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几点做法

2017-01-05 07:59武汉市硚口区教育局局长郑学军
成才 2016年12期
关键词:崇仁全区信息化

■武汉市硚口区教育局局长 郑学军

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几点做法

■武汉市硚口区教育局局长 郑学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2015年11月19日,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到“十三五”末,教育信息化要实现三大目标,其中首要的目标是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可见,党和政府对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并将教育信息化纳入优先发展的国家战略。

武汉市硚口区始终把学习贯彻落实两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同硚口教育强区的发展定位结合起来;把承担武汉市国家教育云工作的任务同推进区域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均衡优质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把推进综合教育改革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结合起来,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生化的区域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区。

一、创新机制,保障教育信息工作顺利开展

硚口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建“教育强区”为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高度重视教育云试点工作并予以支持,基于社会信息化大背景,在实践探索中创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

1.组织协调机制

其一,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发改委、教育局、财政局、科技局和经信局等委办局相关领导为成员的硚口区教育云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加强统筹,从政策、人力和资金上给予支撑保障。其二,在区教育局内部建立了由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局局长任副组长,人事科、中教科、初教科、计财科、教研室、信息中心等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硚口区教育云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区教育云工作专班,组建了教育局信息中心。专班定期召开联席会、专题会,加强顶层设计,研究重点建设工作,加强了推进工作的组织、协调,研究解决推进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其三,成立了由省市知名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信息技术专家为成员的硚口教育云专家指导团,就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技术性、专业性问题及时提供咨询与指导。

2.政策保障机制

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到全区教育发展规划。制定了区教育云示范工程实施工作方案,区教育局年度工作计划均对教育信息化进行重点部署,每年制定教育云试点推进工作方案。为保障工作推进有力,区教育局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经费,作为每年预算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硚口区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达到1.1亿元。除了市级、区级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保障外,教育局鼓励和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利用学校公用经费购买信息化设备和服务,满足学校信息技术建设的需求。

3.信息通报机制

严格信息与数据统计上报工作。区教育云工作专班严格落实教育部、省市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统计数据报送相关文件与制度要求,及时更新“三通”工程的相关信息,坚持按月向市教育云专班报送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系统数据,及时、真实地反应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为上级决策提供咨询参考。建立教育云专班内部的信息通报制度,通过教育云平台、区局网站、网络工作简报、试点工作群、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加强推进工作信息传递,及时推介、宣传推进工作中的先进典型、经验做法与成果案例。

4.信息安全机制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教育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教技〔2014〕4号)和《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全面推进教育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教技〔2015〕2号)等相关文件精神与要求,一是建立党政一把手负责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小组,承担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监督责任,局办公室承担网络信息系统操作与信息内容审查和发布责任,局信息技术中心负责网络安全维护和管理技术安全保障责任;二是积极做好硬软件安全防护,加强安全行为管理,建立信息安全通报机制与应急管理机制;三是积极组织信息技术安全工作人员培训,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做到上网信息不涉密,涉密信息不上网。

5.绩效考评机制

按照硚口区教育云示范工程建设方案要求,从2013年起,我区在实践探索中,构建了区、局、校三级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将教育云试点推进工作纳入重要考核内容,指标内容年年有调整,年年有更新,年末考评,奖惩兑现。

五大常态运行机制,确保了硚口区教育云试点工作沿着科学规范、健康有序的道路前行。

二、夯实基础,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示范推进

1.“三通工程”,强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网络宽带校校通。目前硚口区所有学校实现100兆光纤进校园,基本实现校园无线W iFi全覆盖;全区中小学每个班装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包括一体式液晶电视),总计配备1467套;为全区教师配备计算机4528台,师机比达到1:1,2016年生机比实现了7:1。另外,全区中小学建有录播教室20套,平板电脑教室30间。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领先于全市水平。

(2)优质资源班班通。教育局投入150余万元建设了区教育局中心机房,建设了武汉硚口教育信息化应用综合平台。平台建设有区教育局oa办公系统、区教育资源平台、区可视化德育平台。同时以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通过征集、开发和购买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区级资源建设的有效路径与方法。一是结合省、市、区开展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大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评比等活动,向全区征集优质的学科教育教学资源;二是配合教研部门,通过区“高效课堂”竞赛活动,逐步形成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包件库;三是组织开展全区中小学“三新”(新媒体、新技术、新平台)教学微视频课大赛,推进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变革教学方式,提高质量,同时也为区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内生培训资源。

(3)网络学习人人通。积极开展各类网络空间建设,积极开展各类网络空间建设,全区机构空间和教师空间开通率达到100%,学生空间开通率达到91%。硚口区始终坚持应用驱动,积极探索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方法与路径。一是“以训促学”,除了组织空间专题培训外,在区专家指导团指导下,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开发“武汉市教育云空间建设与应用”微视频系列,放在云空间上,以供老师们线上线下学习。

二是“以赛比用”,启动硚口区教育云空间大赛、协助组织“武汉市教育云空间大赛”等活动,促进空间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三是“以展促研”,通过“硚口区教育云空间的建设与应用展示”活动,促进空间在“数字化高效课堂”“同步课堂”“网络教研”“名师工作室”等五种模式中应用,让教育云平台、空间、资源在家校、在课堂、在教学活动中有效落地。目前,硚口区各类空间的应用和活跃度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4)“一师一优课”工作深入。根据省市部署,硚口区率先召开“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专题工作部署会,全面加强活动的统筹、协调,认真组织业务培训工作,迅速启动“一师一优课”活动。2014年、2015年积极组织全区所有中小学教师参加全国平台“晒课”,成功“晒课”2070人,约占在编专任教师的50%,除此之外还通过“人人上优课”和“层层评优课”,评选区级优课200节,市级优课67节,省级优课32节,部级优课7节,在省市领先。

2.典型引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根据省市教育云试点工作的总体部署与要求,硚口区制定了《区教育局关于加快推进硚口教育云试点学校工作的意见》,在全面推进的同时,抓好12所武汉市教育云试点学校的试点工作,以点促面,推进数字资源规模化应用。

2013年4月,硚口区在新安街小学召开硚口区小学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深度融合现场推进会,重点推介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常态课堂应用的典型经验与做法;2013年6月在十一崇仁初中召开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暨教育云现场推进会,重点推介交互式电子白板、博客在中学常态课堂应用的典型经验做法;2013年9月在崇仁路小学召开首届硚口区中小学教育云空间建设与应用展示会,重点推介了全区中小学在空间建设与应用经验成果,表彰了一批空间建设方面的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2014年4月在井冈山小学召开小学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深度融合现场推进会,重点推介武汉市教育云教学空间在课堂应用上的典型经验与做法;2014年10月在崇仁路小学召开了武汉教育云规模化应用现场推进现场会,重点在全市推介硚口在武汉教育云“数字高效课堂”“空间建设”“网络教研”三大应用方面的经验与成果,2015年在十一滨江中学等多所学校进行了教育信息化展演,全区学校协同推进。

三、抓住关键,锻造教育信息化优质队伍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硚口区围绕“国培”计划有关内容,以问题为导向,在“能用”、“会用”、“愿意用”三个关键词上下功夫,抓实“三支”队伍,进一步拓展培训内容与方式。

1.提升管理队伍能力素养

强化以校级干部为主的管理队伍培训,主要内容是信息化领导力,包括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愿景与规划制定能力、信息化环境建设能力、教育信息化实施执行能力和教育信息化效益评价能力等。2012年全区组织了7次大规模的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培训。2013年组织了全区中小学校长、硚口局机关干部以及局属二级单位教科研人员的“教育云”通识培训。2013~2015年,相继在新安街小学、十一崇仁初中、崇仁路小学、井冈山小学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领导力培训。2016年9月,硚口区教育局邀请华师大数字化信息研究中心教授对全区校级干部进行了一次信息化培训。此外还主动“走出去”,组织全区高中校长、骨干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到郑州、上海、北京、山东等地学习观摩学校信息化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2.提升学科教师队伍能力素养

通过通识培训、专题培训和主题培训活动扫清学科教师应用层面障碍。2013年7月,全区中小学骨干教师的教育云空间的建设与应用培训在韩家墩小学、崇仁路小学和十一崇仁初中开展,随后区教育局发挥培训学员骨干“种子”的作用,在每学年寒暑假期间对本校教师进行“教育云”建设基础操作培训和应用更新通识培训。2013~2015年,结合教育云在课堂中的深化应用,分别在硚口区教师进修学校、东方红小学、崇仁路中学等组织了班班通交互电子白板、网络教研、网络名师工作室、探究学习等专题培训。2015年,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为主题,组织“三新”教学应用“微课”培训、教育云“晒课”平台上传培训和比武教师“优课”资源应用培训。2015年12月,东方红小学王芳的语文课《我站在铁索桥上》、吴慧琴的语文课《听鱼说话》、崇仁寄宿学校韦文艳的美术课《画中的线条》、尹其丽的语文课《三峡游》、韩家墩小学吴兆男的语文课《朋友之间》、新合村小学余敏的语文课《迟到》、十一中朱再娥的数学课《圆锥曲线与方程》,经层层选拔,被评为国家部级优课。全区教师信息应用培训实现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扩散。

3.提升信息技术教师队伍能力素养

基于支撑和引领的培训指导思想,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教师、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保障能力和信息技术整合应用的指导能力。2013年,全区中小学网络管理员教育云空间管理培训班在硚口区教师进修学校举行。2014、2015年,连续两年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主题,组织了微课制作、晒课平台的管理培训,极大提高了全区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

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硚口区教师信息化专项培训纳入年度继教培训计划,进入继教管理,计算学分;人事部门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作为教师资格认定、注册、职务评聘和考核奖励等必备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将此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体系。

四、协同推进,彰显教育信息化建设特色

硚口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除了理念先导、机制创新外,坚持问题导向,应用驱动,协同推进,路径创新。

1.以应用为同心圆,协同推进

(1)行政推动。推进工作离不开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硚口区教育云推进工作专班,根据年度工作方案要求,在教育局领导统筹下,每学期开展一次全区性的教育云推进活动,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深化应用。硚口区先后在新安街、崇仁路、井冈山小学和十一崇仁初中组织五次大规模的推进活动,效果好,基层反响强烈,关注度高。

(2)专业带动。推进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只靠开会、发文和检查,还需要专业引领。针对推进工作中存在的“方向不明、思路不清、方法不当”的困惑,硚口区聘请省市名师、学科带头人、信息专家为专家指导团成员,问推进之道,解探索之惑,开展了“研、训、赛、展”等系列活动,带动应用,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硚口区先后开展的云空间建设与应用培训,一对一翻转课堂、慕课研究,电子白板、空间、优课、微课大赛以及空间建设与应用展示活动,极大激发了广大师生应用研究热情,推进了事业发展。

(3)文化联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网络文化,不仅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硚口教育人的生活方式。“学科课程社区”、“学校资源建设共同体”、“名师(特色教师)工作室”、“网上读书吧”、“手机党课群”等网络社区联盟正在不断涌现,一网(互联网教育云平台)、一号(账号)、一码(密码)、一机(微机),凝聚育人智慧,变革着教师传统的教学、教研、研修与沟通方式,充分展现着自律严谨、自由开放、民主平等、创新分享的互联网精神。

2.以规模化应用为目标,彰显特色

2013年,硚口区提出:把创建硚口教育信息化规模化应用特色区作为推进工作的总目标,转变教学方式,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优质均衡,提高教育质量,加快硚口区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发展的步伐,使硚口区信息化推进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经过全区上上下下几年的共同努力。规模化应用的特色彰显,体现在下面四个方面:即全员用、全面用、常态用和深层次用。

(1)全员用。教育云的运用不只是几个骨干教师的事,通过几年努力,教师应用方面,年龄、性别、学科、职务不是问题了。规模化应用在硚口区不只是在教师,现在开始向学生和家长延伸。

(2)全面用。规模化应用现在有效地支撑与服务学校的全面工作和核心业务,覆盖到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及管理的方方面面。德育方面,率先提出可视化德育理念,40所小学围绕行为养成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德育微课程系列作品就有2000余件,融入了学校育人活动;在教学方面,东方红小学“东方云”学·问课堂,六十四中“爱心课堂3.0混合式学习模式”得到省市专家充分肯定;管理方面,十一高中、二十七中、崇仁二小等将教育云融合学校管理,提高了管理效能,转变了学校治理方式。

(3)常态用。经过两年不懈努力,“三通工程”的实现,全区的信息化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常态化应用的基础与基本条件具备。现在,同课堂教学的结合越来越紧了,我区中小学教师通过武汉教育云平台、“教学助手”进行云备课、云教学、云教研、云研修、家校云交流和学校云管理成为一种工作常态和教育生活习惯。

(4)深层次用。随着技术发展,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越来越深入。我区崇仁路、井冈山、东方红、崇仁二小、同济附小等小学和十一滨江、六十四中、崇仁路等中学均开始了基于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慕课、电子书等项目研究,有效地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素养。

硚口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压力、挑战与机遇中前行,成绩与亮点也初步显现。2014年10月14日,硚口区承担了武汉市教育云规模化应用现场会,市局领导给予充分肯定。同年11月14日,硚口区代表武汉市承担了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交流座谈会的信息化教学应用典型案例展示活动,省教育厅黄俭副厅长评价观摩了武汉市硚口区的应用典型案例展示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年11月22日,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副司长雷朝滋到硚口调研,观摩了硚口教育信息化演展活动,认为硚口区教育信息化水平代表了武汉市先进水平,武汉具备承办全国教育信息化现场会的基本条件,硚口的应用案例可以直接“搬上”现场会。2015年在首届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应用典范推选活动中硚口区荣获“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范区域优秀实践奖”,2015年5月份,东方红小学、韩家墩小学和武汉十一中还代表武汉市参加在青岛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展览活动,受到教育部领导好评。2016年,由国家教育部主办,武汉市教育局承办的2016年全国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又选定在硚口区武汉四中召开,这也体现了上级各部门对于硚口区教育信息化的高度认可,同时也将对硚口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2016年6月,硚口区代表武汉市接受了国家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参与督导的教育部领导对硚口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崇仁全区信息化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亲吻党旗
月“睹”教育信息化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鼓浪屿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