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目标市场选择——基于直觉模糊算法的研究

2016-12-21 09:43杨,张
关键词:走出去目标文化

刘 杨,张 弘

(1.北京师范大学气候变化与贸易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2.天水师范学院商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3.天水市秦州区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01)



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目标市场选择
——基于直觉模糊算法的研究

刘 杨1, 2,张 弘3

(1.北京师范大学气候变化与贸易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2.天水师范学院商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3.天水市秦州区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01)

有效进行国际目标市场选择,是决定中国文化企业成功“走出去”的关键。本文在对目标市场选择影响因素界定的基础上,结合直觉模糊混合平均算子(IFHA)方法,以中国某文化集团公司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可以作为中国文化企业海外市场经营的优先选择;其次是韩国、日本、新加坡;法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处于第三集团。同时,中国文化企业所受到的政策导向和约束使其很难在经济效益上达到最大化,制约了其对外发展。

文化企业;目标市场;直觉模糊算法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发展,文化活动逐步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之一。中国政府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到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高度来认识,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积极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走出去”的中国文化企业,在提高自身生产效率的同时,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显然,文化企业的国际化决策行为,是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手段。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已有文献对于目标市场选择的问题大多纳入到FDI(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理论中,比如传统的垄断优势理论等;在国际生产折中论中,所有权优势以及内部化优势是企业进行FDI选择的一个重要前提因素,但区位优势也是企业必须考虑的充分条件,这也是首次将目标市场区位选择问题纳入到理论考察范围;而技术创新理论指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其FDI的目标市场选择应按照“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模式进行。上述研究的一个普遍观点认为,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目标市场选择时,应该优先考虑经济往来与交流合作比较频繁的贸易对象国家,可以有效地减少贸易壁垒以及文化壁垒所导致的隐性成本。

在国外研究中,文献主要集中于目标市场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如Robles(1994)[1]、Meschi(1994)[2]、Tongren(1995)[3]、Stephens(1995)[4]对国家间文化差异因素的研究;Erramilli(1992)[5]、Cardillo(1995)[6]对于政治稳定性因素的研究等等。部分学者针对具体的产业及企业展开了研究,如Wood(2000)[7]发现美国出口企业以市场潜力、政治、基础设施、经济水平和法律法规作为最重要的选择标准;Wirtz(2001)[8]对于德国传媒产业国际化的研究发现:市场潜力、国家风险以及进入障碍成为关键的影响因素;Brouthers and Nakos(2005)[9]针对希腊中小出口企业样本的差异性比较研究发现:采用客观方法选择目标市场的企业,要优于直觉因素确定目标市场的企业。而在国内研究中,学者们更多的是从宏观的行业或产业角度出发探讨企业的目标市场选择行为。柳荣(2001)[10]通过行业内的竞争性环境关系,将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目标市场选择行为综合在一起进行了比较研究;李言规(2006)[11]则对目标市场选择与目标市场战略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探讨,梅元清、袁健红(2008)[12]选取国内企业实际案例,对传统营销学领域中的五种模式,即市场集中化、产品专业化、市场专业化、选择专业化和市场全面化进行了分析论述。就目前而言,学术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目标市场评估选择过程和模型见下表1[13] [14]。

表1 海外市场选择过程及阶段

可见,一方面已有研究对于目标市场选择问题的探讨很多都是基于个案进行分析,并不具备普遍意义上的指导价值;另一方面,文化产品区别于普通贸易品,在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方面,有着并不完全等同的经济规律,可以讲,文化产品是凝结文化艺术内涵的载体,就载体形式而言,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是最终消费产品、也可以是中间投入品;可以是耐用消费品、也可以是即时消费品;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区别于普通贸易品,那些具备独特艺术价值、无法复制的文化产品通过仅有的一次创造性步骤完成生产,不具有规模经济。因此,文化企业的目标市场选择行为不能一概而论,文化企业由于其产品自身特点、文化差异、语言表现等多方面存在的普遍差异,文化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会面临不同的困难,企业间的异质性使得一种普适性的目标市场选择方法并不存在。

中国文化企业国际化决策的关键点在于目标市场的有效选择,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表现的深度和广度因素不同于一般商品,目标市场的有效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成功。中国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起步晚、程度低,并不具备“先发优势”;同时,文化产品的国际化进程必然会受到国家间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折扣的影响。从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国内针对文化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并不多见,也鲜有文献就其国际化战略定量研究的方法进行探讨。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将利用直觉模糊混合平均(IFHA)算子来表达模糊的因素评价,进而从文化企业决策者角度出发,描述一个可行的中国文化企业目标市场选择的动态决策模型。

三、国际目标市场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目标市场的界定

所谓目标市场,指的是“产品、服务和其他资源跨国转移所必需的一个交易场所,一般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对于任何企业,其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决策之一就是选择正确、合理的目标国市场,一个错误的目标国市场必然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陈德金等,2011)[13]。一般来讲,“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动机分为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和生产要素导向型”(小岛清,1987)[15],在不同的导向型动机驱动下,企业会有所选择地从整体市场中细分出目标市场,当然,不同的导向型动机对于细分的目标市场也会存在交互的导向影响;目标市场的有效选择,可以在边际成本最小的地区进行生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低成本下的竞争优势,同时,产品差异化的生产也是提高销售收入的有效手段,进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利益。

(二)目标市场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般地,企业在跨国经营决策过程中,对于目标市场的选择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东道国因素、母国因素、产业因素和企业因素。

1.东道国因素。东道国的相关特征因素在目标市场选择决策中有着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地理距离特征,Alexander(1997)[16]发现企业跨国经营时首先会倾向于选择地理距离邻近的市场;(2)市场规模,国内市场效应理论表明,市场规模对投资和贸易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当然,在考虑市场规模的同时也有必要考虑市场的潜力。Hill and Jones(2007)[17]指出目标市场的确定,既要考虑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更要重视长期的盈利能力,需要在区位经济性利益、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之间做出有效的平衡;(3)资源禀赋,垂直一体化的跨国模式可以将企业交易关系内部化,减少交易成本,因此中间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人力资源的数量和结构等等禀赋因素都有着重要影响;(4)制度与政策,东道国稳定的政治局势对国家间的经济往来有着正面影响,其中政策因素包括了针对外国产品和投资的相关政策,如关税和FDI限制政策等;五是文化差异,文化差异会导致交易成本上升并带来协调成本,对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不利。

2.母国因素。(1)对外开放的程度,母国自身的对外经济政策导向无疑会影响本土企业的国际化决策,一国是否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将关系到企业以何种形式“走出去”;(2)国家间贸易协定,自贸协定等措施可以向成员国企业提供零关税或优惠关税待遇,减少企业进入新市场的跨国贸易成本。

3.产业因素。(1)企业会根据产业的自身特征,在产业不同的发展时期会以不同的形式进入东道国市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提供了机会,同时,产业的生产规模和增长水平也影响着国际化目标市场的选择;(2)产业所面临的市场需求稳定性,频繁的需求变动会促使跨国经营企业倾向于以合资形式进入国际市场,当国际市场上需求普遍低迷时,企业跨国经营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合资经营形式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3)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决定企业生产边界的重要因素,Hill and Jones(2007)[17]研究发现,区别于单纯在国内市场上生产的企业,为规模更大的国际市场制造的企业其累积产出增长越快,随着累积产出的增加,企业将获得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其生产的单位成本和成本结构也将随之下降;(4)市场竞争程度,对于发展潜力较好的目标市场,其母国或第三国的竞争企业也将相继进入,进而导致市场竞争程度提高,加大进入风险。

4.企业因素。(1)国际化决策的动因,企业试图跨国经营是被动的决策行为,还是一种主动的竞争行为,后者会使企业在目标市场选择时更具有针对性;(2)企业自身的规模因素,不同规模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形式存在一定差异,较小规模的企业会倾向于以合资形式进入海外市场以规避风险,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海外市场的进入模式也会随着产品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而变化;(3)海外经营经验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海外经营经验越丰富、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目标市场的需求结构,减少只选择标准化产品供应不同目标市场带来的收益损失,一般来讲,企业会倾向于文化相近、地域毗邻的国家开展跨国经营,经营方式也多以产品出口为先导,然后再考虑其他投资方式。

四、中国文化企业国际化目标市场的选择

(一)文化企业国际化目标市场选择的特点

文化企业相比其他行业企业,在目标市场的选择中既有共性,也有区别,一概而论必然会导致决策的偏误。结合文化产业特点以及中国文化企业实际,在目标市场选择中需要充分考虑文化的差异、法律法规以及组织结构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差异。交易成本的存在是国际化战略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特别是文化距离较大的国家之间,文化差异必然导致信息交流与沟通难度增加,同时也影响着不同国家之间管理层和团队的思维,带来诸多交易的不确定性,导致交易成本上升,增加国际化风险。同时,就产品本身的传播而言,文化产品内容中包含的价值观甚至意识形态,必然会受到文化折扣因素的影响,因此,文化企业应该倾向于选择文化距离较小的目标市场。

2.目标国市场规模。Helpman-krugman国内市场效应模型表明,一国的经济总量(GDP)和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对于他国产品的消费有着显著影响。相比较而言,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富有弹性,因此目标国经济水平越高时,休闲娱乐等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越高、产品种类更多,也就是说具有更大的市场规模。可见,目标国家的市场规模对于文化企业的国际化决策有着重要吸引力。

3.市场垄断和政治垄断的程度。对于文化企业而言,目标国市场对于文化产品的销售控制程度越高,则垄断性越强,那么进入该市场的难度越大;同时,与强市场垄断相对的是市场竞争的不规范,文化企业的跨国经营必然遭遇来自非市场方面的摩擦,进而增加额外的运营成本。另外,目标国政府对于文化产品的政治垄断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的跨国经营风险,一方面对于文化产品意识形态的政府管制制约了文化企业的正常生产与营销活动,另一方面,一个政治制度动荡的国家也很难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经营环境。

4.地理上的临近性。地理上的临近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共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承、社会价值观念、零售结构的临近。就中国而言,无论是东亚地区还是东南亚地区,都有着接近的儒家文化传承,且多有华人居住,在这些临近国家开展文化企业的跨国经营,必然会有着更好的销售渠道和较低的运营成本。

5.文化企业自身规模。企业跨国经营的规模和水平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与生产规模,目前中国文化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在开展跨国经营时必须对自身的市场运营实力和风险抵御能力进行必要的评估。

(二)目标市场选择的决策方法

很明显,中国文化企业的目标市场选择是一个多属性群决策问题,需要在多种影响因素、多个市场权衡的背景下做出优化的判别。在具体的决策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困难就是诸如文化差异性、政治稳定性、市场垄断等因素的判定是模糊的,无法用具体的数值来描述,故而最终的决策结果也必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此,本文尝试利用直觉模糊混合平均算子(IFHA)方法来构建目标市场的决策过程,具体的步骤如下:

2.构造直觉模糊决策矩阵。假设方案Yi的特征信息用直觉模糊集表示:

Yi=[Gj,μYi(Gj),νYi(Gj)](i=1,2,...,n;j=1,2,...m)

其中, 表示方案Yi(i=1,2,...,n)满足属性Gj(j=1,2,...,m)的程度,表示方案Yi(i=1,2,...,n)不满足属性Gj(j=1,2,...,m)的程度,且有

μYi(Gj)∈[0,1]

νYi(Gj)∈[0,1]

μYi(Gj)+νYi(Gj)≤1(i=1,2,...,n;j=1,2,...,m)

可将方案Yi(i=1,2,...,n)关于属性Gj(j=1,2,...,m)的特征用直觉模糊数dij=(μij,νij)(i=1,2,...,n;j=1,2,...,m)表示,即μij表示方案Yi满足属性的程度,νij表示方案Yi不满足属性的程度。因此,所有方案Yi(i=1,2,...,n)对于任何集合中属性Gj(j=1,2,...,m)的特征信息可以用一个直觉模糊决策矩阵来表示,如表2所示。

表2 直觉模糊决策矩阵

3.确立直觉模糊混合平均(IFHA)算子。直觉模糊混合平均(IFHA)算子是一个映射IFHA:Θn→Θ,该算子使得

IFHAω,w(α1,α2,...,αn)=w1ασ1+w2ασ2+...+wnασn

故算子集成所得到的值也是直觉模糊数。

4. 对决策方案排序,进而选择最优方案。结合得分函数s(di)=μi-νi(i=1,2,...,n),其中s(di)∈[-1,1](i=1,2,...,n),计算方案Yi(i=1,2,...,n)的综合属性值,并取得得分值s(di)(i=1,2,...,n)。利用得分值s(di)(i=1,2,...,n)对方案Yi(i=1,2,...,n)进行排序并进行优化选择,同时,分别计算方案Yi综合属性值的精确度h(di),h(di)=μi+νi,(i=1,2,...,n),然后利用h(di)对方案Yi和Yj(i≠j)进行排序,最后选出最佳目标市场。

五、基于中国某文化集团公司的实证分析

目前而言,中国的文化企业国际化过程普遍处于初期阶段,从长期来看,文化企业国际化的目标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利用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实现经济效应。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不同的文化企业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如规模的差异、产品的差异、战略定位的差异等等,这些差异性决定了不同的文化企业其海外目标市场的决策过程和优化目标是不同的。基于此,本文以中国某文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作为一个案例典型*感谢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JL034)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3AJL009)的资助和数据支持。,来描述算子方法下的目标市场选择过程。考虑到该企业海外市场运营和开发的实际,本文以美国(Y1)、法国(Y2)、意大利(Y3)、俄罗斯(Y4)、日本(Y5)、韩国(Y6)、新加坡(Y7)共7个国家作为细分市场。

(一)影响因素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构建

2.目标国的经济水平(G2)。用目标国人均GDP来测度。文化产品的需求富有弹性,因此,目标国经济水平越高时,休闲娱乐等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越高、产品种类更多,也就是说具有更大的文化产品消费潜力。

3.市场垄断程度及进入障碍(G3)。用目标国年平均关税率来测度。关税及关税壁垒本身对于出口产品的定价有着直接影响。

4.政治垄断程度及政局稳定(G4)。目标国政府对文化产品市场的垄断管制程度越低、政局稳定度高,则文化企业的经营风险越低,利用《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国家风险分析报告》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每两年推出,研究对象包括联合国承认的192个主权国家,在分析国家基本信息的基础上,从政体、政局、国际关系的角度逐一分析国家政治风险,探索政治稳定性、国内矛盾等“政治状况”的同时,分析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与“双边关系”等,最后给出国家风险的整体评价和风险评级的“总体风险评估”。给出的政治风险评估指标作为测度。

6.目标国文化市场规模(G6)。用目标国文化产业产值占世界文化产业产值的比例来测度,产值所占比例越大,说明目标国文化产业市场规模越大。

7.文化企业自身规模与技术水平(G7)。文化企业自身的规模大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高低决定了企业海外市场运营的成本与难度。测度数据来源于针对企业进行的中高层管理者的问卷调查。

(二)IFHA算子特征信息的专家评分

对于属性权重以及方案特征信息并不存在确定的数值,需要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模糊判定。针对评价项目的内容、语义和格式等,与相关从事跨国公司研究、文化产业研究、世界经济研究的学者进行访谈,对于属性的权重及其方案相关联的特征信息在(0, 10)的数值范围打分,并定义重要程度、满足程度和不满足程度的分值表示,见下表3。

表3 特征信息分值表示

(三)IFHA矩阵的构建

定义属性Gi(j=1,2,…,7)的权重为:

接着,定义方案Yi(i=1,2,…,7)关于属性Gj(j=1,2,…,7)的特征值:

其中,gkj和hkj分别表示第k个专家对于方案Yi(i=1,2,…,7)满足属性以及不满足属性的程度打分。接着利用专家的评分值,计算出Yi(i=1,2,…,7)共计7个方案关于各属性的直觉模糊数,并用矩阵D′=(dij)7×7表示;在得到直觉模糊决策矩阵D′后,结合前文计算所得权重向量ω,对7个方案的属性值进行赋权,并乘以平衡系数m=7,便得到加权的直觉模糊决策矩阵D,见表4。

(四)优化方案的排序选择

在得到加权直觉模糊决策矩阵D后,需要对每个方案的加权属性值按照大小关系进行排序,在排序过程中为了避免不公正因素对于决策过程的影响,需要对于较大和较小的离散取值赋以较小的权重以消除影响,因此有必要对IFHA算子正态化处理,利用正态分布的加权向量ω进行加权,继而求得方案Yi(i=1,2,…,7)的综合属性值di(i=1,2…,7)。各方案的得分值为:

s(d1)=0.6201 s(d2)=0.4113

s(d3)=0.3774 s(d4)=0.3905

s(d5)=0.5290 s(d6)=0.5358

s(d7)=0.4912

表4 A公司目标市场选择的加权直觉模糊决策矩阵D

比较得分值可得到各方案的优化排序为:

Y1>Y6>Y5>Y7>Y2>Y4>Y3

可见,在此以A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定的7个目标市场国家的优化排序为:美国、韩国、日本、新加坡、法国、俄罗斯、意大利。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中国某文化集团企业A公司为例,简要地选取了与中国文化贸易、文化交往较为频繁的7个国家作为目标市场,结合算子方法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可以作为该企业海外市场经营的优先选择。就美国来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国家,其文化产品的出口占据了世界总出口的60%以上,无论是视听产品、图书版权还是迪斯尼、时代华讷等跨国企业,在世界范围都有着很强的竞争力,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美国国内市场对文化产品依然有着庞大的需求量,加之包容的文化环境以及成熟稳定的市场制度、政治制度,都应该是文化企业海外运营的优先目标市场。

就第二集团韩国、日本、新加坡而言,一方面它们都与中国同处东亚范围,不仅地理距离较近,且有着类似的儒家文化习俗、社会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中国文化企业开拓市场、营销产品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三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文化产品市场需求潜力较大,特别是对于文化产品消费的种类和层次与中国较为接近。因此,类似上述国家这样地处东亚、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达国家,可以作为中国文化企业海外市场经营的较好选择。对于第三集团的法国、俄罗斯、意大利而言,它们属于传统的欧洲国家,各自均有着较为悠久的文化历史传承,对于风格完全迥异的中国文化产品而言,要想得到一个普遍的认可并非易事。对于类似国家而言,更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产品或许更容易得到青睐,以满足那些对东方色彩文化充满好奇的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从A公司运营的实际来看,其海外市场的突破点与本文的研究并不相符,可能原因一方面是本文的研究只是一种案例的描述,选取的影响因素和国家地区较为简洁;另一方面可能在于该企业的国有产权性质,作为文化部、财政部直属和监管的集团公司,其运营策略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政治因素。随着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法国在政府层面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该企业也将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对于俄罗斯和法国市场的开拓中来。显而易见,存在政策导向的企业很难在经济效益上达到最大化,这也是目前中国文化企业发展中,对于“政策宗旨”还是“经济宗旨”博弈选择的一个共同问题。

(二)文化企业目标市场选择的启示

自从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并尝试培育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结构,力求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实现向文化强国转型的战略目标。然而,文化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渠道狭窄、平台薄弱的现状依旧,在占领目标市场的过程中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以及服务,应对国际争端、适应国际规则的能力不强,诸多不足都制约了中国文化企业目标市场选择的有效性。基于此并结合前文的分析,带给我们如下四点启示:

1.支持国有文化企业率先发展,重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在国际目标市场选择中的引领作用。国有文化企业在创新服务团队以及对外交流渠道资源上,有着多年积累的雄厚实力,同时相比较民营文化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的优先支持,理应处于“走出去”的前列。政府当前采取的面向市场、引入竞争、分类改革的方式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无疑将进一步激发国有文化企业的活力,促进不同所有制文化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形成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2. 文化企业走出去的目标市场选择,在初期要重视海外华人市场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全球华人的推广力。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生活环境以及语言的不同,当前海外华人依旧是文化产品输出的主要消费群体,华人的推广在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作用不可小觑。自2009年以来,直接从中国大陆移居海外的华人数量增速惊人,随着新华侨华人的陆续移居,一些华侨将产业拓展至北美、西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促使世界华商结构发生变化,同时不断拓展了文化贸易的广度与深度,有利于中国文化企业有效选择国际目标市场。

3.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成立专门的政府机构为对外投资文化企业提供服务。诸如为本国文化企业提供目标市场国家的政治、经济、商业等信息资讯;通过对外援助等方式组织本国文化企业到目标市场国家考察;积极协助企业培训海外技术人员,并为可行性项目的研究提供资金扶持等。在文化产业发展较为突出的国家均有此类型机构,如日本的海外经济援助基金会、美国和加拿大的国际开发署机构等。

4.借力中国区域合作步伐加快之势,加大文化企业向周边国家“走出去”的力度,如借助于中韩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逐步进入日韩以及东盟文化市场。随着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化,中国与其边境贸易、旅游开发、落地签证、合作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势头不断加强,中国文化企业的“走出去”可更有效地利用区位优势和传统优势。

总之,我们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中国文化企业国际目标市场选择的模式,积极探索和研究新的方法、新的区域、新的形式,使文化产品贸易形成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着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不断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1]Robles,L.InternationalizationasaStrategicProces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 1994(13):99-117.

[2]Meschi,P.TheInfluenceofIndustryStructureontheEntryModeChoiceofOverseasEntrantsinManufacturingIndustries[J].JournalofInternationalManagement, 1994(10):55-83.

[3]Tongren,H.andHechtL.RecognizingCulturalDifferences:KeytoSuccessfulU.S.-RussianEnterprise[J].PublicPersonnelManagement, 1995(1):1-17.

[4]Stephen,K.andPhilipK.InstitutionsandEconomicPerformance:CrossCountryTestsUsingAlternativeInstitutionalIndicators[J].Economics&Politics, 1995(3):207-227.

[5]Erramilli,M.InfluenceofSomeExternalandInternalEnvironmentalFactorsonForeignMarketEntryModeChoiceinServiceFirms[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 1992(4):263-276.

[6]Cardillo,RC.LikeBeestoHoney[J].FinancialExecutive, 1995:7.

[7]WoodVR,RobertsonKR.EvaluatingInternationalMarkets:TheimportanceofInformationbyIndustry,CountryofDestinationandbyTypeofExportTransaction[J].InternationalMarketingReview, 2000(17):34-55.

[8]Wirtz,W.ReconfigurationofValueChainsinConvergingMediaandCommunicationsMarkets[J].LongRangePlanning, 2001(4):489-506.

[9]Brouthers,L.andNakos,G.TheRoleofSystematicInternationalMarketSelectiononSmallFirms'ExportPerformance[J].JournalofSmallBusinessManagement,2005(4):363-381.

[10]柳荣. 浅论行业内的竞争性与目标市场选择[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1(1):52-54.

[11]李言规. 论目标市场选择与目标市场战略的区别与联系[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45-46.

[12]梅元清,袁建红.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目标市场选择模式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08(1):85-87.

[13]陈德金,李本乾,陈晓云. 中国传媒集团国际化目标市场选择模型研究——基于文化差异实证与DMP方法的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11(1):163-172.

[14]陈德金,李本乾. 中国传媒集团国际化动机“四力”模型研究——基于Dunning国际投资理论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10(9):28-30.

[15]小岛清. 对外贸易论[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48.

[16]Alexander,N.InternationalRetailing[Z].JournalofSmallBusinessManagement,2005(4):363-381.

[17]C.W.L. 希尔,G.R. 琼斯. 战略管理[M]. 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132.

责任编辑 连 子 英文审校 孟俊一

The Target Market Choice of Going Out for Chinese Cultural Enterprises——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Intuitionistic Fuzzy Algorithm

LIU Yang1,2,ZHANG Hong3

(1.Business School,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Tianshui 741001, China;2.Research Centre for Climate Change and Trad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3.Tianshui Qinzhou Party School, Tianshui 741001, China)

Effective choice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 is the key to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going out" for Chinese cultural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target market selection factors def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tuitionistic fuzzy hybrid averaging operator (IFHA) method, this paper conducted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a cultural group company,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can be used as the best choice for a Chinese cultural enterprises to select its overseas markets, followed by South Korea, Japan, Singapore, France, Russia, Italy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third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guidance and constraints of the policy for Chinese cultural enterprises of make it hard to maximize on economic benefit, restricting its development abroad.

cultural enterprise; target market; IFHA

2016-07-02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12CJL034)的阶段性成果。

刘杨(1982-),男,汉族,甘肃天水人,经济学博士,天水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世界经济、经济学与文化;张弘(1980-),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天水市秦州区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F752

A

1001-733X(2016)06-0083-10

猜你喜欢
走出去目标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