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园长角色 构筑优秀教师团队

2017-01-05 07:59武汉市硚口区常码头幼儿园
成才 2016年12期
关键词:园本园长教研

■武汉市硚口区常码头幼儿园 吴 蕾

重塑园长角色 构筑优秀教师团队

■武汉市硚口区常码头幼儿园 吴 蕾

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高素质的教师在知识、技能、文化素养等许多方面都优于其他教师。有这样高素质的教师,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他们都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创造奇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使幼儿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纲要》不仅对当前师资素质进行了全面解读,对园长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架设教师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提升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如何规划教师个人职业生涯来实现幼儿园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是摆在每一位园长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营造园本教研文化氛围,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所谓园本教研就是立足于本园,以研究与进修促进教师的成长。具体而言,就是在幼儿园中大力提倡民主、开放、和谐的校园团队学习氛围,让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高自身素养,构建教师群体学习型组织,形成全园教师乐于学习的氛围,使幼儿园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逐渐在幼儿园内部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持性环境。多年来,我们从园实际出发,改革教研模式,努力构建开放、合作、快乐的园本教研文化。

(一)构建园本教研管理体系

制度文化的建设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制度是园本教研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力保障。在进行制度文化建设时,我们首先做的是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建立由园长领导、由副园长全面负责的幼儿园园本培训管理网络,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同时进一步完善全园教研活动机制,建立以横向教研组为面,纵向教研组为点的园本教研体系。针对幼儿园实际及教师的特点,我们在教研活动的形式上采用了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式,即中心教研组与教研小组保证横向教研活动的扎实开展,同时以教科组为纵向贯穿,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联系,达到点与面的有机结合与统一,相辅相成,优势互补,互相了解,良性发展。

(二)实施教师培养工程

为使教师发展有方向、奋进有目标,我们设计、实施了一系列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思路、新举措,并重新定位教师的培养目标。

1.定位教师培养目标

(1)培养自信的教师。自信是教师充分发挥潜能的前提。一个教师有自信,才能在工作中敢于创新,才能在工作中实现自我,才能体验到工作和成长的乐趣。

(2)培养有感觉的教师。出色的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只有用心感悟周围事物,培养对教育的敏锐感觉,积累对工作的成就感,教师才能全方位地感受孩子,了解孩子,进而采取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开展教育活动。

(3)培养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高品质的教育工作过程具有高度动态、灵活变化的特点,对教师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教师要思考、决定孩子应该学什么、怎样学,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以自如地应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工作。

(4)培养会学习的教师。在新的教育课程实施中,我们对老师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让教师不断适应信息和社会化发展的诸多能力要求,培养教师多方面的教育技能,如选取和运用教育资源的能力、设计主题网络的能力、提高教学计划的能力、提高营造快乐学习气氛的能力、多元化的家长工作能力、对幼儿进行多元评价的能力以及教育研究的能力等。培养和提高这些教育能力,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学习,提高自己对信息和资源的发现与运用能力、分析和整理能力、调查与研究能力、展示和交流能力,以便自己能很快适应和掌握新的教育方式,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2.创新教学管理方式

以往的教育改革中之所以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原因是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未能跟上改革的步伐。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管理有助于激发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呢?答案只有一个——赋予其自主权,以人为本。基于此,我们采取了许多以人为本的创新举措。

(1)自我发展计划。学期初,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撰写一份自我发展计划。教师们提出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或教育技能突破方面的发展方向;结合教师的“自我发展计划”,幼儿园给予相应的支持,尽量满足教师的发展愿望。

(2)邀请式听课。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预约、邀请领导去观摩半日活动,让园所领导通过半日活动了解班级常规、孩子发展情况、教师保育员之间的配合、环境创设等各方面的情况。课后园所领导结合摄像资料与教师进行现场切磋、研讨,让教师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教学方面的优劣,学会扬长避短,获得专业成长。

(3)积极的园际交流。积极开展园际之间的交流,向姐妹园学习经验,向辅导园输送经验。园际间交流的举措构建了教师挑战自己、展示自己、激励自己的平台,在帮助他园教师成长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园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发展。

二、改革传统教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日常讨论式教研

在《纲要》的指引下,我园积极探索以教师为主体的园本教研活动方式——日常讨论式教研。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现场培训、视频回放等方式与同伴共同研讨,让教师在讨论中互相启迪,产生思维碰撞。我们结合案例分析、话题研讨等形式培养教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真正使教研活动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服务,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体验到快乐与成功。

(二)专题研讨式教研

园本教研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由教师发展推动幼儿园的发展,同时又由幼儿园的发展带动教师的发展,可以说,教师成长是幼儿园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园先后开展了“语言教学实践与反思”“故事教学与幼儿情感激发”“韵律活动中如何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反思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以情育情”“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教育策略及其运用”等专题研究。我们采用专家引领、骨干示范、全体跟进的教研格局,实现了“实践——解决问题——反思——再实践——再解决问题——再反思”的动态教研。我们以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为基地,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从个体的、零碎的研究逐步发展到系统的、群体的研究,不仅丰富、充实了教研组的活动内容,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研究氛围,使教研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解决了教改中的新问题、新困惑,分享了大家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新体会、新素材,碰撞出了教育改革的新火花。当我们再将这些成果运用于教育实践后,幼儿和教师便会在新的实践中共同获得成长。

(三)课题引领式教研

我们坚持“科研兴园”的宗旨,并把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我园近两年的重点工作。我们不仅加强了幼儿园自身的园本教研,还强调把深化课题研究运用于实践作为突破口,让研究立足于实践,验证于实践,让教师逐步从“实践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几年来我园围绕课题,从学习讨论到教研培训,从听课到评课,从活动设计到具体实施,都紧紧地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我们在每月一次的课题研讨中帮助教师理清思路,明确研究方向,提高研究能力,不断规范课题研究,推动了课题研究的进程。同时我们还根据教师自身的专长和优势开展“个人特色教学探讨”。我们鼓励教师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确立自己的主攻方向,确立研究科目,制定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展示,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除此之外,我们积极搭建与专家互动的平台,让教师与专家面对面,帮助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专家的指导促进了教师新的教育观念的建立,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提高了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学逐步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四)骨干示范式教研

我园十分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坚持将业务能力较强、乐于研究、善于合作的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推到前台,在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给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的同时,也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承担一些教研任务,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辅助青年教师成长。

(五)城乡互动式教研

作为武汉市示范性幼儿园,为了将科学理念及时与同行分享,我们选派骨干教师以送教、指导、讲座的形式去荆门、仙桃等城乡幼儿园支教,为武汉市幼儿园与其它幼儿园的交流架起一座桥梁。通过互动式的教学教研交流,我们和交流对象分享经验,携手共进,有效促进了幼儿园教研工作的深化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重塑园长角色,构筑优秀教师群体

园长是立园之魂,教师是立园之本,幼儿园发展缘于园长和教师的不断追求。因此,作为园长,一定要有梦想,对幼儿园的未来要有梦想和追求:幼儿园要办成什么样?硬件的目标是什么?软件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应采取什么途径和方法?另外,园长要给教师一个梦想,因为幼儿园的远景规划是教师成长的动力。

园长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既要满怀教育的理想,又要冷静地审视幼儿教育的现实。我一直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园长,其最大的乐趣不在于完成权利意义上的行政事务,而在于以自己精心塑造的学习型园长角色,来构筑优秀教师群体;用自己的专业成长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园本园长教研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忍不住想打扰你
嘟嘟熊家的百货商店(二十八)——兔园长买学习卡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2018天津市首届学前教育园长论坛优秀论文集萃(一)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