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和实践活动中习得文明交往之道
——“礼貌的小主人和小客人”社会实践活动及反思

2017-01-05 07:59武汉市硚口区常码头幼儿园
成才 2016年12期
关键词:待客作客文明礼仪

■武汉市硚口区常码头幼儿园 胡 婷

在游戏和实践活动中习得文明交往之道
——“礼貌的小主人和小客人”社会实践活动及反思

■武汉市硚口区常码头幼儿园 胡 婷

我园“和乐”课程开展了特色主题活动《中国梦,文明天使之梦》。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我们决定结合我班的主题活动《长大的我》开展相关的特色系列活动。活动开展之前,我们对幼儿进行了《文明礼仪知多少》的调查,了解幼儿对文明礼仪的认知情况,以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宜的教育活动。

从幼儿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班上大多数幼儿对文明礼仪行为都有正确的认识。但我们在对家长进行的访谈中却了解到幼儿有与问卷调查结果相反的行为。很多家长反映:“我的孩子在小朋友家做客的时候,总喜欢乱翻别人家的东西”;“进门、离开时都不跟主人打招呼”;“在别人家乱扔东西”……幼儿的不礼貌行为在待客方面显得尤为突出。从调查可见,本班幼儿能正确判断文明礼仪行为,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很难做到与认识水平相一致的文明交往。

1.登门拜访他人时,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A.敲门就可以进入

B.敲门允许方可进入

2.别人给你服务,做事和帮忙,都要说()。

A.谢谢B.对不起

3.递物品一般应该用()递上。

A.双手B.单手

4.如需吐痰,应()。

A.把痰吐入垃圾桶

B.把痰吐在地上

5.对待父母和长辈的劝告,我们要()

A.应该听爸爸妈妈的话

B.偏不,对着干

6.遇到困难时()

A.积极克服B.垂头丧气

7.果皮纸屑应怎样处理()

A.扔到地上B.放到垃圾桶

8.家里来了客人()

A.主动和客人问好B.不理睬

《文明礼仪知多少》幼儿调查问卷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国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社会”领域的教育建议中也提到,“创造交往机会,让幼儿体会交往的乐趣。如: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作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和交谈”。行为习惯是从小开始养成的,因此,文明礼仪行为应从娃娃抓起,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养成讲礼貌、懂礼仪的好习惯。

游戏活动:学做“小主人和小客人”——在情境中学习作客和待客之道

幼儿的社会交往大多是在游戏情景中发生的。对于我们4~5岁的幼儿来说,游戏活动形式大多是联合游戏,合作性游戏仅处于初级萌芽阶段。在以往的做客游戏中,幼儿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活动,缺乏正确的待客交往方式。如何顺利地与他人交往,学会礼貌待客,是幼儿面临的一个难题。

我们在这次创设的“学做小主人和小客人”的情境游戏活动中,首先调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情景中模仿学习礼貌的交往语言和行为。然后,在情景表演中,我们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到了主人家,应该怎么做才合适呢?”经过讨论,幼儿学会了如何作客,如进门前轻轻地敲门,见到主人要有礼貌地问候,说:“××,你好!”除了学会了有礼貌地问候主人,幼儿也学会了使用合适的称谓进行称呼。在继续学习“有礼貌地与人交往”的方法时,有的幼儿困惑地问老师:“有客人来到我家,我们又该怎么做呢?”面对孩子的困惑,我们通过儿歌《我是小主人》和《我是小客人》的学习进行解答。在接下来的作客游戏情景中,幼儿自主选择主人和客人的角色,纷纷用自己的行动进行了体验感悟。对于主人的招待,他们有的请客人坐,有的请客人喝茶,有的请客人吃东西……客人都有礼貌地说了:“谢谢!”临走时,客人诚挚地向主人说:“XX,再见!”而主人则热情地欢迎客人下次再来玩,客人则同样热情地邀请主人到自己家来作客。游戏结束后,师幼进行了小结,总结了客人和主人角色的区别以及作客和待客之道等。

本次活动从幼儿认识上进行了梳理,让幼儿萌发做主人和客人的快乐情感。幼儿学习了用礼貌语进行交往,懂得了一些作客、待客的简单礼节。

实践活动:“串门子”——在实际交往中践行作客和待客礼仪

在开展了社会活动《学做小主人和小客人》后,孩子便经常讨论关于作客的一些文明礼仪知识。有次讨论时,幼儿杨嘉欣说:“老师,我想请小朋友到我家里来作客!”其他幼儿也说:“我家里有好玩的积木,可以请小朋友去玩。”还有个叫天天的幼儿则说:“我想去刘晓冉家里玩。”

《指南》中提到,“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孩子兴致如此之高,我想:何不让孩子在生活中真真切切地体验感知做小主人和小客人的快乐,在实践中建构自己的待客礼仪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礼貌行为呢?

《指南》的社会领域人际交往教育建议中说到,“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为此,在作客活动开展之前,我们充分尊重幼儿自己的意愿,让幼儿自主报名是做主人还是做客人。

自主报名活动中产生了三名小主人,分别有徐慧婧、肖天邑和杨嘉欣。三名小主人产生后,我请他们在班级进行自我推荐,介绍自己准备用何种方式来招待客人。肖天邑兴奋地说:“我家有很多小汽车、玩具枪可以请你们玩!”杨嘉欣介绍道:“我家房子很大,有很多的玩具房,有绘画室、积木室等,欢迎你们来玩!”徐慧婧也不甘示弱,说:“我会去准备很多好吃的来招待你们哦!我家里还有好玩的芭比娃娃!”三名小主人介绍完后,孩子们开始报名。看到报名的状况,肖天邑不解地嚷道:“怎么报名到我家里的都是男孩子呀?”我暗示道:你介绍的物品都是男孩子喜欢玩的东西。给你一次机会,重新介绍,你会怎么说。他急忙说:“我家还有电子琴,女孩子是可以玩的哦!”随后,幼儿开始举手自愿报名,选定了自己想要去作客的地方。

“十一”实践活动《串门子》根据报名情况分成了三组。我们在正式实施活动前将《串门子》幼儿自主报名表制作出来,邀请家长参与助教,说明活动流程及目的。同时,我们也将三名小主人的家庭地址和联系方式告知每组作客的幼儿家长,由家长带着孩子选择适宜的交通方式,在主人家中集合。我们在每组安排了一名教师参与组织活动,由家委会成员进行照相和摄像,记录幼儿作客的全过程,便于活动后幼儿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活动过程包括进门问好、主人介绍房间、儿歌表演、亲子制作小车等活动。

这次“作客”活动,家长和幼儿参与都非常积极。活动不仅拉近了幼儿和幼儿之间的感情,也促进了家长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此次实践行,我班孩子都十分乐意参与串门子的活动,三个小主人将自己的东西与来作客的小朋友分享,幼儿在作客与待客的过程中,规范了自己的交往行为,学会了使用礼貌用语,也体验了与同伴交往的快乐,幼儿的文明行为和意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反思:“有礼貌的小客人”——在反思中构建作客和待客的文明礼仪常识

在这次《串门子》活动过程中,大多数幼儿都知道如何去做一个有礼貌的的小客人,也能在行动中落实体现,如知道进门之前先敲门,见到主人问声好,收到礼物说谢谢,玩完玩具收拾好等。可以说,大多数幼儿都表现了良好的礼貌行为。可是活动中还是出现了一点不和谐的小插曲:当小主人在分发好吃的东西时,幼儿宸宸看到自己想吃的巧克力糖被分给了其他小朋友,于是赶忙去抢,没有抢到就躲在了幼儿欣欣家的窗帘后大哭大闹,完全将学做小客人的礼节抛之脑后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班进行了“有礼貌的小客人”的反思活动,组织幼儿对自己作客、待客的行为进行反思。我们在反思过程中,用电脑上将幼儿参与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呈现出来,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照片和视频中哪些是有礼貌的行为,我们要学习;哪些是没有礼貌的行为,我们要如何去改正。最后师幼共同小结到别人家作客时应注意的礼节,如作客要有礼貌,不影响大人谈话;不随便翻弄别人家的东西;不主动讨吃别人家的食物;与小朋友游戏时应懂得谦让等。之后,我们将活动延伸到区域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角色表演中再现已有的经验,使他们所学的礼貌行为得到内化和提升。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这次的系列活动就是紧紧围绕《指南》精神开展的。我们力争在日常生活和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讨论探索实践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等,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到如何做有礼貌的小主人和小客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名副其实的有礼貌的小主人和小客人。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待客作客文明礼仪
文明礼仪润童心 养成教育伴成长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学会待客
学会待客
学会待客
不懂礼节
漫谈“以茶待客”的礼仪
文明礼仪的检阅