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判新形势 谱写教研新篇章
——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研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

2017-01-05 07:59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研室范学英王小威
成才 2016年12期
关键词:江岸区十三五教研

■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研室范学英 王小威

科学研判新形势 谱写教研新篇章
——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研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

■武汉市江岸区小学教研室范学英 王小威

“十三五”时期是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关键期,也是我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攻坚期,科学编制我区小学教研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对于促进全区教育事业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十二五”期间小学教研工作的回顾

“十二五”期间,我们以“两个关注”工作为指导,不断深化“高效课堂”和“学科特色”建设,探索有效教学策略,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科特色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课题引领,教研推进,着力开展高效课堂和学科特色建设

1.课题引领。2012年,武汉市启动教育部规划课题《高效课堂实践研究——以武汉市为例》。我区6所学校成为市级“高效课堂”建设样本校。同年7月,我室完成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区域性“减负增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结题工作。2013年10月,我室申报的《基于“云教育”条件下的高效课堂实践研究》由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正式批准立项,2014年12月在育才汉口小学成功召开了课题研究中期成果汇报,受到专家们的好评。2015年6月,我室承担的区域性国家级课题《高素质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课题子项目“和谐高效课堂”建设研究和“区域性学科建设”研究顺利完成了总结工作。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化,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现代化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推进了常规课堂整体向高效课堂发展。

2.教研推进。“十二五”期间的教研工作以高效课堂和学科特色建设为重点,以区域内32所学科基地校、特色校为载体,探索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和学科特色发展策略框架。2013年4月,我室承办“玩转数学”数学学科市级展示活动取得成功;随后,我室总结出“玩数学增智慧强学科”的区域性小学数学“变式教学”成果:提出了“变式教学”与“玩数学”的思想、教学理念及操作结构;形成了区域小学数学“变式教学”建设的推进方式;建立了帮助学生“玩数学”的校本课程和文化阵地。同年下半年,市级学科展示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英语”、“品德”、“科学”、“语文”学科及“信息技术云课堂”分别走进江岸,展示了“两个关注”促进学科特色建设成果,在全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12—2015年,武汉市教科院先后评出我区高效课堂先进单位15个,十佳及优秀教学模式9个,先进个人64余人,走在全市前列。

(二)联盟教研,定向关注,大力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1.联盟教研。我区小学各学科积极开展教研联盟活动,集合片内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在联盟教研中研究课堂、研究方法、研究学生。联盟教研工作,加强了小学教师间的交流、沟通,推动了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内化,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2.定向关注。走进“十二五”,我们给“两个关注”赋予新的内涵——“关注学科建设,关注队伍建设”。师资培养工作重心转向定向培养,重点跟踪,整体提升。大力加强了学科工作室建设,成立了第二届学科工作室,充分发挥骨干团队的引领示范作用。主办了数学高级研修班,经过三年时间,培养出了一批数学解题能力强、教学水平高、专业研究精的数学教师和拔尖人才,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武汉市“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区参与选手32名,其中获一等奖12名,二等奖14名。

(三)网络聚合,深度融合,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1.倚云追梦。一方面,我们借力网络,打造快速、高效的在线研培“绿色”通道。2014年6月,江岸区小学教研室启动在线式网络教研。各学科分别在教研员的精心组织下,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在线式网络教研。活动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大大减少人力和时间的消耗,活动效率明显提高,为我区创建绿色、高效教研模式提供了“高速通道”。另一方面,我们聚合公共资源和学校资源,加快资源库建设,建立了教师教育云个人空间,充分享用互联网上优质的教育公共资源;同时结合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定期将教师的各类优质课教案、课件、教学教研微视频、教育案例、论文、教学心得、学生作业作品、各类课题研究成果等上传至资源库,汇编成集后供广大教师选择分享。目前,江岸区小学数字资源库中收集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微课程、课件等总共806件,获武汉市优秀数字教学资源一等奖151件。

2.深度融合。我们理清思路,明晰了“云教育”和“高效课堂”的内涵与关联,着力研究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核心,以“学案导学”为先导,以“微课”为突破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以校为本,探索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较有影响的模式有:育才小学的三生——三三三课堂教学模式;育才二小的异步.同成课堂教学模式;蔡家田小学的“云”课堂教学模式;黄陂路小学的“情境—任务—探索—交流—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等。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学生的学习主要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与教师开展平等对话、合作交流,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分析、处理,掌握新知。

(四)导教导学,创新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导教导学。一是明确命题的达标导向。针对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等各类考试试卷,我室进一步明确了区、校两级的命题导向性,命题全面考查学生对《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规定的各年段学生应达到的“学力水平”,重点考查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全面、精细分析考试情况。对于1-6年级各类考查的情况,我们组织教研人员进行精细化的定性定量、分门别类的归因分析,从学生学习状况、课标达成状况、课堂教学状况等各方面全面分析教与学的成绩与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2.创新方式。围绕“体验式作业”设计研究,变革学法。我室2013年起致力于“体验式作业”的研究,求力通过以学生实践、体验为核心的作业设计,去破除传统书面作业的弊端,彻底摒弃那些机械重复,脱离生活和枯燥无趣的作业。让我们的学生能更快乐,更有选择地主动学习。2014年5月,各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精心组编出台《江岸区小学体验式作业设计汇编》。这套《汇编》共8册,194篇,40余万字,涉及小学7个学科,全部依托教材,按单元整组进行设计。

(五)学科活动,成绩斐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学科活动。语文是基础学科。各校通过日诵日写、语文读书节等特色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童年生活浸润书香,弥漫着书香;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区数学基地校系列展示活动及各校举办的“数学节”、“数学活动月”,以讲、读、玩、演等活动来带动学生“玩数学、学数学、用数学”;英语活动让学生开拓学习视野,增强兴趣。千人诵英语、英语歌曲大PK、英语课本剧表演和英语礼仪队等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科学活动培养了孩子对科学探究的执着的精神。写的养蚕日记、跟踪记录凤仙花的种植、亲手制作环保服装、纸盒机器人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信息技术学科的Scratch社团活动培养了一批小“创客”;区综合实践活动以区“综合实践活动日”为抓手,学生们积极参与自己喜欢的活动,制作各种手工,挑战有趣的竞技项目。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2.成绩斐然。“十二五”期间,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技能大赛,取得丰硕成果:楚才国际作文邀请赛,共有近4000人次获奖;武汉市小学生读书知识竞赛,共有200人次获奖;国际中小学数学竞赛,三年共有12人次获金银铜牌奖,团体第一名,队际赛第一名;武汉市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竞赛,每年有3000余人次获奖;武汉市小学生劳动技能竞赛,共有300余人次获奖。

“十二五”期间,我室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是工作发展需求与队伍建设存在矛盾。编制总量和工作发展需要存在差距。部分学科存在缺编的情况。队伍结构不够均衡,存在学科年段断层的问题。学科教师队伍的缺失造成学科教学存在“短板”。

二是现代化发展要求与自身信息化水平现状存在差距。教研为教育现代化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而教研人员自身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还比较缓慢,缺乏系统性培训。

三是研究服务需求与学业发展评价体系的建设存在差距。学业发展评价、质量监测数据分析的专业平台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与建设。通过大数据科学地分析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和学业水平,提高研究、服务、指导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方面还有待加强。

二、“十三五”期间小学教研工作面临的形势

教育改革对教研提出新挑战。随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等持续深化,课程与教学、质量评价、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等正在持续推进。

江岸教育发展对教研提出新要求。“十三五”时期,是江岸教育在新起点上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的关键时期,也是江岸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攻坚期。如何进一步优化创新育人模式,深入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转型和学习方式变革,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德艺双馨、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如何进一步提升教育发展品位,加强学科特色建设,努力实现教育质量和整体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任重而道远。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研提供新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进一步建设教研信息化的硬软件基础环境;如何通过提升教研信息化助力实现教育现代化,如何履行好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便捷、开放、高效、精准的教研服务和研究指导职能;如何提升教师在一线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互联网+”时代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学校教学实践对教研提出新期待。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层出不穷,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瓶颈期”,学科特色发展动力不足等这些基层学校的实践困难亟需专业服务与指导,这对我室教研人员的职业精神、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十三五”期间小学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在江岸区教育局教育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框架下,牢固树立“服务教学,同研共创”的工作理念,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服务江岸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动力,以教研机制创新和学业发展评价体系的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教育云”环境下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和学科特色建设工作,不断促进我区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全面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发展目标

依据《武汉市江岸区教育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结合我们新确定的研究课题《教研工作服务区域性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研究》,我室“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为“一二三四五”发展目标:

聚焦一个核心: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服务江岸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深化二个关注:关注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重建三化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常态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科学化,尊重、唤醒、激励生命,关注个性发展的生态化;建设四大项目:学科特色发展项目、学业发展评价体系、教学资源应用项目、多样化课程开发与研究;着力五项研究:“互联网+”时代下“备、教、改、考、评”教学工作策略研究。

四、“十三五”期间小学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精准教研,促进教研转型,实现教研队伍的现代化

以人为本,把教研队伍现代化建设作为第一要务。着力加强教研员的自身建设。把听课评课,上实践课、指导课、示范课,办讲座,发表论文,指导教研、课题研究,提升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作为教研员大练内功的硬性指标,常抓不懈。坚持选派、组织教研员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增长见识,增长才干,准确把握课改脉搏,认真研究解决课改中的突出问题。

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全面梳理各学科教学现状,在总结新课程改革经验的同时,进一步针对学校需要、针对教学短板、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精准指导。探索教研工作在新形势下的转型发展,把指导课堂教学为主转变为对“课程—教学—评价”整体性的教学指导,把基于经验的教研转变为基于事实和大数据的教研,把“介入式”教研转变为“参与式”教研,把教研人员的个人权威角色转变为“合作共同体”成员角色。

(二)协同教研创新,移动网络助力,实现教研方式的现代化

加强协同教研创新。在联盟教研基础上,建立学区教研体系,建设形成“3+4”学区教研格局,不断强化学区联校教研意识,营造教学互助,资源共享的教研氛围,积极推进学区制建设。大力开展跨学科教研,着力研究综合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跨年段(年级)教研,重点研究过渡年段和年级的教学衔接;开展跨地域教研,加强区域间的学习考察、进修互访和联合攻关,实现同研共创,互利共赢。

江岸区小学学区教研建设实施方案

“3+4”学区教研格局:三级管理——以区教研室、学区中心教研组、学校学科教研组为结构的管理体系;四层引领——即学科专家的理念性引领;区教研员、区学科工作室的方向性引领;学区学科基地校(特色校)团队的研究性引领;学校骨干的实践性引领。

发挥移动教研效能。在“十二五”启动的网络教研、远程教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移动式“微”教研——以手机微信平台为载体的“江岸区小学教研办公综合系统”。提高平台在教研活动中的使用率,实现教研的移动化和智能化。

加强网络名师教研。推进网络名师工作室工作,在名师主导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团队,以师带徒为主要培养形式,共同开展基于线上和线下、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学科研究、教改探索和教学磨练。

学区教研、移动教研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要点

1.各学科开展教研活动学区覆盖率达100%;各学科教师培训覆盖率达100%以上;学区研究专题覆盖率达100%;学区学业质量监测覆盖率达100%。

2.组织各学区课堂教学研究课、展示课年平均达35节以上;运用教研平台组织教研活动率达80%以上。

3.各学科建立网络名师工作室,并组织活动开展率达100%。

4.各学科教研员年平均收录精品数字化教学资源10件以上。

(三)重建“三化课堂”,着力五个研究,实现教研内容的现代化

常规课堂教学和基本教学流程是我们教研工作的主阵地,是深化“两个关注”工作的核心内容,要实现教研内容的现代化就必须立足常态课堂,创新常规教学。通过新“三化课堂”的构建和五个教学专题的研究,促使教师真正直面所处的“互联网+”时代,站在学生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教与学所面临的挑战,重构学习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着眼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新“三化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常态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科学化,关注个性发展的生态化。新“三化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构建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模式,通过教师科学有效的导和学生主动智慧的学,在每一节课中,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学业发展和个性发展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加强“三化课堂”与“教育云”条件下高效课堂建设的结合,着力开展“微课”、“翻转课堂”和“教育云”优质数字化资源运用的研究。

“备、教、改、考、评”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流程。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曾对五个基本流程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对于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换成教学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旧的“指导意见”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需求,非常有必要重新研究新的策略,对“备、教、改、考、评”教学流程给出新的要求和建议,边实施边完善。计划“十三五”期间,每年围绕一个专题展开研究,分别形成各学科“互联网+教研”系列---江岸区小学教师备课(教学、作业设计与批改、质量监测、评价)策略研究成果。

“两个关注”工作内容的演变:

“十一五”期间——“关注每一个节课的效益,关注每个教师的成长”

“十二五”期间——“关注学科建设,关注队伍成长”

“十三五”期间——“关注技术与教学的相互融合,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四)四大项目联运,优质均衡长效,实现教研机制的现代化

1.学科特色发展机制建设。在“十二五”以数学学科基地校建设为先导的基础上,“十三五”着力开展各学科的特色建设工作。分阶段开办好语文等各学科高级研修班,加强学科人才的培养;加大各学科工作室的建设,着力学科健康发展方面的研究;加强各学科特色校的建设,深化研究学科管理的科学化;制定学科建设奖励办法,对考核验收成绩突出的学校及个人给予奖励。不断深化学科特色发展机制建设,打造具有江岸教育特色的学科品牌。

2.学业发展评价机制建设。组织建设江岸区小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资源库,研究和开发智能组卷系统和智能成绩数据分析系统,提高学业质量监测和学业发展评价的科学性。在继续做好语文、数学专项监测和“两基”监测的基础上,研制出台《江岸区小学学业质量专项监测指导意见》,相继组织信息技术、英语、品德和科学学科的专项监测,建立科学长效的小学学业发展评价机制,推进我区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

3.教学资源应用机制建设。以区教科研应用平台建设为契机,健全和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坚持组织区“三优”、“四评”活动,通过开展优质课、论文、课例、体验式作业设计和微课等项目的评比,提高各学科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不断汇编优秀成果,完善和充实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立动态发展的教学资源应用机制。

4.多样化课程开发与研究机制建设。多样化课程建设是打造区域教育品牌、提升学校办学特色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我们将依托学科工作室、基地特色校,大力开展多样化课程建设,指导、研究和开发一批具有区域和校本特色的课程,如“玩数学”系列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系列课程;STEAM创客教育课程等。与专家、学校、社会联手,建立协同共赢的课程开发与研究机制。

(五)应用教研平台,优化教研管理,探索教研评价的现代化

建立网络教研日志,加强教研工作的过程性管理。利用网络教研日志随时随地添加、修改和查询教研人员的工作日程,充分发挥其全面、实时、便捷的优势,为教研评价的科学性提供依据。

利用活动管理平台,优化和规范教研活动的组织。教研活动管理平台集活动的创建发布、定位签到、出勤反馈、在线互动等功能为一体,实现线下与线上、集中与分散、实体与网络的教研活动组织。加强利用平台组织教研活动,增强活动的实效性,促进教研评价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开通教研微信公众号,增强与学校、老师、社会的交流与互动。把教研微信公众号作为教研工作的窗口,面向江岸区所有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开放,实时发布教研动态,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丰富教研评价途径,为教研评价的多元化创造条件。

强化绩效管理与考核,提高教研评价效能的发挥。以工作量与工作过程、劳动纪律与工作态度、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益、重大项目与特殊贡献为主要考核内容,建立“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绩效激励机制,确保教研评价的导向作用。

五、“十三五”期间小学教研工作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全面加强党支部思想、政治、组织、制度建设,加强党对教研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课程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一步依法履行职责,提高服务效能,指导各小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制度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加强和完善教研制度建设。坚持以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引领小学教研工作规范、科学、持续发展。坚持《周教学研究制度》、《教学质量常规检查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听课评课制度》、《联合视导诊断检测制度》、《教师学习培训制度》等。

(三)资源保障

1.项目驱动,专款专用。加大重点建设项目经费资助力度,完善项目运作方式,经费保障做到全面、及时、合理、到位。

2.专家引领。成立区“十三五”教研工作专家指导小组,指导课程改革,引领事业发展。

专家小组名单——排序以姓氏笔画为序:吕渭源、靖国平、朱复华、柯尊信、叶显发、陈佑清、夏家发、李光杰、湛卫清、郭凤麟、吴祥林。

(四)科研保障

强化教育科研的先导功能,注重区域教育发展热点难点和政策策略研究,加强对国内外、区内外教育发展的比较分析,引领我区广大教师积极探究教育教学实践。申报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教研工作服务区域性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研究》。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促进“十三五”教研工作的落实和深化。

(五)评估保障

坚持教育优质发展战略,把落实江岸区小学教研工作“十三五”(2016-2020)发展规划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终期考核。

责任编辑 成弘

猜你喜欢
江岸区十三五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中小衔接阶段少先队员组织适应调查研究——以武汉市江岸区铭新街小学与二十一中学试点项目为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得了近视眼的小兔
武汉市江岸区体育场地设施调查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魅力江城 满满真情的民族大家园——湖北武汉市江岸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掠影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