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CT引导肺小结节活检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6-12-22 02:52王建文汤雪雪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29期
关键词:符合率低剂量结节

王建文 汤雪雪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放射科,福建龙岩364000

低剂量CT引导肺小结节活检的临床价值分析

王建文汤雪雪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放射科,福建龙岩364000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引导对肺小结节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患有肺小结节疾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CT检查;研究组采用低剂量CT引导活检技术检查。对两组患者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治疗前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检查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肺小结节疾病临床诊断的误诊和漏诊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低剂量CT引导技术对患有肺小结节疾病的患者实施活检具有符合率较高、误诊和漏诊率低、操作时间短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低剂量CT引导活检;肺小结节;诊断;符合率

CT引导穿刺活检技术是目前临床上用于对肺结节病灶的性质进行鉴别和判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微创诊断技术,在疑难肺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应用广泛[1]。上世纪九十年代外国专家首次提出低剂量CT检查的相关概念,即通过使X线管的管电流水平下降,从而使受检者的辐射剂量水平降低,使患者在接受检查过程中所受到的X线辐射剂量较常规CT剂量下降程度可达80%左右[2],使患者辐射损伤明显减小,同时可以使X线球管和探测器的损耗量明显降低。由于CT扫描检查具有非实时性的基本特征,大部分肺结节尤其是直径水平不足1.5 cm的肺结节的穿刺操作需要进行多次CT扫描定位处理,使患者在X线状态中的暴露时间明显增多[3]。本次对应用低剂量CT引导技术对患有肺小结节疾病的患者实施活检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月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患有肺小结节疾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7例;体重42~86 kg,平均(53.9±7.4)kg;患病时间1~14个月,平均(5.6±1.3)个月;年龄48~81岁,平均(61.5±5.7)岁;研究组中男23例,女19例;体重40~83 kg,平均(53.2±7.7)kg;患病时间1~17个月,平均(5.9±1.2)个月;年龄49~86岁,平均(61.2±5.3)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采用常规剂量CT技术进行病情检查;研究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采用低剂量CT引导活检技术进行病情检查。具体措施包括:采用我院现有的64层螺旋CT机对患者的病灶部位进行扫描。扫描计划方案包括:①实施定位像扫描操作:首先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并实施定位像扫描操作;②靶区预扫描操作:根据穿刺操作前的CT检查结果,对穿刺水平进行评估,对病灶所在层面实施定位扫描操作,层厚水平控制在1~2 mm之间;③定位后扫描操作:在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后,留置麻醉针头,然后再次实施扫描操作,对进针点及穿刺角度进行全面评估;④调整扫描操作:在穿刺成功之后或调整穿刺针的时候实施扫描操作;⑤终扫描:在穿刺结束之后,将穿刺针拔出,再次实施扫描操作,明确是否存在出血、气胸等穿刺并发症。帮助患者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在CT扫描定位成功之后,对局部实施常规铺单消毒处理,采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至胸膜后,均采用型号为18G穿刺活检针对结节部位实施穿刺,取适量病理组织送检病理。

对照组的参数设定:管电流水平控制在200 mA,管电压水平控制在120 kV,层厚水平控制为2 mm,螺距水平控制为16 mm/r。研究组参数设定:管电流水平控制在10 mA,管电压水平控制在120 kV,层厚水平控制为2 mm,螺距水平控制为23 mm/r。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研究对象在手术治疗前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的符合率、在手术前进行病情检查的操作时间、肺小结节疾病临床诊断的误诊和漏诊情况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手术治疗前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前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水平达73.8%;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前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水平达1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的符合率比较(n)

2.2两组肺小结节疾病临床诊断误诊和漏诊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肺小结节疾病术前病情检查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11.9%和14.3%;观察组患者肺小结节疾病术前病情检查无误诊和漏诊病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小结节疾病临床诊断的误诊和漏诊情况比较[n(%)]

2.3两组术前病情检查操作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进行病情检查的操作时间为(24.71±6.38)min,研究组患者在检查的操作时间仅(19.08±2.14)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2,P<0.05)。

3 讨论

CT影像学检查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电离辐射问题,目前在临床乃至全社会范围内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尽管在进行扫描检查操作过程中的应用剂量大小,是否真正会使该项诊断操作的风险加大,目前在临床上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近年来临床上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CT检查扫描操作的剂量水平越低越理想[4]。在CT技术的引导状态下对患者实施穿刺活检,是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开始被应用于临床,其中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穿刺活检过程中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该项技术对肺内结节疾病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实施穿刺的成功率及准确性水平等多个方面与常规剂量扫描操作均没有任何差异[5]。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6-9],管电流水平小于20 mA的超低剂量CT扫描技术,可以对直径水平在5 mm以上的结节病灶进行准确的显示,有70%以上的患者检查结果可以与标准剂量CT的检查结果保持完全一致,但该项技术对结节病灶的细节特征进行显示的效果,明显不如常规剂量的CT扫描,而且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穿刺并发症的可能性也会明显加大,穿刺操作的次数也会明显增多。尤其是对于一些肺内结节病灶的直径水平不足1.5 cm的患者,由于受患者本身呼吸运动所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大,需要进行多次进针操作,才能够真正的达到较为理想的活检操作位置,同时由于低剂量CT扫描操作会使检查过程中所得到图像分辨率水平明显降低,对穿刺操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10]。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能够将低剂量的CT穿刺有效地运用到肺内小结节病灶的活检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1]。

低剂量穿刺活检不仅仅可以使辐射剂量水平明显降低,还会使穿刺操作的难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12]。首先,由于辐射剂量水平明显降低,所得到图像的分辨率水平会较常规剂量低一些,对于一些临近血管、心包的病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好能够在术前实施CT增强扫描操作,使病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加明确,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对大血管造成误伤[13];其次,对于一些深度水平较深的病灶,应该避免操作达到一步到位的效果,由于小结节病灶在检查过程之中会受到患者本身呼吸运动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与下肺距离相对较近的结节,需要采取缓慢渐进性的进针方式,通过逐步的调整以便能够靠近结节病灶,从而避免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大角度多次经胸膜调整进针情况出现,使气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低[14];最后,采取斜行角度进针通常情况下要比通过同层面进针的效率水平更高,尤其是当进针的路径水平相对较为狭窄时,采取斜行角度进针的方式可以充分避开患者的肋骨及肺血管,更加接近目标,并且对于一些呼吸不能够配合的患者,采取斜行进针方式可以使调整空间变得更大[15]。另外,对肺内磨玻璃结节病灶检查过程中进行穿刺时,必须尽量减少进针的次数,因为在对患者实施低剂量CT扫描操作的过程中,一旦肺内穿刺路径导致出血事件发生,与病灶之间出现相互重叠或对病灶造成遮盖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从而对病灶位置的判断造成一定的影响,使穿刺操作的准确性降低[16]。

综上所述,应用低剂量CT引导技术对患有肺小结节疾病的患者实施活检具有符合率较高、减少误诊和漏诊率、操作时间短等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1]王臣,嵇鸣,叶春涛.低剂量CT引导肺小结节活检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4):297-299,304.

[2]刘士远,于红.积极推进胸部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38(1):6-7.

[3]刘长军,李洪松.64排螺旋CT在肺结节病变经皮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2,13(6):367-370.

[4]王斌,伍安,范晔,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8):3023-3026.

[5]田葵,沙晋璐,余辉山.低剂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2):111-115.

[6]邹礼明,潘承欣,杨接辉,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7,19(2):90-91.

[7]于爱阳.肺错构瘤16例CT诊断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9):2220-2221.

[8]Atwell TD,Smith RL,Hesley G.Incidence ofbleeding after 15,181 percutaneous biopsies and the role of aspirin[J]. AJR,2010,194(3):784-789.

[9]莫云海,冉隆富,杜涛明,等.多层螺旋CT对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及其病理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4,15(6):3023-3026.

[10]公维宏,王军业,赵海燕,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的技术探讨与并发症分析[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4,41(11):869-872.

[11]邱宁雷,张治,庄一平,等.肺部小结节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硬化剂定位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2,28(7):398-399.

[12]孙梅.CT引导下穿刺联合亚甲蓝定位在肺小结节微创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6):1150-1151.

[13]刘大亮,马大庆,陈广.CT的分叶征表现在肺内孤立结节影像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1(15):488-489.

[14]周燕发,田芳,陈辉.肺内球形灶棘突CT征与病理对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21(13):199-200.

[15]张殿星,武乐斌,田军,等.畅数字化断层融合对肺内小结节检出价值的ROC曲线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0(11):1659-1660.

[16]孟宪平,谢旭刚,朱建新,等.超高分辨率CT在肺部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4):179-180.

Analysis on the clinical value of biopsy of pulmonary nodules guided by low-dose CT

WANG Jianwen TANG Xuexue
Department of Radiology,Longyan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Longyan 3640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low-dose CT guidance on pulmonary nodule biopsy.Methods 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nodule disease who were diagnosed by postoperative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with 42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dose CT examination;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biopsy guided by low-dose CT.The examination results and confirmed results of postoperative pathology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i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Results The coincidence rate between the CT findings before the surgical treatment and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resul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examination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rate of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of pulmonary nodule diseas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low-dose CT guided technique has a higher coincidence rate in the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nodule disease undergone biopsy.It has a certain clinical value in reducing the rate of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rate and shorting operation time.

Low-dose CT-guided biopsy;Pulmonary nodules;Diagnosis;Coincidence rate

R563

B

1673-9701(2016)29-0115-03

(2016-08-08)

猜你喜欢
符合率低剂量结节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从气、虚、痰、瘀辨治肺结节术后咳嗽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CT与MRI在宫颈癌分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