浴火之刑,消失的是英烈的肉身,重生的是英烈的精神)。

我仰慕那些(删去)肯在短短一生中选择活得炽烈的人,(即杀身成仁的人们,)只有那样的人才终究(改作他们才)有资格说“不枉此生,不虚此行”。人生有那么多不得已、不可以,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心燃成与业火一般的温度,为自己的人生,拼出一抹赤色(改作:轰轰烈烈活一天,胜过浑浑噩噩活百年)。

如果我可以(改作至于我),我愿意选择炽烈的人生。一生漂游过后,我的温度未变,我色泽未褪(删去)。

(果真天降大任于斯人也,)我终究可以坦然(改作将豪迈)地说,生我者日月,葬我者山河。

这原本是一篇考场作文,经编者添改,提升到为民请命与舍身求法的民族精神高度,作者不知该快乐还是该悲哀……

结语

纪伯伦说:“你的快乐,乃是你不戴面具的悲哀。”无论是评改作文还是分析试卷,我们一定要客观冷静,实事求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问题,我们的中考网上评卷工作和写作教研才会有明确的改进方向与广阔的上升空间。一个人的思考终究有限,热切期待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同仁能参与到讨论中来。本文权且抛砖引玉,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温儒敏.高考语文(作文)阅卷方式应当改进[J].语文建设,2012(Z1):135-136.

[2]温儒敏.高考语文(作文)阅卷方式应当改进[J].语文建设,2012(Z1):135-136.

[3]马学兵,李丰香,张丽丽.诗歌何以被“除外”(之一)[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2013(07):5-7.

[4]于娟,李波,周妹君.诗歌何以被“除外”(之二)[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2013(07):7-8.

[5]吴冬明.西藏初中学生作文选(汉文版·第一辑)[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6:96-97.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张暇

猜你喜欢
评卷中考作文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网上评卷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画海”评卷
大规模考试网上评卷中趋中评分的成因探析
高考评卷岂能草菅人命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